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滨河大道景观带规划方案介绍
彬县滨河大道景观带规划方案介绍

彬县滨河大道景观带规划方案介绍前言水文化的景观主题,黄土地貌的景观文化特色。
周秦历史题材的历史文化取向,自然和谐的景观生态系统。
传承历史文化,歌颂现代生活。
为社会创效益,为人民谋福利。
1.立地背景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
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
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
彬县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距县城中心约一公里,宽50米左右,长约6.5公里。
位于陕西省第二大历史名河泾河之畔,并与之高低蜿蜒西行,毗邻泾河冲积滩涂(河滩地),与堤顶高差4-8米,其重要性显得格外重要。
2.设计指导思想水乃生命之源,水拥有滋润万物的神气特性。
自古以来,人们缘水而居,或耕或稼,繁衍生息,人类文明由此而始。
在现代文明中,水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旅游业与水息息相关。
水-人-自然-生态-和谐-文明,便成为这一设计指导思想的主轴线,依此设计思想,我们构思出这样的规划方案。
3.宏观控制思想------一带三轴四面多结点一带: 6.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带三轴:生态景观轴,历史文化轴,人性功能轴四面:四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文自然景观区域,分别为:姜塬广场、太王碑林、碧湖翠屿景区、公刘广场。
多结点:沿绿带多个“以人为本”供游客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功能性硬质景观区域。
4、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4.1 历史文化性原则泾河历史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据《淮安府志》记载,明正统五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
早在新石器时代,彬县境内就有先民生息,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的先河。
通过生态景观带大地景观氛围的营造,再现泾河和彬县的历史文化风貌。
4.2自然与城市文化结合原则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的园林景观的创造,既要有形式美(物体实质)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要深刻的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彬县城市形象,因此,绿地建设应与城市融合于一体。
滨河二期规划简介

滨河二期规划简介滨河二期依山傍湖,是滨河新区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拆为净地。
依托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水面,规划定位为以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会展、居住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空间布局为“两区两轴一带”。
“两区”:以包兰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西片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
东片区紧邻海勃湾老城区,依托甘德尔山和甘德尔河,规划用地以高档居住社区为主,配套人民医院、乌海一中等文教体卫公共服务设施。
东片区地形比西片区高几十米,可观湖、观山。
西片区为滨水区域,主要规划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等区域性公共服务项目。
同时规划了下部为商业、上部为观湖高端住宅的商住混合用地。
“两轴”:由滨河一期南北轴线向南延伸为中央商务轴,中间是长约1.4公里、宽150米的中央公园(类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主要营造城市中心的郊野、自然生态森林公园)。
东西向为商业轴,中间规划东西向中央大道直通湖边,两侧为满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特色商业。
“一带”:南北长约2公里的沿湖景观带,定位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景。
由北向南依次有甘德尔河喇叭口、公共游船码头、人工沙滩、桥头公园等景观节点。
沿湖规划亲水平台、小马道、栈道等亲水设施,另外有绿道、环湖路、滨河大道等不同功能的观湖交通系统。
环湖路以滨河一期水利枢纽大坝为起点,经滨河二期、黄河大桥、乌达城区、滨河西区,总长度约52公里,为下一步举行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
滨河二期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以显山露水,使甘德尔山和乌海湖景观互为呼应。
滨河二期作为滨河一期功能的补充,同时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因为乌海有55万人口,城市化率为95%。
周边与乌海一路之隔的蒙西、乌斯太、棋盘井工业园区距离滨河二期只有15至30公里,区域总人口约75万人。
)滨河一期规划简介滨河一期规划占地6.73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已基本建成。
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定稿)

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15日彬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彬县发展和改革局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条件 (1)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1)第二节发展机遇 (5)第三节面临挑战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10)第四节空间构架 (11)第五节发展目标 (14)第三章产业发展 (17)第一节做强五大主导产业 (17)第二节培育五大潜力产业 (21)第三节加强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 (24)第四章城镇化与城镇建设 (27)第一节加快县城建设 (28)第二节加强重点城镇建设 (29)第三节促进农民实现城镇化转移 (30)第五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第一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31)第二节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32)第三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2)第四节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33)第五节加大农村扶贫力度 (34)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 (35)第一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6)第二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8)第三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9)第四节电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0)第七章社会文明建设 (41)第一节教育事业 (41)第二节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43)第三节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45)第四节促进居民增收 (47)第五节科技事业 (47)第六节民主法制 (48)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 (49)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 (49)第二节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50)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1)第四节积极推进低碳经济 (52)第九章改革开放 (53)第一节加快机制体制创新 (53)第二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54)第三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4)第十章保障措施 (55)第一节加强重大工程建设 (55)第二节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56)附表:彬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58)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条件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是彬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
城市滨河大道规划设计要点及实例分析

(一)强调游憩功能的道路平面与横断面设计
滨河大道的平面线形一般为顺应河道的自由曲线。
近年来的趋势是道路平面位置向城市内测推移,使临水一侧留住
旅游城市的滨河大道设计,应以游憩功能优先,交通功能适当弱化,缩小横断面宽度,增加游憩空间,为行人和到达车辆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平行道路或地下道路分担过境车
图1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九江路-汉口路段)
航拍图(2008年)图2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九江路-汉口路段)
航拍图(2015年)
图3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相交道路交通示意图
图4 上海外滩的凹形界面和凸点对景图5 上海外滩的气象信号塔图6 颍上县用地现状与防洪堤改造示意图40
图8 老城段段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滨河大道容貌整治工程方案

滨河大道容貌整治工程方案一、整体规划1.1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治工程,提升滨河大道的环境质量,增强市民的文化生活体验,打造现代、绿色、宜居的滨河大道。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滨河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原则在整体规划中,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滨河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
(2)注重滨河大道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
(3)加强滨河文化内涵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4)注重交通安全,提升交通设施和服务水平。
(5)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3 主要内容滨河大道容貌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绿化整治(2)河道整治(3)文化景观建设(4)交通设施改善(5)生态保护二、具体方案2.1 绿化整治滨河大道的绿化整治是容貌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植物品种、改善绿化结构等措施,增强滨河大道的绿化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绿化面积:在滨河大道的两侧增加绿化带,扩大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绿化率。
(2)改善植物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丰富植物景观,增强绿化效果。
(3)改善绿化结构:优化绿化布局,提高绿化带的密度和品质,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2.2 河道整治滨河大道紧靠着城市的主要河道,因此河道的整治也是容貌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通过清淤疏浚、河堤绿化、河道清洁等措施,提升河道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淤泥清淤和河床疏浚,保证河道的通畅和水质的清洁。
(2)河堤绿化:河道两侧的河堤将进行绿化整治,增加绿化带,丰富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河道清洁:加强河道清洁工作,保持河道的清洁和整洁。
2.3 文化景观建设文化景观建设是整治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通过增加文化景观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打造文化品牌等措施,提升滨河大道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文化景观设施:在滨河大道设置文化雕塑、河道图示牌、文化墙等景观设施,提升滨河大道的文化氛围。
宁夏滨河大道简介

宁夏滨河大道简介
滨河大道东起六盘山路,西至宁夏综合保税区,全长14.5
公里,规划红线宽度80米,双向六车道。
滨河大道的建设是我
区城市路网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今年我市实施“双百”工程中
的重要内容。
滨河大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按照“一纵两横”的道路
框架布局:“一纵”为六盘山路至金凤区与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相
连的城市主干道;“两横”为南环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与金凤区、盐池县、大武口区连接的城市主干道;“两纵”为凤凰路至六盘
山路与平罗县、青铜峡市连接的城市主干道。
滨河大道在设计上将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
在道路两侧设置
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方式,不仅有利于行人安全,也减少了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
影响。
此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采用“绿化分隔带”的方
式进行了隔离处理。
“绿化分隔带”采用了乔木、灌木和草坪相
结合的形式,既美化了环境,也增加了道路的透水性和绿化面积。
—— 1 —1 —。
1、浅议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_以临沂滨河大道为例

1.临沂滨河大道景观简介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南起金九路大桥,北至双岭路与外环路交汇处,规划里程18.2公里,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8.2万平方米。
是一处生态型、环保型、人文型滨水绿化公园。
设计上将公园与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相互结合,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自然地貌。
背景林栽植方式由直线的列植改为曲线的列植方式,营造活泼、动态的景观空间美。
两岸种植银杏、竹子等各种绿色植物,选用色叶树种紫叶李,与常绿背景雪松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季相景观丰富、清新宜人的观赏空间。
创造出“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都市生态景观新形象使沂河两岸一派“碧水晴空,芳草绿树”的美丽景象。
1.1四大区段主题鲜明根据周边用地性质以及场地自身特点,临沂滨河大道景观工程共分为四个区段。
第一区段:临西八路至通达路,设计主体为“创业篇”。
该区段有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等景点。
第二区段:通达路至解放路,设计主体为“德厚篇”。
这里是沂河、?河、小涑河和柳清河四河交汇处,景色优美,是临沂市标志性的景观段。
位于这一区段的景观点有隐逸湾、骆驼山庄小广场、凤凰广场、平野晓霁园、九曲沂河桥下广场等。
第三区段:解放路至小埠东橡胶坝,设计主体为“思源篇”。
这一区段有位于银雀山路尽头的广场、游艇码头等。
第四区段:小埠东橡胶坝至金九路南沂河大桥,设计主体为“创新篇”。
位于这一区段的有观坝广场、高尔夫球场等。
1.2设计新颖精品迭出位于银雀山路的广场是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思源篇”主体设计的核心,广场位于银雀山路尽端、沂河高低桥和九曲桥之间,占据了整个游览线路的视觉焦点。
广场中设置了精致的喷泉景观和造型独特的雕塑,用以象征“饮水思源,幸福不忘革命先烈”的主题思想。
凤凰广场位于沂河、梓河、小涑河三河交界处,整个广场筑台于西北,展翼于西南,以栈桥为脉,借碧水为羽,如凤凰展翅,表达了祝福临沂社会稳定、经济腾飞的寓意。
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紧靠商贸城,是来创业者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整个设计思路寓意沂蒙大地人杰地灵,沂蒙人民幸福美满,改革成果硕果累累,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昌盛。
【精选】陕西省彬县泾河景观带规划设计0521

陕西省彬县泾河景观带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1.1 项目规划背景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
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境内大小河流12条,最大的一条为城区北部蜿蜒而过的泾河。
为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2009年彬县政府在泾河南岸按50年一遇的标准设置防洪堤坝。
防洪堤坝南距彬县新区平均约200米左右。
为提高彬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将濒堤两侧作为泾河公园景观带,以为彬县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风貌和生态效益三者为共同出发点,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尊重地域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因地制宜地布置景观节点、游览线路和安排植栽,实现泾河景观带公园在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2 区位分析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地理位置比较明显,优势相对突出。
泾河以驻地命名,历史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
据《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
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
《山阳县志》中有“泾河铺”、“泾河东坊”“泾河桥”、“泾河关”等名称。
泾河自西向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
为渭河第一大支流,本源有二:南源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北源出於宁夏固原大弯镇。
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後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後纳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
泾河是黄河中游的大支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约45,400平方公里。
大部分支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
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差3∼7公尺,多形成瀑布急流。
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
泾河流域水利开发很早,秦时开郑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上游平凉、泾川等地也远自唐代即已开渠兴利。
现在上、中游修筑水库,下游扩建泾惠渠灌溉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
泾河为黄河的二级支流。
源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出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固原大湾镇,两源流至甘肃省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南流经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东南流到高陵县陈家滩汇入渭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滨河大道景观带规划方案介绍前言水文化的景观主题,黄土地貌的景观文化特色。
周秦历史题材的历史文化取向,自然和谐的景观生态系统。
传承历史文化,歌颂现代生活。
为社会创效益,为人民谋福利。
1.立地背景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
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
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
彬县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距县城中心约一公里,宽50米左右,长约6.5公里。
位于陕西省第二大历史名河泾河之畔,并与之高低蜿蜒西行,毗邻泾河冲积滩涂(河滩地),与堤顶高差4-8米,其重要性显得格外重要。
2.设计指导思想水乃生命之源,水拥有滋润万物的神气特性。
自古以来,人们缘水而居,或耕或稼,繁衍生息,人类文明由此而始。
在现代文明中,水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旅游业与水息息相关。
水-人-自然-生态-和谐-文明,便成为这一设计指导思想的主轴线,依此设计思想,我们构思出这样的规划方案。
3.宏观控制思想------一带三轴四面多结点一带: 6.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带三轴:生态景观轴,历史文化轴,人性功能轴四面:四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文自然景观区域,分别为:姜塬广场、太王碑林、碧湖翠屿景区、公刘广场。
多结点:沿绿带多个“以人为本”供游客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功能性硬质景观区域。
4、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4.1 历史文化性原则泾河历史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据《淮安府志》记载,明正统五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
早在新石器时代,彬县境内就有先民生息,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的先河。
通过生态景观带大地景观氛围的营造,再现泾河和彬县的历史文化风貌。
4.2自然与城市文化结合原则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的园林景观的创造,既要有形式美(物体实质)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要深刻的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彬县城市形象,因此,绿地建设应与城市融合于一体。
4.3“以人为本”的原则。
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建成后,将成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其绿化设计应始终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目的,服务于市民,服务于城市。
4.4 生态型原则生态型原则即“大绿”原则。
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是彬县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园林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具有较好生态防护功能的城市带状绿地。
4.5 管理方便原则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面积大而且狭长,绿地形成后管护量非常大,而且难度大,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选用管理粗放的植物,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尽量减少管护量。
4.6 统一多样原则统一多样是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泾河滨河大道生态景观带的绿化应形成整体统一和谐、局部变化多样的布局,避免因为景观单一而产生平淡单调的感觉,也要避免因变化太多而显得杂乱无章。
4.7 可持续性原则在绿地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和观赏习性,创造具有持久性植物景观的绿地系统。
不仅要求在一年四季中具有变化丰富的观赏效果,更要求这种景观效果能长时间的存在,成为结构稳定的绿地系统,使各种植物能够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
5.整体规划构思结合生态景观轴,历史文化轴,人性功能轴三条轴线,我们对6.5公里的长带进行了颇为详尽和细致的规划构思。
5.1、景观生态以景观为对象,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思想为指导,创造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合理利用和最大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5.1.1、各路段的景观生态性各个路段结合景点进行配套绿化建设,并兼顾硬质小品的景观营造,建立和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以当地易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展现乡土特色,并适当选用观花观叶植物,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景观质量,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5.1.2 、各结点的景观生态性各结点是连接各景观点、各景段的纽带,联合空间设计和视觉设计原理,构建开合有致的亲切空间,加强景观接点的诱人亲和力,结合花灌木和彩色叶树种,乔、灌、草合理搭配,实现一年四时有景,景色各异的季相动态变化。
配合自然界蝴蝶、蜜蜂、蜻蜓等飞行或鸣叫昆虫营造自然界的和谐意境。
5.1.3、各景区的景观生态性各景区构成整个风景园林的骨架,成为整个景观带的景观重点,同时也是游客和市民最为集中的地段,其景观生态性的营造的重要性自不可言。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绿地规划思想,让高新科技与乡土植物融合来实现各景区的景观生态性。
例如先进的声响技术、照明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来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实现景区的景观生态性与社会性、艺术性的和谐与统一。
5.2、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九九归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古已有之,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等绿色和谐景观,来永恒地维持人与自然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的血肉联系,进而营造舒适、美丽、和谐的休闲环境。
5.2.1、焦点景观的自然和谐性位于线性空间和面性空间焦点处的景观,我们从文化、历史、生态、心理的层次上来再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多处使用“八卦太极”模纹花坛,图案阴阳互补,动静相宜,似有相互融合之势,不断强化游客和市民的和谐共生意识。
5.2.2、丛林景观的自然和谐性丛林,尤其是树林,并将其营造成自然生态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把丛林的积极作用应用于设计中,把丛林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使其远离人类的文明圈。
把它放在最重要地位,而不是作为人类努力的陪衬。
红樱香雪、桃源盛世、深山红叶、鸟语花香等丛林景观给你别有一番的滋味。
5.2.3、水面景观的自然和谐性“亲水”是人天生的本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生存空间变的有限,人们必然觉得失去了无限的自然空间,然而我们没一个人,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幼,都对以水为灵魂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体味水体给人带来的欣慰舒畅之情。
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是可以怡情养性的美景。
情侣携手漫步水上栈桥,一家老小嬉戏码头,仰望漫天轮扬起水花四溅,从冲浪槽飞跃水中,浴场洗浴玩耍,让都市人尽情感受水系带来的快感。
5.3、历史人文当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物质的需要,开始寻找精神界面的的寄托。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怎能让人忘怀,因此我们用历史人文的景观为人们寻找培育修养,陶冶情操的媒介,实现人与历史的沟通与对话。
5.3.1、人物雕像的历史人文性文化历史轴线上,分别在姜嫄广场、太王碑林、公刘广场,安置姜嫄雕像、古公古公亶父雕像、公刘雕像,范公祠内安置范仲淹雕像。
人物雕像,做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形态,象征着一种城市文化的淀积,风采和神韵,凝结着一种特定时代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它可超越时空,激昂精神,又能娱乐精神,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在影响人们的素质,乃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民族的象征及友谊的使者。
人物雕像,铭刻伟大历史人物,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5.3.2、纪念空间的历史人文性我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空间的简单的开与合,我们采用“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空间寓意,并运用线性空间的连接和过渡,营造严谨、肃穆、景仰的空间氛围。
中国传统的谦逊、含蓄、修身养性等人文历史性美德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展现。
5.3.3、种植设计的历史人文性在姜塬广场、太王碑林、公刘广场等历史性景观区域,我们注意运用松柏,兰菊等历史和人文气息比较浓厚的植物造景,如松代表坚忍不拔、傲雪而立的优秀品质,竹则是高风亮节、清正不阿的写照。
6.各个景观区域详细介绍生态旖旎景观和四时之景均属生态景观轴线规划下的景观,只是为了体现泾河景观带四时有景可赏的特色,我们单独列出以示强调。
我们做种植设计时采用花期不同的乔木和花灌木,季相变化明显的树木和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彩色叶树种,来保证四时景色的连续性。
如全缘叶栾树冬赏枝,春赏叶,夏赏花,秋赏果。
6.1生态旖旎景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政策形势下,我们强调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繁荣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6.1.1鸟语花香设计中结合多种植物、禽鸟、昆虫形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生态空间。
万绿丛中一点红,莺歌燕舞,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景观绿篱,鲜花环绕,享受绝伦的自然体验,感受自然的美丽恩惠。
景观区域呈现自然、温馨的感觉。
6.1.2花的海洋:在绿带上设计了数百米由杜鹃、玉簪、百合、雏菊等组成花境带,巧妙的搭配各色花卉,在花儿竞相开放之时形成一片花的海洋,为景观增添了无穷魅力。
6.1.3:石林燕语:借助彬县多山产石的优势,设计出以石景为主体的景观区域,石、草结合、石、水结合,形成丰富的视觉变化。
青石林立,横卧,仰卧,腹卧,可谓形态万千。
寥寥飞燕,落于石上,或觅食或寻伴,好不快活。
这时,端起相机,留下那精彩的一瞬,岂不乐哉!6.1.4 :曲径通幽:在相对密集的植物景观区形成以诗意般的曲径道路系统,增强游人在景观中丰富的视觉转移和空间开合感。
在不同的时相层、季相条件下形成多样的景观场景。
小路弯弯曲曲,直通向无人寻觅处,对对情侣漫步林间,窃窃私语,享受为人之乐。
6.1.5:霜枫流丹:为了获得丰富的景观变化,设计规划了以秋景为主体的景观段落。
深秋时节,霜染秋叶,如火似丹,两岸锦绣倒影翠湖,恍若仙境。
6.1.6:红樱香雪:设计以樱花为主题的景观段落,借助花的感染力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和嗅觉效果。
湖岸樱花成片,春季繁花坠枝,芳香久远,人行花下,如处香雪之中,远望如霞似锦,景观壮丽。
6.2 四时之景(春夏秋冬)四季让大自然拥有美丽,春溢绿意、夏蕴红艳、秋含黄灿、冬映洁白,四季使人生充满色彩,游客与市民带着孩子和家人在这里,不仅拥有四季,更拥有快乐。
6.2.1春光明媚:在生态景观中,利用草本花卉、色叶乔木和花灌木相互搭配,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感觉。
春风拂面,金枝槐金色迷人,堤岸柳条依依,红枫,红叶李,红叶小檗使尽浑身解数,散发出火焰般的红色,红、黄、绿五彩缤纷灿烂,春日的气息足以让您流恋忘返。
6.2.2夏时烂漫:夏季代表着热情和活力,夏日展示着厚重与成熟。
紫薇(又名百日红)此时盛开,满树的紫红色彩给你喜悦的冲动,正应了诗句“谁言花无百日红,紫葳长放半年花。
”6.2.3秋高气爽:以秋季为题材的景观可以组织出非常高雅的感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满眼金黄,给人以丰收的喜悦。
天高云淡,秋季的星空舒爽豪放,让游人释放久久的心怀。
成片载植的黄栌给您香山红叶的美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