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美 道不远人

合集下载

人的美在于心

人的美在于心

人的美在于心
美好的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
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美好的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
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美好的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
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一个人的美不在于容颜,
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心。

容颜我们可以去化妆,
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显露出来。

而内心的美在于真诚,所以别去伪装真诚,
虚伪只能蒙混过关一时,人与人之间交往,
真诚才能得到人心。

像清晨的白露一样,
没有洗染一尘,
只有晶莹透彻,
所以才能照射出一种自然美。

一个内心美的人,
才会像冉冉升起的阳光一样,心怀坦荡荡,
才敢直射地球。

待人诚恳,
才能让人尊敬。

待情真诚,
才能获得真爱。

谁都不会傻到,
用真情换来敷衍。

谁也不会愿意用真爱,换来伤痕累累。

虽说人生是一段修炼,但心也在修炼,
所以我们做人和做事,要做到无愧于心。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镜子碎了,可以重圆。

圆融的是心智的历练,圆融的是深植的感悟。

女孩的镜子正圆融了她做事的矜持。

一面镜子可以带给人们整洁的容貌,焕发的精神;亦是一面镜子,还可以带给人们内心的感悟,无论这面镜子完好无损抑或是一团碎片,都可以臻于内心的携来生命的状态,这大概就是我们从故事中读到的:道在人心,道不远人。

镜子可以照灼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从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人见秋风可以思飞扬,人见春风可以思浩荡风吹来得是思绪,是质问内心对浮生的感慨;菩提本是树,却给予我们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的思考。

带来了内心的淡薄与淡定,安宁与慰藉。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

道就在人的内心可以感触的万事万物中。

有一个人,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

林秀贞这位让九州动容的农妇用热心温暖了世道。

是那些为生命执着奋斗了一生的老人让她的内心感激,使善良流淌在村中;是她三十多年来赡养了六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的行为让我们的内心触动,使掌声响起华夏大地。

道在她的心中,道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人,创造了极界的境界,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

它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华益慰。

正是那些穷善其身,痛苦缠身的病怜之人,牵动了她内心的怦然感动,它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做出了对得起内心的事,爱人,知人,医德,道德,亦乃仁术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如同草木一秋,值得我们留恋的只是那些触动内心的点。

破镜臻于内心的质问了自己,改变了自己。

那么,还有什么让我们对生命表达感慨呢?道在人心,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如何将“道”与“德”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本书的核心议题之一。在这一部分,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将“道”与“德”融入日常生活, 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本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对未来社会的展 望,激发读者对于“道”与“德”的思考,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 更好地实践“道”与“德”。
本书首先阐述了“道”的核心理念,即自然之道。作者认为,遵循自然之道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我 们摆脱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通过效仿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我们可以学会顺应时势、 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接下来,书中深入探讨了“德”的内涵。作者指出,“德”并非仅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包括了 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和对他人的关爱之情。通过培养内在的德行,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 界,同时为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德在人心,它是我们内在的光明,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德作为一种内 在的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宽容。具备德行的人,不仅能够赢得他 人的尊重和信任,更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德在人心,也是我们成为更好的 人的必经之路。
“真正的智者,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对道的领悟和德的实践。”这 一观点挑战了我们对于智慧的传统认知。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过于追求 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对于道的领悟和德的实践。只有将道与德融入到我们的生 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和谐。
目录分析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其目录精心设计,引导读 者逐步深入理解道与德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本书将对 这本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结构和逻辑,以及各个部分如何相互 关联,共同构建起这部宏大的作品。

心怀美好的名言名句

心怀美好的名言名句

1.心里装着美好,眼里的世界就美好。

2.心存美丽,无处不春天;心存温暖,无处不阳光;心存平和,无处不安宁;心存仁
爱,无处不幸福。

3.只要心中安宁喜乐,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4.外在美美在一时,心灵美美在永恒。

5.美好的生活可以令人充满希望,美好的景色可以令人心情舒畅,美好的心灵可以令
人感到温暖。

6.心灵美就是玉洁冰清,外貌美,就是花枝招展。

7.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

心不妄动,身要常动。

不要天天在压力下生活,
要学会心灵减负。

生活不是缺少美好的东西,而是缺乏一颗发现美的心。

8.心,在一湖月色中沉静,情,在浸润中丰盈。

一份释怀的安定与从容,是生命里程
中,最旷世明媚的风景。

9.无求于物心常乐,自静其心品自高。

赠人以衣而身后暖,赠人以诚而心先怡。

10.崇高的心灵,为了一个美的向往,美的世界,为了一个洁白的追求。

11.一个美的外表配上一个美的心灵,这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12.花的美在外面,人的美在心里。

13.心静快乐多,心宽幸福多。

14.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

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
胸才会宽广。

15.只要心存美好,哪儿都可以是你的碧海蓝天!。

211059701_刘诗雄:将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心底

211059701_刘诗雄:将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心底

36在战场上,一个人有时会战胜一千个人,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校长刘诗雄,是一位拥有四十多年教龄的特级教师,更是一位努力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底的园丁。

他崇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诠释真善美,激励学生用真善美雕琢青春、雕刻自我,努力去做求真、至善、向美、逐梦之人。

努力求真,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同学问:“如何求真知、做真人?”刘诗雄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在做人上,真实的人真情待人、真心向善、真诚处世、率真坦荡;在做学问上,真实的人认真向学,求真知、做真功。

什么才是‘真知’,真知又该如何去掌握呢?其实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读的书、听的课,并不是‘真知’,它们只是传递真知的‘符号’,是‘载体’。

但学习的本质是感受真知,不是搞懂符号。

学习的过程不是用眼睛看见符号的过程,而是用心去照见客观事实、感受真知的过程,需要认真思考符号背后所传递的真理,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挖掘本质,找出问题真正的本源。

掌握求真知的方法后,还须做真功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来不得半点虚假。

真实的人切近真相,坚持真理,永葆纯真。

希望同学们努力追求真才实学,培养真情实感,坚持知行合一,锲而不舍,终会石破天惊!”刘诗雄先从做人与做学问两个方面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真人”的本质与内涵,又对“真知”做了深刻的解析。

其富有灼见、透着理性光辉的哲思,给予同学们有力的鞭策与清晰的指引。

学习是一种求真的过程,是获得真理的过程,也是寻求真我、找到真我的过程。

只有修真求真,学真知,做真人,才能体味真正的快乐,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向善养善,明德至善刘诗雄特别注重学生向善养善、明德至善。

他说:“曾子在《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我希望同学们在成长中养善,真善于心,恭毅于行。

什么是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就是科学界最重大的问题。

道不远人:不能不和睦待人的理由

道不远人:不能不和睦待人的理由

道不远人:不能不和睦待人的理由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和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

老年人和蔼,青年人和善,少年人和睦;大自然里春风和煦、风和日丽,人与人之间归于和好,家庭里和和气气,社会上一派和谐的气氛,国家里和平,国家里的每个人和衷共济。

和睦是种氛围,大家同生在一片土地上、蓝天下,和平相处比什么都来得好。

每天笑脸迎人,收获的也将是无数的笑脸和友好的问候。

这种和睦使人温暖和快乐。

大家庭中,老人,孩子欢聚一堂,欢声笑语萦绕于耳畔,瞧,多和美的一大家子啊!我虽然是未成年人,未踏上大社会的土地,但是在我们班上的那个小社会,也确实认识到了不少。

俗话说老师同学是一家,但是各科任老师都不喜欢我们班,因为实在是混乱。

同学和老师之间,也要靠和睦的关系来维持,老师高兴了,自然不会板着脸上课,我们自然可以收获大量知识,给老师们留下好印象。

同学与同学之间,需要靠和平的关系来维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做不成朋友,在可惜的同时,也不要因他的缺点而排挤他,当不成朋友,同学便是了。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好,那先要求自己吧——和睦待人和睦待人,看似是为别人付出,实则是为自己好。

对老师好,老师倾囊相授,对朋友好,朋友倾囊相助,对无数人好,无数人回报你的好,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天下太平,人人都好。

和睦待人,折射出自己的教养。

如春风般和煦的人,内心温暖,如寒风般刺骨的人,内心很冰凉,他不可能对别人好。

就如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果一般,友好的种子开出友谊的花,和睦的种子开出和善的花。

和睦的家庭未必会孕育出人才,但一定会培养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

邻里和睦相处,有事总有人帮,一幢大楼就好像无形的丝带,把互不相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牵扯在一起,形成一个欢乐和谐的大家庭。

你瞧!冰心不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心若美好,世界处处皆美好,你若美好,人生处处皆生香

心若美好,世界处处皆美好,你若美好,人生处处皆生香

心若美好,世界处处皆美好,你若美好,人生处处皆生香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一个人内心恬静,摒弃了世俗繁琐丑恶,相信了美好的存在,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也是美好的,包括自己,与别人。

心中有佛,眼里万物皆为佛,而心里不静,则眼中不净。

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表现出的自己也就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善妒,低俗,而见不得别人好,处处出言不逊,举止不恭。

看见别人长得比自己好看,也会觉得恶心;看见别人成绩比自己好,也会觉得反胃。

所有别人觉得好的事物,他都觉得不顺眼,于是,在大家皆赞的时候,他就要以自以为与众不同见解独到的自我良好感站出来,说诋毁的话,做恶俗的事。

凡此种人,其实皆是因为内心阴暗无光,所以才看不见美好所致。

心美,世界到处都美。

眼中看到的是美景,耳中听到的是美言,心中想到的是美事。

一切诸法,皆由心造,能有一颗慈心、善心、好心,最为重要。

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才能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懂得欣赏美丽的人,才能造就一段美丽的人生。

这个世界,丑恶的嘴脸很多,它们如同阳光中的飞尘,看得越认真,越让人受不了。

淡然,是最好的漠视;从容,是最优雅的姿态。

那些心灵丑陋的人,注定是晒不到阳光的。

不是你仁慈善良,就能感化的生灵。

拯救,要靠自己,倘若非要自甘劣俗,那是谁也救不了的。

虽说是凡尘俗世,但美好的事物依然有很多,她们掩埋在历史中,飞扬在晨光下,隐藏在无限的未来里,发现,是最好的拥有;欣赏,是最美的珍惜。

学会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格,净化自己的灵魂境界。

往往,最是说话的水平,暴露你人生的高度;最是待人接物的态度,呈现你修得的素质涵养。

休以目中无人当个性,勿拿冒失鲁莽当勇敢。

持一份脚踏实地的平实,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傲骨但不傲气,庄重但不冷漠,随和但不随便,幽默但不无赖,忠言但不重伤,上进但不悍妒。

把心放平,把事看淡,便觉生活处处阳光处处春。

什么样的眼睛,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相,什么样的心境,就会养得什么样的审美。

中庸第十五课道不远人读后感

中庸第十五课道不远人读后感

中庸第十五课道不远人读后感“道不远人”,这四个字乍一听有点玄乎,可细想起来,还挺实在的。

就好比我们平时老想找个什么高深的人生哲理或者成功秘诀,其实啊,这“道”就在咱身边的人和事儿里。

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就是一些简单的真诚、友善、互相理解嘛。

咱没必要去翻那些超级复杂的书,找那些拗口的大道理,身边那些相处起来特别舒服的朋友关系,那里面就藏着“道”。

文中提到的“以人治人”也很有趣。

这不是说要去控制别人,而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就像我之前和舍友闹别扭,我就觉得我自己可有理了,都是他的错。

可是后来冷静下来,我就想啊,如果我是他,在他当时的处境下,可能也会做出那样的反应。

这么一想,心里的气儿一下子就消了一大半。

这就是“以人治人”的小实践吧,它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要是都能这么换位思考,那得多和谐啊,就像齿轮一样,互相咬合得严丝合缝,大家都能愉快地转动起来。

还有那种觉得“道”高不可攀的想法,现在想想真是可笑。

我们总觉得那些道德楷模或者成功人士身上的品质是我们普通人遥不可及的。

可其实呢,大家都是人,那些好的品质就像一颗颗种子,咱自己身上也有,只要浇水施肥(就是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省啦),也能让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就像我们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他特别热情,每天见到人都笑眯眯地打招呼,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道”。

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他的这种友善就像阳光一样,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温暖。

“道不远人”这一课,就像是给我这个在生活里经常晕头转向的人,一个指南针。

让我知道,不用去那些远在天边的地方找什么秘籍,就关注身边的一切,好好对待身边的人,从日常的小事里去发现、去践行那些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这就够了。

这就好比我们想要喝到甘甜的泉水,不用去天涯海角找神奇的水源,自己家院子里那口井里就有清甜的水,只要我们愿意弯腰去打水就行。

我想啊,要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个“道不远人”的道理,这世界肯定到处都是美好的小确幸,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找到大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写名人
A DV ERTI SI NG
D M N
6洪一龙简介
1979年在中宣部新闻局参与起草《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直接指导广告事业的文件。

它对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3年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新闻教育座谈会后,积极规划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并直接参与筹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的第一个广告专业,此后又参与北京广播学院等多所院校设立广告专业的论证。

为我国广告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1984年参加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重要新闻媒体广告部负责人组成的中国广告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广告,推动了两国广告业的交流。

1987年被选任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至1995年,期间多次主持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和优秀广告评选工作。

1992年协助《广州日报》创办一年一度的全国优秀报纸广告评选,现在以“广州日报杯”为名的报纸广告评选已成为著名品牌。

曾任中国记协新闻学院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全国新闻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
职。

徐伟写洪一

心有大美道不远人
徐伟
江西珍视明药业常务副总经理

徐伟
A E 01
何为人之大美,在我看来,就是爱。

正所谓:爱施者,仁之端也。

在爱之中何为大爱,在我看来,那种于平常中见恒久、于平易中见真情,于平视中见关爱,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爱才是大美之爱。

这种爱润物细无声,她符合爱的唯一法则,那就是让被爱的人幸福(司汤达语)。

因此,她会默默地给予,也会让你静静地接受;她会很自然地给予,也会让你很坦然地享受。

因此,她不会被人生剪裁,不会被生活漂白,不会被岁月磨灭,不会被尘世掩埋。

渐渐地,对于她你往往会“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但你又的确在每时每刻都在对这种爱的感受中获得感动,你会在被这种爱的感染中获得感悟。

让我感到幸福的是,在人生成长最重要的13年里我有幸拥有了一份这样的爱,而给予者是一位在中国广告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洪一龙先生。

吃上一顿炸酱面
和洪老的初识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那时的我
还是康恩贝集团北京办事处的一名内勤。

在某一天,是跟着我的大区经理走进了洪老的家里,也就从此走进了一个爱的世界。

那时的洪老家里可谓是“低”朋满座,就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磁石,总在强烈地吸引着许多背井离乡,杳然一身(即现在的“北漂一族”)的“三低”青年(地位低、收入低、年龄低)。

对于这些初涉世事,远离亲人的年轻人,这里有长者的关爱,有家庭的温馨,有平等的交流,有心灵的港湾,当然,还有令这些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洪老夫人亲自做出的佳肴……
很快,我也和大家一样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从被动随往,到主动登门;从默默旁观,到身心交融;从懵懂感受,到撼然感动,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我都在这份爱的雨露滋润下快乐地成长。

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周末,百无聊赖,蜷缩在宿舍的我忽然接到洪老的电话,问,在宿舍吗,我们半小时以后到你那里。

当洪老夫妇从东四十条倒了两趟车来到我眼前的时候,我惊呆了,只见阿姨一手提着炸酱罐,一手提着切面条,原来他们专程而来就是为了我能吃上一顿炸酱面。

而这一切竟然缘于我不知在哪一天在洪老家吃炸酱面时一句随口的“称赞”。

后来,我被升调为负责华北一些地区的销售经理,在无经费、无渠道、无团队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开始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崭新阶段。

工作地点也从北京迁往到了石家庄。

因此,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不论工作多忙,我也时常回北京看望洪老。

其实,说是看望,更多是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之中来到这个心灵的港湾,来寻求短暂的身
名人写名人
A DV ERTIS ING
6广告

徐伟专程来到天津与正在津开会的洪老及《广告人》畅谈关于“徐伟写洪老”的创想与感想,重温那份历久弥新的大
爱。

洪老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相爱如初,相爱如宾,让许多年轻人钦羡不已。

洪老文革以前的照片都被销毁了,这张青年时代的照片由于证件所用,才成为仅存,看过的人都说像梅兰芳。

在徐伟新婚典礼上,洪老千里迢迢来到江南的小镇,为两位新人作证婚人,徐伟夫妇是洪老众多“子女”中的一对。

02
心歇息和情感慰籍。

当然,洪老在这个时期对我的支持远不止于精神层面,在实际的工作中洪老也是一样的义不容辞。

记得,有一次我在承德举办经销商大会,我想邀请洪老前来,为我瞭阵助威。

洪老夫妇二话不说,不顾高龄,一路奔波而来,自始至终都
是倾心倾力。

当然,在这种最坚定的支持当中,被感染,被感动的不止是我自己,还有我的客户,我的团队,每一个感受其中的人。

由于业绩较为突出,3年之后我又被升调到康恩贝集团负责全国销售。

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从一线销售到营销管理,随着身份的转变和成就的提升,显著的变化是表现在心态上。

现在回望那段经历,洪老对此肯定是历历在心的,但他给予我的更多的是包容,而不是单纯的指教。

这就是洪老风格的爱:不会因爱而指责对方,不会因爱而强加对方,甚至都没有“恨铁不成钢”,只有一如既往地陪护你走过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

爱的源泉
随着市场拓展瓶颈的出现,困难和困惑接踵而至。

在那一年的元旦,我专门从杭州飞至北京,与洪老夫妇一起吃了一顿晚餐,就好像是一个身心俱疲的孩子,回到家中来寻求新的力量与慰籍。

在离别前,洪老笑着说:你们这一走,我们又开始孤单了。

那一刻,我忽然感到,原本始终都被我视作爱的源泉的他们,其
实也是需要我们去爱。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对于他们二老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在接受爱的同时,所具有的那份给予爱的责任。

富兰克林曾说过,被人爱的人,更要爱别人,同时也要爱自己。

这一点在转战珍视明的过程中令我尤其的感触颇深。

这其中的转变也一样是空
名人写名人
A DV ERTI SI NG
D M N
63
前的,是深度的。

而这一次的面对挑战,我比以往多了一份自爱的力量。

这种自爱源于自信,而自信又源于自省,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爱的更深刻的一份感悟。

于是,我变得比以往更从容,更淡定,更爱己,也更爱他。

对于股东、投资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对于团队,我不仅是他们的领头人,更是他们的学友。

我对他们工作的着眼点已经从职责的完成演变到对他们人生的发展。

对于我的合作商,无论发生任何的市场变故,我都从来不拖欠结款,始终将他们的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于我的员工,任人唯贤是原则,优秀的都委以重任,甚至留在核心。

从被爱到自爱,从自爱再到爱他,这不仅仅是我的一份人生感悟,同时,她已经成为我人生成长中的一个宗旨和一种引领。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份最初的爱,是她让我领略到了爱的真妙,并让我渐渐感悟到了爱的真谛,让我最终能够步入爱的新境界。

永远不辜负
心有大爱方有大美,心有大美方有大德,人有大德方有大智,人有大智方有大成。

于是,我将“心有
大美,道不远人”这八个大字,曾定为珍视明首届经销商大会的主题,目的就是让我的战友,我的伙伴一起来分享她所蕴含的那份神韵,一起来眺望她所指引的那个方向。

最后,我想在此向洪老和阿姨说:我会永远深爱着你们,也会永远不辜负你们的那份爱。


1999年在美国N E W S W E E K 访问
1984年到日本电通考察,与广告结缘。

洪老的书法大作,正是对其人生大智慧、大境界最透彻的诠释。

注:插画作者赵树明东方船(中国)影视传播机构董事长
A E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