美的电饭煲MG-TD65C电路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引言概述:电饭煲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厨房电器之一,它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来控制加热和烹饪过程,以实现自动化的烹饪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加热系统1.1 加热元件电饭煲的加热系统主要由加热元件组成,通常是采用电热盘或电热管。
电热盘是一种平面的加热元件,它通过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阻热来加热饭锅。
电热管则是一种管状的加热元件,其内部通过电流产生的电阻热来加热饭锅。
1.2 温度传感器电饭煲中的温度传感器起到了监测加热温度的作用。
一般来说,温度传感器会被安装在饭锅底部或侧面,通过感知饭锅内部的温度变化,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以便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1.3 控制系统电饭煲的控制系统是整个加热过程的关键。
它由微处理器、电路板和控制程序组成。
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饭锅内部温度低于设定的加热温度时,控制系统会向加热元件发送信号,使其开始加热。
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系统会停止加热,并保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二、烹饪系统2.1 水位传感器电饭煲的烹饪系统中,水位传感器起到了检测饭锅内水位的作用。
一般来说,水位传感器会被安装在饭锅内部的侧面,通过感知水位的变化,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以便控制烹饪过程。
2.2 蒸汽阀电饭煲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为了保证烹饪的效果,电饭煲通常会配备蒸汽阀。
蒸汽阀可以控制蒸汽的释放,以避免过度蒸煮或压力过大。
2.3 烹饪程序电饭煲的烹饪程序是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口味设定的。
通过控制系统中的烹饪程序,可以实现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煮饭、煲粥、蒸煮等。
烹饪程序会根据设定的时间和温度来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以达到理想的烹饪效果。
三、保温系统3.1 保温盖电饭煲的保温系统主要由保温盖组成。
保温盖通常由保温材料制成,如发泡塑料或陶瓷材料,其作用是保持饭锅内部的温度,延长食物的保温时间。
美的电饭煲工作原理

美的MB—YCB30B/40B/50B系列电饭煲工作原理[日期:2006-06-22]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整机电路由电源板和M C U板构成,二块电路板通过电缆连接,分别固定在饭煲底部和侧面上。
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测温电路、加热执行电路、M C U(微处理器)组成。
见图l,市电经T1降压,D1~D4整流,再经U1(7805)稳压,输出+5V工作电源。
其中Ft是热熔断器、ZNR是压敏电阻,起保护作用。
测温电路测量锅内温度变化,并转换成电压的变化,送至MCU。
Rt1和Rt2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用做温度传感器。
R t l固定在锅底部,Rt2固定锅盖上。
Rt的一端接入+5V电压,当锅内温度升高时,Rt阻值将变小,送入MCU的④脚P60和⑤脚P61的电压就增高。
反之,Rt值变大,电压降低。
加热执行电路接受MCU指令后,接通或切断电热盘电源,控制加热时间。
当需要加热时,MCU26脚输出高电平,Q1导通,继电器K吸合,接通电热盘电源,电热盘加热。
反之,M C U输出低电平,Q1截止,K释放,电热盘停止加热。
MCU电路见图3,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显示工作状态。
U2(T M P87P809N)是MCU 8位单片机,内含256B y t e(字节)R O M,8K Byte ROM,4路8位A/D转换器,22个I/O接口,2个16位多功能定时器。
U3是(KIA7309)是电压柃洲及低电平复位芯片,外形像一只塑封三极管。
U3接在u2的27脚复位端,接通电源时,U3输出端输出约O.4V低电平,使U2复位。
U2①②脚外接4M陶瓷谐振器,与U2内电路共同构成时钟振荡器。
接通电源时u2复位,23脚输出低电平,L E D l亮(精煮指示),19脚交替输出高低电平,L E D8闪亮(开始指示),进入待机状态。
此时M C U可接受功能选择键(S W l)或定时选择键(S W4或S W5)的输入信号,并输出对应的显示信号。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锅电路原理及维修经验附图

电饭锅电路原理及维修经验如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
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限流电阻,一般120k,L1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
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程。
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
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R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R1,L1支路被R短路,红灯L1熄灭,L2支路与R串联,黄灯发亮。
由于R2阻值很大,所以,流经L2、R2、R、T回路的电流很小,R消耗的电能很少,内锅温度降低。
当温度低于70摄氏度时,K2再自行接通。
如此循环,内锅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之间,饭煮不熟。
用手按下磁钢式限温开关K1,此时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L1支路与R并联,红灯L1亮且R持续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100摄氏度时,内锅中的水汽化完。
饭煮熟后,K1自动跳开,如同K2自动跳开一样的道理,进行上一段分析中的循环,米饭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范围。
一旦磁钢式限温开关K1失灵,内锅温度过高时,热熔式超温保护器T将发挥作用,使电路断开。
提升篇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发热盘上,取下内锅即可看到,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2.限温器:又叫磁钢,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上有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靠永久磁环的吸力吸住内锅的锅底。
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弹力,限温器被弹簧拉下,压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与发热管之间的一条通路。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 (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饭煲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煮饭。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饭煲的工作方式。
一、工作原理电饭煲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加热系统:电饭煲的加热系统由加热盘、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当用户按下煮饭按钮后,加热盘开始加热,加热管通过传导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中的水和米饭。
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内胆中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系统来调节加热功率,以保持恰当的烹饪温度。
2. 水位控制系统:电饭煲的水位控制系统由水位传感器和水位控制器组成。
水位传感器可以检测内胆中的水位高度,普通分为高水位和低水位两个传感器。
水位控制器根据水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加水和保温功能,以确保煮饭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准确。
3. 控制系统:电饭煲的控制系统由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组成。
微处理器负责接收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指令来控制加热系统和水位控制系统的工作。
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和显示屏可以让用户方便地选择不同的烹饪模式和设置煮饭时间。
二、原理图以下是电饭煲的简化原理图,用于说明电饭煲主要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1. 加热系统:原理图中的加热盘和加热管连接在一起,通过电源连接到电饭煲的电源插座。
加热管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
2. 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中的水位传感器与水位控制器相连,水位传感器通过电路将水位信号传递给水位控制器。
水位控制器可以控制加水和保温功能。
3. 控制系统:原理图中的微处理器与控制面板相连,微处理器通过电路接收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指令来控制加热系统和水位控制系统的工作。
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和显示屏通过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三、总结电饭煲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加热系统、水位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
加热系统通过加热盘和加热管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中的水和米饭,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内胆中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系统来调节加热功率。
常见家用电器电路识图——电饭煲电路详解

常见家用电器电路识图——电饭煲电路详解市面上电饭煲由于种类、品牌、型号的不同,其功能有一些差别,因而表现在内部电路结构上也是各有特色,因此,在对电饭煲的具体电路进行分析时,应首先了解电饭煲的整机结构特点,熟悉各部分的工作状态。
从整体结构上和功能来说,电饭煲主要包含以下组件:加热组件、保温组件、压力保护装置、机械控制组件、操作显示面板组件、微电脑控制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等。
电饭煲整机电路框图典型的电饭煲整机电路框图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饭煲的信号传输大致分为8路:电源供电电路、操作显示电路、加热控制电路、保温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压力保护控制、蜂鸣器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
1、电源供电电路接通电源后,220V交流电通过降压变压器进行降压处理后,再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后,为微控制器电路、保温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操作显示电路等模块提供直流供电电压。
2、操作显示电路当通过操作按键输入人工指令后,操作电路将指令信号送入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指令做出加热判断,并且在用户对电饭煲操作的同时,微处理器驱动显示屏显示当前电饭煲的工作状态。
3、加热控制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输出的加热信号,送到继电器驱动电路后,继电器的触点接通,22V交流电便加到加热器上,加热器开始工作。
4、保温控制电路饭熟后,感温部件将温度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对温度信号处理后,输出触发信号驱动双向晶闸管工作,接通保温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电饭煲开始进入保温状态。
5、温度控制电路电饭煲在做饭状态时,温度控制电路通过感温部件,将电饭煲中锅的温度信号传输到温度控制电路中,一旦饭熟,温度上升,微控制器电路就会将电饭煲从做饭状态切换到保温状态。
6、压力保护控制电饭煲盖上锅盖后,通过压力保护装置实现电饭煲内部的空间密封性,当电饭煲工作时,随着内部温度的升高,电饭煲内部压力不断增大,当达到压力开关设定的压力值时,压力开关动作,此时,电饭煲的限压阀开始泄压。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http://www、gx1688ZZZ/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