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_毛中根 洪涛

合集下载

我国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专业水平的认可程度越深;直播间氛围的吸引力、直播平台的可信度,都将积累直播间信任优势。

六、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提高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和观看满意度,从产品、网红主播、直播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

产品的选用材料、功能特点和实用价值是消费者需求的出发点,因此直播团队在选品时应重点关注产品质量。

直播团队应提前调查产品用料、制作流程是否符合规范,功能、价值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向消费者提供更优惠的产品是直播带货的宗旨之一,直播团队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团购优势压低供货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更大力度的价格优惠,提高产品整体性价比,当消费者感知到的产品价值高于其预期质量时,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同时增加粉丝黏性。

第二,网红主播保持正能量社会形象。

网红主播作为公众人物,其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影响消费者对主播个人的满意度。

网红主播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违反法律法规,改善个人生活陋习,由内而外地向公众散发积极向上的能量。

能力范围内积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善意;参加综艺节目,展现个人隐形技能,突破网红主播的身份限制,赢得更多流量,打造个人品牌;通过子IP 传递“孝顺”“仗义”“有爱心”等丰富的个人品质,夯实人气基础。

第三,网红主播提高工作专业水平。

掌握说话之道,带货主播应通过语言快速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借助绚烂的修辞,穿透消费者好奇心,利用强势的语言表达,激发消费欲望。

提高互动质量,带货主播应熟记产品信息,流畅地介绍产品性能、用途,真实使用带货产品,对消费者在弹幕、评论中的疑惑进行细致讲解,并表达真实的使用感受,唤醒消费者同理心,同时传递其对待工作的专业态度,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第四,注重直播场景布置与直播主题的配合。

直播场景虽然在镜头前只作为背景呈现,但任何细节都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有用信息。

服饰专场带货可以在空旷场地布置衣架、鞋架等,将本场出现的产品同步在背景区域展示。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事实、悖论与解释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事实、悖论与解释

( ) 改 革 开放 3 一 0年 中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基 本
事 实 回顾 改 革 开 放 3 0年 , 中 国 城 市 化 发 展 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 20 0 8年 全 国 城 镇 人 口 达 60 .7亿 人 , 城 镇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比重 为 4 .8 , 比 1 7 56 % 9 8年 提 高了 2 8个 百 分 点 ,小 城 镇 人 口 占城 镇 总 人 口 比 重
根 据 世 界 银 行 数 据 ,2 0 0 8年 中 国 城 市 化 率 低 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4 .2 , 虽 然 收 入 水 平 已 接 近 上 中 等 99 %
收 入 国家 最 低 限 阀 值 ,但 城 市 化 率 与 上 中 等 收 入
国 家 平 均 水 平 7 .7 存 在 巨 大 的 差 距 , 也 低 于 中 47 %
中出现 的逆规 律 性 问题 作 出 了初 步探 索 。本 文沿
等 收 入 国 家 平 均 水 平 4 .2 。 81%
『 稿 日 期 ]2 0 0 — 2 收 01 — 8 2
【 金 项 目】 国人 民 大学研 究 生科 学研 究 基金 项 目( 0 N 0 5 , 家发 改 委 宏 观 经 济研 究 院基 础 课题 《 革 开 放 以 来我 国城 基 中 1X G 2 ) 国 改
集 聚能 够 有效 释 放对 生 产性 服务 业 与生 活 性 服务
化 进 程 与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特 征 ,通 过 筛 选 变 量 重 构 中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对 服 务 业 发 展 影 响 的 实 证 框 架 , 并 重 点 从 制 度 安 排 、 阶 段 特 征 等 角 度 解 释 中 国城市化进 程与 服务业 发展 的相关关 系 。

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城 镇化
杨 智 ・ 等 : 市 化 进 程 与 服 务 业 发展 对经 济拉 动作 用 的 实 证 分 析 巨 城
以及他 们所 引起 的经济 带头 作用 。
理 , 括用对 数减 少 数 字变 化 性 。这 些数 字 都 来 自 包
2 本 文 的 研 究 内容
城 市化是 以农 业 为主 的传 统 乡村社 会 向 以工 业 和服务业为 主的现代城市社会 逐渐转变 的历史 过程 。
【 要 】 章 通 过 对 计 量 模 型 的分 析 , 用 18 20 摘 文 使 9 3~ 0 9年 城 市化 、 务 业 综 合 发 展 以及 人 均 G P等 的 数 据 , 用 Jhne 服 D 运 oasn协
整 、 rn e 因果 检 验 , 冲响 应 函数 等 计 量 方 法对 三 个指 标 之 间 的 关 系进 行 实证 检 验 。 实证 结 果 表 明服 务 业 发 展 和 经 济 增 长 Ga gr 脉
之 间相 互促 进 , 济 增 长 带 动 城 市 化 水 平提 高 , 城 市化 水 平 对 经 济 增 长作 用 不 明 显 , 进 一 步 分 析 了在 长 期 过 程 中 经 济 增 经 但 并
长 对 城 市 化 水 平 、 务 业 发 展 的 冲击 响 应 。最 后 针 对 我 国现 状 , 出相 应 的政 策 建议 。 服 提
设 与完善 ; 国家 城 市 化率 的提 高 。现 在 社会 经 济 界
的人 士 主要研 究 的重 点是 : 经济 增 长 与 城市 化 之 间
的某 些 细微 的关 系 。斯 密早 在 17 7 6年 就 在 《国富 论》 中提 出 , 资本 积 累 与技 术 进 步 、 动 分 工是 保 证 劳 经 济迅 速增 长的 主要 动 力来 源 , 而这 些 因素 的形 成

中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第8 ( 期 总第 31 2 期)
21 年 8 00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e on na i ia s ar h Fi ne a nd on Ec om i s ue cIs s
N m e 8 ( ee ea N.2 ) u br Gnr rl o31  ̄Si
化 的发 展 促 进 了服 务 业 的 扩 张 … 。Tf n认 为 , ie
随着 农业 人 口向城 市 的 释放 , 造 业 和 服 务 业 将 制 获得 较 快发 展 , 制 造 业 和 服 务 业 的发 展 又 会 进 而
收 稿 日期 :2 1 -52 0 00 -0
了经 济发 展 和居 民收 入 增 加 , 业 人 员 结 构 的 改 从
业 等 非农 业 部 门 转 移 。 随着 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又会 出现 劳动 力 向第 三 产业 转移 的 现象 。最 后 的
因素 。曾 国平 、 跃 群 的 研 究 表 明 , 国 第 三 曹 我 产 业整 体 保持 了较 强 的 吸 纳 劳动 力 的能 力 , 具 并 备 了继 续 扩大 就 业 的 潜 力 , 三 产 业 就业 仍 主要 第 集 中在 传 统服 务 业 上 J 。这 暗示 着 , 三产 业 对 第 劳动 力 的大量 吸 收 促 进 了就业 的非 农 化 进 程 , 也 就是 说 , 进 了城 市化 的发 展 。郭 文杰认 为 , 促 城市

步分析 了在 长期过 程 中经济增 长对城市化水平 、服务 业发展 的冲 击响应。 最后针 对我 国现状 ,
提 出相 应 的政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城 市化 ;服 务 业 发 展 ; 经 济 增 长 ;协 整 检 验
中图分类号 :F 9 2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牛建高,张建,曹敏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07期[摘要]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关系,但现阶段两者发展还不协调。

因此,应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并最终实现居民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第三产业;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7-0069-06一、引言一直以来,居民消费和产业结构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学界和决策层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因此,对城镇居民消费和第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学术界就上述两个方面问题开展的研究和探讨已经产生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文献。

但是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研究的却不多,已有的少量文献也只是限于理论上对两者的定性分析,而从定量角度分析的文献几乎没有。

根据佩蒂—克拉克的产业结构]进规律,随着经济发展,一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将依次在一、二、三产业中顺次转移,因此第三产业最终将发展成为最发达的产业。

就产业结构]变而言,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产业结构的]进。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各个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国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圈 园 圈 圈
中国服 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 的实证分析
张 自然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 03 ) 086
摘 要 : 文通过 20 年 第一 次全 国经济普 查后 17 " 0 年 的 时序 数据 , 用 c D 生产 函数 、 本 05 982 4 0 利 — 回归分析 、 协整检 验和 格 兰杰因果检 验等 , 务业增 长与技 术进步 的关 系进行 了实证分析 。研 究表 明 , 国技术进 步对服 务业增 长的正 向作用 明 对服 我
观点并不统一 , 且得出的服务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率也不一致。 并且 国内研究 的数据 主要来源于早期的中国统计年鉴 , 2 0 而 05
本文选择的变量有中国服务业增加值 G P、服务业实际 D3
资本投入 K、 3 服务业就业 L B R。 中 L B R 是 以 17 年 A O ,其 A O, 98
引入 时间 因素 , 则有广义的柯布 一 道格拉斯 c D生产 函数为 : —
GD =Ae K

j0足 5 『
() 1
其中, 是 自然对数底 , e t 表示时 间来衡量技术进步情况 , L
因为 20 全 国经济普查 的服务业 增加值 和服务 业就 业 05
北方 经济・ 0 7年 第 1 期 20 0 9
整幅度也为 3% 0 。因此 , 经济普查前数据 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
也增加 了变数 , 而利用 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服务业数据确定技术
19)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2o} 中国统计年鉴》《 93和《 o4及《 、中国
固定 资 产 统 计 年 鉴 》 《中 国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统 计 数 典 、
19 年算起 ,且并不合 适作为服务业 的 固定资产 价格指数 。 92

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动态实证分析论文

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动态实证分析论文

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015-02摘要本篇论文根据我国1978年---2009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运用平稳性检验的adf检验方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提升、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对服务业的需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直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服务业发展协整检验一、引言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对我国甚至全球的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并且,中国城市化进程问题也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斯蒂格列茨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称为影响21世纪全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1]。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逐渐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服务业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使其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篇论文利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以下一些问题: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如果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在长期内有怎样的动态作用关系。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二、数据和模型建立(一)数据选择及指标说明为了检验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本篇论文选取了我国1978--2009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本篇论文采用了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就是城市化率。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不仅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也为居民的消费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中国的实际案例,分析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行为,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首先回顾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中国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当前的主要业态和特征。

随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具体作用。

文章总结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主体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字金融发展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正逐步改变着金融服务的形态和触达方式。

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便利性,也促进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

在理论上,数字金融的发展源于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得以突破传统的物理网点限制,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评估风险和定价,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更是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

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数字金融以其便捷、高效、灵活的特点,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