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和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趋势。
XX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 IMT-2000XX1 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 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国际电联于2021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XX IMT— 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MT- 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质量;XX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用的频谱为XX885 M~2025M,2110 M~2200 M(共230M)1980 M~2021 M,2170M~2200 M(限于卫星使用)XX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XX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XX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多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的要求,目前**大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Doo为首提出的W-CDMA;Lucent、torola等提出的CdmaOne;西门子、阿尔卡特等提出的TD—CDMA。
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XX2 三种方案的特点XX(1) W-CDMA系统由于的G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 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XX,所以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o (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o正在同爱立信、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2021年完成样机,2021年进行商业试验。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

,-./# 属 于 $! 中 的 内 容 # 主
要用于对下行分组域的数据速率 进行增强 ’ 在 $J 中 #"N// 正在 致 力于 ,-A/# 标准的制定 $ ,-A/# 主要是用于对上行分组域的数据 速率的增强 $ 这部分的标准还正 在制定之中 # 预计可以在 HII! 年 J 月完成 $ 由于 ,-A/# 专注于对上行速 率的增强 # 和下行链路相比 # 两者 拥有的功率资源是不同的 $ 下行 链路的功率是由基站来提供的# 上行链路的功率则来自于各个终 端 # 而且在上行链路上有远近问 题 # 功率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 因 此 # 增强下行链路数据速率的方 法并不一定适用于上行链路 $
./001的无线技术 标准进展
23 45增强型
$(%1*CC
$"12 亿 ! 占 全 球 移 动 用 户 总 数 的 (134#"
从 1* 的 商 用 网 络 情 况 看 ! 截 至 $&&! 年 ( 月 ! 全球共有 (2& 个 1* 网 络 商 用 $56 7/8 和 (9 分 别 计 算 %! 其中 :./,0 商用网络有 ;’ 个 !<=>?$%%% (9 商 用 网 络 44 个 @
在 :; <=> ? 中反向链路支持的峰 值速率可达到5NC&’()*+ !
" 增 强 EFG 支 持 ! 为 了 支 持 # EFG$ 在物理层 %&?O 层以及更高
层都进行了改进 ! 前向链路增加 了对更小数据包的支持 $ 利于对 时延敏感的小包传送 ! 前向多用 户可同时发送 $ 减少等待时间 $ 并 且 <P/ 和 &?O 支 持 多 流 的 分 类 ! 反向链路采用子分组发送 $ 降低 平 均 发 送 时 延 $&?O 层 采 用 Q,/ "QJ3II(0R)F9/(>F) # 可有效减小对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周夕良Ξ(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湖北宜昌 443000)摘 要:本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的起源、发展及三个主流标准W CD MA 、cdma2000、T D -SCD M A 的技术特点作了介绍。
并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2G 和W LAN 、W iMAX 的双重竞争。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 DM A ;cd ma2000;T D -SC DM A ;W iMAX 1.3G 的起源第三代移动通信(3r d G eneration M obile Communications :3G )系统是为多媒体通信设计的,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始于“国际电信联盟”(IT U :International T elecommunica 2tions Union)下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1992年会议,在此次会议中,2G H z 附近的频率被指定给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
在IT U 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I MT -2000(Interna 2tional M ob ile T elephony 2000)。
2000年5月,国际电联(IT U )在土耳其召开全会,经对I MT -2000无线接口技术标准的10个候选方案(如表1所示)的频谱效率、网络接口、Q oS 、技术复杂性、覆盖率、灵活性和设备体积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评估,正式确认了五种标准,分别是MS -CD M A 、DS -C DM A 、T D -CD 2MA 、SC -T DM A 和MC -T D M A ,这是一个以CDM A 技术为主体,兼顾T D MA 技术,包含FD D 和T D D 两种双工方式的多元化体系标准。
表1 正式向IT U 提交的候选RTT 方案序号提交者候选RTT 方案1日本ARIB W -C DM A2欧洲ES ASW-CD MA&SW-CT D M A3ICOICO RT T 4中国CATT T D -SCD MA5韩国TT A G l obal CD MA Ⅰ&Ⅱ,Satellite RT T6欧洲ET SI -DECT EP -DECT 7欧洲E TSI -UTRAUT RA8美国T LA UW C -136,cdma2000,WIMS W -CD MA 9美国T IP1-ATISW CD MA ΠNA 10IN M ARS ATH oriz ons2.3G 的三个主流标准IT U 制定IMT -2000的最初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高速数据接入的单一的、通用的和全球性的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3G的定义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 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二、3G技术的几个标准分析及特征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以WCDMA、CDMA2000、TD-SCDMA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3G的几种标准:1: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 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第三代移动通信介绍

2.支持分组交换和多媒体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同时提供 实时语音和宽带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包括:支持新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空 中接口,实现无线接入互联网及无 线IP技术,支持话音、活动视频和 高清晰图像等多种多媒体业务,实 现多种信息一体化。
3.高速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
支持多种速率的业务,包括低 速寻呼、语音以及与视像和文件 传送有关的高速业务,传输速率 能按需分配;具有支持上行和下 行数据速率不对称的能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介绍
1、什么是3G? 2、3G的标准 3、3G的目标和特性 4、3G的现状及趋势
一、3G概述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 技术。即国际电信联盟(ITU) 定义的IMT-2000移动通信技 术建议(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6.业务灵活性
第三代的网络体系必须能 够做到方便地调整网络以增加 新的业务,即要求网络体系可 以灵活地引入新业务,最小程 度地影响网络各单元。
7.智能化
网络上则以智能化为典 型特征。移动终端可以连接 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 用也可固定使用。
总之,全球漫游和多媒体业务 是3G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它为我们 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人们可以 带着一部手机周游世界,而不必为 在哪些国家无法进行通信担心,用 手机实现可视通话,接入互联网等, 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多媒体通信。
三、3G目标(ITU建议)
1、全球统一频段(1885- 2025MHz,2110-2200MHz) 、 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
2、高频谱效率;
3、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四、3G的特性
1.全球性
3G通信系统计划是一个 全球性的系统,能够促成全 球标准,同时容纳不同系统, 具有世界统一的频段和基于 终端移动性的全球漫游。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分析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分析分课题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前景和业务应用分析近年来,3G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通信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属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子课题,主要对我国未来3G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国内3G网络建设、业务设计及推广等工作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
一、国际3G市场概况截至2003年12月,国际上共有33国家发放了117张3G牌照,其中WCDMA牌照114个,CDMA20001X EV-DO牌照3个。
在已经开通的3G网络中,WCDMA网络为13个,CDMA2000 1x EV-DO网络为4个。
截至2004年6月,国际上的3G用户已经超过750万户。
对于现有2G运营商,其3G用户主要由对移动数据具有较高需求的中高端2G用户转化而来。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三大块市场较为活跃,即日本市场、韩国市场及欧洲市场。
在上述三个市场上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提供丰富及平滑业务的NTT-DoCoMo的公司和提供合理资费和业务的和记的"3"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总的来看,3G的需求是存在的,但这种需求不可能像语音时代那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释放出来,需要随着网络完善、价格稳步下降、业务不断丰富以及运营商的积极引导而逐渐释放出来,这决定了国际3G市场的全面启动是长期性的。
二、国内移动通信发展及远景用户预测截至到2004年4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比去年底新增2705.7万户,达到29575.0万户。
目前这一数字已超过了3亿户,发展速度稳定保持在30%以上。
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2003年全年达到2335亿元,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4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
表一:2001年到2003移动用户数增长情况(单位:百万户)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我们可对未来移动通信用户数进行预测。
表二:2004到2001年移动数预测(单位:百万户)三、3G业务分类及业务定位3G业务是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运行的各种移动通信业务,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而且还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 将来手机既可以打电话,又可以实现收发传真和电子邮件,浏览Internet、购物、医疗急救等多种功能。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关于3G通信技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为高校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使用3G通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3G 通信一、3G的定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3G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二、3G的使用状况通过走访中国联通盐城分公司、中国电信盐城分公司这两家通信企业,我们了解到:1、中国联通3G业务中国联通采用WCDMA3G网络,此网络为现在国际上最成熟的第三代通信协议,全球覆盖率第一,26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通信协议,商用覆盖率达78%,同时WCDMA 网络应用广泛、终端丰富,联通3G网络网络带宽宽于其他3G网络带宽,理论上行带宽为5.76Mbps,下行带宽为14.4Mbps。
中国联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引入iPhone手机的通信商,联通目前主推iPhone 3GS业务,同时还兼顾联想LePhone的签约业务,再加上之前与Nokia等国内外著名厂商的合作,联通的市场营销基本做到了终端的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
2、中国电信3G业务中国电信在2008收回CDMA业务以来,在CDMA业务方面加大了投资,逐步完善CDMA网络,电信自收回CDMA业务以来开始提供CDMA2000的商用化,由于自费相对合理,网络相对稳定和产品的多样性成功占领市场,成为国内3G用户最多的通信提供商。
在与电信相关技术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电信3G网络还在不断完善,电信正在通过增加基站和技术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3G服务。
中国电信也存在移动终端不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电信表示:关于新机的引进正在洽谈中,电信希望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更多移动终端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活动简辑1、联通公司访谈记录时间:2010年7月12日9点地点:联通公司会议室人员:联通3G业务负责人杨鑫小姐首先杨小姐给我们介绍了联通在3G业务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政策: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WCDMA用户数已达2.62亿,占到全球总体GSM技术体系网络用户数的7.75%,仍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第三代(3G)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脉络回顾及启示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通信产业——从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看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傅晓明前言本文以国际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产业趋势展望为背景,从我国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历史经验教训着手,分析了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真正实现民族通信产业的振兴和崛起,就必须大力倡导创新性研究,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全IP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以新3G技术为突破点打破国际通信业巨头的垄断,实现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际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崭新的21世纪,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代表之一的移动通信产业也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引来新的技术变革,第三代移动通信(一般称为3G)时代就是这样到来了。
在展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诱人前景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历史。
现在所说的现代公众的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试验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底特律,无线接收机被安装在移动警车中接收控制台发来的单向消息。
从总的技术发展趋势看,移动通信技术也遵循了很多专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先是在一些军用和警用等专门部门使用,然后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转而向民用变化。
20世纪30年代初,移动发射机开始出现,第一部双向移动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从1947 年美国Bell电话公司提出了蜂窝概念之后20年,即70年代,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才接受通信业界的建议开始制定标准和研制系统的工作,直接导致了早期蜂窝移动电话的诞生,第一代最大的特征是采用模拟方式,通过频分多址技术(FDMA)实现。
而现代所至的公众移动通信技术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正式推出的,1982年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创立GSM机构,确认频段分别为450/800/900MHz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即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大砖头手机”,研究对比多达8种候选制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质量;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
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三种方案的特点(1)W-CDMA系统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CDMA 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载波扩频速率:4.096Mchip/s;每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MHz/20MHz);载波速率:16kbit/s~256kbit/s 帧长度:10ms;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ms;调制方式:QPSK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kbit/s)W-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分成16个时隙(time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
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
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
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
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CdmaOne系统CdmaOne是
Lucent、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
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20MHz)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扩频速率:3.6864Mchip/s;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帧长度:20ms;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ms;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
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
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
多载波CDMA链路在5MHz带宽内有3个1.25MHzCDMA载波,10MHz带宽则有10个1.25MHz载波。
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
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
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kbit/s或者14.4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