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教育(一)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启示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参考书。

在我
国的国防教育工作中,《孙子兵法》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综合性。

书中把孙武关于军事上的各方面知识融汇到一起,把它
们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体系。

这表明,要得到成功,不能只依靠知识,而要将
知识结合起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有效的措施。

所以,在国防教育工作中,要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分析问题,并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其次,《孙子兵法》重视战争的智慧性。

战争不是只靠武器,而是靠智慧。

书中指出,在
战争中,要重视策略,因为一方的优势是在策略中取胜。

如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不
仅仅是军事,也是综合国力,这要求我们在国防教育中更加重视智慧,使学生们能够在复
杂的情况下理性思考。

此外,《孙子兵法》还强调灵活性。

在书中,孙武提出了“守可战可,战可守可”的原则,这表明,在战争中,要灵活变通,不能死板地奉行一个计划,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变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因此,我们在国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让
他们在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使自己更加自信和灵活。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在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中,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建议,它提倡综
合性、智慧性和灵活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
方法,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国防人才,为国家服务。

孙子兵法在教育中的妙用

孙子兵法在教育中的妙用

孙子兵法在教育中的妙用唐劲松编著孙子兵法在教育中的妙用目录(一)计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庙算的妙用会选将,会用人从《孙子兵法》中的“五能”谈校长的素质六种意识缺一不可新校长的上任策略提高校长素质创办特色学校明确目标狠抓“七管”把握时机的妙用地点效应就地取材把握好尺度巧设良机思考法章情并举辩证施治(二)作战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激励的妙用案例(三)谋攻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知胜有五的妙用案例(四)形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了解和研究班级的方法(五)、势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教学中的几对辩证关系成功者必善择人任势正合奇胜奇正相生(六)虚实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暗渡陈仓(七)军争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曲”和“直”巧设疑难法曲问设疑法(八)九变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审时度势(九)行军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信赏分明(十)地形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上下一心,黄土变成金送别(十一)九地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十二) 火攻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十三) 用间篇教育妙用概述教育妙用案例孙子兵法的影响孙子,名武,字长卿。

春秋末期齐国安乐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学家,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的智慧海。

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早的兵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为世人所推崇。

美、苏,日,英、法等国,都出版过大量译著,从《孙子兵法》中吸取营养,指导现实中《孙子兵法》包含了许多精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朴素的唯物沦和辩证法思想贯穿全书。

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纲目鲜明。

计篇是全书的总纲,牵动各篇,面其他各篇都是为实现五事,七计的要求服务的,又是其具体化。

第二规律性强。

把“知彼知己”这一军事规律,严格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和敌我双方客观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

第三是两线分明的特点。

即保障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表现在战术的各环节上。

中学孙子兵法演讲稿范文

中学孙子兵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部古老的智慧结晶——《孙子兵法》。

这是一部流传千古的兵书,被誉为“兵家圣典”,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我就从中学的角度,为大家解读这部兵书的精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引言《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有十三篇,包括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篇目。

这部兵书不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更是一部人生哲学的宝典。

在中学阶段,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学习《孙子兵法》,有助于我们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中最为著名的名言。

意思是说,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要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用智谋去战胜敌人。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善于变通,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3.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孙子提倡“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即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疲惫和浮躁,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4. 胜在谋略,败在骄躁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谋略,而失败则源于骄傲自大。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三、孙子兵法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孙子兵法》强调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正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们要学习孙子的智慧,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要学会诚信、仁爱、勇敢和严谨。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孙子认为,战争需要团队协作,因此,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在初中生思想转化教育的实践运用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在初中生思想转化教育的实践运用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在初中生思想转化教育的实践运用金华西苑中学邵敏《孙子兵法·军争篇》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通过迂回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

“以迂为直”不仅常在军事上被用来作为取胜之道,在教育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获得成功的好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擅长运用此法。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在将他制止后,让这个男生到办公室。

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个男生已在办公室里等他,于是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

”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这个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校长又掏出了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

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独出心裁而又别有用心的用四颗糖完美地解决了一起“打人事件”,极好地教育了这个学生。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运用顺向思维方法,按一定逻辑推理;还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敢于反常破禁,采取迂回处理的方式。

这种方法只要符合客观实际,往往能取得出奇制胜的创造性效果。

在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叛逆,情况日趋严重。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越来越不好管,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什么他偏不做什么。

”这种叛逆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给家长和教师对其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经常开口就说“你这样做非常错误,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殊不知这样单刀直入,你说的越多学生就越反感。

论教育管理中的灵活性一一《孙子兵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论教育管理中的灵活性一一《孙子兵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教胄文化
论教 育管理 中的灵活性
— —
《 孙子兵法 》在教 育管理 中的应用
严 显 碧 四 川省 平 武县 木 皮 小 学 9 ) 绵 阳 6 26 1 1 252
《 子兵 法 》是世界 一 最 早 的兵 书之 一 。 【 困被水 孙 t - 十 1 为兵家经典 ,后世 的兵 书大多受到它 的影 响 ,对 1 I 同的军事
发展需要 ,在一定历史 阶段 提出的具有全局性 的教育工作的 理 ,做 出逆反行为。3 、学生都具有 “ 向师性”的心理特点 。 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它是党和 国家教育 工作发展的总 即希望 自己能得到教师的关 注与 爱护 ,心底深处潜在着一份
方 向,是教育基本政策 的总概括 。只有正 确把 握了教育方针 尊重教 师 ,愿意接受教师教育 的 自然倾向的情感 。但学生的 的基本 内容与发展趋势 才能制定 出正确 的管理 目标。在 《 孙 这种 “ 向师性”情感在不 同的年 龄阶段有不 同的表现 。在小
子 兵法 》中 ,孙 子指 出用兵 要 “ 因利 而制 权” ,要行 “ 论 道 ”,根据战争情势 的变化灵活机动地运 用战略战术 ,而作
学低 年级的学生眼 中,老师是最 崇高 、最伟大 的,是 里的 t Y “ 神”。我们经常听到小学 生对 家长说 的一句 口头禅 : “ 这
为教育管理者 ,根据 教育发展趋势改变 教育管理体制才是成 是我们老师说的” ,言下之 意 ,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 的。随 着年龄的增长 ,到 了小学高 年级 ,由于学生 已具备 了一定 的 功 的关键。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我国教育方针适 应时代要求实现 了三 知识和观察 、判断 问题 的能力 ,这时 ,教师广博 的知识 ,模 次根本性 的转变 :一 是实现 了从半殖 民地半封建 的旧教育 向 范 的行 为 ,崇高 的品质 ,敬 业 的精 神 ,则成 为学生 热爱教 听其 新 民主主义和社 会主义教 育的转变 ;二是 实现 了由 “ 教育为 师 ,尊重教师的主要原 因。也就是说学生 已经学会 了 “ 言 ,观其行”评价教师 。4 、竞 争心 日益增强 。5 、情感不再 转变 ;三是实现 了教 育为计划经济服务 向为市场经济服务的 像低 年级那样外露 、浅显 、不 自觉 ,学会 了包装 自己的喜怒 转变 。教育方针 的制定 鲜明地反映 了时代 精神 ,体现 了现代 哀乐的感情 。如果不 了解 学生的成长规律 ,改变管理方法就 教育尊重教育规律 ,坚持 “ 以人为本 ” ,体现素质教育 的特 会出现问题 ,甚至导致教 育的失败 。不管是高层 次的教育管 理者还是一个很小 的班级 管理者 ,都应该 明白管理 中的灵活 点 。当前 ,我 国正处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的重要发展时期 ,

浅谈《孙子兵法》对学校教育的应用启示

浅谈《孙子兵法》对学校教育的应用启示

总结 出来 的, 互之 间并无 严密 的逻 辑 体 相 系, 每条 教 学 原则 都 可 独 自成 立 , 教育 从 学这一 源远 流长 的社会 科 学来看 , 显然有
些 不妥 。 如果 我们将“ 知彼 知 己” 引入教育
在其 实践 中得到 了借鉴 应用 。 在狭 义教 育
中, 孙子兵 法》 《 的思想及 内容被 借 鉴应用 到课 堂 教 学 、 课程 设 置 、 学校 管 理等诸 多
所 谓教 学 ,即是教 与学 的结合 ,有 教无 学 或有学 无 教, 都不 能达 到很好 的 教育效 果 , 明教 与 学是密 切联 系 说 的 。故 有“ 学相 长 ” 教 一说 。 《 子 兵 法 ・ 篇》 孙 势 中提 出 : “ 凡战者 , 以正合 , 以奇 胜 。’ , 把孙子 的这 条 作战 思想应 用
到学 习上 , 以作 为学 习生涯 上 的指 导思想 。 故 善 出奇 可 “ 者, 无穷 如天地 , 不竭 如江 河。终而 复始 , 日月是 也 。 而 死 复生 , 四时是也 。’ ’ 具体地 说 , 是学 习总是 以一般 方法 正 就
面完成 学习任 务 , 奇 ” 用“ 的方 法取 得“ 会 ” 效果 , 而 学 之 进
展。 三个 要 素中 的“ 学生 ’ 教材 ’ 教师而 言是“ ” , 和“ , 相对 彼 ;
“ 教师 ” 相对 教师而 言 当然是“ 了 。在我 国的传 统教 学 己” 原则和 教 学理论 中对“ 彼 ” 知 比较 强调 。 例如 , 因材施 教 ” “ 指 的是教师要 从学 生 的实 际情况 、 个别 差异 出发 , 的放 有 矢地进 行 差别教学 , 使每 个学 生都 能扬 长避 短 , 得最 佳 获 发展 。 可接受 原则 ’ “ I 是指教 学的 内容、 方式 、 方法 、 份量 要 适合学 生 的身心发 展 ,这 两 点强 调的都 是要 对学 生 了解 即“ 彼 ” 知 。 在 《 子兵 法》 知彼 ” 知 己 ” 联 系 的, 不 可 孙 中“ 与“ 是 是 分 隔 的。然而 , 在我 国教 学实 践和 理论界 显然 是把 对“ 知 己” 强调忘 却 了。 的 其实每 个教 师都有 自己适 合 的研 究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教育是家庭的大事,关乎孩子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的好坏,作为大人不能不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教育,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孩子教育的情形。

道:就是所有家长与孩子应该一心,所有的家庭成员应该是和谐,家和万事兴。

而对于孩子犯错,所有的教育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一个人红脸,一个人白脸。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所有大人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和大人一心,才知道是非对错,如果孩子犯错了,就能得到及时的改正。

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教育也应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这些规律,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变得怨言满天飞了。

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我这里就代指大自然吧,应该让孩子充分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家长的能力,行为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家长应该努力掌握孩子学习的方法,改用计就用计,该严厉就严厉,严师才能出高徒。

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用于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然后采取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与约束。

知道这些方法,孩子教育一般就会相当的不错了。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通过分析具体条件,探究教育的具体情况。

家庭是否和谐,教育是否一致;教育者是否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是否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教育孩子;行为规范是否明确;孩子是否经常练习;奖励与惩罚是否落实到位;了解这些,孩子的教育情况基本就明了了。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教育上的势,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去教育,达到教育孩子的最好效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教育,不能用诡骗的办法。

要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引诱他,让孩子知道对错的选择,让孩子努力学习,让孩子不怕难,让孩子少发怒,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热爱劳动,经常锻炼,让孩子和同学打成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