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更好地管理产品标识,提高产品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产品标识的设计、制作、使用和管理过程。

2. 定义•产品标识:指在产品包装、说明书、广告宣传等相关材料中用来标识产品身份、品牌、型号等信息的标识物。

•产品标识管理:指对产品标识的设计、制作、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

3. 产品标识设计与制作3.1 设计原则在进行产品标识设计时,应遵循原则: - 简洁明了:标识应简洁明了,易于被识别和记忆。

- 风格统一:同一产品系列的标识应保持风格统一,形成品牌识别度。

- 合理布局:标识的各个元素应有合理的布局,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和冗余。

- 高清晰度:标识的设计应具备高清晰度,确保在各种媒介上都能清晰展示。

3.2 制作流程产品标识的制作流程如下: 1. 收集信息:了解产品的特点、定位,获取相关设计要求和材料。

2. 方案设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标识的创意设计,并选择最佳方案。

3. 设计稿制作:将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制作设计稿。

4. 审核修改:设计稿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调整。

5. 输出制作:审核通过后,根据设计稿进行标识的输出制作。

6. 品质检验:对制作完成的标识进行品质检验,确保达到要求。

4. 产品标识使用与管理4.1 使用规范•标识使用的位置应根据产品标准进行规范,避免随意安放。

•标识的大小应根据标准进行统一设置,不得随意改变。

•标识的颜色应与设计稿保持一致,不得修改或使用偏离的颜色。

•不得随意变更标识的比例或形状,保持标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 管理制度•所有产品标识的使用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标识样式进行使用。

•对于更换或更新标识的情况,必须及时更新标识样式和相关材料,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对于违反标识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

5. 培训与宣传为了确保全员了解和遵守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公司将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 组织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培训,向相关人员传达标识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要求。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度提高,产品的包装标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品包装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信息、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也是企业宣传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和完善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统一企业对产品包装标识的管理,确保产品包装标识的合法、准确和规范使用,提高产品包装标识的品质和效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的产品的包装标识管理。

三、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产品包装标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准确性原则:产品包装标识必须真实、准确反映产品的性质、特点和用途;3.规范性原则:产品包装标识必须规范、简洁、易懂,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4.统一性原则:企业对产品包装标识的管理必须统一,确保同类产品的包装标识一致。

四、责任及权限3.员工:按照制度要求制作、使用和管理产品包装标识;4.内审员:定期对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进行内部审核。

五、流程及要求1.产品包装标识设计(1)产品包装标识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符合产品的特点和定位;(2)产品包装标识的字体、颜色、图案等要求统一,清晰可辨;(3)负责产品包装标识设计的部门要进行设计方案的评审,并征得相关部门的意见。

2.产品包装标识制作(1)产品包装标识的制作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和设备;(2)产品包装标识的制作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得擅自修改;(3)负责产品包装标识制作的部门要对制作过程进行质量检查。

3.产品包装标识使用(1)产品包装标识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2)产品包装标识的使用必须清晰、完整,不得有模糊、错误等情况;(3)产品包装标识的使用必须和产品一致,不得混淆或错位。

(4)负责产品包装标识使用的部门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包装标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4.产品包装标识更新(1)产品包装标识的更新应当及时,必要时可以进行改版;(2)产品包装标识的更新需经过负责产品包装标识设计的部门审批。

酒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酒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酒类产品的标识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酒类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酒类产品,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各类酒品。

三、标识管理的原则1. 合法合规:酒类产品的标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不得夸大宣传,不得含有虚假信息。

2. 明示真实:酒类产品的标识必须真实、准确、明确,不得误导消费者,不得涉及违法内容。

3. 统一规范:酒类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统一规范,标识内容要清晰可读,字体大小适中,不得有遮挡或模糊现象。

4. 保密安全:酒类产品的标识必须做到保密安全,不得泄露商业机密,不得被他人篡改或伪造。

5. 责任明确:生产企业应对其产品标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任何涉及标识管理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标识管理的内容1. 酒类产品的标识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净含量、生产许可证号等。

2. 产品名称:应采用正式名称,不得使用误导性的名称,如“顶级”、“最佳”等词语,不得使用欺诈性的名称,如“国产”“进口”等。

3. 生产厂家名称:应为生产企业的注册名称,不得使用虚假名称或别名,不得涉及商标权及著作权纠纷。

4.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应明确标示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以免消费者误食过期产品导致健康问题。

5. 净含量:应明确标示产品的净含量,规格要符合国家标准,不得有误差或涉嫌欺诈。

6. 生产许可证号:应明确标示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保证产品生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1. 生产企业责任: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所生产的酒类产品标识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符合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销售企业责任:销售企业应按照生产企业提供的标识信息,准确展示并销售产品,不得随意更改或篡改产品标识,否则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监督管理部门责任: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酒类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产品标识标牌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标牌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标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维护企业品牌形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工作,包括设计、制作、使用、保管等全过程。

第三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

第四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管理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制作、使用等活动必须合乎规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且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必须经过审核、核准、备案等程序,且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

第八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研究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九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工作要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十条公司将产品标识标牌的管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对相关部门进行绩效评估。

第二章设计管理第十一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第十二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应当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十三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且要进行审核和备案,确保合法合规。

第十四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顾客需求分析,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和时尚性。

第十五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使用环境,提高耐用性和稳定性。

第十六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要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确保不同产品的标识标牌风格一致。

第十七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禁止抄袭和模仿他人设计。

第十八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要及时更新,根据产品变化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九条公司产品标识标牌的设计工作要围绕“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等理念进行创新。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企业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市场准入和消费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产品的标识及追溯管理工作。

三、标识管理1. 企业产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清晰、完整,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2. 产品标识应当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3. 产品标识应当采用易于识别和防伪的技术手段,确保标识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4. 产品标识应当与产品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或篡改。

5. 产品标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应当避免使用易污染的材料或污染环境的标识方式。

四、追溯管理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能够对产品来源、生产流程、质量数据等信息进行溯源追溯。

2. 产品追溯体系应当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存储、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信息记录和管理。

3. 产品追溯体系应当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企业应当加强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合作,共同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监督管理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2. 企业应当与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3. 企业应当建立客户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意见,保障消费者权益。

六、责任追究1. 对于产品标识不符合规定、违规更改标识、篡改标识信息等行为,企业应当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2.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追溯信息不完整或无法追溯等情况,企业应当主动对问题进行调查、整改,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七、附则本制度由企业相关部门制定和负责解释,如有需要进行修改,应当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以上为企业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认真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需求,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标识及追溯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

三、职责1. 生产管理部负责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管理。

2. 供应链部负责采购、仓储、产品运输环节原辅料、包材、成品的标识管理。

3. 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材的标识。

4. 质量管理部负责标识的监督管理。

四、标识的分类和原则1. 标识的分类a) 产品标识:包括产品本身标识和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b) 状态标识:包括待检、合格、不合格等状态的标识。

2. 标识的原则a) 对每批产品皆需有唯一性标识。

b) 对不同状态的产品必须标识。

五、产品标识管理1. 原辅料标识原辅料入厂后,由库管员根据《物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和《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验收和标识。

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入库日期等内容。

2. 过程产品、半成品标识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根据《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过程产品的标识,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人等内容。

3. 成品标识成品包装时,由包装人员按照《包装管理制度》进行成品标识,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六、追溯管理1. 原材料追溯原材料库必须按照《原材料发放记录》的内容详细记录,对每班生产产品名称、所用原材料(包括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使用量、使用日期等详细填写。

2. 生产过程追溯生产车间必须按照《生产记录》的内容详细记录,对每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批号、操作人员、生产设备、生产时间等详细填写。

3. 成品追溯成品库人员必须按照《成品库发货记录》要求,详细记录。

内容包括:(1)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次(2)发货日期、发货目的地(3)运输工具编号。

3c标识管理制度(3篇)

3c标识管理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3C标识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生产、销售、使用3C标识的产品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3C标识,是指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3C认证)标识。

第四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二)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三)强化责任,严格执法;(四)服务企业,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 3C标识的认证与使用第五条 3C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负责3C标识的认证工作。

第六条凡列入3C认证目录的产品,必须取得3C认证证书,方可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

第七条 3C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

证书到期前,企业应提前三个月向认证机构申请复审。

第八条 3C标识的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产品包装上应当清晰、规范地标注3C标识;(二)3C标识不得伪造、冒用、擅自复制或者擅自更改;(三)禁止在非3C认证产品上使用3C标识;(四)禁止将3C标识用于广告宣传、商品展示等非认证用途。

第九条企业在使用3C标识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如实提供产品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认证要求;(二)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转让、出租、出借3C认证证书;(三)不得利用3C认证证书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四)不得擅自更改、损坏、遮盖3C标识。

第三章 3C标识的监督管理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3C标识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3C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第十二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3C标识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以下违法行为:(一)未取得3C认证证书而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二)伪造、冒用、擅自复制或者擅自更改3C标识的;(三)将3C标识用于非认证用途的;(四)以任何形式变相转让、出租、出借3C认证证书的;(五)利用3C认证证书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

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一、背景二、管理目标1.确保产品包装标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2.提高产品包装标识的可读性和信息传递能力;3.加强对产品包装标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4.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客户信任度,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管理内容1.标识设计1.1确保产品包装标识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产品特点和品牌形象;1.2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直接或间接使用虚假、夸大、误导等不实信息;1.3确保产品包装标识的字体、图案、颜色等符合消费者习惯和视觉识别的原则;1.4执行标准化的标识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初步设计、修改完善、最终确认等环节。

2.标识内容2.1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号等基本信息;2.2标明产品主要材料成分及其含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2.3标明产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警示标识,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2.4提供真实的产品图片、说明文字和配料表等,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2.5禁止在产品包装标识上使用过于夸张和负面的内容,避免误导和误解。

3.标识质量3.1确保产品包装标识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包括标识的粘贴牢固性、防水性、耐候性等;3.2对标识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3.3对标识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标识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4对标识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包括可读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4.标识管理4.1设立专门的标识管理岗位,负责标识设计、制作、监督和评估等工作;4.2制定标识使用规范,明确标识的使用范围、方式和注意事项;4.3建立标识档案,保存相关证明材料和标识设计文件;4.4对标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5定期进行标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标识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四、管理流程1.标识设计流程1.1需求分析: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标识设计需求;1.2初步设计:由专门的设计人员制定初步的标识设计方案;1.3修改完善:根据相关部门和客户的意见,对标识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1.4最终确认:由专门的审批人员确认设计方案,准备进入制作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定人:
批准人:
1目的
为避免生产和交付过程中产品的误用、错装,防止不合格品转序/入库/交付,保证必要时能对产品进行追溯,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材料、配件、外协件入库到成品交付过程中的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的标识,必要时的追溯过程。

3职责
3.1 生产科负责监督本程序的执行。

3.2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规定产品标识内容、方法及产品标识的管理。

3.3 经营部门负责对入库物资/产品进行标识和管理。

3.4 检验部门负责检验/试验状态标识的规定、使用和控制。

3.5 各职能部门/操作者负责产品标识的规范与实施。

4程序
各分厂/车间生产技术部门应制定符合本厂产品类型的具体的标识方法。

4.1 入库标识
4.1.1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资/产品,均应由其标识。

4.1.2库存物资标识:
a)库存物资标识分为标牌标识和标签标识两类。

标牌标识,主要用于对料场、料台、料棚及露天存放的物资进行标识,也可对库内储存物资进
行标识;标签标识,主要用于对库房内储存的物资进行标识。

b)库房内储存的物资应用相应的标签标明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计划单价、库存数量、进库时间、有效期限等内容,并按照库、架、层、位的顺序进行四号定位。

c)可以用白、黄、蓝、红四种颜色的标签标识标注物资的属性,具体标识方法:
白色标签――标识正常库存物资或代管(储)物资;
黄色标签――标识质量合格的有有效期限的正常库存或代管(储)物资;
蓝色标签――标识质量合格的一年以上无动态物资或积压物资;
红色标签――标识报废物资及超有效期限储存的物资。

d) 对于代储代管物资的标识,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
Ⅰ在相应的标牌(签)上加盖(签写)“代管”、“代储”章;
Ⅱ单独建立代储(管)物资区,悬挂“代管”、“代储”物资标识。

4.1.3物资/成品入库时,库房保管员要对其标识进行检验核实。

入库后,保管员应注意保护好标识,出库时,必须保持标识的完整性。

4.1.4具有有效期的物资要注明物资的有效期限。

4.2生产过程的标识。

4.2.1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用标牌明示不同的规格、型号,并规定半成品周转区位/架位,操作者按规定进行标识、摆放。

4.2.2半成品都应有其标识。

对于无法在零件上直接标注的半成品,应采取跟踪记录方法,记录该批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批号、操作者、检验人员。

4.3成品标识
4.3.1成品标识,可包括以下内容:
a) 商标
b) 制造厂名/厂址
c) 产品编号/生产日期
d) 产品规格型号
e) 执行标准
f) 检验标识
g) 产品认证认可标识
4.3.2成品标识的方法,可选用下列一项或多项标识方法在成品上明示。

a) 铭牌
b) 喷字/刻字
c) 打钢印
d) 标签
4.3.3对于无法进行标识的成品,可采用随行文件的方法,注明成品的标识内容。

4.4 产品的追溯
在规定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通过标识系统的建立,对每个人/每批产品甚至每件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并进行记录,以便发生问题时,保证可追溯性。

4.5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4.5.1本厂的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共分四种:
a)待检无标识
b)合格“√”、首件“S”
c)不合格作废“×”、返工“F”
d)待判定“D”、让步“H”
4.5.2检验人员应将检验状态的标识填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在生产现场以标牌/或直接在产品标识状态符号作为标识。

4.5.3 在放行的合格记录中,应有质检部门/责任检验人员的印章。

4.6区域定置管理
4.6.1生产现场指定专人用不同方式挂牌,设置毛坯区、加工装配区、半成品周转区、成品区、不合格品区、废品区等不同区域,保证现场所有毛坯、半成品、成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上,按标识方法正确标识。

4.6.2对于设备修理的生产现场,应设置延用零配件区,报废零配件放置区、换新配件放置区、解体装配区。

4.7标识的管理控制
4.7.1当产品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对其标识应及时做相应调整,确保标识与产品的当时属性保持一致。

4.7.2各分厂材料部门应定期对库存物资的标识进行检查,发现丢失或损坏不清的标识应及时更换。

4.7.3 各分厂/车间应定期对表明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所有标记、标签、标牌以及区域定置等进行清晰度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进行更换。

4.7.4 检验和试验状态不清的物资,材料部门应及时报告检验部门,经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后,方可出库。

否则,一律禁止出库。

4.7.5 产品的标识要符合该产品的特点,应确保在需要追回或进行特别检验时,识别出具体产品。

4.8 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产品的处理
4.8.1 在验收(包含转序)过程中,对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产品,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处理:
a) 拒收;
b) 换货;
c) 重新弥补标识。

4.8.2 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产品不得入库。

4.8.3 对入库后发现标识不清的产品,质量部门应及时追溯物资购进过程、运输过程等,在对应的工作环节中对该产品标识进行弥补;如不能确定的,则视为不合格产品。

4.9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按照产品出厂、运输、检验、保管、使用等各环节,对需要追溯的问题进行追溯。

5 相关文件
HSJ/Q/B7.05.XX/XX 各类产品标识方法
6记录
HSJ/Q/7.05-XXX/XX 各类跟踪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