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物理试卷】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卷.doc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4页;答题卷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 时间、弹力、加速度B. 位移、重力、质量C. 位移、速度、力D. 时间、温度、路程2.跑道的直道和弯道的交点为A、B、C、D四点,如图所示。
运动员由A点出发沿跑道经过B、C、D点回到A点,则运动员A.从A到B与从C到D,经过的位移相同,路程相等B.从A到B与从C到D,经过的位移不同,路程相等C.从A到C位移的大小跟经过的路程相等D.从A到C与从B到D经过的路程相等,位移相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位置所受的重力不等C.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D. 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只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4.关于一辆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汽车的速度很大,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C. 某时刻汽车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D. 汽车加速度很大时,其速度一定很大5.下列关于误差及有效数字的认识正确的是A. 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是无法消除的B. 误差都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C. 在有效数字中,3.2、3.20的含义是相同的D. 1.030有三位有效数字6.某物体运动的x-t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3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第1s末物体的速度为20m/sC.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跟第4s末相同D.4s内物体的位移为5m7.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 4m/s、4m/s2B. 4m/s、2m/s2C. 4m/s、1m/s2D. 0、4m/s28.将一铁块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桌面发生形变,铁块没有发生形变B. 铁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铁块形变直接产生的C. 桌面对铁块的支持力是由于铁块形变直接产生的D. 铁块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是桌面9.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不同,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A.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1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一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题

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一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题一、选择题1.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导航的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7:55指的是时间B.图中18分钟指的是时刻C.图中8.1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2.如图所示,AB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直线P B.曲线Q C.直线R D.曲线S3.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4.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C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D .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5.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
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A .减少了sin F θB .增大了sin F θC .减小了cos F θD .增大了cos F θ 6.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D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7.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 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 )A .物块M 受摩擦力增大B .物块M 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C .物块M 沿车厢向下运动D .物块M 沿车厢向上运动8.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212v B .2+1)vC 2vD .12v 9.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B .牛顿C .亚里士多德D .笛卡尔10.如图是力学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其中包含相同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的思想方法B.放大的思想方法C.控制变量的方法D.猜想的思想方法11.个人混合泳是奥运会游泳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在泳道用四种不同的姿势来回游完全程,完成比赛,如图。
四川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研究下列现象,涉及到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B.研究芭蕾舞演员的优美舞蹈动作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标量B.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若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则位移也不等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3.有关标量和矢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B.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标量可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表示D.物理量力、时间、速度、位移、质量都是矢量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此速度为瞬时速度B.第3秒内和3秒内是指同一段时间C.列车将于19:27启动,此为时刻D.列车提速后的速度达到250km/s,此速度为平均速度5.某汽车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先以平均速度v1跑完全程的2/3路程,接着又以v2=40km/h的平均速度跑完剩下的1/3路程。
已经测出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v=56km/h,那么v1应是A.60km/h B.65km/h C.70km/h D.48km/h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2.(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3.(多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m/s,方向沿x轴正方向,经过2s,末速度变为10m/s,方向沿x轴负方向,则其加速度和2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加速度为10m/s2B.加速度为-10m/s2C.平均速度为0D.平均速度为10m/s三、实验题(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其中的一种,其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靠电火花和墨粉打点,当交流的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2)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打过点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量出A、D间的距离Δx和时间间隔Δt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速度代表纸带经过B点时的____________,如果Δt再小一些(如A、C之间或A、B之间)用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会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同学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时打出的一条纸带,试计算出: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1、2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2、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0、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二)物理试题

B.vA= D.vA=
vB= vB=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11 . 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 可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 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B的绳长为( )
10 .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A、B分别 是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当小球在A点的最小速度为vA时,它在B点对应的速度为vB,重力加速度为g,则
A.vA=0 vB=
C.vA=
vB=
难度:0.65 组卷:408 题型:单选题 更新:2018/8/19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20 . 如图所示为向心力演示仪。此装置由一个传送带连接两个轮盘,当一个轮盘转动时即带动另一个轮盘转动。
①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左右两侧轮盘上的滑槽内的相同位置(距离轴心距离相等),传送带连接左右轮盘的尺寸如图 (右侧轮盘半径小于左侧轮盘)。当摇动底座上的手柄让轮盘转动起来后,两小球相对滑槽及轮盘静止,此时轴上的标记线显示受到向 心力较大的是_______球(填甲或乙)。 ②此实验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丸一直做加速运动 B.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丸的机械能能一直增加 C.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丸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之和一直增加 D.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丸的重力势能和橡皮筋弹性势能之和先增加后减小
难度:0.85 组卷:140 题型:单选题 更新:2018/8/19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一)物理试题

A.A的机械能减少,B的机械能增加 B.物块A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mgh C.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机械能的增加量 D.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物块A、B机械能之和的增加量
难度:0.65 组卷:324 题型:多选题 更新:2017/7/17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19 . 如图所示,拱桥桥顶部分路面是部分圆周,汽车通过拱桥顶点速度为v时,车对桥的压力为车重的 。如果汽车通过拱桥顶点时对桥 顶恰无压力,则汽车速度大小为_______。
B.渡河时间随河水流速加大而增长
C.以最短位移渡河,位移大小为90m
D.以最短时间渡河,沿水流方向位移大小为120m
难度:0.65 组卷:183 题型:单选题 更新:2017/7/17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6 . 如图所示,在地球赤道平面内,人造地球卫星P、Q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正常运行,已知卫星P为地球同步卫星,卫星Q到地球表面的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一)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类型:一模 试题总数:25 浏览次数:36 上传日期:2018/8/15
1 .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转弯时的加速度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0.85 组卷:311 题型:单选题 更新:2020/1/14
(2)若根据表达式
验证机械守恒,为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纸带第1、2两点间距应接近______mm.
(3)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m=1.0 kg,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打B点时,重锤动能EKB=_____J.从开始下落
起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P=_____J.(g=9.8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为了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设立了若干不同的交通标志。
如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绵阳还有50km。
关于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位移B. 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路程C. 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路程D. 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位移【答案】C【解析】【详解】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km/h是指瞬时速度;到绵阳还有50km,5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C. 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D. 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A. 杯子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一个弹力,根据弹力的产生可知,该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B. 物体相互作用具有同时性,因此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先后,故B错误;C. 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D. 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A3. 一物体静止,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则A. 加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B. 减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C. 只有匀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D. 在这三种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答案】D【解析】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大小始终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四川省三台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三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理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和结构中一定不含糖成分的是A.ADP和噬菌体B.酶和受体蛋白C.核糖体和染色体D.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B.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D.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3.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4.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增加,在一定区域集中增殖。
5.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前提下,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7.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A. 0.9%生理盐水B. 1.9%氯化铵溶液C. 1.15%碳酸氢钠溶液D. 5%葡萄糖溶液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B.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H=b,则a>bD.已知P (白磷,s)=P (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9.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7 g的2H35Cl含质子数为1.9N AB.16 g O3和O2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N AC.10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含的阳离子数等于0.1N AD.标准状况下,33.6 L氯气与28 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NH4++ OH-== NH3↑+H2O△B.Na2O2加入H218O中:2Na2O2+2H218O 4Na+ + 4OH-+ 18O2↑C.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2I-+2H++H2O2 I2+2H2OD.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2-4BaSO4↓+H2O 11.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2-3、⑥SO2-4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层呈橙色和稀硝酸A.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C.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D.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12.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水”电池,其总反应为:5MnO2 +2Ag+2NaCl=Na 2Mn 5O 10 +2AgCl 。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物理月月考试题9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20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一、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在空中运动的物体可以不选择参考系B.速度的单位“m/s”是导出单位C.地球的体积很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视为质点D.质量、加速度、位移三个物理量都是矢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D.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因此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t/s 2v 0 3v 0 v 0 V D.马拉着车向前加速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4、一辆汽车正在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有一障碍物,汽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m/s 2,刹车后3s 内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A .40mB .36m C.25m D .24m5、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它上升到最高点用时间t 1,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用时间t 2,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a 1,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 2,则( ) A .t 1<t 2,a 1>a 2 B .t 1>t 2,a 1>a 2 C .t 1<t 2,a 1<a 2 D .t 1>t 2,a 1<a 26、几位同学制作的“水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 在0~2 s 内,水火箭处于失重状态B. 在2 s ~4 s 内,水火箭处于超重状态C .在2 s ~4 s 内的加速度大于4 s ~6 s 内的加速度D .在t =4s 时,水火箭距地面最高7、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年秋季高2017级12月月考物理一、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为了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设立了若干不同的交通标志。
如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绵阳还有50km。
关于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位移B. 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路程C. 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路程D. 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位移【答案】C【解析】【详解】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km/h是指瞬时速度;到绵阳还有50km,5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C. 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D. 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A. 杯子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一个弹力,根据弹力的产生可知,该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B. 物体相互作用具有同时性,因此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先后,故B错误;C. 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D. 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A3. 一物体静止,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则A. 加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B. 减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C. 只有匀速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D. 在这三种运动过程中,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答案】D【解析】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大小始终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在空中运动的物体可以不选择参考系B. 速度的单位“m/s”是导出单位C. 地球的体积很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视为质点D. 质量、加速度、位移三个物理量都是矢量【答案】B【解析】【详解】A. 运动是相对的,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选择参考系,故A错误;B. 速度的单位“m/s”是根据公式v=x/t推导出来的,m/s是导出单位。
故B正确;C. 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没有影响或影响忽略不计,而不是看体积大小。
地球的体积很大,但在研究其公转时也可以看作质点。
故C错误;D. 质量是标量,而加速度、位移是矢量。
故D错误。
故选:B5. 蹦床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网绳构成正方形,O、a、b、c…等为网绳的结点。
当网水平张紧时,质量为m的运动员站立在网中心O点,当该处下凹稳定时,网绳bOf、dOh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则此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的拉力的大小为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因为网绳完全相同,并且构成的是正方形,O点到最低时,aoe,goc所成的角度是120∘,所以Fa=Fe=Fc=Fg,且Fa与Fe的合力为F=Fa,同理Fg与Fc的合力也是F=Fg.由于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mg,所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6.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的恒力作用,三个恒力的大小分别是2N、4N、7N。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BC、2N和4N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N∼6N,与7N的力大小不可能相等,所以该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即不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故ABC错误。
D. 三个力的合力是恒力,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速度可能均匀增大,则D是可能的,故D正确。
故选:D.【点睛】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是否能相等,判断物体能否保持平衡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其运动情况,从而得到运动图象.7. 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从抛出时刻开始计时,经过5s,小球到达最高点。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小球A. 第1s末的速度是40m/sB. 第2s内的位移为15mC. 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20m/sD.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0m【答案】A【解析】【详解】A. 经过5s到达最高点,v=v0−gt,即0=v0−10×5,得v0=50m/s,第1s末的速度为v1=v0−gt1=50−10×1=40m/s,故A正确;B. 第2s内的位移x2=v1t2−=40×1−×10×12=35m,故B错误;C. 第3s初的速度v2=v0−gt2=50−10×2=30m/s,第3s末的速度v3=v0−gt3=50−10×3=20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m/s=25m/s,故C错误;D. 上升的最大高度h==125m,故D错误;故选:A【点睛】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还是g,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8.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某处滑下,从接触弹簧到压缩弹簧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物块A. 做减速运动B. 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 将静止在第一次到达的最低点位置【答案】C【详解】小物块接触弹簧后,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物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物块做加速运动,因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随着小物块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增大,当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小物块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物块做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综上可知,小物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小物块在第一次到达的最低点位置时加速度不为零,不会静止在最低点位置,故ABD错误,C 正确。
故选:C.9.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
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
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现象B. 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现象C. “起立”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 “下蹲”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10. 一质量为m的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0时位于x0=1 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
则A. 当t=0.5 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B. 当t=3 s时,质点在x轴上x=5 m处C. 当t=5 s时,质点在x轴上x<0 的某处D. 质点在t=3.5 s时受到的合外力大于在t=4.5 s时受到的合外力【答案】D【解析】【详解】A. 在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B. 在0∼1s内,质点的加速速度:a1=△v/△t=2/1m/s2=2m/s2,则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1=a1t2=×2×12m=1m,在1∼3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2=vt=2m/s×2s=4m,则当t=3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移x=x0+x1+x2=1m+1m+4m=6m,故B错误;C. 在3∼4s内,质点的加速度a2=△v/△t=−2m/s2,其位移:x3=vt+a2t2=2×1m+×(−2)×12m=1m,在4∼5s内,质点的加速度a3=△v/△t=−1m/s2,其位移:x4=a3t2=×(−1)×12m=−0.5m,当t=5s时,质点运动的总位移:x总=x0+x1+x2+x3+x4=6.5m,所以在x轴上x>0的某处,故C错误;D. 质点在t=3.5s时,其加速度a2=−2m/s2,质点在t=4.5s时,其加速度a3=−1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合=ma,因为a2>a3,所以F合2>F合3,故D正确。
故选:D.11. 如图所示,a、b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大小相等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
则A. a受到摩擦力可能为零B. b受到摩擦力可能为零C. 墙面对a的弹力大于墙面对b的弹力D. 墙面对a的弹力小于墙面对b的弹力【答案】B【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A错误;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故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B正确;恒力F1、F2大小相等且a、b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两个推力在垂直于墙的分力相等,墙面对a 的弹力等于墙面对b的弹力,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12.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16 m,将可以视为质点的小煤块以初速度v0=0放于以v1=4 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A端,经过一段时间t,小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且因为煤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而在传送带上留下长度为4 m的划痕,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g取10 m/s2。
则A. μ=0.1B. μ=0.3C. t=5 sD. t=6 s【答案】C【解析】【详解】小煤块放于传送带的A端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匀加速运动时间为t1,小煤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和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与小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相等,即:x2−x1=v1t1−=△x…①当小煤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不再加速,此时有:v1=at1…②联立①②则有:v1t1=△x,解得:t1=2s,则水平传送带运动的位移:x2=v1t1=4m/s×2s=8m,则小煤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1=x2−△x=8m−4m=4m,由x1=得,小煤块的加速度:a=2m/s2,对小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μ=a/g=2/10=0.2,故AB错误;当小煤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将以v1=4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B端,其位移:x′1=l−x1=16m−4m=12m,则小煤块匀速运动的时间:t′1=x′1/v1=12/4s=3s,所以小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总时间:t=t1+t′1═2s+3s=5s,故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