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一一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釆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一贡献和忧患”、和“黃河的治理”。

其中“黃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黃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岀的是,黃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口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黃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儿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Ll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黃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黃河的治理”介绍了黃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过度开发、 毁林毁草
塔里木河
辽 河
松花江
海河
印度洋
澜 沧 江
想一想:
非季风区,降水少, 河流流量小,河流 流程短,距海洋远, 多内流河
季风区,降水多, 河流水量大,流 程长,距离海洋 近,多外流河
看图,完成活动4:
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800千米; 2、经过的省市区、沟通的水系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历史上和现在有作用 历史上:沟通了南北交通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重要的水 上运输线
(二)、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地区
东北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结冰期
汛期较短、有 黑龙江、 较大 春、夏两个汛 松花江
期,


秦岭—淮 河以北 秦岭—淮 河以南
辽河、海河、较小 汛期较短 黄河

小Leabharlann 较短长江、 珠江大
汛期长

四、长江
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 、上海11个
三、湖泊
1、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以下湖 泊: 湖南省 江西省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青海湖 南京 江苏省 2 、说说这些湖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 青海省 安徽省
阅读洞庭湖的范围变迁图
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由于人们滥砍乱伐植被导 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 积和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 缩小。 对长江的分洪、蓄洪有什么 不利影响? 分洪、蓄洪的能力减 弱,洪涝灾害加剧。
长江
上、中、下游 分界线 水能 开发水利工程 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主要危害 洪水问题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下游多洪涝 原因:(1)自然原因—a.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 量大;c.中下游地势低平,中游河道弯曲,排水 不畅; (2)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遭到破坏, 泥沙淤塞严重;中游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 洪能力减小。 防洪措施:(1)工程措施—加固堤防;修建水 库、分洪和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生物措施—长江中上游的防护 林工程;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水土保持。
(二)湖泊
1、湖泊分类: (1)按湖泊的成因 ● 构造湖:青海湖、纳木错、 鄱阳湖、洞庭湖、 呼伦湖、艾丁湖、滇池
● 火山湖:长白山天池 ● 堰塞湖:镜泊湖、黑龙江五大连池 ● 古泻湖:太湖、洪泽湖、西湖
(浅水海湾因湾口被砂嘴、沙坝或珊瑚
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
● 冰蚀湖:北美五大湖
(2)按湖水的排泄条件分 湖水通过江河排入海洋的外流湖和不能流入 海洋的内陆湖。 (3)按湖水矿化度分 淡水湖、咸水湖、盐湖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习目标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2、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河流 的水文特征。 3、能够根据某一区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分 析该地区河流的水文 特征。 4、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概况、水文特征以 及开发、利用和治理。 5、京杭大运河的概况。
基本概念
流域(供水区)——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A、黑龙江水系: 特征:流量大、汛期长(春汛、 夏汛)、含沙量小、冰期长。 原因: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春季 季性积雪融化,夏季雨季 较短,森林茂密,纬度较 高。 B、辽河、海河、黄河水系: 特征: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夏 汛)、含沙量大、冰期短 (黄河有凌汛)。 原因:流经区多为干旱、半干旱、 半湿润区,流域内植被较 C、秦岭—淮河淮以南水系: 差,雨季较短、位于暖温 特征:流量较大、汛期长(夏 带、中温带. 汛)、含沙量小、无冰期。 原因:流经湿润区、植被较好、雨季较长、大部地区在0℃ 等温线以南。

【名师导学】(新课标)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讲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名师课件

【名师导学】(新课标)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讲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名师课件
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 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例1 下表是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资 料(单位:立方米/秒),据此回答(1)~(2)题。
河流 甲 乙

1月 1 200
0
50
2月 1 400
0
100
3月 1 700
80
50 0
4月 1 500
中游的忧患: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又地处温 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人为因素: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禁止破坏林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 田;兴修水利。 下游的忧患: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 水泛滥,有凌汛。 原因: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地 上河”。解冻迟,有凌汛。 措施:加固大堤;引黄灌溉,疏通河道。
(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 __劳__动____密集型产业和__资__源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 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建__材__加__工__业____。
(4)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 然原因。
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
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短促;海水
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 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3.黄河的忧患和根治黄河 (1)黄河的忧患 上游的忧患: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 漠化严重,有凌汛。 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措施: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 站;及时疏通水道。
(2)读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梯级开发 的分布特征。水能丰歉取决于流量和流速,这里降水 多,流量大,流经阶梯交界处,因而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地理——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河流开发与治理)

中国地理——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河流开发与治理)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 对促进缺乏能源的华东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有重 大意义。
武汉 湖口 鄱阳湖
湘 江
北岸:雅砻江(川)、岷江(川)、大渡河(川);嘉陵(渝); 汉江(鄂)。南岸:乌江(渝);湘、资、沅(湘);赣(赣)。
雅大 渡
砻河


岷陵 江
宜昌
湖口

乌沅
洞庭湖 鄱阳湖
资 湘赣
江 江 水 江江
上游:落差大,支流多,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对干流起调节作用; 下游: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水流缓、航运便利。 宜昌
发展旅游业
河流整 治
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二】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 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 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 “黄金水道”。 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通天

玉树
金 沙

宜宾
荆江
江 宜昌 枝城
城陵矶
1、长江:我国第一大河 (2)源头、流经省区:
【基础知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峰西南侧,向东流经1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长江干流与众多支流组成一个庞大的 水系,流域广阔。
青海
西藏
四川
重庆
云南
湖北
江 苏 安 徽
上海
时间——初冬和初春 措施——炸冰坝,阻止冰坝的形成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山东境内
蜿蜒于黄土高原上的黄河,泥沙量大,成为世界上含沙 量最大的河流。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贡献和忧患”、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的治理”介绍了黄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基础知识】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河流的基本特点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延伸内流湖)主要大河外流区域: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3、长江概况(1)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2)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

注入东海(3)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及特点: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4)主要的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5)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的水电站: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6)防洪与灌溉(7)黄金水道4、黄河概况(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中国江河湖海名称大全【中国的江河湖海】

中国江河湖海名称大全【中国的江河湖海】

中国江河湖海名称大全【中国的江河湖海】第4讲中国的河湖《中国地理》第四讲中国河流与湖泊[学习目标]1.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和内流河、内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2.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水文特征3.外流湖与内流湖,主要湖泊及其分布4、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一、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1、外流河与外流区:称为外流河,2、内流河与内流区:称为内流河,3、填图(在图上填写河流的名称)1)填出图中我国主要的河流;用不同颜色描画河流以表示注入不同海洋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流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哪条河流?___________2)画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其界线大致是:——————。

5、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二、内流湖与外流湖[问题分析]内流湖与外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有什么不同?四、长江(三)长江的价值1.水能资源(或水力资源丰富)分析模式:气候——流量或水量;地形——落差。

(1).数据: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2).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原因分析:2.灌溉(浇灌、漫灌、喷灌、滴灌)3.航运——黄金水道(1)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

(2).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称誉?(或为什么长江具有巨大的航运价值?)(提纲:通航里程、河道特点、与铁路相比的优点、与铁路的交织、流域人口与经济)地处湿润地区,流域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多支流,流量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使得河流流速较慢,江宽水深;长江流域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运输大;长江与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便于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

(四)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形成与防治1.原因:可以围绕来洪、滞洪、泄洪三个角度,从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去分析原因自然原因:①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多支流、降水多、汛期长,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且有时三股洪水同时到达;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宣洪能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夏)
惠东荣超中学地理组
黄映娟
壶口瀑布(冬)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区域地理》,对照地图册记 忆: 1、黄河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 和地形区以及主要的支流。
自主学习(15分钟)
*2、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分别出现什么忧患?
分别针对各忧患有何治理措施? 3、珠江概况、水系组成和开发利用。
珠江咸潮的防治 (1)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 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 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 好防范。 (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通过统一调度,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流量,通过调 水以淡压咸 (3)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 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4)节约用水
珠江咸潮的成因
(1)天体引力引起海水的涨潮 (2)枯水期河流水位低 ( 冬末春初上游来水量减
少,江河水位下降 )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4)滥采河砂致使河床严重下切(导致咸潮上溯
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 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 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 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中 游
下游 旧孟津
2、黄河的贡献 塑造平原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
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 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黄河水,使一块 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四、忧患的黄河
1、读下列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剖面图与黄河流域图
(3)在黄河下游平原素有“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 流”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____________ 。 春旱 和____________ 夏涝 (4)将②省能源输往京津唐地区最佳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上游 中游 荒漠化严重 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形成“地上河”,引起洪涝
断流
河套平原 宁 夏 平 原
山东境内
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 度河段。 ②冬季结冰的河流。 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上游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下游山东境内。
5、黄河的凌汛
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纬度高处先 结冰,纬度低处后结冰,浮冰向纬 度高处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②春季融冰时:纬度高处后融化,纬度低处先融化,浮 冰向高纬度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4、珠江水运发达
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西 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 发达,这里水网密布,沟通海洋。
5、下游河口咸潮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是一种天然水文现 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造成河道 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 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 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 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 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 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 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危害
(1)危害 人体健康 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 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 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等病人不宜饮用。 (2)影响工农业生产 水中的盐度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 化,锅炉容易积垢。在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 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 升高,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 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0.4%的水, 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四)南方大河--珠江
1、组成: 珠江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珠江的主流。 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河长2214千米。
南方大河——珠江
2、珠江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水文特征 流量 成因
大 长
汛期
流经湿润地区, 降水充足 受夏季风影响, 雨季长 流域植被保护较好
含沙量
较小
3、水能比较丰富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江上中游,包括南、北 盘江与红水河。目前,国家正在加强对珠江流域 水能资源的开发,将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 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 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断流的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较少,流量较小
下游“地上河”得不到两岸地下水的补 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涵养水源少;人口剧增、经济 给 发展,耗水量大增;水浪费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 水量分配不合理等。
采取的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推广节 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适当提高水价;全 流域统一分配水量,合理调度;跨流域调水等。
黄河下游“地上河”
成因:
地势 低平 土质疏松 水土 泥沙淤积河床 暴 雨 流失 流速 植被破坏 减慢 “地上河”易产生水害
} →

地 上 河
修固防洪堤坝,修分洪、蓄洪工程
4、根治黄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 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黄的 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四 川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内 蒙 古 高 原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华北 平 原
(5)上中下游的划分
河口 上 游
中 游
下游 旧孟津
(6)黄河水系图
河口
湟水
洮河
旧孟津
渭河
(7)各段水文特征:
上游:水量大、多峡谷、富水力 中游: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
河口 上 游
(三)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概况 (1)长度、流量、流域面积 长度
全长5500千米
流量
年径流量580亿m3 仅为珠江的1/7
流域 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面积
(2)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3)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 海
宁 夏
山 西
陕 西 河南
渤海
山东
华北平原 ⑴A地形区为_________,黄河流经A地形区时,河 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流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⑵B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 ,形成的人为原因 其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开垦、开矿,破坏植被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目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 ①植树种草 (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②打坝淤地(拦泥蓄水;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改变 交通条件) ③修筑梯田(缓坡;既扩大耕地面积,又保持水 土,以减少入河的泥沙) ④修建水库 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 要手段。 ⑤下游加固大堤
思考: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 的长度逐年增加,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1998年底, 国家开始对黄河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 河再没有断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