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2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

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知。

周日,老师从楚雄出发,经过元谋县城回到花同,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从而引导出常用的长度单位)(二)教学面积意义。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2、是的,线段有长短之分。

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也有大小之分。

)3、教师出示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4、许多物体都有他们的表面,如黑板面、叶子面、书本的表面,你们能在举出一些问题的表面吗?5、大家都说的很好。

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6、大家感觉不错。

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的表面面积比较小。

7、学生举例说。

8、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9、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着来观察下面这些物体图形。

这些图行中哪个与众不同?10、说的很好,用数学语言来说,有四个是封闭图形,而它不是封闭图形。

11、那么,这四个封闭图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12、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三)理解面积单位。

1、老师出示两块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的长方形纸片,这两块纸片的面积谁大谁小?2、老师到有一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把它分成同样大小的小格。

3、教师出示划分的小格大小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产生疑惑。

(格子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4、我们在测量问题长短时要用长度单位,那么就算面积也要什么?5、国际上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面积叫面积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本节课旨在教导小学三年级学生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

面积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计算面积,以便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中应用它。

目的是能够通过举例子、实际测量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一、知识引入老师可以开始从举例子的形式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

可以拿出一张A4纸,让学生们知道这么一张纸的面积是多大。

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测量教室内一面墙的长度和高度,让他们算出这面墙的面积是多少。

从而引发学生们对面积的疑问和探究。

二、知识讲解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有关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以及它们在计算面积时的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来演示这一过程。

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让他们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

三、知识实践在本节课的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实际测量及实践。

可以把教室分为若干小块,每个小组进行测量,计算出整个教室的面积。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面积题目,以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1. 如果一个房间的长是4米,宽是3米,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是5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 如果一本书皮的宽度是10厘米,高度是20厘米,这本书皮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总结在本节课的老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可以让学生们展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答题能力,以检验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回答。

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图形,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图形,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图形,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和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逐渐引入了面积计算的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形和面积单位,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图形2. 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3. 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2. 掌握求解图形面积的方法和基本步骤3. 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和常见使用三、教学重点1. 对于形状比较规则的图形,要能够直接应用相应的公式求解面积;2.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图形,要能够通过方法合理地推导出精确的面积值。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朗读儿歌进行口语训练,温习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2. 教学内容一:认识图形——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和简单的图案制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常见的图形并熟悉它们的名称。

3. 教学内容二:掌握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当学生熟悉了各种图形后,教师将重点讲解求面积的基本方法,同时以具体的案例为示范,逐一阐述了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即调查、叠加、计算。

4. 教学内容三:了解面积单位——在学生掌握了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后,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例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公里,并讲解了它们的关系。

5. 练习巩固:教师在讲解完毕后,将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包括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教师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及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互动教学法:通过交流、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程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教学练习等形式,确定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算。

2. 能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

2. 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导入(1)教师拿出一张米制平面图,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张平面图上的面积是多少吗?”(2)让学生估测这个面积的大小,并一起讨论,引出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

2. 操作示范(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1米×1米的正方形,介绍平方米的概念。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1厘米×1厘米的小正方形,介绍平方厘米的概念。

3. 二者关系的讲解(1)使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展示不同大小的面积所占据的平方米数和平方厘米数,让学生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针对上述图片或图表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夯实知识点。

4. 让学生动手练习(1)运用图片、实物等实际情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练习换算平方米和平方厘米。

(2)提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五、教学效果评价1. 通过随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抽查和评价,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回收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的方法。

2.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执教:教学内容:三年级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一、目标与技能: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大家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大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现实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方格纸;若干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你们喜欢运动吗?有一位同学他很喜欢跑步,他沿着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指的是什么呢?(周长)如果给操场铺上草坪,这一块草坪又是指什么呢?(面积)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先来认识面积和它们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看到面积,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到底什么是面积呢?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说说哪有面积啊?师:不光这张纸有表面,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表面,数学书有漂亮的封面,请同学们捧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师示范摸数学书的封面)(摊开手掌,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1)像这样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面,这些物体的面称为物体的表面(2)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表面(3)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生齐读)(4)教师引导: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比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你能跟着老师说一说吗?)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师:你还能说说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指名说)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师: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并能用面积会说生活中的物体,这有一组封闭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它们的面积又在哪里呢?(课件显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上来指出它们的面积。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内容教材P27――28,例5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cm2、dm2、m2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1m2和100m2的正方形。

学具直尺.铅笔.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哪什么是面积呢?1.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回答面积的含义。

操作实践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感知1cm2(1)做一做。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完成以后,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

(2)量一量估计一下,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cm2?量一量,下面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cm2?可以边量边作记号。

2、感知1dm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dm2。

估计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dm2?量一量,课桌实际的面积有多少dm2?3.感知1m2(1)做一做。

在操场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成1m2。

(2)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大约有多少m2?黑板呢?4.小结:我们刚才认识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如果要测量和计算更大的面积时,我还可能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等等。

1.(1)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介绍1平方厘米。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8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扇子、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等)、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 出示两把大小不同的扇子,初步感知面,使学生知道“面”的存在。

2. 感知两把扇子有大有小。

二、充分体验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1. 初步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模,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

(2)比一比,知大小。

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3)概括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学生举例说一说具体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2. 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3. 师生共同概括面积的含义。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 通过具体情境,明确可以用观察法直接比较面积的大小。

2. 进一步探索用重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3. 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②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四、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不同大小的树叶(未涂色的),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蜡笔或彩笔,剪刀,相同的小正方形、小三角形和小圆形纸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涂色比赛,制造冲突1、师:(呈现下图)让大家拿出提前准备好未涂色的树叶和其它大小不同的图形进行涂色比赛,请同学们来涂色,看谁最快涂完。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初步感知“面”的概念(什么是面?请学生说一说、摸一摸)二、新课讲授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摸一摸,感知面。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手背面,脸面,数学书的封面、背面、侧面(4个)(2)找一找,认识面。

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的面,并且边说边摸(桌面、黑板面、笔盒面等)(3)说一说,完善对面的认识。

同桌之间边说边摸。

2、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师:刚才大家说的面,摸的面,我们可以把它们总称为“物体的表面”而且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板书:“物体的表面”)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涂得是图形,却也没涂完呢?找一些图形展示,并且让同学们比较说一说。

师:说明这些图形的面也是有大小的。

(1)你能用手描一描下面图形的面吗?(PPT展示)(板书)的大小问:什么是面积?(学生谈论)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通过练习,巩固对面积的认识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2. 能力目标: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3. 情感目标: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教具准备:
边长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 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 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可以分别用它们表示?
3. 测量和计算较大的面积用哪些单位?它的实际大小怎样?
4. 1厘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本,初步了解面积单位。

1. 出示自学提示:
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可以分别用它们表示?
测量和计算较大的面积用哪些单位?它的实际大小怎样?
1厘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对照自学提示读课本35、36页内容。

划出重点语句,在不懂的语句下做标记。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2. 全班汇报。

二、教师点拨,合作探究
1. 认识1平方厘米。

画一画,剪一剪:在方格纸上画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1个正方形有多大?它的面积是多少?用字母怎样表示?强调读法和各种写法。

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量一量:用1平方厘米量35页中所画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2. 认识1平方分米。

仿照认识1平方厘米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3. 认识1平方米。

师:同学们,你知道你们家的住房面积吗?用什么做单位?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画一画:师生动手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用脚步量一量,看一看它有多大?它的面积是多少?用字母如何表示?怎样读写?
估一估:黑板面大约有多少平方米?教室的地面有多少平方米?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合适?
4.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生汇报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
引导学生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写法和读法。

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有1公顷,1平方千米或几公顷,几平方千米。

议一议: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议论。

师点拨小结:一是形状不同,一个是线段,一个是面。

二是应用不同,一个是长度,一个是面积。

三是写法读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