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金山森林公园规划改造方案设计

金山森林公园规划改造方案设计

金山森林公园规划改造方案设计摘要:本文针对现有金山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份规划改造方案设计。

通过对公园现状的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内外类似公园的成功案例,以及针对社会需求的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措施和设计方案,旨在提升金山森林公园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金山森林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绿地休闲区域,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承载着保护自然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的使命。

然而,目前金山森林公园在吸引力、设施完善程度、游客体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规划改造。

1.2 目标与意义本规划改造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升金山森林公园的形象和品质,打造一个绿色、可持续、具有独特魅力的公园。

改造后的公园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同时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等措施,提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问题分析2.1 空间利用不合理目前金山森林公园的空间利用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部分区域存在闲置现象,无法最大程度上满足市民的需求。

2.2 设施不完善公园内的设施在种类和质量上有待提升,缺乏符合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娱乐设施和舒适便利的服务设施。

2.3 缺乏环境教育和科普资源金山森林公园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域,应该在环境教育和生态科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目前相关资源和活动存在缺乏的情况。

第三章:设计原则3.1 环境友好原则设计方案应以保护和改善公园自然环境为前提,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2 多功能性原则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公园在休闲娱乐、社交交流、健身运动、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3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方案应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推动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四章:改造方案4.1 空间布局调整通过对金山森林公园现有空间进行评估和调研,将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使不同区域的功能更加合理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4.2 设施更新升级以满足市民各种需求为核心,对公园内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户外健身设施等,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我市决定开发建设一座森林公园。

本规划设计方案基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原则,旨在打造一个绿色、舒适、多功能的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自然教育的场所。

二、总体布局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为100公顷,整体布局分为五个区域:主入口区、游憩区、活动区、教育区和生态保护区。

主入口区规划有宽敞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洗手间、餐饮区和购物区。

游憩区规划景观步道、人工湖、草坪、花坛和休闲座椅,供游客散步、钓鱼、野餐和休息。

活动区设有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和篮球场,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教育区规划了自然教育中心和植物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和举办植物展览。

生态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设置禁止入内的标识。

三、景观设计1. 选择本地适应性的植物,打造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包括树木、花坛、草坪等,提供丰富的氧气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2. 设置湖泊和小溪,增加水景元素,并规划荷花池和游船码头,提供游玩和欣赏水景的机会。

3. 设计多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景观融合,方便市民进行健身锻炼和观赏自然风景。

4. 利用地势高低差,打造瀑布和人工山丘,提供更多的观景点和娱乐项目。

5. 设计休闲座椅和遮阳棚,供市民休息和避免日晒,提高公园的舒适度。

四、设施配套1.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存物等服务。

2. 设立洗手间和垃圾回收桶,方便游客进行生活活动和环境保护。

3. 规划停车场,并设置充电桩和自行车停放区,鼓励市民使用环保出行工具。

4. 在公园中设置餐饮区,提供各种口味的饮食供应,满足市民的口腹之欲。

5. 设立儿童游乐场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五、管理运营1. 成立专业的团队负责公园的管理与运营,包括绿化养护、设施维修、安全监管等。

2. 制定公园管理制度和规范,保障游客的安全和秩序。

3.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加强对公园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

新都中央森林公园方案

新都中央森林公园方案

新都中央森林公园方案一、项目简介新都中央森林公园是位于新都市中心的一座大型城市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

该公园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提供优质的自然环境与休闲活动。

二、规划设计1. 自然环境保护区:占地面积约600亩,包括湖泊、山脉、草地等自然景观,力图保持其原始状态,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手段,提供给市民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

2. 文化展示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展览馆、文物陈列区、艺术雕塑等形式展示新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3. 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100亩,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包括游乐场、运动场地、健身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4. 教育科普区:占地面积约50亩,设立自然科学教育基地、生态研究中心等,开展针对中小学生和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

5. 服务设施区:占地面积约50亩,包括停车场、餐厅、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三、景观规划1. 湖泊景观:公园内有一个占地约150亩的湖泊,湖水清澈,四周种植各类花草,配以小桥流水和人行道,形成一个宜人的湖畔景观。

2. 山地景观:公园的西侧是一片山地,山势平缓,种植着茂密的树木和花草,设置步道和观景台,供市民登山、散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

3. 草地景观:在公园的中部设置广阔的草地,供市民野餐、踢球等休闲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4. 花坛景观:在公园的各个角落设置花坛,种植各式花卉,烘托出浓郁的花香和美丽的色彩,为公园增添生机和美感。

四、生态保护1. 植被保护:尽量保留公园内已有的树木和植被,合理修剪并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

2. 农药控制:禁止在公园内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3. 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回收箱,引导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公园内的湖泊和雨水,采用节水设备和灌溉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森林公园策划方案

森林公园策划方案

森林公园策划方案1. 简介森林公园是一种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它不仅让市民享受自然风光,还为游客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体验。

本文将从公园位置、规划设计、设施建设等方面来介绍森林公园策划方案。

2. 公园位置森林公园应该选在市郊或者城市周边区域。

因为这些地方相对来说人流量较少,环境比较适合建造森林公园。

如果是在城市市区内建造森林公园,会受到城市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的影响。

3. 规划设计森林公园应该遵循生态化、自然化的设计原则,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和强调自然风光。

采用复合式布局,科学规划公路、健身步道、广场、草坪、花坛、湖泊、风景区、游戏区、餐饮娱乐区、果园等多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

4. 设施建设森林公园设施主要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广场、儿童游戏区、休闲广场、厕所等。

其中,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的信息中心和售票处,提供各类旅游资讯和咨询服务,同时也是游客购买门票和各种周边商品的地方。

餐饮广场应该有不同种类和风味的餐厅,满足游客不同口味的需求,并且丰富公园的娱乐活动。

儿童游戏区应该设有不同年龄段的游戏设施,让小朋友们能够在游乐中享受娱乐和学习的快乐。

休闲广场应该是一个集休闲、运动、健身、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场所,并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5. 经济效益森林公园是一种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可以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和消费,从而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公园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

6. 总结森林公园作为一种新兴旅游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合理的位置选择、规划设计和设施建设,可以让公园的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信在策划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森林公园一定可以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的理想去处。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LY/T5132—95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

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目次1 总则2 总体布局2.1 一般规定2.2 森林公园区划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3.1 环境容量3.2 游客规模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4.1 景点设计4.2 游览线路设计5 植物景观工程5.1 一般规定5.2 植物景观设计6 保护工程6.1 一般规定6.2 生物资源保护6.3 景观资源保护6.4 生态环境保护6.5 安全、卫生工程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7.1 一般规定7.2 餐饮7.3 住宿7.4 娱乐7.5 购物7.6 医疗7.7 导游标志8 基础设施工程8.1 一般规定8.2 道路交通8.3 给、排水8.4 供电8.5 供热8.6 通信8.7 广播电视8.8 燃气9 设计文件组成9.1 一般规定9.2 设计说明书9.3 设计图书9.4 附件附录A 术语解释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附录E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附录F 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文件组成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统一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一、规划设计方案1.生态保护区域规划-确定核心保护区,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充分保护生态系统,禁止采伐和破坏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恢复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湿地修复工程2.游览区域规划-合理划分游览路线,确保安全和流畅-建设观景台和游步道,提供不同角度的景观观赏3.交通规划-配置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进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4.设施规划-建设休息区和餐饮区,提供游客休息和就餐场所-建造儿童游乐区,满足家庭游客的需求-设置公共厕所,并保持清洁卫生5.活动规划-定期举办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组织生态科普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游客参与度-吸引专业摄影师和艺术家,举办摄影展和艺术展览二、对策1.生态保护对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方式-严禁非法捕猎和偷猎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游览安全对策-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牌,引导游客安全游览-增加安全巡逻员和急救站点,及时响应紧急情况-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和环境保护3.交通疏导对策-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设施,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制定交通限行政策,限制私家车辆通行-引导游客选择健康出行方式,鼓励步行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工具4.设施提升对策-加强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定期进行设施更新和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建立管理机构和服务团队,提供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5.活动创新对策-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参与-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上是针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的简要阐述。

在实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2篇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2篇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2)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2)精选2篇(一)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1.选址:选择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资源的地区作为森林公园的选址,确保公园内的植被密集且多样化,有足够的空间供游客休闲和娱乐。

2.主题规划:确定森林公园的主题,如生态保护、户外运动、文化艺术等。

根据主题规划,确定公园内的景点和设施。

3.道路和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公园各个景点。

同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绿化和景观规划:根据公园的主题和选址,选择适合生长的本地植物进行绿化,并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

同时,在公园内设置各种景观元素,如湖泊、溪流、花坛、草地等,丰富公园的景观。

5.设施建设:根据公园的主题和游客需求,设计合理且便于管理的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餐厅、停车场等。

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提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

6.活动和娱乐项目规划:根据公园的主题和游客需求,设计各种户外活动和娱乐项目,如登山、骑行、野餐、露营等。

同时,安排定期的文化活动和表演,丰富游客的娱乐体验。

7.安全和管理规划:建立完善的安全和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同时,设立信息中心、巡逻队和维护队,进行公园内的巡视和维护工作。

8.宣传和推广策略:制定宣传和推广策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森林公园游览。

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渠道,提供公园的信息和服务。

以上是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的设计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2)精选2篇(二)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1. 擦除现有的人工建筑和设施,恢复自然环境。

清除人工建筑和设施,如停车场、道路和建筑物,以恢复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

保留和修复自然景观,包括森林、湖泊和溪流等。

2. 设计多样化的步道网络。

在森林公园内设计多样化的步道网络,以便游客能够轻松进入和探索不同的景点和自然区域。

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引言森林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文化和娱乐的场所,是市民体验自然世界并放松心情的理想之地。

森林公园规划方案的编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森林公园的功能和价值,提升公园品质和形象,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目标及原则森林公园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面、多样、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公园。

根据公园的功能定位和市民需求,制定如下规划原则:1.遵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2.尊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体现公园的历史和现代性;3.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的生活、休闲、娱乐和教育需求;4.充分考虑公园的安全、便利和舒适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规划森林公园应以自然风貌为主体,融入人文景观和休憩设施,形成统一、和谐的空间组织。

具体规划如下:入口广场公园主入口广场应布局得当,便于市民进出。

广场规划以美化形象为主,如设置喷泉、雕塑等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休闲空间。

自然景观区以山坡、林荫小径、草地为主体,保留原有自然景观,采用生态修复和改善措施,提升自然景观的品质和生态功能。

同时,规划配套观景平台、步行栈道等设施,方便市民欣赏自然风光。

生态文化区在公园内设置区域展示公园的自然环境、植被、野生动物等情况以及园林建筑、文化遗产和文化节庆等,了解公园的文化和历史。

在区域内树立文化意义鲜明,又符合主题的场馆或景观,包括文化广场、文化展览馆、科普教育馆等。

健身娱乐区公园的健身娱乐区应该设备完备、功能齐全,包括花园、游泳池、运动园区、儿童乐园、音乐喷泉等娱乐设施。

其中,运动场地主要以草坪为基础,配备必要的运动设施和器材。

休闲服务区休闲服务区是公园提供服务的重要区域,包括餐饮、商业、服务等要素。

规划公园内的餐厅、咖啡馆、便利店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设施配套森林公园的设施配套应以满足市民需求为依据,所需设施包括停车场、厕所、游园服务中心、医疗急救站等。

管理模式公园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公园管理模式,注重公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养护,同时重视市民的意见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

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

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

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

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

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

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

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作活动,体验农家的乐趣。

村落南侧山脚下溪流缓缓流过,在溪旁的竹林中布置度假竹屋,丰富农家体验的内容。

4、孟郊故里(位于舞阳街沿线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坞之中)
景点以孟郊名作“游子吟”作为规划的中心要点,通过建设贞瞿先生祠、东野古井、慈母堂、游子馆、慈母园、游子吟题刻景石等内容突出表达游子心中“孝”的深刻内涵。

为使这个择址新建的历史景点不至于过于孤立,规划在山坞入口处设置了入口广场、戏台、茶楼等,往内延伸有民居街巷等传统元素,为内部祠堂等的设立烘托氛围。

5、公共活动带(位于规划玉屏路沿山体、村落一侧的山坡、平地之上)
沿线设置多组商业服务建筑和活动场地,主要为邻近居民提供集商业、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块。

同时结合道路对面城市沿路商业配套设施,将玉屏路打造成为市民提供多种休闲活动的景观道路。

在景区主干道入口处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设停车场,并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形成景区二级服务中心。

沿路的主入口广场与公共活动带融为一体。

6、自然风光带(位于舞阳街沿线)
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一个自然风景林带,成为景区面向城市道路的自然界面。

风光带中局部设游步道与山体游路连接。

在一个开山形成的山坳中设置一处商务会所,相对封闭的环境保证了会所的私密性,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无可挑剔的商务活动场所。

7、烟霞阁(位于百岫寺对面)
此处原先曾有禅师塔耸立,至今仍留有“盘经石”印证传说。

规划范围内丘陵起伏、山坞众多,整体空间形态相对分散,在山体最高处设置阁楼形成视觉中心,以统筹公园空间关系。

山体上的游步道均以此阁为中心展开,组织登山游线。

阁采用木构三层八角透空的古典形式,建筑立于台基之上,台基高6米。

台基前布置一组建筑作为山顶休憩之所,一层屋脊高度应低于台基,局部服务功能建筑为二层高。

整个山顶烟霞阁建筑组团隐藏在大树密林之中,只有烟霞阁突出于树梢之上,成为视觉焦点。

总平面规划图
行政中心景观鸟瞰图
树阵效果图余英溪效果图
余英溪效果图
丰桥港效果图
丰桥港效果图
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深化设计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城市景观轴(行政中心)、余英溪曲园路至英溪大桥两侧滨河以及丰桥港曲园路至余英溪两岸滨河景观带,总用地面积53.09公顷(其中余英溪及丰桥港河道面积为10.71公顷)。

二、定位及景观特色
1、城市景观轴——城市行政文化广场
(1)功能定位——城市景观中轴线、城市生态核心和景观核心。

(2)设计理念——采用“编制锦绣大地”的理念,用植物、水体和连续的栈道和景观设施等元素共同织成一块美丽的画布。

(3)景观特色——一处城郭里的文化中心、一处编制成锦的大地艺术、一条承载地方水文化的中央水带、一个共享的文化中心和一个景观湖。

2、余英溪滨河景观带——城市滨河文化公园
(1)功能定位——城市滨河公园,服务于整个城市、外来游客和周边居民。

(2)景观特色——一条文化展示廊道、一条延续发展的航运历史走廊和一条生态的休憩走廊。

3、丰桥港滨河景观带——城市滨河休闲公园
(1)项目定位--城市滨河公园和城市景观轴线的收束。

(2)功能结构--市民休闲、运动游憩和城市中心后花园。

(3)景观特色--蓝/绿色的生态基底、特色庭院、休闲运动场地和连续的非机动车休闲通道。

三、整体景观格局
一条轴线:丰桥港的绿色背景--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余英溪滨河公园,庄重大气,统领全局,是德清城市的景观中轴线。

一轴两翼:两翼为航运文化展示园和湿地文化展示园。

从庄重到热烈的城市景观轴。

两河拱卫:余英溪滨河公园,山水交相辉映,彰显人文气息与城市形象;丰桥港自然纯朴,亲切宜人。

四、景观布局
1、城市景观轴
由北向南中轴线被划分为行政中心庭院(包括竹园、石园、水园、草园、丝绸园和桥园)、行政中心前广场、文化广场和市民公园。

2、余英溪滨河景观带
(1)曲园路至云岫路,南岸景观以滨水步道和雨水收集泡泡为特色,北岸景观以景观人工湖、连续的景观岛、连接景观岛的亲水栈桥为特色。

(2)云岫路桥至千秋街桥,河道东岸以趣味运动休闲为主题,配以多功能的泡泡、绿色景观边界、特色堤岸码头、鱼耕文化展示等景观;河道西岸以构筑山水相依、安静的滨河公园为目标,配以两处精美的生态湿地水景、高档商务会所等。

(3)千秋街桥至英溪大桥,河道东岸以多个休憩空间、一条优美的景观“墙”、景观池塘、生态堤岸为特色;河道东岸以桥头广场、休憩空间、生态堤岸、航运文化展示点为特色。

3、丰桥港滨河景观带
曲园路至云岫路,城市景观轴的北部收束区,通过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政府轴线的北部靠山。

云岫路至余英溪,丰桥港与余英溪的交汇带,以原有的生态景观为主,配以连续的滨水休息道、特色水上栈道等。

鸟瞰图
效果图
效果图
效果图
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一、情况说明
德清县人防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县行政中心南侧,北至千秋街,西邻曲园路,东邻云岫路,南邻余英溪,两中心呈对称分布,总用地面积3.6公顷(合54亩)。

二、地块周边情况
项目位于余英溪三期景观工程之中,北侧千秋街(道路红线宽度42米,为城市主干道),西侧曲园路(道路红线宽度36米,为城市主干道),东侧云岫路(道路红线宽度38米,为城市主干道),地块周边在建和已建的项目有行政中心、美都现代城、河滨公寓、余英坊商业街等,区位十分优越,环境优雅,空间开阔。

三、规划设计方案介绍
方案总平设计将人防中心和文化中心呈对称布局,文化中心位于地块的东侧,由文化馆、青少年宫组成;人防中心在地块的西侧,由人防工程、图书馆、科技馆组成。

人防中心总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其中人防工程4500平方米(含地下3500平方米),图书馆4500平方米,科技馆3500平方米;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文化馆5000平方米,青
少年宫4000平方米。

方案设计体现了“文化、历史、节能、环保与功能” 的理念,建筑整体纯净、雅致。

设计充分挖掘德清作为“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故在造型上采用织布“梭子”的形状,犹如两本对放的书。

一层为通透的玻璃外墙,在远处或夜晚时,宛如一个美丽的织布梭子漂浮在市民广场的上方,又如一个穿越时空的“飞梭”,将历史与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

建筑设计在入口处运用倒“U"型,像一本即将打开的书,作为游人休憩读书之所又是入口景观标示,并且把这一设计理念运用到指示牌等服务设施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