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合集下载

30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9)

30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9)

2020/4/5
14
福斯特曼公式(续四)
• 小块林地的生长-砍伐周期并不止一个。 假定种植与砍伐成本c和影响原木价值的 价格保持不变,林地的生产率也保持不 变,砍伐立木的年份依次为T1、T2、 T3、…、∞,则立木的净现值为
• PV=e-rT1[V(T1)-c]+e-rT2[V(T2 -T1)-c]+e-rT3 [V(T3 -T2)-c]+… (9-4)
2020/4/5
5
森林资源的特点之二(续三)
• 而在非商业用途方面,森林占有十分突 出的地位。这就使得森林成为具有多种 用途的可再生资源的代表。
2020/4/5
6
森林资源的特点之三
• 鱼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而且无论大鱼小 鱼都有价值,因而鱼的年龄对鱼商业价 值的影响比较小。树木的生长周期比较 长,而且一定树龄以下的树木没有商业 价值。因而树龄对木材商业价值的影响 比较大。
2020/4/5
9
森林资源的特点之四(续)
• 皆伐后,可以通过自然生长或人工造林, 恢复某一小块林地上的森林植被。因此, 某一小块林地上的立木将经历反复的生 长-砍伐过程。
• 换句话说,森林资源利用存在着多次性 砍伐即轮伐现象。因而森林资源经济学 的研究必须考虑森林的最优轮伐期。
2020/4/5
10
• (9-8)式称为福斯特曼公式。 • M. 福斯特曼是德国黑森大公国的守林人,
上述公式是他于1849年发表的《林地和 未成熟林立木价值的计算》一文中提出 的。20世纪50年代后,这篇论文的观点 被经济学界所接受,被认为是林业经济 学的奠基之作。
2020/4/5
18
福斯特曼公式(续八)
• 将(9-8)式与(9-3)式比较,(9-8)式右边多 了一个分母1-e-rT。这个分母就是得到萨 缪尔逊高度评价的体现生长周期的重复 性和无穷性的因子。由于1-e-rT<1,因而 考虑最优轮伐因子,意味着砍伐年份T将 提前。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b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c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d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2、什么是支付意愿和谓消费者剩余?a\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在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中,支付意愿被广泛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对享有环境质量的边际支付意愿也符合递减规律,用支付意愿表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含义与区别?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要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要点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1)鲍尔丁《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2)克尼斯、艾瑞斯和德阿芝《经济学与环境》(3)米都斯《增长的极限》(4)戴尔斯《产权界面》2.环境管理手段的分类(1)命令控制型: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如:水环境标准等)和强制执行的规章(如:环境法律、制度等)。

(2)市场激励型(经济手段):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通过市场竞争手段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环保和资源保护的目的。

3.环境:所谓环境,在一般意义上总是就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是指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条件和状况。

环境的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物质输入功能、舒适性功能和废弃物接纳功能。

4.人类生存环境:是指以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维持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由以上三个圈层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圈共同构成的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状况。

人类生存环境的特征(1)封闭性:地球除了被动接受太阳辐射外,与宇宙空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循环渠道。

(2)自我循环性:地球四个圈层矛盾运动,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但与宇宙空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循环渠道。

5.人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是人类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的前提。

(2)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

(3)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

6.资源破坏:改变环境的自然生态结构与状态,使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阻,其直接后果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可再生资源自我再生生殖能力破坏。

从而使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资源破坏作为环境问题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7.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具有复合效应(1)环境污染会降低资源生产率,减少生物生产量,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2)资源破坏往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伴随资源的粗放经营与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必然会加剧环境污染。

8.环境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困难(1)经济增长要求资源加大投入和资源枯竭之间的矛盾问题(2)经济发展投入与环境保护投入之间的矛盾问题9.稀缺: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某一种资源的相对短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doc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doc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环境损害BFECAD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XXXX年龄为t的人活到t+i年的概率Et+i —在年龄为t+i时的预期收入r —贴现率T ——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11.某城市因水资源短缺,引起工业生产减少或停产,造成经济损失,设该城市工业用水1×10 t,可创造产值10×10元,若因水体污染致使该城市工业用水短缺0.2×10 t,用机会成本法估算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0×10 /1×10 ) ×0.2×10 =2×10 (元)12.意大利米兰是欧洲城市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这些古建筑在无污染时50年才修复一次,其费用为10亿意大利里拉,近30年,由于工业污染使许多大理石建筑物被大气中SO2腐蚀,致使每10年修复一次,每次费用5亿意大利里拉,用重置成本法计算污染带来的该经济损失。

(50/10)×5-10=15(亿里拉)13.某污染区人口一万人,环境未受污染前,该区域人口中得某种疾病的比例为10%,环境污染后,得该疾病比例增加至40%。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1资源的静态有效配置
概念:是指在同一时间.对若干资源的 值方案进行选择,若某一资源配置使资 源使用的净收益最大化,资源的这一配 置就称为静态有效配置。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P D
n
Q
需求曲线与总收益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C
供 给
MC

S
线 与



Q
寻找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PL M
P*
N Q1
R T U
影响因素:
A.决策者不可控因素
B.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的效果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政府干预的收益大于干预的成本
手段: 税收、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度改
革。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原因:
目标的多维性
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
政策影响的相互性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类型:
任一时期资源的价格:Rt=Pt-Ct Pt=Ct+Rt
Pt=Ct+MUCt Rt=MUCt
Ct时刻的边际开采成 本
MUC边际使用者成本 P
Q0不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MCt+MUCt
MCt
Q*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Pt
Q* Q0 Q
2影响非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分 析:
贴现率 资源替代品 的价格 资源存量 开采成本 资源的需求
破坏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日益引起环境退化 对于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而言,贫困是
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1)市场失灵
市场的运作
D P
S P*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1、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W.P David etal.1990.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3、Tom Tietenberg, 1992. Environmental &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4、A.Myrick Freeman III, 199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Washington,D.C :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5、Thomas Sterner, 2003. Policy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world bank.6、Kerry Turner, David Pearce & Ian Batem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arvester Wheatsheaf, Cornwall, 1994.7、William J.Baumol and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8、Roger Perman、Yue Ma & James Mcgilvray, Natural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Longman Singapore,1996.9、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与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务必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者排他性③务必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受害者开始缺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缺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熟悉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者税率通常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的时候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靠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通常只获得环境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 •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 :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一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E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岀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弟一早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4.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5.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6.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7.边际替代率:从消费论的角度,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8.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10.画图说明消费者均衡应满足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①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表明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②同一平面上可有无数条代表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③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否则在交点上两条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满足程度,同第二特征矛盾。

④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由边际替代率(MRS )所决定。

任一点的斜率为MRSo12.供求定理的内容。

①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②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运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③供需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定。

④供需反方向变化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定。

13.理想的市场应满足哪些条件?①市场充分竞争②信息完备的③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致,生产者有进退行业的自由14•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①从心理或生理角度分析欲望尽管无穷,但就每一个具体的欲望来说却是有限的。

随着数量的增加,有限的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商品重复刺激的反应越来越迟钝,后来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也就越来越小。

②从商品的用途来分析商品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用途对人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

人们总是先把商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用途。

因此,人们后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一定小于先消费的商品的效用。

弟二早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岀代价或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二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和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门・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必须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排他性③必须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 f docd受害者开始损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 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 nfd受害者损失fhiQ n降低污染者收益fgQ n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 n大于fgQ n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了解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时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一些外部性。

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2.资源稀缺的特征:相对性、差异性、绝对性、瞬变性。

3•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度量包括资源产比价格、开采成本和租金等,4•资源稀缺性的物理度量包括储量和总量、矿物的品味、储量用量化5•自然资源按其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6 •可更新资源的特点?①再生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能力有限②可持续性手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③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储蓄性第八章1.舒适性资源:指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的特点有非竞争性和消费无排他性。

3.资源储量的利用程度取决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能性。

4.舒适性资源过度利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

5.可更新的商品资源的特点是明确的产权、专有性、可转让性、可实施性。

6.舒适性资源的特点?①唯一,性②真实性③使用方式的非消耗性④不确定性⑤破坏的不可逆性第九章1.贴现:为了比较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在项目评估中,通常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吧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这种计算现值的方法叫做贴现。

2环境经济评价:Ps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计量和货币化的技术方法。

3.选择价值:相当于消费者为一个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不能得到它的风险。

4•存在价值:指从仅仅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得的现值,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5.贴现的原因:时间偏好和资本的机会成本。

6•环境资源之所以有存在价值的原因是:馈赠动机、礼物动机、同情动机。

7.CBA中通过净现值、收益率、净现值率来比较费用和效益。

8•环境评估方法选择的依据: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信息的可得性、研究经费和时间。

9.费用效益分析中,个指标的公式?比较贴现后的费用和效益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各n TBi- TCi经济净现值ENPV 二艺-------------经济净现值率• / 1 1 “ \ENPVR二ENPV / I P n TBi — TCi经济内部收益率艺一010.费用效益分析的定义及其昜骤。

定文:“基于折现的效率和费用的量值大小来判断和评价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方法框架。

步骤:①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②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③对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11・资源减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的计量、环境防御成本的计量三者的区别?成本(应该付出的代价)实际估算:防御成本(实际发生的环境保护成本为估价基础)②计量对象不同资源物质性功能:资源减耗成本环境的服务性功能: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防御成本12.如何利用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

①环境价值至少决策参考要素之一②环境价值评估的不完备性③将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引入经济运行体系④审慎利用不同评价方法提供的结果第十章1 •支付意愿WTP :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意愿付岀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①评估基础不同虚拟估算方法实现环境成本计量: 资源减耗成本、环境退化2. 受偿意愿WTA :市场评估法。

4. 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 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5. 防护费用法: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之处的费用多少推断岀人 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属于揭示偏好法。

6. 生产率变动法:环境变化可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 润,或是通过消费者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7. 内涵资产定价法 可非为资产价值法和工资差额比较法,其中资产价 值法 可用于房地产市场,而工资差额比较法适用于劳动力市场。

8. 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都会含有哪些具体技术方 法? 1) 直接市场评价法:剂量一反应法、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疾病成本 法、机会成本法。

2)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内涵资产定价法、防护支出法、重置成本 法、旅行 费用法。

3) 陈述偏好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

9. 剂量一反应方法的数据来源。

1) 实验室或实地研究2) 受控试验3) 采用统计回归技术将某种影响与其他影响分离开。

4) 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关系模型。

「t n t+i * Et+i........ V 二刀 各个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