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_郝玉柱
区域发展战略_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赵新宇

赵新宇 范 欣
摘 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 在我国资源环境 约束趋紧的背景下 , 审视自然资源与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由 于 我 国 地 区 间 的 资源分布不平衡 , 经济增长实绩差异较大 ,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也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发生 存在差别 。 特别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影 响 下 , 了显著变化 。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生态足迹 自然资源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 中, 一些资源富庶国家以资源开发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 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 然而 , 在技术导向型增长模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 , 作为生产要 素投入的资源与资源禀赋之间并没有必 然 的 联 系 , 一些资源贫瘠国家同样实现了经济的 高速增长 。 相比之下 , 许多资源富集国家都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 , 天赐资源带 亦有诅咒 。 来的不仅有红利 , 当前 , 合理开发 、 利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 题, 特别是对于尚未摆脱要素驱动型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的 中 国 。 由 于 自 然 资 源 的 地 区 分 布 不 我国自然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 达 的 中 西 部 地 区 。 在 国 家 实 施 “ 西 部 大 开 发、 振 平衡 , 兴东北 、 中部崛起 、 东部率先发展 ” 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 , 国内资源开发获 得极大重视 。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 , 调整和理顺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对 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

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什么是资源禀赋制度?资源禀赋制度是指各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制度。
这个制度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因为资源禀赋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
资源禀赋制度分为正向禀赋和负向禀赋。
正向禀赋指的是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国家,例如石油、森林和水力发电等资源,以及优秀的劳动力。
负向禀赋指的是缺少这些资源的国家。
资源禀赋制度的弱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资源禀赋制度的重要性资源禀赋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它决定了国家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以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正向禀赋的国家,在能源、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负向禀赋的国家则需要借助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软实力来实现经济发展。
无论是正向禀赋还是负向禀赋的国家,都需要制定出适合自身国情的资源禀赋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资源禀赋制度弱化经常会发生。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这意味着国家不能充分利用其自然和人力资源。
资源禀赋制度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资源禀赋制度如果弱化,则会导致以下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1. 减缓经济增长资源禀赋制度弱化可以减缓经济增长。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它的主要出口商品,那么它的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类似的情况还有天然气和石油等天然资源枯竭,人力资源缺乏等。
2. 限制国际竞争力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也会限制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某种资源,那么它不能在此领域高效地生产。
这可能会导致外国制造商在该国内市场上取得优势。
3. 产业结构出现问题资源禀赋制度弱化还会影响国家产业结构。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某种资源,它可能会出现产业市场萎缩、产出萎靡等问题,失去了对市场的统治地位。
此外,资源禀赋制度还会对国际贸易、政治制度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影响。
如何应对资源禀赋制度弱化在面对资源禀赋制度的弱化时,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权利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是因为 自然 资源对 经济增 长的影 响还受 制于很 多因素 ,如区域增长不平衡和市场制 度的完善程度 、
人 口劳动力等经济要素 的跨区域流动集 聚等 。
失” ,却有待进一 步研究 。 本文认 为资 源 制 度 的安 排 是 关 键 ,财 富 的空 间差 异受 制 于基 于经 济权 利 引致 的 交 易效 率 的制 度 安排 ,看似 相同 的经济 增长 要素 ( 如 劳动力 等 )
源丰裕 在 一定程度上 能促进 地 区经济增 长,但 作 用力较 小 ;在 经济权利 禀赋 中,物质 资本权 利 、
劳动力使 用权 利与 区域 经济增 长显 著正相 关 ,且作 用 力度 较 大 ;人 力 资本权 利 与 区域 经 济增 长
负相关 ,但 不显著 ;制度 变迁权利 与 区域 经济 增 长显 著正 相 关 ,而 制度供 给 权利 与 区域 经 济增 长虽正相 关 。但 不显著 。
资源禀赋 与 经济 增 长 的 关 系一 直 备 受 学 术 界 关注 。尤其 自 A u t y( 1 9 9 3 ) …提 出 “ 资源诅咒 ” 概 念 以来 ,自然 资 源 与经 济 发 展 的关 系更 成 为 学 术 界关 注的焦 点 。传 统 的经 济 理论 认 为 丰富 的 自然 资源对 一 国 ( 地 区 )经 济 增长 具 有促 进 作 用 ,但 2 0世纪 中后期 以来世 界 上一 些 资 源 富裕 的经 济 体 的实体 经济 发 展 却 陷入 停 滞 ,而 资 源 匮乏 的经 济 体反而快 速发展 。但 迄今为止 ,学 术界就 自然资源
说一 个 地 区所 集合 的经济 要 素在 根 本上 并 不决 定 经济增长 ,而 经 济权 利 禀 赋集 合 才 会 在根 本 上 决 定经济 的增 长。如林 勇和张宗益 ( 2 0 0 8 ) ¨ 训 便 在要 素禀赋基 础 上 提 出 了经 济权 利 禀 赋 的概 念 ,将 经
第6章 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第一节资源经济的基本问题一、稀缺1、定义:稀缺指的是在获得人们需要的所有产品、资源和劳务方面所存的局限性。
2、稀缺的生产要素(1)人力资源即劳动(2)土地即自然资源(3)资本3.经济财货与自由财货自由财货(free goods) :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这些财货就称作自由财货。
经济财货(economic goods):大部分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正值的价格,这类财货就称为经济财货,4.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1)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
(2)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3)资源危机: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
(4)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
(5)自然资源的经济耗竭:在自然耗竭远未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较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4.稀缺与价格的关系(1)在运作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当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将上涨。
(2)垄断——价格并不一定总能反映某种资源的稀缺程度——相对稀缺(3)政府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或控制某种资源的供给,从而在价格以外影响到资源的稀缺程度。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二、经济决策与经济制度1.经济决策(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 (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密集型生产、劳动密集型生产、资源开发型生产)。
(3)如何分配?是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出价最高的人”或“先来先到的人”呢?还是按劳分配”。
2.经济制度——传统经济、纯市场经济、纯计划(指令)经济、混合经济。
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5、研究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6、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 利用中的应用。
二、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与理论基础 1、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2、理论基础
基本原理: (1)能量转化与守衡原理 (2)物质循环原理 (3)地域分异规律原理 (4)因地制宜原理 (5)自然节律原理 (6)生态平衡原理 (7)林德曼定律原理 (8)最低因子限制律原理 (9)系统论原理 (10)价值规律原理
1.全球化: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 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
2. 战略化:从静态走向动态,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 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
3. 管理化: 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 究逐步成为热点;
4. 定量化:从定性转向定量、半定量,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
5. 现代化: 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 日益现代化.
(一)思维方法
追求 类别 目标
目的
适用性
实证论 真实性 寻求资源现象与过 资源发生学,资源
方法
程及其规律的真实 地理学,资源生态
第7章第1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机制、阶段理论

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 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 可逆转的影响”,就 是“支配效应”。
➢(2)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增长极通 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 对周围地区发展产生示 范、组织和带动作用, 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 这种作用不断强化和放 大,使其影响范围和程 度加大。
乘数又叫“倍数”,它本是 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来的 ,指经济活动中一个变量的增减同 与其相关的变量发生反应的倍数关 系。
位、大到国家发展格局,等等)
【考研真题】
名词:4分 乘数原理(兰州大学2020) 简答:10分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兰州大学2020) 增长极理论(兰州大学2019,2018)
论述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2017)
• 若极化小于扩散,则溢出为正,有利于 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的实质
➢ 区域经济增长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 ➢ 各个环节互为因果; ➢ 其作用强度具有累积效应,使得影响不断增强(正向的或
负向的)。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1.冈纳·默戴尔(冈纳·缪尔达尔) ➢ 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
:老子追求的是金钱;儿子作为大富翁之子来到人世,追求 的是社会地位;孙子生活在丰裕的财产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之 中,追求的是音乐。
香港中文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萧条时期促生娱 乐经济学,经济下行,娱乐上行”。梅兰芳1930年在美国大 萧条时期唱红《汾河湾》;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 代》因在大萧条时期反映失业和机械化条件下工人高劳动强 度的内心痛苦引起共鸣;2009年春晚赵本山力推小沈阳使其 年票房超过1亿。
自然资源、环境和制度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

自然资源、环境和制度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
赵子壮;周毅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22
【摘要】通过建立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制度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技术进步(“水平创新”模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模型分析了各变量的稳态增长率及各模型技术参教的影响,得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克服自然资源短缺的约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总页数】3页(P13739-13741)
【作者】赵子壮;周毅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1
【相关文献】
1.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索洛模型的分析 [J], 陈艳华
2.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异质性研究--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的分析 [J], 仇娟东
3.自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 [J], 万幸
4.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J], 徐小鹰;陈宓
5.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J], 徐小鹰;陈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2009年8月云台山红石峡
2011年8月云台山小寨沟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 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 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这些均被称为人口数量过剩。 如非洲的饥荒问题。
对同一种自然资源,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所 得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上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1、环境科学
广义理解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有了广泛的交叉。 2、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联系:其结合点在“国土资源”。自然资 源是国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也有区别:国土经济学比资源经济学范围 更广,属宏观(总量)经济学范畴;而后者属微观(个量)经济学范 畴。 3、人类生态学 王发曾(1991)先生关于人类生态学的定义(P18),说明了人类生态 学与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
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关键词: 荷兰病; 资源诅咒; 研究范式; 演进趋势
中图分类号: F01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72X( 2014) 03 - 0006 - 05
境: 从“荷兰病”到荷兰模式[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 11) : 44 -
46; ( 3) 唐学葆 . 荷兰的宏观经济调节[J]. 世界知识,1989( 1) : 21.
收稿日期: 2013 - 12 - 20 基金项目: 北京 市 教 委 2011 年 度 人 才 强 教 深 化 计 划 项 目“京 津 冀 地 区 贸 易 与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研 究 ”学 术 创 新 团 队
6
2014 年第 3 期
最早对“荷兰病”的两种基本形成机理①进行初 步探索 的 人 是 格 雷 戈 里 ( 1976 ) 。[3] 此 后,斯 内 普 ( 1977) [4]进一步改进和扩展了格雷戈里的分析方 法,对“荷兰病”基本分析模型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 理论贡献。福塞斯和凯伊 ( 1980) [5]较早采用一般 均衡的观点分析了这种结构性变化。这与后来两位 学者( 戈登,尼尔里,1982) 所采用的一般理论均衡 分析方法很接近。戈登和尼尔里( 1982) [6]对“荷兰 病”基本模型作出了经典性描述,最终确立了“Gregory—Snape—Corden—Neary Approach”理 论 分 析 结 构,本文把这种理论分析结构命名为“荷兰病”研究 范式( The Dutch Disease Theory Research Paradigm) 。
①格雷戈里最早研究了资源繁荣对其他部门结构性影响的两种作用 机制: 第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源繁荣通过汇率升值改变贸易 品 与 非 贸 易 品 的 相 对 价 格,进 而 对 经 济 其 他 部 门 产 生 挤 出 效 应。 第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汇率不变,为了实现新的收支平衡, 那就必须通过国内通货 膨 胀 来 使 非 贸 易 品 价 格 上 涨,从 而 降 低 贸 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 对 价 格 水 平。 无 论 通 过 哪 种 作 用 渠 道,资 源 繁荣要对其他部门产生 结 构 性 影 响,最 终 都 要 通 过 相 对 价 格 的 改 变才能实现。
经济增长率 ≥5. 00 - 1. 0 - 2. 0 - 0. 33 - 0. 52 - 1. 24 1. 76 3. 12 2. 66
通胀率 ≤3. 00 2. 00 10. 00 6. 55 6. 80 6. 90 2. 90 3. 40 2. 30
失业率 ≈1. 00 1. 10 5. 1 6. 0 5. 36 7. 84 10. 11 9. 72 8. 38
摘 要: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
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
7
郝玉柱,敖 华: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证这一命题提出标准模型和分析方法。根据这项研 究,1970~1989年,97个样本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只有两 个资源丰裕型国家( 马来西亚和毛里塔尼亚) 年增 长速度超过2%;其余95个样本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回归 检验表明,自然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 负相关性,资源型产品( 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 出 口占 GDP 的比重每提高 16%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1% ( 见表 2) 。
构建解释模 型 是“荷 兰 病 ”研 究 范 式 的 重 点 和 核心。在“荷兰病”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学者们提 出 了 多 种 解 释“荷 兰 病 ”效 应 的 模 型。 其 中最为经典的解释模型主要有格雷戈里 ( 1976) 提 出的相对价格效应模型、斯内普( 1977) 在此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G - S”模型以及戈登和尼尔里( 1982) 在斯内普模型基础上拓展而成的“C - N”模型。
在范·斯维德尔的直接影响下,保罗·克鲁格 曼( 1987) [8]基于“干中学”和内生性技术进步建立
了一个“动 态 比 较 优 势 模 型 ”。 根 据 这 个 模 型 我 们 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自然资源的发现可能 导致另一些可贸易部门的永久损失,并在长期中降 低社会福 利 水 平。“资 源 繁 荣—短 期 经 济 结 构 变 迁—长期经济增长能力丧失”完整的“荷兰病”效应 理论解释链条已经铸成。萨克斯和沃勒 ( 2001) [9] 进一步把这 种“荷 兰 病 ”理 论 解 释 数 理 化、模 型 化, 构建了一个 基 于 主 流 范 式 的 标 准“荷 兰 病 ”实 证 解 释模型。
DOI:10.16011/ki.jjwt.2014.03.001
郝玉柱,敖 华: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郝玉柱1 ,敖 华2
( 1. 北京物资学院 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2.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北京 100875)
表 2 自然资源禀赋类别的特性与经济增长表现
资源 禀赋
国家 (地区) 数量 (
耕地 公顷 /人)
1( 9十70亿年美G元D)P1G9D7P0(年美人元均) 增1人9长6均0( ~%G1D/9年9P0)增1人9长7均0( ~%G1D/9年9P3)
资源贫乏
大国 7
0. 15
21. 05
196
3. 5
3. 7
从 20 世纪 50 ~ 60 年代以来,自然资源在经济 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发达 国家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 引起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其中最受世人关注的 就是“反工业化”现象,也就是“荷兰病”效应。这种 现象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 泛关注,大量的经济学家对“荷兰病”现象进 行 长 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理论, 这就是“荷兰病”研究范式。同时,丰裕的自然资源 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种种复杂的结果。大量研究 成果显示,与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一些资源 富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不佳。根据英国学者 理查德·M·奥蒂的一项研究: 1960 ~ 1990 年间,资 源贫乏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资源富足的国家 快 2 ~ 3 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这种增长速度之间 的差距更加明显,而且矿产为主的资源富足国家的 经济表现一直都处于最差的行列之中。[1]1993 年, 理查德·M·奥蒂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 丰裕 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条 件,反而是一种限制。[2]这样,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
“荷兰病”研 究 范 式 以 资 源 繁 荣 所 导 致 的 经 济 结构变迁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一般理论均衡为基本 分析方法,以相对价格效应、支出效应和资源转移效 应为核心研究内容,以构建各种经济理论模型为研 究重点,以描述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和特征、阐 述“荷兰病”的作用机制、解释“荷兰病”的形成机理 为研究目标。
小国( 地区 ) 13 0. 16
1. 94
343
2. 5
2. 1
资源丰富
大国 10 0. 56
22. 99
574
1. 6
1. 3
小国
非矿 31 0. 57
1. 41
250
1. 1
0. 7
硬矿 16 0. 66
1. 23
304
0. 8
- 0. 2
石油出口 8
0. 44
( PHR201106139) 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郝玉柱( 1961—) ,男,辽宁北票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总
编,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敖 华( 1971—) ,男,湖南永顺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经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等。
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
研究范式: 一是“荷兰病”研究范式,主要兴盛于 20
世纪 70 ~ 80 年代; 二是“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盛行。
一、“荷兰病”研究范式
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荷兰病”一词最早是由
英国《经济学家》于 1977 年 11 月首次提出的。“荷
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
-பைடு நூலகம்
-
- 3. 98 4. 95 6. 19 5. 49 5. 27 3. 56
注: 1980 年以前为 GNP 增长率; 1980 年以后为 GDP 增长率。
资料来源: ( 1) 周建,陈晓燕 . 自然资源丰足引发的“荷兰病”及其个案分
析[J]. 市场经济管理,1996 ( 2) : 59 - 64; ( 2) 陈江生,郑智星 . 老欧洲的困
兰病”是一 种 由 于 资 源 繁 荣 而 产 生 的 综 合 病 症,主
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高财政 赤 字、低 增 长 率 并 存 的“资 源 陷 阱”( 见 表
1) 。
表1
荷兰的宏观经济数据
单位: %
1960 1970 197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荷兰病”研究范式渐 微,“资源诅咒”研究范式 逐 渐 兴 起。饱 受 争 议 的 “资源诅咒”激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特别是 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普 遍认可。“资 源 诅 咒 ”研 究 范 式 占 据 了 发 展 经 济 学 的主流地位,并深深影响着众多资源丰裕发展中国 家的政府 政 策 与 经 济 实 践。 “资 源 诅 咒 ”研 究 范 式 以“资源诅咒”为核心范畴、以回归分析为主要研究 方法,形成了“资源诅咒”研究范式的基本或标准模 型,即“S - W 模型”。 ( 一) “资源诅咒”命题的提出及实证检验 1988 年,学者吉尔伯提出了一个经典命题: “自 然横财: 是祝福还是诅咒?”1990 年,学者理查德· M·奥蒂对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自然资源丰裕而 经济表 现 不 佳 这 种 现 象 给 予 了 较 早 的 关 注。1993 年,奥蒂首次提出“资源诅咒”概念。1994 年,奥蒂 正式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为后来相关的大量研 究奠定了实证检验的基础。 其标志性研 究 成 果 是 形 成 了“资 源 诅 咒 ”标 准 实证检验 模 型。 “资 源 诅 咒 ”假 说 一 经 提 出 即 引 起 广泛的争议,吸引了大量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 研究。“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存在? 这是颇有争议 的。1995 年,美国学者杰弗里·D·萨克斯和安德 鲁·M·沃勒采用初级产品出品份额作为解释变量 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检验研究, 不仅首次验证了“资源诅咒”命题的存在性,也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