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史的分期 3页

中国史的分期  3页

中国史的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 ——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1)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 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2)约80万年前 蓝田人 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3)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4)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 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5)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 母系氏族公社 (6)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7)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23.封建社会:前221年 —— 1840年(鸦片战争前),大约2060多年。

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朝代简表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战国 前475-221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220年到280年) 魏 220-265 曹丕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唐朝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960年至1279年)北宋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 高宗临安辽朝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 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 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二、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可以把它表述为:中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历史学五朵金花

历史学五朵金花

历史学五朵金花(2011-08-23 16:30:43)转载▼标签:历史学五朵金花杂谈1、概括“五朵金花”是指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参见《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齐鲁书社1983年版)。

2、“五朵金花”的意识形态使命古史分期问题:“战国封建说”、“西周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等。

关注的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和社会形态学说是否适用于解释中国历史,并由此说明中国革命与历史的前途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主要说明即使没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能发展到资本主义去,即中国历史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所规定的路线前进,这一理论具有普世性。

农民战争问题:主要目的是为历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论证农民在当前革命中的地位。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汉民族形成问题也承担着同样的意识形态使命。

3、原因第一,权力中枢(主要是毛泽东)对史学的兴趣。

毛泽东对史学的期待是注重现实、推崇致用。

他关于中国历史的一系列见解成为史学界的轴心,指导、规范、覆盖着中国史学界,传播、阐释、学习这些见解成为中国史学界的当务之急。

这一时期的史学论战都与毛泽东的这些见解有关。

第二,“五朵金花”的绽放也来自于当时学者们对现实政治的全神贯注,养成了以服务现实为荣、以脱离现实(考据)为耻的治学取向和学术环境。

4、“五朵金花”问题与“欧洲中心论”“五朵金花”的共同特点:“以论带史”,用中国的史料与事实来印证西方历史模式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的某些论断,将西方模式视为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将中国历史和史料置于被动、消极乃至从属的地位。

西方模式的问题:是东方主义的产物,是从西方的幻觉出发对东方历史的一种重构。

东方主义是“西方控制、重构和管辖东方的一种方式”,是西方关于东方世界的“种种意识形态的假设、意象和幻想。

”(参见萨义德《东方学》,阿里夫•德里克《中国历史与东方主义问题》,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东方主义对东方历史的想象是:以严格管理“水利”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固结合和反商业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以村社为实体的公有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长期停滞、没有发展。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历史的分期,在历史学界有着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不同的学者,会因为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划分产生不同的看法。

然而,总体上来说,中国历史的分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传统分期传统的方式,是根据政权更迭和朝代的改变,将中国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771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据《史记》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政权,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770年-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厮杀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互相争霸,战事频繁,文化艺术和科技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最为强大和庞大的时期之一。

秦朝统一中国,开创了“皇帝”的制度,汉朝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汉武帝的“远征匈奴”和张骞的“西域通道”。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互相争夺,最终魏国统一中国;晋朝的“九品中正制”为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北朝则是时期名副其实的“分裂时期”。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隋朝统一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而唐朝则成为了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文化、科技和商业活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擦拳照会”,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制度。

6.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十国时期,又称为“乱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动乱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十国,短命的政权林立,战争不断。

7.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宋元明清时期,也被称为“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史分期

中国史分期

1 中国史分期线索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特点见括号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民族 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分裂 (封建社会 融合进一步加强和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1912.2.12溥仪退位)★新民主义革命的四个时期:(1)1924、1——1927、7年: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开始标志:国民大一大召开;失败标志: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1927.8.1――1937.7.7年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 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七七卢沟桥事变结束(3)1937、7.7-1945、9.2:八年抗战(8月15宣布无条件投降)(4)1946年夏――1949年10月1日:解放战争时期过程:1946防御(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原)1948决战(三大战役);1949渡江(4.23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的统治结束)一、分成四个时期:1、 1949、10-1956年底: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七年过渡时期:)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3、1966-1976:十年动乱 二十年曲折探索1976-1978:两年徘徊(左倾错误:两个凡是)4、 1978-1992-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新时期;★注意1956、1978、1992三个标志(1)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3)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历史的分期和分期的中国历史ok

中国历史的分期和分期的中国历史ok

中国历史的分期和分期的中国历史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社会主义社会(1949——今)夏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清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过渡时期曲折发展新时期前2070—前476 前475——1840 1840——1919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恢复国社会主探索文革在徘徊改革1919-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民经济义改造前进时期中前进开放五四运动49—52 53—56 57—66 66—76 76—78 78—今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周朝夏、商西周东周(前1046—前771)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前清(前770—前476)(前475—前221)前221 618—907 1368—1644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二、分期的中国历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2、不平等条约签订:《南京条约》(1842);《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11)3、中国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洋务运动(19C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5—1898);义和团运动(1900-1901);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4、辛亥革命:兴中会成立(1894);同盟会成立(1905);武昌起义(1911、10、10);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清帝退位清朝灭亡(1912)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称民族工业):产生(19C60—70年代);初步发展(19世纪末);进一步发展(民国初期和“一战”期间)6、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后期(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时期:五四运动(1919);中共成立(1921、7);国民党一大召开、新三民主义诞生、国共合作实现(924、1);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1927)2、土地革命(十年内战)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1927);九一八事变(1931);红军长征(1934—1936);遵义会议(1935);西安事变(936)3、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9);南京大屠杀(1937、12 );百团大战(1940);中共七大(1945);抗日战争胜利(945、8)4、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署(1945);解放战争(1946—1949);解放南京(1949、4);七届二中全会(1949);新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1949、9)(三)社会主义(广义)时期:1、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1949);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土地改革(1950—1951);抗美援朝(1950—1953)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改造(953—1956);一五计划(1953—1957);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参加日内瓦会(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4);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中共八大召开(1956)、提出“双百方针”(1956)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进:一五计划完成(1957);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调整国民经济(1960—196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称改革开放时期):粉碎“四人帮”(1976、10);恢复高考制度(1977、12);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开始(1978、12);中共十二大(1982)中共十三大(1987);中共十四大(1992);中共十五大(1999);中共十六大(2002)5、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并通过《共同纲领》(1949、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9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的提出(1982);《行政诉讼法》颁布(1989);《行政复议法》通过(1999)“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7年“十五大”),被写进宪法(1999);《居员会组织法》颁布(1989);《村委会组织法》颁布(1998)6、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中国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1972);中美建交(197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73)神舟五号宇宙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3)8、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950—1951);农业合作化(1953—1956);人民公社化(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记忆小窍门:1895(《马关条约》签订)→1905(同盟会成立)→1915(新文化运动兴起)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40(鸦片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45年:中共七大、抗战胜利、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中国古史分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按照历史发展的
规律,将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以便更好地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史分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的历史学家魏源曾提出将
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七个时期,这一分期法被称为“魏源
分期”,它是中国古史分期的基础。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古史分期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在汉代,
魏源分期将历史分为七个时期,但是在宋代,历史学家赵普提出将历
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十个时期,这一分期法被
称为“赵普分期”,它是中国古史分期的重要发展。

此外,近代历史学家也对中国古史分期进行了改进。

比如,20世纪50
年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出将历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十二个时期,这一分期法被称为“陈寅恪分期”,它
是中国古史分期的重要发展。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国古史分期的发展历经汉代的魏源分期、宋代的
赵普分期、近代的陈寅恪分期,不断完善,不断深入,不断推进,为
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史分期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
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比如,魏源分期将历史分为七个时
期,这七个时期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中国古史分期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历史的分期

中国历史的分期

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历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志性事件或者时期进行不同的分期,每个分期都代表着一段重要的历史阶段。

下面将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简要介绍中国历史的几个重要分期。

一、古代时间的划分中国的古代历史一般被划分为三个主要时间段: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

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分封制度以及周公制定的《周礼》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重要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各个国家争霸夺权,思想解放,出现了像孔子、荀子、老子等重要思想家。

秦汉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帝国,汉朝继承秦朝的体制,推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中世纪时间的划分中世纪时间的划分一般指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盛世开创了长达300年的繁荣时期。

而宋朝则以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著称,科技创新如李时中的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是由蒙古族统治兴起的,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民族大一统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个封建帝国,这一时期是汉族民族地位再次上升,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备,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次总结。

三、近代时间的划分近代时间的划分通常指中国近代史的三个时期:清末民初、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

清朝末期的改革运动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光绪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发生体现了中国对改革的急切需求。

抗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在以上的分期中,每个阶段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发展特点,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与庶人密切相关的“井田制”的问题,(1)主 张西周封建论的学者认为,在封建领主制下,田与田之间,必 须划分疆界,“大小路交错,像无数井字。… …就是指的田 间疆界。领主有划分疆界的特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 简编》 第一编,第一二劝) (2)主张西周是奴隶制高度发展的学者则认为: “周王 把井田分封给诸侯和百官,用作计算傣禄的单位。” “周朝 各级奴隶主贵族,把他们得到的井田分配给自己的奴隶集体 耕作,作为课验奴隶勤惰的单位,以榨取奴隶们的血 汗。”(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第二四四页、二 四五页) (3)主张西周、春秋是古代奴隶制社会前期的同志则 认为,井田制是农村公社或氏族公社。( 何兹全:《 汉魏之际 封建说》,《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郑昌淦:《井田 制的破坏和农民的分化》,《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七期)
中 国对西周春秋时期 的主要劳动生产者判明其是奴隶抑或是农奴,“西周 的社会性质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而人是社会生产 力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生产者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王玉哲:《西周春秋时期“民”的身份地 位问题》,《南开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六期)

对奴隶制社会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 十分清楚地表现在持各种不同分期主张的文章中。 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大多数都力图从中国奴隶社会 的发生、发展和衰亡,以及奴隶制如何向封建制演 变等方面,来表述自己的完整观点。简言之,这些文 章是要论述中国奴隶社会的全过程,从而论证中国 封建社会的确立。不言而喻,这是必须对上面列举 的诸问题作出必要的回答和相当的论述的。然而, 事实却并不是完全如此,有的文章语焉不详,有的文 章则对一些间题避而不谈,即以封建社会确立的标 准而言,各家就是大相径庭的。
回顾五十年代的讨论,当时史学界基本上有三种不同意 见,即: “(一) 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二) 封建社会的开端 是春秋战国之交 (或秦汉之际 );(三) 魏晋进入封建社会。” ——(江泉《关于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和 封建制分期问题的讨论》,《人民日报》一九五六年七月十 四日) 如果把秦汉之际进入封建社会作为一种主张,那末,当 时主要有四种意见。从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看来,彼此之 间的分歧不仅没有缩小的迹象,而是更加众说纷纭,不同的 分期多达七种,分别主张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春秋、 战国、秦、西汉、东汉、汉魏之际。上述各种不同观点,提 出了一些颇有学术价值的见解,有助于启迪人们的思想,扩 大视野,对进一步深人开展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是有益的。
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的主张, 分歧如此之大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对古史资料诠释的差异,是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

例如:关于西周、春秋时期的“民”、 “庶民”、“庶人”的阶级属性问题,有的 学者认为是农奴 (或依附农民 ),因而断定西 周是封建领主制;有的学者认为是奴隶,因而 断定西周是奴隶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有的学 者则认为是农村公社成员,因而断定西周是 奴隶社会的早期( 主张东汉、汉魏之际封建 说的学者,多持此说。但主张西周封建论或 战国封建论的学者,也有人认为“民”、 “庶民”、“庶人”是公社成员的 )。

主张东汉和汉魏之际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者则认为: “土 地私有制的出现并不必然地标志着奴隶制的崩溃,因而也 不是 同封建制的确立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而是推动了奴隶 制的发展。”——( 郑昌淦:《井田制的破坏和农民的分 化》,《历史研究》 一九七九年第 七期 )
由于各种分期主张所持的分期标淮不同,于是各持己见,虽 然争论了三十年,仍然是分道扬镳,无法接近。持此说者所论的 主要是劳动者的身份地位,持彼说者则主要论述土地 私有制的确 立。前提不一,标准不同,人各言殊,无以终止,将是势不可避免。 而分期标准之不同,又是与对奴隶社会一些基本理论 问题的理解不一相联系的。
很明显,他们是以劳动生产者的身份地位作为划 分社会形态的标淮。
认为战国或秦与西汉是封建社会开端的学者,则是另一标 准。他们着重从西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奴隶主贵 族土地“国有”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来论证封建社会的 确立。他们或者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基本 原因,就在于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让位于小 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田昌五.《中国奴 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 一期 ) 或者明确指出: “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井田 制,即土地公有,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则为土地私有 制。”——( 金景芳:《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商榷》(下),《历 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尽管这些学者在论断封建社会确立的时间上有迟有早,但 他们所持的标准则是相同的、即从土地“公有”(或“国有) 到私有的演变,以及由此而产更的社会变动来立论。
二、对奴隶制的发生、发展,奴隶社会内在的运动规 律和封建化过程,彼此之间理解不一致。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存在如此之大的分歧的又一原因,甚至可 以说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对奴隶制的发生。发展,奴隶社会内 在的运动规律和封建化过程,彼此之间理解不一致。这是同史学 界对奴隶社会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充分相联 系的。关于奴隶社会的理论著作很少;除了有关“亚细亚生产方 式”或“古代东方型社会”之外,就是探讨奴隶制社会理论问题 的专文也不多见。因此,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彼此的认识相去甚 远。 例如,奴隶社会在其全过程中,是否有早期奴隶制社会和发展 的奴隶制社会之分? 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怎样? 是否除奴隶之 外,农村公社成员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劳动生 产者? 奴隶劳动要在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支 配的形态?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否必然地同封建社会的确立联 系在一起? 债务奴隶制的盛行与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 么?如此等等的问题还可以举出一些。在这些向题上,不同的理 解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 题产生分歧的原因
124040131 张玲瑜 12级历史B班
概 述: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 一个重大而又远没有解决的间题。中国古代史分 期包括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两个间题,其中 主要争论在后者。早在二 十年代就展开讨论,当时 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史学上的论 战。解放以后,关于 古代史分期间题的学术讨论才 深入地开展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个阶 段 是 1950年至1960年。第二个阶段始于 1972年郭沫若发表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然而 真正地、大规模地学术讨论还是在粉碎“四 人帮”以后。1978年在长春召开的“中国古代史 分期学术讨论会”,标志着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进 入了新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