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0题

合集下载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配比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2.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3.现金流量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净流量的会计报表。

4.固定资产折余价值——也称净值,是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5.盈余公积——是指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具有特定用途的留存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转账结算方式中,只可用于同城结算的是( C )。

C.银行本票结算2.下列设备不属于存货核算内容的是( C )。

C.购进生产车间用设备3.下列各项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是( D )。

D. 在建工程物资4.下列存款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是( D )。

D.转账支票存款5.下列各项中,与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无关的是( A )。

A.增加财务用6.对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会计上应借记的账户为( B )。

B.“资产减值损失”7.对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批准后应将其计入(D)。

D.营业外收入8.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分期付息债券利息,除该项投资发生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外,应( A )。

A.增加投资收益9.工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会计上应确认为( C )。

C.其他业务收入0.-1. 20102. 2008A3.认购CB.2/10、1/20、4.2006年 2 0005D.6.元789.某企业2003年1234.存货采购途中发生的合理损失,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A )。

A.计入采购成本5.根据我国《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账户中可办理借款转存的是( B )。

B.一般存款账户6.2009 年初购入设备一台自用,实际支付买价5 000元,支付安装费1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 850 元。

则该设备的入账原值应为( B )。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不携带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要求在屏障内系统生长,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动物。

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净化动物;常见的SPF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

2.危险性: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筹备委员会(1971年)的定义,危险性是指接触某一种污染物时,发生不良效应的预期频率。

危险性是个统计学概念,可表达为绝对危险性和相对危险性。

3.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

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4.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

5.RfD6.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7.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8.阈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或称阈剂量。

也称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LOAEL)。

9.危险性10.II相反应又称为结合反应,是外源化学物经过Ⅰ相反应代谢后产生或暴露出来的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极性基团,与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团(内源性辅因子)之间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

11.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脊一科出科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脊一科出科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一科出科考试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 曲针B. 小针刀C. 铍针D. 砭镰E. 刀2、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

A.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D.《吕氏春秋》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A. 神农B.黄帝C.伏羲D.扁鹊E.俞跗4、一患者长时间步行引起第2跖骨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E、拼力岔气5、伤内因与下列因素关系十分密切()A、年龄体质解剖结构B、直接暴力C、间接暴力 D肌肉收缩力 E外感六淫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腰椎骶化2、病理性骨折三、填空题(共15分)1、骨折后出现疼痛的特征是__2、脱位后出现的特征是__3、“捻发音”的检查主要用在__四、简答题(共10分)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及你所知道的治疗方法(腰4及腰5间盘)五、病案分析(共15分)男性,41岁,因腰痛半年入院。

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伴有低热,盗汗,无双下肢放射痛,“4”字征(+),X线摄片发现L3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腰大肌阴影膨隆。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问题:1、列出诊断(包括中、西医)2、非手术治疗方法,中药方名及主要药物。

3、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六、技能考试题(共30分)1、(15分)骨科换药2、(15分)分筋理筋手法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一科出科考试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通过膝关节弹响声可以诊断为( )A、骨折B、脱位C、侧副韧带损伤D、膝关节半月板损伤E、肌腱周围炎2、紧脉主病( )A、气滞B、血瘀C、骨折D、胸痛E、腰痛3、常用以鉴别骨折与挫伤的检查法是( )。

A、挤压法B、旋转法C、屈伸法D、摇晃法E、触摸法4、用于检查臀中肌麻痹的试验是()A、托马斯(Thomas)氏征B、存德林伯(Trendelenburg)C、单髋后伸试验D、艾利斯(Alls)氏征5、叶加森(Yergason)氏试验是用于诊断()A、网球肘B、先天性高肩胛症C、肱二头肌长腱滑脱D、冈上肌腱断裂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腰椎管狭窄2、间歇性跌行三、填空题(共15分)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主要用于检查__2、脱位后出现的特征是__3、骨折后出现疼痛的特征是__四、简答题(共10分)1、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指针五、病案分析(共15分)某男,45岁,国家公务员。

医院感染知识护理考核试题

医院感染知识护理考核试题

医院感染知识考核试题(护理人员)科室: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清洁单元是指在终末清洁与随时清洁时,以临近患者区域内的所有环境物体表面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区域进行清洁。

2、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二、单选题(每题10分)1、消毒清洁质量与下列哪项有关(E)A.消毒/清洗剂类型B.浓度C.时间D.频率E.以上都是2、以下关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错误的是(D)A.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B.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C.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D.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选择强力消毒剂3、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应遵循(D)A.由下而上B.由外到内C.由重度污染区域到轻度污染区域D.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4、以下不属于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的是(E)A.目测法B.荧光标记法C.微生物培养D.ATP法E.基因检测5、以下情况发生时不需要采取强化清洁消毒的是(C)A.医院感染暴发B.医院环境监测中出现多重耐药菌C.某科室出现单发手术切口感染时D.某ICU病房确诊两例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时6、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7、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8、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D)A.病原细菌B.病原真菌C.病原病毒D.病原微生物9、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A)A.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B.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C.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D.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10、高度风险区域不包括:(B)A.手术室B.消毒供应中心C.新生儿病房D.重症监护病区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高频接触表面?医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物表有哪些?(举例5个以上)高频接触表面指被患者、医务人员或来访者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设备开关与调节按钮等。

(完整版)摄影测量试题

(完整版)摄影测量试题

摄影测量(一)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

2、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个点。

3、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作用是。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最少需要个和个地面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平差范围可分为、和三种方法。

6、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7、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方程。

8、法方程消元的通式为N i,i+1=。

二、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1、内部可靠性:2、绝对定向元素:3、像主点:4、带状法方程系数矩阵的带宽:5、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三、简答题(45分,每题15分)1、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要叙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2、像片外方位元素的作用是什么?用图示意以y轴为主轴的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如果拥有一套POS系统,你打算如何用其快速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简要叙述基本思想和具体解算过程)?四、综合题(15分)设某区域由两条航线组成(如图1所示),试根据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原理回答下列问题:①当控制点无误差时,观测值个数n、未知数个数t、多余观测数r;②按最小带宽原则在图a中标出像片排列顺序号并求出带宽;③在图b中绘出改化法方程系数矩阵结构图(保留像片外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二)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学2航向重叠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4相对行高5像片纠正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8外方位元素9核面10绝对定向元素二、填空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护理教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02

《护理教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02

《护理教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被称为:( A )A护理教育 B护理活动 C护理理论 D护理实践2、护生对教师的移情体验表现的心理状态为( B )A依师心理 B向师心理 C焦虑心理 D矛盾心理3、在操作技能示教中,错误的做法是( C )A 列出演示步骤B 按正确顺序演示C 提问并让学生练习D 避免示教应用反例4、既考虑学生的兴趣又顾及社会需求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D )A系统模式 B行为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情境课程模式5、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人的社会行为的获得主要通过( A )A观察与模仿 B天资C自我实现 D制定学习合同6、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第一次在法国立法文件上出现时间(B )A 1945年B 1956年C 1978年D 1983年7、现代护理教育的创始人是( C )A约翰逊女士 B布恩医师 C南丁格尔 D麦基妮8、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的是( D )A巴班斯基 B加涅 C李秉德 D布鲁姆9、当学生处于内化阶段,教师的角色功能应是( A )A 支持者B 催化者C 调节者D 激励者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桑代克 D斯金纳11、以下哪一项不是构成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C ):A、护理学教师B、学生C、教学目的D、教学内容E、教学手段12、在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C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激发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E、运用知识13、关于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的区别,以下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D ):A、临床见习安排在讲授专业课期间,临床实习安排在全部课堂教学完成后B、临床见习的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实习目的在进行临床综合训练C、临床见习的时间较为分散,临床实习的时间较为集中D、临床见习需要带教老师,临床实习不需要带教老师E、临床见习以观察学习为主,临床实习以参加专业实践为主14、我国古代的《论语》实际上是孔子运用( B )对其弟子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记录。

控感题库

控感题库

科室姓名评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

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1、信用2、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6、民间信用2、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1、出口商所在地的外贸银行或商业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这种贷款是:A.卖方信贷B.买方信贷C.出口信贷D.福费廷2、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商的政府部门发放贷款,指定贷款应用于购买发放贷款的国家或企业的商品,这种贷款是:A.卖方信贷B.混合贷款 C.出口信贷D.买方信贷3、国际信用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国际银行信贷B.对外贸易短期信贷C.混合信贷D.政府贷款4、信用的发展与货币的哪一个职能的发展相关。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5、现代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很多,但不包括。

A.赊销商品B.委托代销C.补偿贸易D.信用卡6、下面哪一种方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商业信用:A.商品赊销B.预付货款C.买方信贷D.消费信贷7、银行信用是一种:A商品信用和中介信用.B.货币信用和中介信用C.货币信用和直接信用D.商品信用和直接信用8、国家信用有多种形式,但不包括:A.发行各种政府债券B.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C.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D.向银行借款9、现代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为两大类:A.卖方信用与买方信用B.商品赊销与延期付款C.预付定金与预付货款D.出口信贷与进口信贷10、国库券是A.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

B.国库券是国家信用的债权人是政府,债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C.政府为解决短期的预算支出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

D.国库券授信人是政府,受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1、一国借款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外国银行借入货币资金的信用是出口信贷。

2、一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政府贷款。

3、银行资本及其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主要表现方式。

4、商品信用是一种创造和扩张信用5、国家信用的典型形式是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0题)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责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但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由恩格斯著作的阐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辩证法的著作,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概述了自然发展史,即自然辨证发展的图案。

3自然观: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形而上学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认识论的根源性。

历史的必然性是指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认识论的根源是指它的形成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5拉普拉斯妖严格决定论——“拉普拉斯妖”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对这个智能生物来说,不存在任何不确定的东西,未来与过去,都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后人把拉普拉斯所假定的这个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

6量子力学解释问题是指量子测量、量子概率和量子关联的解释。

这三个解释问题的形而上学抽象就是因果性、实在性和整体性问题。

7“哥本哈根学派”只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实际上它指的是以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代表的一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即对量子力学概念体系的“哥本哈根解释”或“正统解释”。

8互补原理自然现象服从严密因果律要用空间时间描写客体的一切现象这两大经典要求不可能完全被满足。

这两者代表原子现象的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的两方面。

自然现象服从严密因果律;要用空间时间描写客体的一切现象,这两大经典要求不可能完全被满足。

这两者代表原子现象的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的两方向。

9混沌学派的普适性自然观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

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隐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

现实世界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性和无序性的辩证统一体。

10混沌是指动力系统不规则的、非周期的、异常复杂的运动形式,但它并不是完全无规则的,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规律可循。

11系统自然观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12自然界的价值一是工具价值或外在价值,自然界中的每一存在物对人和其他生命存在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都能够满足人和其他生命存在、发展的特定需要,而自然界中每一存在物都能够成为人和其他存在物生存的工具、手段二是内在价值,人和自然界中的每一存在,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都对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3科学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产生知识的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14狭义技术指自然技术,也是以自然为对象,以更好地利用自然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为目的一切工具和方法。

15技术的特征技术的特征:目的性、应用性和多元性。

16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组合起来的群体,就是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概念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波朗依提出的。

17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一种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的经济形态,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18科学精神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所培养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和敢于与谬误作斗争的精神,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会随着科学技术向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将日益深入人心,影响到社会精神生活的面貌和人们思想品德的修养等方面。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它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发生发展和研究的一般规律,并由此揭示出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次,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以人类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哲学、心理与逻辑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科技成果为基础,由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2、试说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与作用。

首先是对马哲的理论作用:其一是为马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证据;其二是以规律、范畴、证据等内容和方式丰富并补充马哲的基本原理及其范畴。

其次是对各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一是为其提供寻找科学问题的线索;二是为其提供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三是为其提供进行科学评价的武器3、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而是看到了自然界的矛盾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地,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精确性和思维型等特点。

4、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

(1)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2)时空观念(3)自然界运动变化(4)自然界对立统一5、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1具有无神论传统2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点(一是认为世界,或者是构成世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二是看到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并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看作事物发展的动力。

)3对自然的考察往往与对社会的考察结合起来进行4在探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联系的时候,中国古代自然观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

5以“气”为世界本原6、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认识论的根源性。

历史的必然性是指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认识论的根源是指它的形成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意义: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7、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意义。

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更深刻,全面的论证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处于动态联系中。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的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是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8、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

(即: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1、细胞学说2、生物进化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康德的“星云说”人工合成尿素——化学,维勒,德国,1828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

元素周期律——化学,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1869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在元素上)的统一性。

电磁场理论——物理学,麦克斯韦揭示了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场的存在。

9、19世纪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

19世纪的科学成就表明:天体在演化,地质在变迁,无机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生物界的一切有机体都有其统一的物质基础,任何生物物种和生物个体也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这就是说,过去被看作是孤立的、割裂的自然现象,现在被证明是统一的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过去被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现在被证明是逐一形成的,它们不仅在空间上展示出多样性,而且在时间上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这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揭示了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永恒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至此,一种新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出现,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10、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技术”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科学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统一,表现出极密切的关系,但科学与技术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科学和技术的研究目的不同。

科学最基本目标应是“求知”技术则旨在应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的对象是或者主要是自然界,是客观地独立于人的系统。

科学就是在揭示它们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人类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及其现象。

技术的对象则在于人工自然系统,这是被人类加工过的或为人类的目的而被创造的。

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核心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不同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科学与技术之间越来越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以最新科学成果为基础的高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已经形成11、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科学内部的矛盾运动,如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科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运动,科学理论内部之间的矛盾运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