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小麦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

小麦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淀粉是小麦籽粒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成熟小麦中淀粉占籽总重量的65%-70%。
小麦淀粉是面制食品品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影响面粉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小麦淀粉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淀粉的理化性质对谷物制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小麦淀粉及其衍生物轻工业、医药卫生等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麦淀粉以颗粒状态存于小麦胚乳中,淀粉粒在质体中形成。
颗粒按其直径大小一般分为A型(10-40um)B型(1-10um)和C型( < 1um),是个三模型结构,但通常将C型归为B型。
A型淀粉是在小麦开花后4d左右的时间开始生长的,B型则第11d才开始生长,两者的理化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A 型淀粉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要远大于 B 型淀粉。
但是 B 型淀粉在小麦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质量几乎占整体的一半。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不同的八种全国各地的小麦淀粉的微观结构,探寻小麦淀粉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如图:1 2 3 45 6 7 8图 1 小麦淀粉颗粒放大倍数为500 ×的电镜观测图图 2 淀粉颗粒放大倍数500 ×的电镜观测团聚现象图 6淀粉颗粒放大倍数为5000 ×的电镜观测图图 3 淀粉颗粒放大倍数为1000 ×的电镜观测图图 4 淀粉颗粒放大倍数为3000 ×的电镜观测图图 5 淀粉颗粒放大倍数为5000 ×观测赤道槽特征由图 1 ~6 的不同放大倍数、不同角度的淀粉颗粒微观结构电子显微镜图可以看出,小麦淀粉颗粒大小一般为双模型结构,即颗粒较大的 A 型与颗粒较小的 B 型。
A 型淀粉主要为扁球形、椭圆性和圆形,而且直径越大其形状越扁,越圆。
B 型淀粉形状较多样化,甚至包括 A 型淀粉的破损部分,其不完整程度和边缘破损程度均较 A 型高。
B 型表面上的凹面较多且深,而 A 型表面较光滑。
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淀粉构成与糊化特性的比较

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淀粉构成与糊化特性的比较李文阳;尹燕枰;时侠清;闫素辉;王振林【摘要】Two types of starch granule, A and B type starch granule, were separated in wheat grain in this study.The starch composition contents and pasting properties in starch granule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mylose content of A type starch granu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 type starch granule, andamylopectin content of A type starch granu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B type starch granule. Thus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amylopectin of A type starch granule was high compared with B type starch granule. RVA parameters,including peak viscosity, though viscosity, breakdown, peak time and pasting temperature of B type starch granu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A type starch granules. These may be due to B type starch granules were wellset compared with A type starch granules.%以提纯的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为测定对象,比较研究了A、B型淀粉粒的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A型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B型淀粉粒.与B型淀粉粒相比,A型淀粉粒含有较高的直/支链淀粉比.B型淀粉粒RVA参数中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显著高于A型淀粉粒.原因可能是小颗粒淀粉(B型淀粉粒)内部结构紧密,淀粉糊化较大颗粒淀粉(A型淀粉粒)困难.【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小麦;淀粉粒;淀粉;糊化特性【作者】李文阳;尹燕枰;时侠清;闫素辉;王振林【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01淀粉在小麦籽粒胚乳中以淀粉颗粒的形式存在,淀粉粒形态、体积、结构是小麦淀粉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1]。
小麦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 小麦 淀粉 ; 关 键酶 ; 淀 粉合 成酶 ; 表 达调 控 中图分类号 :
S51211
文献标识码 :
A
小麦籽粒主要由淀粉 ( 约占干重的 65 %) 、蛋 白质 ( 10 % ~ 15 %) 、水 分 ( 13 % ~ 15 %) 、脂 类 (2 %) 、粗纤 维 ( 3 %) 和 灰分 ( 1 %) 等组 成 . 小 麦淀粉的用途非常广泛 , 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 面包 、馒头 、饼干 、蛋糕、通心粉、面条 , 还可用 于造纸 和纺织 工业 , 作 为原 料生产 葡萄糖 浆 、胶 带 , 经过修饰以后 , 其用途更加广泛 . 淀粉的合成 机理 、合成途径 、合成过程中的酶及其作用机制比 较复杂 ,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 一般认为 , 小麦籽粒 淀粉由胚乳中的双层膜结构的淀粉质体合成 , 需要 以下几种关键酶 : ADP -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淀粉 合成酶 、淀粉分支酶和淀粉脱分支酶 . 从合成途径 看 , 所有 参与淀 粉合成的 酶都会 影响淀 粉粒的 结 构 . 对国内外小麦淀粉合成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 了综述 , 希望能对该方面的研究有所启发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 针 对目 前有 关淀 粉理 化特 性方 面的 研究 相对 落后 的状 况 , 对相 关文 献进 行分 析 。首先分 析小麦籽粒 淀
粉需要的几种关键酶 : ADP - 葡萄糖 、淀粉合成酶 、淀粉 分支酶 和淀粉脱 分支酶 , 其次对国 内外小 麦淀粉 合成 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E2mail : so ngjmsd @ho tmail , co m.
8
7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年 8 月
小麦籽粒A-型和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

平均粒径 Mean diameter (μm)
峰值粒径 Peak diameter (μm)
1
2
全淀粉 Whole
小麦全淀粉粒径分布范围为 0.47~44.46 μm, 呈双峰 分布, 峰值粒径分别为 5.60 μm 和 21.03 μm (表 1 和图 2-A)。A-型淀粉粒(图 2-B)粒径为 4.45~44.46 μm, 峰值粒 径 21.03 μm; B-型淀粉粒(图 2-C)粒级分布为 0.47~11.16 μm, 又可分成两个峰, 峰值粒径分别为 4.80 μm 和 1.05
Abstract: A- and B-type starch granule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lour to stud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arch granule image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ed that there was obvious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type starch granules, and they could be completely isolated without mixture due to the unique type of starch granule in each group. The diameter of A-type starch granule was 4.45–44.46 μm and there were 1.23×1010 granules per gram starch, whe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s the two values of B-type granule were 0.47–11.16 μm and 6.70×1010, respectively. Amylose content in A- and B-type granules was 27.70% and 22.6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A-type granules, the B-type granules had higher pasting temperature and lower viscosities of peak, breakdown, and setback. The B-type granule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reconstituted starches when the fraction of B-type granules was less than 30%. Effects of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n pasting property of reconstituted starch decreased when the fraction of B-type granules was higher than 30%. Keywords: A-type starch granule; B-type starch granule; Distribution; Pasting properties; Reconstituted starch
小麦A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

2024年第2期 粮油科学与工程GrainOilScienceandEngineering 粮油营养与健康小麦A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王兴悦,安 迪,鲁玉杰,张晓伟,李明菲(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江苏镇江212000)摘 要:以实验室制备的A淀粉为原料,通过改变混合粉中A淀粉添加量,测定分析混合粉面团的理化指标,粉质、拉伸、流变及稠度等流变学指标,馒头的色泽、比容、质构及感官评分等品质指标,研究A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混合粉理化指标的灰分、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等与A淀粉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混合粉的白度与A淀粉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水分和色泽无显著影响;随A淀粉添加量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及拉伸阻力显著降低;面团稠度随A淀粉添加量增加而变大,呈正相关;馒头品质随A淀粉添加量增加变差,感官评分逐渐变低。
关键词:A淀粉;面团流变学特性;馒头;感官评分中图分类号:TS20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7-3551(2024)02-0006-06收稿日期:2023-11-15作者简介:王兴悦(2000—),本科,粮食工程专业。
通信作者:李明菲(1989—),博士,研究方向:粮食储藏与品质控制。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校专项—博士科研启动经费(1182932102)。
馒头是北方传统的面食,影响馒头品质的最大因素是小麦粉质量。
因此,研究小麦粉质量对其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小麦A淀粉纯度高,蛋白质和其他杂质含量极少,粒径20~25μm,约占我国淀粉总量的12%,被各行业广泛应用[1]。
目前,人们对A淀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而其对面团及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很少。
面团流变学特性是评价小麦粉品质的重要方法,包括决定面制品加工质量的小麦粉面团耐揉性和黏弹性等综合指标[2],目前已得到普遍应用。
馒头品质受小麦粉蛋白质含量、淀粉种类、淀粉含量等因素影响很大,蛋白质含量对馒头品质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淀粉种类及含量对馒头品质影响研究却鲜有报道。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摘要: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能量贮存物质,在许多作物中存在。
小麦胚乳是小麦种子的一部分,其中含有两种形态不同的淀粉粒,称为A型和B型淀粉粒。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机理以及其理化特性。
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小麦胚乳进行了形态和结构分析,通过基因表达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B型淀粉粒的合成过程。
最后,对A、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小麦胚乳;A型淀粉粒;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理化特性1. 引言淀粉是由α-D-葡萄糖聚合而成的高聚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被视为植物的主要能源贮存物质。
小麦胚乳是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其中含有两种形态不同的淀粉粒,称为A型和B型淀粉粒。
A型淀粉粒呈约束圆形,而B型淀粉粒则呈约束长条形。
2.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2.1 形态和结构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A型淀粉粒呈约束圆形,直径约为5-15微米。
B型淀粉粒呈约束长条形,长度约为20-50微米,宽度约为5-10微米。
此外,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A、B型淀粉粒的结构。
结果显示,A型淀粉粒结构均匀,形成紧密的排序结构;而B型淀粉粒呈现出杂散的分子排列方式。
2.2 合成过程通过分析A、B型淀粉粒的合成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形成机理。
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B型淀粉粒的合成与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参与了多糖合成酶的表达和调控,从而影响A、B型淀粉粒的形成。
3.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3.1 理化特性比较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比较了A、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
结果显示,A型淀粉粒的凝胶化温度较高,表明其糊化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
而B型淀粉粒的凝胶化温度较低,糊化过程则较为容易。
3.2 理化特性的影响因素影响A、B型淀粉粒理化特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淀粉粒大小、形状、结构等。
小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2.1 淀粉 的颗 粒性 状 淀粉 在小麦 籽 粒胚 乳 中 以淀 粉 粒形 式存 在 。小 麦
的淀粉粒可分为两种类 型:A型 和B型。A型较大 ,在
收稿 日期 :2006-03-01。 作者 简 介:王 光利 (1978一),男 ,在 读 硕 士;主 要从 事小 麦 品质 育 种
25 宋 慧欣 ,许 永新 ,王崇 旺.饲 草小黑 麦干草生 产适 宜割 、晒 期研究 [J].作物杂志 ,2003,6:39—31.
26 李峻成 ,王天玲 ,夏弘等.绵羊转移饲养 的效应 [J].草业学 报 ,2002,11(3):60—65.
27 刘金祥 ,胡 自治 ,任继周 等.高 山草原 绵羊放牧生态及 消化 代谢研究 Ⅳ采食量和消化代谢 季节动态 [J].草业 学报 , 2001,10(3):65~71.
28 杨祁峰.饲用 双低 油菜华 协 1号营养成 分含量动态及 营养 价值研究[J].草业学报 ,2003,4:87~92.
29 佟桂芝 .大力发展新型饲料作 物—— 小黑麦 [J].农村 养殖 技术 ,1999(8):25—26.
小 麦 淀 粉 的 研 究 进 展
王光利 张 薇 曹连甫 石培春 李英枫 王小国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2.新疆兵团绿洲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 832003)
淀粉悬浮液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颗粒开始剧烈 膨胀 ,颗粒外围的支链淀粉被胀裂,内部的直链分子游 离出来 ,悬 浮液 变成 粘稠状 ,这种现 象称 为淀粉 的糊 化 。淀粉粒 开始 急 剧膨 胀时 的温度 称 为糊化 温 度 。小 麦淀粉的糊化温度范围为 65—67.5℃ ,淀粉充分 吸水 后 ,除 了在 达 到一定 温 度下 可 以糊 化 以外 ,还可 在强 碱 等化 学物 质 的催化 下加 速糊 化 。但 加 入碱后 会 破坏 淀 粉中的维生素 ,降低营养价值 j。阎俊等分析 了我 国 冬、春小麦 主栽 品种和部分澳大利亚 品种 的面粉糊化 特性 ,结果表明 ,我国春小麦品种糊化性状变异范围较 大 ,冬小麦变异范围较小 ,澳大利亚小麦则介于我国冬 小麦和春小麦之间;基因型(G)、环境(E)以及基 因型 与环境互作(G X E)都不同程度地影 响面粉 的糊化特
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胚乳降解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胚乳降解酶活性变化的研究李巨秀;魏益民;王立柱;靳肖【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07(022)003【摘要】为揭示和探讨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酶活变化的规律,以小麦样品为研究材料,以啤酒大麦品种为对照,采用断水浸麦方式和降温发芽工艺,分析小麦和啤酒大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极限糊精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在发芽中不断增长,并在发芽第3天后快速增长;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啤酒大麦相同,均在发芽第4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而β-淀粉酶活性水平高于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活力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蛋白酶和极限糊精酶的活力在发芽第4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啤酒大麦的蛋白酶、β-葡聚糖酶、极限糊精酶的活力在发芽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在发芽结束后酶活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小麦籽粒在发芽后其淀粉酶活力较啤酒大麦高.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发芽中的酶活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发芽小麦的酶活水平可作为制定合理制麦工艺的重要依据,发芽至第4天的酶活都能保持较高水平.【总页数】4页(P34-37)【作者】李巨秀;魏益民;王立柱;靳肖【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09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小麦籽粒制麦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研究 [J], 李巨秀;蒋晓菲2.微胚乳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J], 甘凤琼;张亚平;吴子恺3.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碳水化合物降解趋势的研究 [J], 李巨秀;魏益民;李运发4.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籽粒后熟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变化 [J], 任江萍;尹钧;周苏玫;李永春;牛洪斌5.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核DNA含量的变化同籽粒性状的关系 [J], 高群英;Glov.,DV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类作物学报 2010,30(2):2712275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 s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方法研究银永安,齐军仓,王自布,庞欢,苑会功,曹连莆,李卫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 要:为了能够准确研究小麦籽粒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形成机理、化学组分及理化特性,对前人分离提纯A、B型淀粉粒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于小麦A、B型淀粉粒分离提纯的常量法和微量法。
用4个不同淀粉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籽粒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个品种A、B型淀粉粒在常量法中的分离纯度分别达到79.46%~85.23%和90.27%~96.43%,在微量法中的分离纯度分别达到92.68%~96.70%和96.48%~99.00%。
在常量法和微量法中,A型淀粉粒的分离纯度与品种淀粉含量成正相关,B型淀粉粒分离纯度与品种淀粉含量成负相关;而A、B型淀粉粒在两种方法中的分离产率与品种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关系。
关键词:小麦;胚乳;A型淀粉粒;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方法中图分类号:S512.1;S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41(2010)022*******Isolation and Purif ication of A2type and B2type StarchG ranule in Wheat EndospermYIN Yong2an,QI Jun2cang,WANG Zi2bu,PANG H u an,Y UAN H ui2gong,CAO Lian2pu,L I Wei2hua (The Key Oasis Eco2agriculture Laboratory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Agricultural Facultyfor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32003,China)Abstract:Wheat endosperm contains two types of starch granules,large and small type starch granules. Large starch granule was called A2type granule wit h diameter more t han10μm whereas small one was re2 garded as B2type granule wit h diameter less t han10μm.Besides,A2type was disc2or lenticular2shaped and B2type was sp herical or polygonal morp hology.In order to accurately figure out t he mechanism of wheat starch granule formation,chemical compo sition,p 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 suit of met hods to2 wards isolation and p urification of A2type and B2type granules were st udied to imp rove primary scholars’re2 search met hods.This met hod achieved significant effect s under macromet hod and reached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s under micromet hod t hrough t he test s to fo ur different quality wheat cultivars.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p urity quotient of A2type granule was po sitive correlated wit h starch content in wheat,while t he p urity quotient of B2type granule was negative correlated wit h starch content,and t he ratio of eit her type granule was hardly interrelated wit h wheat starch content s.K ey w ords:Wheat;Endosperm;A2type granule;B2type granule;Met hods of separation and p urification 淀粉是禾谷类作物胚乳的主要成分,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
小麦胚乳中至少包含两种群体的淀粉粒,通常被人们称之为A型和B型淀粉粒[1]。
A型淀粉粒比较大,直径一般为10~38μm,呈透镜状,质量占胚乳淀粉总量的70%~80%,但数量还不到总淀粉粒的10%;B型淀粉粒直径小于10μm,呈球形或不规则的多面体,质量占胚乳淀粉粒总量的30%以下,而数量占总淀粉粒数的90%以上[225]。
许多研究表明,小麦A、B型淀粉粒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和理化特性,进而影响到籽粒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627]。
此外,小麦淀粉粒是由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组成,各自的数①收稿日期:2009208214 修回日期:20092102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60145):小麦籽粒淀粉粒的形成、淀粉合成酶活性及酶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作者简介:银永安(198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研究。
E2mail:yinyongan1983@通讯作者:齐军仓(197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和品质生理研究。
E2mai:qjc_agr@ 李卫华(196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和品质生理研究。
E2mail:liweihua1199@量在A、B型淀粉粒中存在一定的差异[829]。
特别是B型淀粉粒体积小、数量多,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可以结合更多的蛋白质、直链淀粉、脂类和水。
B 型淀粉粒数目多,导致了面团吸水率高,而A型淀粉粒则相反。
因此,不同品种A、B型淀粉粒分布的不同将改变面团的流变学特性[10212]。
要准确地研究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分离提纯出高纯度的A、B型淀粉粒是首要任务。
关于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方法,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
韦存虚等[13]提出了A、B型淀粉粒常量的分离纯化方法,即将分离的总淀粉水溶液静置2 h,沉淀下来的主要为A型淀粉粒,悬浮液主要是B 型淀粉粒,然后再用此方法多次分别纯化沉淀(A型淀粉粒)和悬浮液(B型淀粉粒)。
Peng等[4]提出并比较了用10μm孔径的尼龙筛、80%(w/v)的麦芽糖溶液、80%(w/v)的蔗糖溶液和70%与100%(v/ v)细胞分离液微量分离纯化A、B型淀粉粒的4种方法,最终结果表明用70%与100%(v/v)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淀粉粒的效果最好。
尽管A、B型淀粉粒在常量与微量水平分离纯化已有方法,但产率和纯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为此,本研究以4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以期提出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产率和纯度高、耗能少、实验简便可行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用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高的品种E28、新春24和籽粒总淀粉含量低的小麦品种安农9912、宁春16为供试材料。
2009年4月中旬将4个材料种植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按常规栽培方法管理。
于开花期(5月20日左右)选择同一日开花的穗子挂牌,花后3d开始取样,每隔3d取样1次。
1.2 总淀粉粒的提取小麦总淀粉粒提取可分为成熟籽粒的常量提取法和籽粒发育阶段的微量提取法,根据测定分析目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来说,常量法提取的总淀粉粒比微量法多,经过A、B型淀粉粒分离后,分离纯化的淀粉产量可以保证,但纯度低于微量法的。
常量法提取的A、B型淀粉粒可用于淀粉粒的理化特性及食品加工特性的研究。
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及A、B型淀粉粒数量统计、直径大小分析的总淀粉粒必须用微量法提取。
1.2.1 成熟籽粒常量法总淀粉粒的提取将50g成熟小麦籽粒浸泡在0.5%的NaO H 溶液中,放在4℃冰箱浸泡1d。
取出并用镊子去掉籽粒的胚与种皮,然后放进研钵中研磨,将匀浆液装入4层纱布袋,用挤压法压出水溶液,然后将滤液分别过100、200、400目筛,此时滤液产物基本为淀粉粒和蛋白质;将滤液在3500×g离心力下离心5 min(用50mL离心管),获得沉淀。
沉淀用8% (w/v)的氯化铯(CsCl)溶液悬浮,3500×g离心5 min,再次获得沉淀。
沉淀再溶解、离心,反复几次,直到没有双缩脲反应,再用wash buffer[62.5 mmol・L-1t ris2(hydroxymet hyl)aminomet hane2 HCl,p H6.8;10mmol・L-1sodium et hylenedia2 minetet raacetate;4%SDS]清洗2次沉淀,用水清洗2次,最后用丙酮清洗2次,然后风干,-20℃贮藏备用。
1.2.2 微量法总淀粉粒的提取参考Peng等的方法[4],并做改进。
取5粒发育中的小麦籽粒(花后3d开始取样,每隔3d取样1次。
花后9d可以去掉胚及种皮)放入研钵,加1 mL去离子水研磨;将研磨液平均转入2个1.5mL 离心管中,4000×g离心5min;倒掉上清液(黄色胶状物);加0.2mL去离子水使沉淀悬浮,在悬浮物中加入1.0mL8%(w/v)CsCl,4000×g离心5 min,倒掉上清液;重复用1.0mL8%(w/v)CsCl清洗2次,确保没有双缩脲反应,再用1.0mL wash buffer冲洗沉淀;4000×g离心5min,倒掉上清液,用1mL去离子水清洗沉淀2~3次,最后用丙酮清洗1次,离心,风干沉淀,-20℃贮藏备用。
1.3 A、B型淀粉粒的分离纯化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同样也分为常量和微量两种方法。
常量法分离A、B型淀粉粒用的是常量法提取的总淀粉粒,微量法分离A、B型淀粉粒用的是微量法提取的总淀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