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动物传染病基本概论

动物传染病基本概论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 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 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精选ppt课件
9
非特异免疫:动物生来就具有的对某种致病微生物 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
1、皮肤、粘膜、淋巴结 2、血管和血脑屏障作用 3、体液中的杀菌灭毒因素 4、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炎症反应
5、按疾病的严重性(死亡率) 分: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6、按病程长短分: 最 急 性 、 急 性 、 亚 急 性 ( 3-
4w)、慢性感染(>1month) 7、按临床症状分: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一过型
感染、顿挫型感染
精选ppt课件
13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指动 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 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 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 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 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相互传染,构成流行。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从家畜个体感染发 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 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16
(二)、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精选ppt课件
17
1、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 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传染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精选ppt课件
2
各种动物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病、猪病、牛病、 羊病、禽病、兔病和犬、猫、貉的传染病。
全部特性是指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 发生机理、病理变化、临诊症状、诊断和防治 措施。
精选ppt课件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主要内容: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基本要求: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统计学方法重点: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发病率、病死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难点:统计学方法: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

教学学时:1学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一、目的意义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是人们研究动物传染病流行规律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的特征,阐明其流行的原因和规律,以作出正确的流行病学判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流行。

二、调查种类流行病学调查的种类,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个例调查、爆发调查、观察调查(也称流行情况调查或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

其中个例调查与现况调查是发生疫情时最基本和常用的调查。

三、调查方法1.询问调查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最简单而又基本的方法。

2.现场察看3.实验室检查4.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有下列几种:发病率:表示动物群中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某期间内该动物群动物的平均数)×100%感染率:指用临诊诊断法和各种检验法(微生物学、血清学、变态反应等)检查出来的所有感染动物头数(包括隐性患者),占被检查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感染率=(感染某动物传染病的动物头数/检查总头数)×100% 患病率(流行率、病例率):是在某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的比率。

代表在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动物传染病数量的一个侧面。

患病率=(在某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的病例数/在同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动物总数)×100%死亡率: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头数)×100%病死率(致死率):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头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

它能表示某病临诊上的严重程度,比死亡率更为具体、精确。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动物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Animal infectiou disease)。

如猪瘟、口蹄疫、新城疫等。

传染病的特征:(1)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如新城疫(5)——新城疫病毒(NDV)、禽霍乱一一多杀性巴氏杆菌。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一一病原微生物山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

流行性一一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传播。

(3)被感染动物产生特异性反应。

动物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改变,产生特异性致敬淋巴细胞、抗体和变态反应等。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指该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这种传染病。

如人感染天花康复后一终生不在发此病。

(5)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临床表现。

如破伤风一潜伏期一般为广2周,最短为1天,最长可达数月;特征性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持续痉挛,对刺激反应兴奋性增高。

二、感染的概念及类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传染(感染)。

(infection)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完全没有临床症状一一明显的临床症状,其至死亡,这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一一病原微生物从机体外界侵入而发生感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

内源性感染一一机体内条件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单纯感染一一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混合感染一一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同一机体的感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继发感染一一动物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乂感染另一种病原微生物。

如猪瘟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

3、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显性感染一一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隐性感染一一无任何临床症状岀现的感染;顿挫型感染一一疫病发生时,开始症状表现很严重,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动物机体就恢复健康;一过型感染一一疫病发生时,开始症状表现很轻,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动物机体就恢复健康。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 一、按感染的发生分为:
1.外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 外源性感染 体引起的感染过程。 体引起的感染过程。 2.内源性感染 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动物机体 内源性感染 在不良因素影响下, 抵抗力减弱, 抵抗力减弱,已寄生于动物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 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引起机体感染 感染。 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引起机体感染。 二、按病原的种类分为: 1.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2.混合感染 两种以上病原同时参与的感染。 混合感染 两种以上病原同时参与的感染。 3.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一种病原之后,在机体 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一种病原之后, 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 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原来存在于 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七、按病程的长短分为: 按病程的长短分为:
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 天内 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 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 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流行 的初期。 的初期。 急性感染:病程较短(几天至 周),症状典型。 几天至2周 ,症状典型。 急性感染:病程较短 几天至 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 ~ 周 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2~3周) ,临诊表现 不明显。 不明显。 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 月至年 月至年), 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1月至年 , 临诊症 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 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
一、传染源
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 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 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染源就是受感 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 动物。 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而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而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饲料 空气、土壤等不是传染源,应称为传播媒介。 、空气、土壤等不是传染源,应称为传播媒介。 传染源分为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动物两种: 传染源分为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动物两种: 1.患病动物 是重要的传染源, 1.患病动物 是重要的传染源,特别是前驱 期和明显期的病畜, 期和明显期的病畜,恢复期随不同传染病而有不 同的传染源作用。 同的传染源作用。 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它是制订传染病病畜隔离期的依据, 它是制订传染病病畜隔离期的依据,为控制传染 对病畜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 病,对病畜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1、感染(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3、传染病的特性(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微生物存在;(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和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二节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1、感染的类型(1)按病原体的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若其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

(2)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3)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感染和一过性感染(4)按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5)按症状是否典型: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6)按疾病严重性: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7)按病程长短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8)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并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向外排毒,但常缺乏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阵症状;长程感染(朊病毒、朊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第三节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1、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PPT课件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一、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 时起,到疾病的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潜伏期与动 物种属、品种、个体差异及病原体的种类、数量、 毒力、侵入途径和部位不同有关。
二、前驱期: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到特征性症 状出现之前。
三、 (症状) 明显期:特征性症状表现的时期。 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
二、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 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 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具有一些共同特性, 与其它疾病相区别,这些特性是:
(1)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 。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微生物 从病畜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 内,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传染性;条件适宜时, 传染病在一定地区的易感动物群中蔓延散播--流行 性。
三、按感染的部位分为:
1.局部感染:侵入的病原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 长繁殖,引起一定局部病变的感染称为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侵入的病原冲破机体的防御屏障 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的感染。其表现 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四、按临诊表现分为:
1.显性感染:表现该病临诊症状的感染。
隐性感染:侵入病原微生物定居某一部位, 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症 状,动物与病原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相对的平衡 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不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不引起感 染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动物体不适合侵入的病 原生长繁殖,或动物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 者消灭,不出现可见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 免疫。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抵抗力) 称为有易感性。

项目一 动物疫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项目一 动物疫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畜禽疫病防治
畜禽疫病











子项目一 畜禽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 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畜禽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一)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人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4、相关资料调查
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本情况; 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流动的基本 情况和特点; 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的工作情况,当地有关人员 对疫情的看法等。
二、调查的主要方法
1、询问调查:最主要的方法。 2、现场观察:进一步验证和补充询问调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血清学等。 4、生物统计学方法:统计疫情。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 吸取宿主的营养 2 机械性损伤 3 引入其它病原体引起继发感染 4 毒素作用
(二)宿主的防御适应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1、完全清除 2、带虫免疫 3、机体发病
四、寄生虫的感染与流行规律
(一)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感染来源 感染途径 易感动物
(二)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 具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
地区。 疫源地具有传播,扩散病原体的客观条件和实
际危险,对周围造成威胁,因此应严加控制。
疫源地的范围
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 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 地称为疫点。 若干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疫区。
畜共患传染病等。
3.按畜禽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过程-PPT精品文档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过程-PPT精品文档

子项目二
感 染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和传染是同义词,严格地讲,感染是传染的第
一步,即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动物。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感染的类型
1.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2.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习指南
CONTENTS
子项目 一 子项目 二 子项目 三 子项目 四 子项目 五 子项目 六 子项目 七 子项目八
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 感 染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健康病原携带者 (2)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3)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传播途径
1、概念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通 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 物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疫源地
1.概念 疫源地是指具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所存在的地区。 2.疫源地的范围 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 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接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3.疫源地的存在时间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十二· 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传染源
1、概念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 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 地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 物、病原携带者和被感染的其他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 (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 (痢疾杆菌)、 溶组织能力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4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数量 在同一个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
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不同传染病中,则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
体数量差别很大,如在伤寒为10万个菌体,志 贺痢菌仅为10个。


御适


免 疫
2019/10/4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B-1、肥大细胞、NKT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 素、炎性介质
黏膜免疫系统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
细胞免疫
CTL TDTH及其释放的CK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5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变异性 因环境或遗传因素产生变异。
一般来说,在动物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可使病 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如卡介苗(BCG); 在宿主之间反 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
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 续引起疾病 (如流感)。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1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
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 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也是主动免疫免疫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9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c immunity)-天然屏障
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0
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炎症反应:一种积极的病理过程。 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等。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8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传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 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 疫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 变态反应等。
这种改变可以用血清学方法等特 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9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当宿主体与病原微生物在相互作用过程 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原体潜伏在 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 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
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病原体 大量繁殖,使病复发。
如结核分枝杆菌,PRV等疱疹病毒。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1
7. 抗感染免疫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没有抵抗力) 称为易感性。
1 感染 —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
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 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
2 构成感染的2个主体
病原微生物 — 进化,适应宿主,并且传 播,过寄生生活,否则就灭亡。

— 防御机能, 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
2.1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机体的免疫功能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1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 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动物体,如钩端螺旋体。 有些细菌如霍乱弧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 才能定居下来生产肠毒素或引起感染。 病毒
•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 性微生物存在。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6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传染病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 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内,能够引起同样症状 的疾病。
这种使疾病从病畜传染给健畜的现象,就是传 染病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殊的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察见,健康人或 动物体内无
能分离成纯种 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产生同样疾病 自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
菌纯培养
这是鉴定一种新发传染病的通用法则。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5
9. 传染病的特性
•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 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44
2. 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 单纯感染,或单一感染。大多数感染过程都 是由单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
3. 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称为混合感染。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45
4. 继发感染
度进行分类。 相对的,相互联系,重叠交叉。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43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 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
内源性感染 ——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 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 最后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E. coli (0157:H7) Hemorrhagic type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7
Fungi
2019/10/4
Influenza Virus
Parasites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8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9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0
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 染过程。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引起感染过程。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2
在多数情况下,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 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 物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侵入者消 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 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41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 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许 多传染病 (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 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 体的。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42
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
感染过程表现出各种形式或类型。 各种感染类型都是从某个侧面或某种角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7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8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c immunity)
是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的一种清机理。它 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
包括外部屏障,即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如 溶菌酶、气管粘膜上的纤毛);以及内部屏障, 如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非特异性因素。
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 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 任何症状,亦即动物与病原之间的斗争处于 暂时的、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隐 性感染。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30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5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6
3. 决定感染结果的主要因素

动物机体 ←→ 病原微生物

↖↗

环境条件
结 果 — 由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 用的条件不同 — 表现不同的形式。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7
4. 感染梯度
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临床症 状到临床症状明显,甚至死亡, 这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梯 度。表现出不同的结局。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2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13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毒力(virulence) 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包括外毒素(exotoxin):以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为代表

内毒素(endotoxin):以革兰阴性杆菌的脂多糖为代表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8
5. 显性感染
• 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 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病 原体侵入动物体后可不断生长繁殖并 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动物体在临诊 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就称为 显性感染。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9
6. 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总论
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第六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2
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2019/10/4
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