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儿科医生一般不说的

合集下载

深圳儿科医生红黑榜

深圳儿科医生红黑榜

深圳儿科医生红黑榜【导读】深圳妈妈们爆料亲身经历遇到的儿科医生,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谁牛气冲天浪得虚名?带宝宝看病去哪些医院找哪些医生,一看便知。

医生姓名:徐斌所在医院:儿童医院所属科室:就医经过:之前有一次发高烧在北大医院打了4天吊针一直仍是40度左右体温不降后来果断转回儿童医院徐斌本开了3天的针水结果第二天吊针后就没再烧了徐斌果断帮我把最后一天的针水退了改成中成药我的评价:儿童医院的徐斌医德不错,我儿子现在每次生病我都找她,不会为了自己收入乱开药,所以我就一直找她了医生姓名:李海朋所在医院:儿童医院所属科室:中医科就医经过:以前我家宝宝生病都是看西医,好几天发烧温度都降不下来,每次吃抗生素,各种止咳水等,一周都不见好。

自从看了李海朋,一般三天中药就好了,吃一天中药就能把温度降下来。

可惜,李海鹏不在门诊了。

这次换了别的医生,吃了好几天都不见好,还有严重的趋势。

又把李海鹏以前开的方子找出来,自己去抓药。

我的评价:儿童医院中医科的李海朋医生不错。

医生姓名:叶兵所在医院:中医院所属科室:小儿推拿就医经过:女儿的鼻炎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好多的药都没好,在他那推拿吃药两个星期好了。

还有手足口,也是推三天就好了,免了吊水之苦。

我的评价:中医院小儿推拿的叶兵医生,望闻问切每个细节都会很仔细,写单子前也是斟酌在斟酌,还会逗孩子,是女儿唯一不怕的医生。

就是看的人多,挂号真不好约。

医生姓名:戴医生、张医生所在医院:深圳港大医院所属科室:肿瘤科就医经过:我的老父亲头部长神经梢瘤,每个人都知道头部神经毛细血管复杂,之前也看过几家医院没能看好,2013年正月在港大手术治疗好的。

我的评价:好医院,手术医生,医术精湛!!!医生姓名:某专家,不记得了所在医院:深圳儿童医院所属科室:内科就医经过:宝宝一个多月发烧,有点腹泻,不流鼻涕不咳嗽,人家开了几个吃腹泻药叫我回家,问发烧不退怎么办,医生说不到38.5,不吃药,回去物理降温,问医生有没可能得肺炎,医生说,情况不是太严重,可以再观察,回家都坚持物理降温,第二天宝宝全好了。

医生不应该说的那些话

医生不应该说的那些话

医生不应该说的那些话受访专家李宪伦,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田莉莉,北京宣武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胜文,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Jenny,新加坡陈笃生医院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王倩,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编者按90%以上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纠纷。

这是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

尽管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但是,“要说”与“会说”却是两码事,前者是硬邦邦的法律规定,后者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柳叶刀》最近的一篇社论发出警告,“中国的医生正陷入危机”。

卫生部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17000起针对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事故”,而5年前这一数字是10000。

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再也不觉得医院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了。

其实,在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医患事件中,深入探究都会发现其中有激化矛盾的因素。

本期我们通过走访众多医护人员,提炼出一些常常成为医患矛盾导火索的“那些话”,希望能对医患沟通有所帮助。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如今在微博上,活跃着许多平和、感性、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好医生,我们希望“会说话”的医生能够从网络到现实,越来越多。

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不知道。

”“能快点吗?”“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

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

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

儿科医生一天高强度的门诊均匀每8分钟看1位患儿

儿科医生一天高强度的门诊均匀每8分钟看1位患儿

儿科医生一天高强度的门诊:均匀每8分钟看1位患儿跟着我国“全面二孩”方针的正式施行,儿科医师的紧缺问题再次被言论聚集。

有媒体报道,国家卫计委正和谐教育部康复间断了17年的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并将采纳办法增强儿科医师的岗位吸引力。

近来,中新网记者采访记录了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儿科医师一天的作业。

全天门诊10个小时里,这位医师看了72位患儿,均匀约每8分钟就要看1位。

医师繁忙作业的身影背面,折射出当时我国儿科医师巨大的作业压力,以及儿科医师资源缺少的现状。

高强度的门诊:均匀每8分钟看1位患儿国家卫计委的计算显现,我国现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万人,占整体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

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国际首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缺口。

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投射到医院就是每一名儿科医师的作业压力。

本年52岁的巩纯秀现在是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的主任。

从一个小医师,到现在成为儿童内分泌疾病的专家,从医30多年,巩纯秀看过了不计其数的患者,平常作业中的高强度已是常态。

现在,每周除了要担任查房、讲课、开会、赴外沟通外,每周一、周三是她的门诊时刻,每个门诊日,她都需求高强度作业10多个小时。

3月2日早上8点左右,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前现已车水马龙,熙攘的人群中,患者和家族忙着挂号、候诊,巩纯秀也从查房敞开了自己一天的作业。

上午9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三层的导诊台开端叫号,近百个家长带着孩子在各个诊室门前候诊。

第20号诊室,巩纯秀和两个帮手也开端门诊作业。

6分钟、9分钟、15分钟、20分钟……每隔一会,就有患者从20号诊室走出。

早上11点5分,巩纯秀现已看了14个患者,期间没有任何歇息。

12点50分,伴跟着第27号患者从诊室走出,巩纯秀上午的门诊作业才告一段落。

时刻短歇息后,13点多,巩纯秀即敞开了下午的门诊作业。

约3个小时后,16时27分,在接连看完下午预定的20位患儿后,巩纯秀没有歇息,直接从3楼走到6楼,又敞开了她的“小夜班”形式。

医生打死都不会说的30个秘密

医生打死都不会说的30个秘密

医生打死都不会说的30个秘密1. 果酸可以帮助消化,如果你消化不良,那我鼓励你饭后吃个水果。

但如果你消化功能良好,饭后吃水果反而可能会帮倒忙。

因为这不仅加重消化负担,还产生气体,引起腹胀。

因此建议你饭后1至2小时再吃水果。

2. 体检要求空腹,但不是要你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就不吃饭,我的建议是,体检的前一晚吃清淡的食物,体检的当天早上不要吃早餐,少喝水,也不要做体育锻炼。

消化内科医生3.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近视矫正手术,除非你在手术前已经持续、稳定地佩带了一年以上的近视眼镜或者隐形眼镜。

4. 坚持戴太阳镜对保护你的眼睛,远离白内障等各种眼疾非常主要,尤其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段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

在具体选择上,要考虑镜片能不能标注阻挡100%的紫外线。

—眼科医生5. 螨虫、感冒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霉菌等都能在常温下长时间在屋内存活。

因此,搬进新租的房子前,对房子执行前期消毒很主要,墙壁、床下、洗手池、马桶这些地点都不能错过,尤其还要请专业人员来清洗、消毒空调。

—传染科医生6. 尽量不要在空气流动性不好的健身房中健身。

这样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损害身体健康,首先遭殃的就是你的呼吸系统。

—呼吸内科医生7. 虽然对染发和血液病有没有直接关联这个疑问,目前还没有医学统计数据证实,但根据我的体会,如果一年染发四次以上,出现头晕、偏头痛,进而血小板降低的可能性会比不染发的人大得多,有些人的白细胞数量还会明显减少,也就是说免疫力降低。

我的建议是少染发。

—血液病科医生8. 喝水这件事可不是多多益善,成人的肾脏每小时只能排水800到1000毫升,如果你在1小时内喝水超过1000毫升,反而会导致低钠血症,影响肾脏健康。

所以,每次喝水不要超过100毫升,每小时喝水不要超过1000毫升。

—肾脏内科医生9. 导致肿瘤的原由多种多样,霉菌就是其中一种。

玉米、梗米、黄豆等“健康食品”一旦霉变就产生这种会引起肿瘤的霉菌,破坏胃、肺等脏器的健康。

儿科案例分析

儿科案例分析

儿科案例分析近年来,儿童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儿科医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儿科案例,探讨儿科医生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儿科常见的案例,婴儿发热。

一位3个月大的婴儿被家长带到医院,体温达到39℃。

在询问病史时,得知婴儿出生后一直在家中生活,家庭条件一般,母乳喂养。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发现婴儿没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但腹部有轻度压痛。

根据这些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肠胃感染引起的发热。

在治疗上,医生建议家长控制室温,多喂水,观察婴儿的排尿情况,并给予适量的退热药物。

经过两天的治疗,婴儿体温逐渐下降,腹痛也有所缓解。

另一个案例是儿童过敏性鼻炎。

一名8岁的男孩因为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家长带他来就诊。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发现孩子在家中养了一只猫,并且家里有很多灰尘。

结合这些情况,医生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是因为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

在治疗上,医生建议家长注意家庭卫生,减少室内灰尘,同时避免孩子与猫接触。

医生还给孩子开了抗过敏药物,并建议定期复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

最后一个案例是儿童哮喘。

一名6岁的女孩因为反复出现气促、咳嗽,家长带她到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和检查,了解到女孩在家中经常接触宠物,并且家里有很多家具和玩具。

医生初步判断女孩可能是因为过敏性哮喘引起的症状。

在治疗上,医生建议家长减少室内灰尘,定期清洁家具和玩具,并避免女孩与宠物接触。

医生还给女孩开了抗过敏药物和哮喘防治药物,并建议定期复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女孩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儿科医生在面对不同的病例时,需要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家长充分沟通,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如室内卫生、饮食、生活习惯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九江儿科医生红黑榜

九江儿科医生红黑榜

九江儿科医生红黑榜【导读】孩子是妈妈心头肉,孩子能够健健康康成长是对我们家长们最大的欣慰的!我们的孩子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说。

难免要和我们的医院打交道的。

无论如何,妈妈们都想了解更及时更准确的儿科医生资料,为宝宝的健康做一个坚实的后盾!儿科医生红黑榜是作为给妈妈们带宝宝看病的一个参考,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数据,请大家注意哦~同时欢迎妈妈们对每位医生作出最中肯的回答,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以下观点仅代表论坛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的立场)九江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红榜吴小玲主任和刘秋实主任科室:九江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住院部10楼呼吸科评价:好评点评:①擅长呼吸方面,比如最常见的病是感冒、哮喘、拉肚子等。

②吴小玲主任和刘秋实主任都很好。

李云胜医生科室: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普通门诊评价:好评点评:①擅长呼吸道感染。

②我觉得李医生,我是一定要把他列为口碑好的医生的!不为别的,只为他有医德。

因为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之类的问题,我宝宝之前去妇幼也看过好几个医生了,无一例外的不是叫我打吊针就还是说要住院,最可恶的有一次还误诊,让我宝宝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才发现药不对症。

后来巧合,在李医生手上看,宝宝也是发烧,李医生看过之后就跟我说吃口服药,不用打针,还跟我说要注意什么,病程的发展是怎样的,让我放心,后来果然病程的发展就照着李医生说的那样!孟群(儿保科主任)科室:九江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科)门诊:专家门诊三楼评价:好评点评:①擅长儿童保健类的,专业知识很强,回答很仔细。

②态度很好,说话声音很温柔,轻声细语,不会凶孩子,对待小朋友很有耐心。

③不会乱开药!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周末轮流值班赖医生科室:九江妇幼保健院门诊:专家门诊评价:好评点评:①擅长宝宝久咳不好的,虚汗等方面。

②我家宝宝一般咳嗽我都是用西药,这样来得快,但是虚汗一时半会好不了,我都是开中药调。

都是找的赖医生!坐诊时间:每周三上午胡列普儿科医生科室:住院部主任点评:非常耐心细心九江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黑榜宋军科室:九江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普通门诊评价:差评点评:宋是男医生看咳嗽的'忽悠别人买雾化机。

儿科医生的50条建议文案

儿科医生的50条建议文案

儿科医生的50条建议1.如果孩子没有出满月,最好不要让太多的人接触,尤其是年龄大的老人和小孩,未满月的孩子生病百分之百是大人传染的。

2.宝宝黄疸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听老人的,以后就会自然好的,疸的后果很严重可导致脑瘫,儿童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的因黄疸造成勺脑雏儿。

多晒太阳避免直射。

3.婴儿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保持卫生及时洗澡,厚厚的油脂涂在身上会影响生长发育容易起湿。

一周洗澡2-3次即可。

4.宝宝血管很细,一般打针的时候都打头,不要荒诞的认为打头之后小孩就会变傻,毫无依据。

5.宝宝到了五至六个月会拉肚子,只要没有脱水,就不用输液打针,打针也就是补充的糖和盐,思密达空腹吃上,一小时后在吃饭喝水同时吃利巴韦林和妈咪爱。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给喝,这是很大的误区,会让你的宝宝越来越重,至因缺水导致肾衰。

拉肚子都有五至七天的过程,不要心急。

6.按需喂养,即宝宝感觉饿了想吃就喂。

通常新生儿小时吃奶一次,或每天至少8至12次。

7.宝宝肠胀气、肠痛,尝试飞机抱!多做排气操,做排气操的时候一定要搭配抚触油,避免过度摩擦让宝宝更不舒服。

8.1-3个月新生儿不用枕头,两侧换着睡;防呛奶防睡扁头。

9.新生儿鼻塞很常见,不是感冒,可能是空气干燥,导致鼻面分泌物干燥,注意环境加湿。

10.一定不要挤乳头,老一辈人挤乳头的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的乳腺受到伤害,关键的是病菌就是因而趁虚而人,最终导致感染。

11宝宝打嗝是因为膈肌没有发育好,可以适当喂几口母乳缓解。

12.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3脐带未脱落前,用棉签蘸取碘伏或者75%医用酒精精选清洁,每日3次。

14.新生儿囱门一般一周岁以后闭仓,不要用力触碰,如果有胎垢,可以用抚触油软化后洗掉,切勿硬抠。

15.出生15天后即可补充维生素AD,普通药店就有,对宝宝来说足够了,不要相信母婴店的补品。

16.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内,不需要吃其他食物(混合喂养、奶粉的需要喂水,出现腹泻等情况要根据宝宝的情湿来定)6个月后添加辅食。

医生,不要轻易说这些话

医生,不要轻易说这些话

医生,不要轻易说这些话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

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90%以上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纠纷。

这是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

尽管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但是,“要说”与“会说”却是两码事,前者是硬邦邦的法律规定,后者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柳叶刀》最近的一篇社论发出警告,“中国的医生正陷入危机”。

卫生部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17000起针对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事故”,而5年前这一数字是10000。

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再也不觉得医院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了。

其实,在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医患事件中,深入探究都会发现其中有激化矛盾的因素。

我们通过走访众多医护人员,提炼出一些常常成为医患矛盾导火索的“那些话”,希望能对医患沟通有所帮助。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如今在微博上,活跃着许多平和、感性、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好医生,我们希望“会说话”的医生能够从网络到现实,越来越多。

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不知道。

”“能快点吗?”“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

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

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患者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医生一般不说的
1 如果孩子没有出满月,最好不要让太多的人接触,尤其是年龄大的老人和小孩,未满月的孩子生病百分之百是大人传染的,有慢性病的老人和不讲卫生的孩子是罪魁祸首。

2 未满月的孩子,不要怕见光,见光可以刺激宝宝的视神经的发育,同时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宝宝有没黄疸,即皮肤发黄,小孩黄疸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听老人的,以后就会自然好的,黄疸的后果很严重可以导致脑瘫,儿童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的应黄疸造成的脑瘫儿。

3婴儿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保持卫生及时洗澡,厚厚的油脂涂在身上会影响生长发育容易起湿疹。

4小孩血管很细,一般打针的时候都打头,不让荒诞的认为打头以后小孩就会变傻,毫无依据。

5小孩到了五至六个月会拉肚子,只要没有脱水,就不用输液打针,打针也就是补充的糖和盐,思密达空腹吃上,一小时后在吃饭喝水同时吃利巴韦林和妈咪爱。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给喝,这是很大的误区,会让你的宝宝越来越重,甚至因缺水导致肾衰。

拉肚子都有五至七天的过程。

不要心急。

6 孩子感冒流鼻涕咳嗽,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感冒,开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打针,一定先多给喝水,吃抗病毒的药和感冒要,普通感冒一般五天左右的时间。

但是一定要多喝水。

7有很多孩子感冒咳嗽还吃零食和饮料,这是大忌,小孩属于阳性体质本来就肺热再吃一些膨化食品和含有咖啡因的食品,这就是火上浇油,十天半个月是不会好的,弄不好以后会有后遗症,老慢支。

8扁桃体炎是小孩常见的疾病,首先别让孩子吃零食和甜味的东西,家里有碘伏的先用它涂嗓子,每天三次,用西瓜霜喷雾再喷,虽然小孩很难受,但是此发很见效,若一旦开了打针的先河,会一发不可收拾。

9各种疾病会伴随着发烧,首先不超过38度不要用药,不要用瑞芝清,虽然退热快但他会让你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加大,用安全的复方新不颗粒,一般4至6小时退烧,但是如果孩子不喝水,他就不会退烧,退烧主要靠出汗,一定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再用温水擦身上。

10,小孩发烧都有3天左右的过程不要一天不退烧就着急,主要先补充水分,
11,咳嗽的孩子都会吐,因为腹压增大,胃还没有发育完善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要别呛咳就行。

别大惊小怪,5岁后就会好。

12 不建议7以下的孩子上小诊所打针拿药,打一针就好吃一顿药就好了,或是灌两次肠就好,百分之百是用的激素,而且很多过期的药物都流入小诊所,小诊所的卫生又不能保障。

13 如果你有时间尽量自己看孩子,有很多家张都让老人看孩子,这就导致有的孩子脾气很古怪不听话,隔代亲但是他亲出来的很可能是未来的问题儿童。

14 5岁以下的孩子随身携带衣物和水,别穿的太多,很多都是因为出汗让风一吹就感冒了,
15 3岁以下小孩容易发生高热抽风,家长一定不要认为体温降下来了小孩能吃喝了就没有事了,其实抽风对脑细胞的损伤很大,一定要做10天一个疗程的高压氧,经常抽风而又不当回事的孩子,到了青年或中年时候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的概率远远大于正常的孩子。

16 小孩的肺炎或是支气管炎一般都要打十天左右的针,不要听信小诊所的,打一针就好的理论,而且全世界也没有打一针就好的小儿肺炎,纯属无稽之谈,
17小孩开始的病的时候不要觉得就一个孩子我有的是钱,大夫给我用最好的药,其实小孩开始的时候只要不是很重的疾病,不建议用好药,否则到了中年或是老年他会因为无抗
生素可用而OVER。

所以在国外不轻易的用抗生素,很具体的例子,去年冬天一个6月孩子,家里有点钱,家长就从出生就让大夫用好药,最后到6月的时候,无抗生素可用,连太能都耐药,最后就死在了家长的手下。

18 孩子生病不要自作主张的给孩子吃药,有很多是病毒性的不用吃抗生素,但是还天天抗生素吃着,一点用都不中,虽然久病成医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时贱,你就是用庸医。

19即使你家再有钱,孩子再宝贝,最好别让孩子吃垃圾食品,KFC麦当劳等等,临沂有好多7,8岁就发育的男孩女孩,后果自想而知。

20在医院看病的时候不要说别的医院怎样怎样,孩子以前怎么治疗的,这样会干涉诊断的诊断,而且有的孩子病情变化的很快,一天一个样,不要说一个大夫一个样,例如,孩子血管不充盈,喝上500毫升的水,马上就会变好,饮食差的孩子康复的就比饮食好的慢,不要比较,虽然同一种病,你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基础在那里,怎么会恢复的快。

21 小孩打头皮针的一般打个5,6天就破坏了,就不好打了,这时候你就应该用生土豆切成片贴在打针处,促进血管恢复,一天三次每次半小时,不要很生气的说,木木医院一针就打上了,你们技术不行,只要打了5天以上的孩子能打上很多时候就是靠碰上的,没有血管你再好的技术也白搭。

而且发烧拉肚子水分丢失很多血管脆打到最后股针很正常,别跟个狗样到处咬人,要记住真正的疼孩子是让你孩子永远的不踏进医院一步。

真正有钱的人不显摆。

22 在医院孩子打针的时候一定要配合护士,让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很多打针的孩子因为没有听从告诫,最后股针或是针眼出血,拔针后打头和脚的按压十分钟,手的5分钟,这样不会有淤青,以后也打针,不要任小孩的脾气,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23 医院的大夫很多,切忌在医生护士面前说谁好谁坏,骂人,一回两回可以,以后记得你了没有人会给你认真的看病打针,现在临沂的各大医院都不愿意收苍山花布圈的病号,
来了也一般就赶走了,或是住几天就赶走了,不管好美好,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原因。

前几天有一病号家里很有钱穷得瑟让北京协和的给撵了,全临沂都没有收的最后上了广东,医疗系统是相同的一定要记住。

24,孩子生病不要怪这怪那,导致家庭不和睦,没有谁的原因,只要孩子治好病就好,有很多在医院两口对打的。

25,孩子生病了就不要强迫孩子再上学,怕啦下课,其实他生病在学校的学习效率也很低,而且还不利于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