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例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预后
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王 青 兵 王 雁 军 4 5 5 0 0 0 河 南 省 安 阳 市 肿 瘤 医 院 外 四科 , 河南 安 阳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青年 胃癌 临床 特点 及病 理 特征 , 分 析 其 预后 影 响 因素 。 方法 回顾 性 分 析河 南科 技 大 学第 四附 属 医院 2 0 0 7年 1 月~ 2 0 0 9年 1月 收治 的 4 2 8例 行 胃癌 手术 治 疗 患者 的临床 及 病理 资 料 , 分 析 青年 胃癌患 者 的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7 t o J a n u a r y 2 0 0 9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e a l a n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g a s t iC r c a n c e r . Me t ho ds A t o t a l o f 4 2 8 p a t i e n t s we r e a d mi t t e d i n t h e f o u th r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l a o f He n a n
临床 病理 特 征及 预 后相 关 因素 。 结果 与 中老 年 胃癌 患者 相 比 , 青年 组 胃癌 侵犯 全 胃及 并发 腹膜 转 移所 占 比例
较高 ( P<0 . 0 5 ) , 肿瘤 分化程度更低 , 浸润 程度更深 ( 尸<0 . 0 5 ) , 术后 5年生存率 较低 , 但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胃癌的病理报告

胃癌的病理报告1. 病例概述本文对一位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了病理报告分析。
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主诉持续不退的上腹部疼痛,伴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经过相关检查和病理分析,最终确诊为胃癌。
2. 病理学特点2.1 形态学特点镜下观察显示,肿瘤位于胃体部位,肿瘤直径约为4 cm。
肿瘤表面呈不规则溃疡样改变,表面覆盖有坏死组织。
肿瘤周围可见浸润性生长。
肿瘤呈实性,细胞排列紊乱。
2.2 组织学类型根据组织学特点,该胃癌被分类为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胃癌类型,其组织结构类似于胃黏膜的腺体。
根据腺体的分化程度,可进一步细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腺癌。
本例中,腺癌呈中度分化。
2.3 浸润深度肿瘤浸润的深度是评估胃癌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例中,胃癌浸润到了胃壁的浆膜层。
2.4 淋巴结转移情况在病理解剖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胃癌已经转移至附近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晚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病情恶化的一个指标。
3.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对该胃癌的表型进行进一步判断。
3.1 细胞分化标记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该胃癌的细胞表达CK20,CDX2和MUC2,这些标记物通常与胃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这一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该胃癌是一种中度分化的腺癌。
3.2 肿瘤标记物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还表明,该胃癌的细胞表达CD44和HER2。
CD44是一种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的标记物,而HER2则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
这些标记物的表达提示了该胃癌的浸润能力和恶性程度。
4. 诊断和分期综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最终给予该患者以下诊断和分期:•诊断:中度分化的腺癌,胃体部位•分期:T3,N1,M05. 治疗建议针对该患者的胃癌分期和临床情况,建议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具体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年龄和合并疾病等因素来确定。
6. 预后评估胃癌的预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治疗效果等。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评估指标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评估指标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的病理分期和预后评估是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胃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指标以及与之关联的预后评估指标。
一、胃癌病理分期胃癌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划分。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学会(AJCC)的TNM分期分类系统,我们可以将胃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T分期:T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深度和侵犯范围进行评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T1期:肿瘤侵犯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 T2期:肿瘤侵犯肌层。
- T3期:肿瘤侵犯浆膜层。
- T4期:肿瘤直接侵犯周围器官。
2. N分期:N分期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
-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胃癌区域的1-2个淋巴结。
- N2期:转移至胃癌区域的3-6个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远离胃的远处淋巴结或大量转移至胃癌区域的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根据远处转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
-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肝脏、肺部等。
根据T、N、M三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确定胃癌的具体分期。
二、预后评估指标胃癌的预后评估指标是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复发情况的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
1.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病理分期中N分期的不同组合可以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一般来说,淋巴结转移越少,预后越好。
2. 肿瘤大小:肿瘤大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一般来说,肿瘤越小,预后越好。
3. 侵犯范围:肿瘤侵犯范围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T分期中,属于T1和T2期的预后较好,而属于T3和T4期的预后较差。
4. 分子标志物:某些分子标志物的过度表达或缺失也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例如,HER2阳性与预后较差有关,而CDH1(E-钙粘蛋白)的突变则与预后较好有关。
5. 年龄与整体健康状况: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也会对胃癌预后产生影响,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摘要早期胃癌是胃癌的初始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例报告通过对一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早期胃癌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缓解。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患者否认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无胃癌病史。
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5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胃窦部局部胃壁增厚,黏膜下可见小结节影,增强后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可能。
内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一大小约1.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覆污秽苔,活检质脆。
超声内镜示胃壁局部增厚,层次不清,黏膜下可见低回声结节。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腺癌。
免疫组化:HER2(),MLH1(),MSH2(),MSH6(),PMS2()。
诊断:早期胃癌。
治疗: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二、讨论1. 早期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11期(总第487期)2021年4月- 92 -测值可以达到92.05%、91.25%、91.67%、92.05%、91.25%,达到理想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的sdLDL-C、Hcy、SAA、D-D 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选择偏倚,尚待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1] Liu Y X,CAO Q M,MA B S.Pathogens distribution ang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and nosocomial pulmonary infection[J].BMC infect Dis,2019,19:603.[2]赵丰,徐志云.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21:4515-4517.[3]吴嘉,时永辉,程倩,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与再发卒中风险相关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4):316-320.[4]高素颖,张会玲,于凯,等.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关系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5):353-356.[5]宋明香,蒋敏海.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3):231-234.[6]邵从军,卜文君,赵威,等.D-二聚体最佳切点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关系及预后价值评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664-667.[7]李颖,陈卓,陈修平,等.盆底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88-90.[8]吴亚哲,陈伟伟.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10-414.[9]杨春生,刘志艳,张砚卿,等.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阿替普酶溶栓效果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4):618-621.[10]张梅,张长庚,姜玉荣,等.sdLDL-C、IMA、25-OH-VD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6):2007-2011.[11]陆静芬,赵金燕,陈旭,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_(1C)对年龄≥65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3:250-254.[12]姜爽,刘伟娜,万丽珠,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D-二聚体、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34-36.[13]张立霞,郝宁,李贵阳.H 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9):984-987.[14]秦爽,霍豆,邢瑞青,等.血清VEGF、SAA、hs-CRP 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222-225.[15]张锋岂,张如坚,林加潞,等.血清MMP-9、VEGF、D-D 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2:105-109.[16]黄宏亮,杨莉莉,黄崴,等.脑卒中患者血清PARK7、LPA 和D-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7,16(8):776-783.[17]陈柯霖,王艺,刘竞争,等.Hcy、CRP、sdLDL-C 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不同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190-2193.(收稿日期:2021-02-20) (本文编辑:马竹君)①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周君①【摘要】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

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依然较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的防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研究胃癌防治策略时,了解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非常重要。
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是指胃癌发病的年龄分布情况。
通过了解胃癌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可以为胃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胃癌的年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一般来说,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大部分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
这与人体生理机能的衰退、免疫力下降以及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特定的人群中有胃癌的高发倾向。
例如,亚洲地区的胃癌患者年龄分布相对年轻,多在40-60岁之间,这与亚洲地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而在一些高发地区,如日本和中国的一些地方,由于自然环境、饮食结构以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胃癌的发病年龄普遍较低。
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来说,胃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和年轻人患胃癌的情况呈上升趋势,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胃癌的防控至关重要。
针对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措施。
首先,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以及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肿瘤。
其次,加强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慢性疾病和肿瘤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此外,推广胃癌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有助于加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是指胃癌发病的年龄集中情况。
了解胃癌的年龄分布特征对于制定胃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引导年轻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残胃内镜下135例转归分析

①菌株来源: 自我院微生物实验室 2 1 年 l 来 00
月 ~ 0 1 1 本 院临 床分 离 的 6 2 1 年 2月 4株 鲍 曼不 动 杆
—— 弱■———_函 滠————_i礴币万一 - j 蕊
痰 4 5 7・ 0 3
菌。 ②菌株鉴定: 按照《 国临床检验操作 规程》 全 操 作 , 用 法 国梅 里埃 公 司提 供 的 A I 剂鉴 定 。③ 使 P试
胃息 肉 7例 , 胃癌 1 残 3例 ; Ⅱ式 术后 残 胃病 变发 生 率 明显 高 于毕 I (< . ) 结论 : 毕 式 P 00 。 5 胃大 部 切 除 术 后 选 择 合 适 的
手 术 方 式 , 格 控 制 胃切 除 手 术 指 征 是 减 少残 胃病 变 的 关键 ; 期 做 好 胃镜 随 访 观 察 . 防治 残 胃癌 的 重要 措 施 。 严 定 是
般 资 料 :0 5年 4月 ~ 0 0年 1 20 21 2月 我 院进 行 胃镜检 查残 胃患者 1 5例 , 性 9 3 男 7例 。 7 .%, 占 1 9 女性 3 8例 , 2 . , 占 81 年龄 3 ~ 9岁 , % 27 平均 年 龄 (O 5± 1 ) 。胃镜 检查距 手 术 时间 间隔 3月~ 2年 。毕 I 0岁 2 式4 5例 , 3 .%, Ⅱ式 9 占 33 毕 O例 , 6 .%。 占 67 方 法 :用 O YMP V 0型 电子 胃镜 行 常规 L US C 7 胃镜 检 查 ,对 可 疑 病 灶 取 活检 3 6块 进 行 病 理 检 L 查, 分析 胃镜 检查 及病 理 组织 学检 查结 果 , 比较 不 同 手术 方 式残 胃病 变发 生率 的差 异 。 统计 学 处 理 : 取 S S 1. 计 软件 , 数 资 采 P S 20统 计 料应 用 。 验 , < .5为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检 PO 0 2 结果
了解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了解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概述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多样化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理形态学是研究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了解它们的病因、发生机制及预后等信息。
1. 胃癌的分类胃癌可以分为腺癌、黏液癌、浸润性腺癌、髓样癌等不同亚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的大部分。
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是癌细胞形成腺体结构,这些腺体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等。
黏液癌则以其大量的胃液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黏性,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
2. 胃癌的组织结构胃癌通常由癌腺体和性腺组成。
癌腺体是由癌细胞形成的类似正常胃腺体的结构,其中含有不同的亚型细胞,如带有黏液的细胞、多形核细胞等。
性腺则由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形成,如髓样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3. 胃癌的组织浸润和转移胃癌的组织浸润性很强,通常可以侵犯胃黏膜下层、浆膜层以及周围器官组织。
深浸润病变可以造成胃壁增厚,形成不同程度的息肉状肿块。
此外,胃癌还具有转移的特点,常通过淋巴道和血行方式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腹膜、肺部等。
4. 胃癌的组织学分级胃癌通常通过组织学分级来评估其组织学特征和预后。
常见的胃癌组织学分级系统包括WHO分级和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分级系统。
这些分级系统根据癌细胞形态、核分裂数以及腺体形成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分级越高,预后通常越差。
5. 胃癌的病理标志物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还包括一系列病理标志物的过表达。
常见的病理标志物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caspase)、细胞角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的高表达往往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了解和诊断胃癌重要的依据。
通过观察和分析胃癌的组织结构、分类、分级以及病理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形态学的评估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胃癌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领域,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病理形态学特征与发生机制的关系,为胃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例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预后
作者:方稳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5期
【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胃癌的治愈率。
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不同年龄阶段胃癌发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在病理研究中,Ⅳ期主要发生在青年组,Ⅰ期主要发生在中年组和老年组。
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胃癌;病理;不同年龄段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5-0014-02
据报道,全球每年临床上新发现的胃癌病例超过百万,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达到80万人[1],可见胃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对胃癌的临床症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有助于发现胃癌的发病规律或提高治疗效果[2]。
故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诊治并确定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的胃癌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期望为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提供诊疗思路。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35例。
135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其中65岁为老年组,共计64例。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不同年龄组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胃癌患者存在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方面比例较高。
中年组及老年组食欲不振症状比青年组严重。
见表1。
2.2 三组患者病变部位比较
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临床病变部位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比较
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青年组所占比例较高的分别为低分化腺癌9例(39.1%)、黏液腺癌6例(26.1%)、未分化癌4例(17.4%);中年组所占比例较高的分别为黏液腺癌15例(31.2%)、低分化腺癌14例(29.2%)、未分化癌8例(16.7%);老年组所占比例较高的分别为黏液腺癌19例(29.7%)、低分化腺癌15例(23.4%)、管状腺癌11例(17.2%)。
2.4 三组患者胃癌临床TNM分期
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临床分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
3 讨论
从TNM分期比较可发现处于Ⅰ期青年组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而处于Ⅳ期的青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这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年人由于全身器官整体功能较好,早期症状较轻,导致患者或医生常误认为胃炎、胃溃疡等普通的胃病,从而常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
胃癌为一个复杂的病变过程,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均对胃癌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3]。
胃癌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部位、病理组织类型等因素息息相关。
TNM分期法是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病变程度的方法,对评估患者预后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和生存率[4]。
相对于不同的TNM分期的患者来说,分期越低的患者通常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生存率较高;而对于分期较高的患者,由于难以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对于经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并采取正规的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疑似病例等应及早进行病理检查、消化道钡餐、肿瘤标志物等多种手段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胃癌的治愈率。
在合适的条件下则实行根治性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季加孚,季鑫.胃癌治疗的新进展[J].循证医学,2011,11(2):82-86.
[2] 张海峰.50例早期胃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8):158.
[3] 温华生,郝俊.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77-78.
[4] 任意,付蔚华,李卫东,等.胃癌第7版TNM分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114-116.
(收稿日期:2012-09-29)
(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