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择题和古文精练一、二
备战2022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比照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方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
“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
“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方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
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6分)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姜夔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清楚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请。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择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择题题目1: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其闻道也,后于师也。
B. 其闻道也,先于师也。
C. 其闻道也,与师同也。
D. 其闻道也,不如师也。
题目2: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两小儿笑曰:“你这个笨蛋。
”B. 两小儿笑曰:“此非吾师也。
”C. 两小儿笑曰:“此非吾师乎。
”D. 两小儿笑曰:“此非吾师也。
”题目3: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B.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C.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D.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题目4: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5: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7: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8: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9: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10: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题目11: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考点精练: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考点精练: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考点精练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 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B.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C.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世祖章皇帝:“世祖”是皇帝的庙号,“章”是谥号。
答案 B解析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
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答案 B解析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择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兵强则灭,兵弱则亡——灭:灭亡
B. 百姓皆以王为长者——长者:年长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业:传授学业
D.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籍:这里指代自己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正确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使
B.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
C.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使……崩溃
D.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使……毕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之:代词,代指渔人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助词,的
C. 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往
D.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而:连词,表顺承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臣亡国贱俘——亡:使……灭亡
B.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使……适宜
C.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使……赞誉
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使……如何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B.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功绩
C.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患:担心
D. 夫大国,难测也——测:测量
答案:1. A 2. B 3. D 4. C 5. A。
古诗文高考语文选择题

古诗文高考语文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今欲捐弃细务,专以读书为事C.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D.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请重与操事B. 吾属今为之虏矣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今虽死乎此,岂敢忘君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举类迩而见义远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 相如因持璧却立D. 故患有所不辟也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答案:1. D 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D 9. A 10. B。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综合部分)0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试题0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参加B. 谓老人与相国有旧.旧:老交情C. 厚资.而遣之资:赏赐D. 相国遽惊谢.曰谢:道谢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
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选择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对点精炼测试题:文言文阅读+对点精练二+古代文化知识+Word含解析.docx

对点精练二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
祖梦奇,户部..侍郎。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遇事敢言,上嘉其无隐。
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
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上嘉纳之。
年六十八而卒。
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答案 B解析岁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一纪”是十二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
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
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
以母忧去职。
服阕..,以侍中、卫将军征.。
年七十九,卒于位。
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文中指虞潭守丧结束后,朝廷任命他为侍中、卫将军。
答案 B解析“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错,应是古代官府用以征讨或声讨的文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俺答(少数民族首领)叛,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王崇古以反间计降之。
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总..,磔全等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着.陆着.重号着.迷棋高一着.B.附和.和.稀泥和.煦和.盘托出C.剽.窃漂.白剂保镖.虚无缥.缈D.诽谤.光荣榜.滂.沱气势磅.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脉膊度假貌合神离坐收鱼利B.凋敝谍血既往不究金碧辉煌C.抱负勘误层峦叠嶂墨守成规D.暮蔼幅员人才倍出娇揉造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
(3分)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
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
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答:6.(1) ,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2),行必果。
(《论语·子路》)(3)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4)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huán)进去,里应(yìng)外合,一涌而入,将阿Q抓出来。
B.偌(ruò)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nìng)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C.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和纵连横之际。
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D.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装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xiāo)像上咂(zā)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
(2)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3)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这种人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轻盈抢救进而/尽管B.清莹抢救因而/尽管C.清莹营救因而/不管D.轻盈营救进而/不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C.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D.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当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②③⑤⑧B.①③⑥⑦C.①④⑥⑧D.②④⑤⑦(一)语文天生浪漫(节选)熊芳芳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
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
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
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
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1.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12.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其中写陶潜和岳飞,其具体目的一样吗?为什么?(4分)13.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4分)14.通读全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
(6分)(二)精神之树张栓固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
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
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
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
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得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
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
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
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
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
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
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
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埠.那般的莫测。
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
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
按下相机快门。
留一个纪念。
其实。
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
一座空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
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接受。
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久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