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碎石配合比计算表.xls
路面二灰碎石施工

二灰碎石拌和站
4、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运输
(1)装料经过拌和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在贮料场闷料24h后, 由装载机装车,装料时应视混合料情况重新翻拌2~3次后再
(2)运料运料宜由15t以上的自卸车运输,并根据运距配备 足够的车辆。当距离较长或天气炎热时,应加盖蓬布,防止水
(3)卸料自卸车卸料时,严禁碰撞摊铺机,防止混合料卸 在摊铺机前层面上。
(2)试验路段所使用的材料、配合比、颗粒组成、松铺 系数、压实标准和施工程序,应与正式施工时使用的相同。 试验路段的任何部分如不合格,该部分将移出而代之以符合 该路段要求的材料,重做试验。
(3)试验路段完成后,应根据试验路得出的各种检测数 据,指导今后的工作。
施工工艺
1、下承层准备
(1)二灰土底基层顶面,应将表面的浮土,松散层及其它杂 (2)下层二灰碎石顶面,应清除表面松散的集料,清理表面 的泥块和污染物,尽量使骨料暴露出来。在有条件时,可用空 (3)上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应适当洒水润湿,以增强上下 层的结合。
5、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摊铺
(1)开始摊铺前,先将接头处已成型的二灰碎石基层切成垂 直面,或将接头处的二灰碎石混合料耙松,并有专人指挥卸
3、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拌和
(1)每天上、下午各测一次原材料的含水量,调整原材料的进 料数量,使混合料中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左右。
(2) ①应经常目测二灰碎石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使出厂的混合
②试验人员应重点进行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灰剂量 及含水量的检测。检测频率为每台拌和设备上、下午各一次。当 出现特殊情况(如故障等)应由试验监理工程师确定。
5
石灰∶粉煤灰∶碎石=5.9∶11.1∶83
1.13
1.00
二灰碎石配合比要求

二灰碎石配合比要求
粉煤灰:道路基层使用的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中SiO2+Al2O3总量宜大于70%;烧失量宜小于10%;当烧失量大
于10%时,应做试验其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时方可
采用。
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
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石灰:宜采用1-3级的新灰,消石灰应充分消解,不得含有未消解的颗粒。
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
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全消解,未能消解的生
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粒径不得大于10mm。
生石灰的CaO+MgO的含量宜大于60%;
消石灰的CaO+MgO的含量宜大于50%;
碎石:含泥量宜小于1%;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中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
厚度的1/3.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
大于4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的1/3,集
料应有级配。
配合比:碎石:粉煤灰:石灰= 80 :15 :5 (体积比)其中碎石要求:16-31.5mm粒径占17%;10-20mm
占17%;5-10mm占13.2mm;石粉占52.8%
每立方米的配合比碎石:粉煤灰:石灰=1360:255:85(kg)这是根据去年原材料的情况出的配合比,仅供叁考。
阜新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09年4月22日。
【2019年整理】二灰碎石配比

在市政定额中选择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20;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每增减1。
25CM厚混凝土面层,约为75元/平米,20CM厚二灰碎石,约为30元/平米,15CM厚二灰土,约为20元/平米,总计125元/平米。
二灰学名是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它们都是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碎石中可可以加入少量的粉煤灰,粉煤灰有缓凝的作用。
一般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都是外掺建议水泥用量不要超过5%,水泥用量过大强度随之会提高,过高的强度会出现大面积裂缝的。
规范要求是3-6MPa.二灰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是极为重要的质量检测指标,然而在施工检查验收过程中,经常因压实度是否达标、超标而引起争议,特别是因超标被判定为“质量问题”时往往难以服人。
超标是否就是超密?结构密度适当、过密、超密如何界定以及会给二灰碎石性能带来何种变化?学术上似乎也无定论。
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作为压实度计算依据的二灰级配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标准如何确定。
1 二灰碎石混合料属于固结(胶结)密实稳定结构。
其成型强度主要依赖于二灰,特别是石灰的质量和数量所提供的固结作用,而体积稳定性则主要由结构状态密实程度和空隙率大小决定。
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修订说明中,有关此类混合料组成设计原理的论述,虽较JTJ034-93有所改进,但涉及其结构状态方面,仍然认定当二灰与粒料之比在15∶85~20∶80时,混合料就是骨架密实式结构。
据我们推算,若按原规范推荐的A、B两类级配组成范围,能够形成集料骨架的4.75mm 以上颗粒重量,百分比仅为:A类为32~48%至45~51%;B类为32~48至52~55.25%(公式为4.75mm筛余量*80~85%)。
当级配最大粒径为30mm、粗集料含量低于55%时,我们认为它应是悬浮密实结构,而形不成集料骨架。
二灰碎石配比

在市政定额中选择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20;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每增减1。
25CM厚混凝土面层,约为75元/平米,20CM厚二灰碎石,约为30元/平米,15CM厚二灰土,约为20元/平米,总计125元/平米。
二灰学名是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它们都是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碎石中可可以加入少量的粉煤灰,粉煤灰有缓凝的作用。
一般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都是外掺建议水泥用量不要超过5%,水泥用量过大强度随之会提高,过高的强度会出现大面积裂缝的。
规范要求是3-6MPa.二灰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是极为重要的质量检测指标,然而在施工检查验收过程中,经常因压实度是否达标、超标而引起争议,特别是因超标被判定为“质量问题”时往往难以服人。
超标是否就是超密?结构密度适当、过密、超密如何界定以及会给二灰碎石性能带来何种变化?学术上似乎也无定论。
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作为压实度计算依据的二灰级配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标准如何确定。
1 二灰碎石混合料属于固结(胶结)密实稳定结构。
其成型强度主要依赖于二灰,特别是石灰的质量和数量所提供的固结作用,而体积稳定性则主要由结构状态密实程度和空隙率大小决定。
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修订说明中,有关此类混合料组成设计原理的论述,虽较JTJ034-93有所改进,但涉及其结构状态方面,仍然认定当二灰与粒料之比在15∶85~20∶80时,混合料就是骨架密实式结构。
据我们推算,若按原规范推荐的A、B两类级配组成范围,能够形成集料骨架的4.75mm 以上颗粒重量,百分比仅为:A类为32~48%至45~51%;B类为32~48至52~55.25%(公式为4.75mm筛余量*80~85%)。
当级配最大粒径为30mm、粗集料含量低于55%时,我们认为它应是悬浮密实结构,而形不成集料骨架。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8Mpa
2、石灰、粉煤灰与碎石的比为15:85~20:80
二、设计依据:
1、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料结合稳定材料实验规程》
2、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三、原材料
1、石灰:产地睢宁属于ш级消石灰
2、粉煤灰:产地淮安电厂
3、集料:产地张圩小碎石5-16mm、大碎石16-31.5mm
4、水:地下水
四、确定集料配合比例
根据图解法:大碎石为33%、小碎石为30%、石屑为37%
五、选择三种配料进行击实试验
1、石灰:粉煤灰:碎石=5.5:11:83.5
2、石灰:粉煤灰:碎石=6:12:82.0
3、石灰:粉煤灰:碎石=6.5:13:80.5
根据击实所得的最大密度及最水制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其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试配结果本着即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易于施工的原则。
选择石灰剂量为6%的配合为最终配比。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冷再生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本次冷再生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依据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委托单进行。
试验中主要采用JTG E51-2009中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T0805-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矿料级配选定
根据集料的合成级配,碎石:冷再生=20%:80%,其中10-20mm 碎石:5-10mm碎石:石粉=44:27:29
3、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测定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
5、确定配合比
根据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值,石灰粉剂量为6.0%,粉煤灰剂量为12%,试件强度R o d=R•(1-Z a C v)=1.8≥R·d=1.0满足设计要求。
故该冷再生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为碎石:冷再生=20%:80%,其中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粉=44:27:29。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的探讨(一)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的探讨(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刚性基层二灰碎石的反射裂缝的分析,提出对二灰碎石配合比的设计思路,以减少反射裂缝的数量,保证路面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探讨鉴于目前二灰碎石基层设计采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存在着干缩裂缝较多,施工中石屑用量过大、来源困难、造价过高等问题,我所对一些发生基层裂缝的沥青路面进行了现场取样调查,并对沪嘉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进行了实地调查。
同时,我们根据江苏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配合比及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现将我们对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横向裂缝是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缺陷之一沥青路面裂缝尤其是横向裂缝,近年来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
不论其面层是国产沥青还是进口沥青,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横向裂缝。
沪嘉高速公路1988年竣工通车后,1992年横向裂缝达300多条,1993年每隔12~20m一条,1994年每隔12~15m一条,全线已有1000余条横向裂缝,莘松高速公路1990年12月峻工通车,经过三年的通车使用,也出现了横向裂缝,200条,其共同特点是所有裂缝有些横向裂缝间距在12~15m之间,1994年裂缝约有都是上宽下窄,横向裂缝大都贯穿路面全宽。
济青高速公路1993年底通车,在济南段(Ⅰ标段)也有横向裂缝。
以上公路路面结构见表1。
表1沪嘉高速公路莘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cm沥青碎石8cm沥青碎石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二灰碎石44cm二灰碎石24cm二灰碎石20cm砂砾15cm砂砾42二灰碎土沪宁高速公路所做的试验路也出现了横向裂缝。
这些裂缝的最终结果导致路面雨雪水不断下渗,行车后造成路面唧泥,最终导致路面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