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解题实用技巧 01 选择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2020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分析和技巧

2020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分析和技巧

2020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分析和技巧前言:该分析意在帮助考生能够学会一种答题思路。

历史选择题最终答案是唯一的,但选项却是故布迷局。

对于一道题的解答,有不同的路可以通向答案,分析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为什么答案是某个选项。

由衷的希望考生通过观看分析,可以拨开迷雾,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在最后,又根据这份试卷,稍微整理了做选择的一些技巧。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春秋。

2事件,楚国国君要求遭到周王拒绝,于是楚国国君自立称王3着眼点,这表明......重点在事件上二:分析选项。

A首先,不复存在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仅从一个事件是无法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也就是论据不全。

再次,时间上,春秋时期,这时候礼崩乐坏,注意,这时候仍然存在礼。

B首先,消亡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明显和王位世袭制无关。

因为根据楚国国君和周王,可以推测出的关系是分封。

王位世袭涉及到的是王位的传承关系。

再次,时间上,王位世袭制明显仍然存在。

C首先,开始这个词在历史上,一般而言,是较为模糊的。

题目的事件和开始扯不上必然关系。

其次,事件和宗法制度无关。

D根据事件和时间,可以表明分封制度的问题。

三:总结。

为方便以后做题,需要明确区分宗法,分封,礼乐,王位世袭等制度。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分析:一:审题目1时间,唐朝2事件,唐国画家步辇图,描绘了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

3着眼点,该作品,需要关注作品内容。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 哎呀呀,要认真读题呀!就像你找宝藏一样,得看清题目问的到底是啥呀!比如说,题目问的是明朝的事儿,你可别答成唐朝的呀!
2. 排除法可好用啦!把那些一看就不对的选项给它去掉,就像去掉烂苹果一样!比如有一个选项说秦始皇喜欢吃汉堡,这不是瞎扯嘛!
3. 注意关键词呀!那可太重要啦,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像题目中出现“根本原因”,那你就得往深处想呀!
4. 别着急选答案呀,多想一会儿呀!就像下围棋要多考虑几步呢!万一你一扫就选了,结果错了,多可惜呀!
5. 把知识点连起来呀!历史事件都是有联系的,这就好比串珠子一样!比如知道了工业革命,那对社会的影响不也就清楚啦!
6. 多积累呀,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就像练功,得日积月累才有效果呢!知道的多了,做题不就轻松啦!
7. 遇到不会的别慌呀!稳住才能赢呀!就像走路遇到个小坑,跨过去就好啦,别在那纠结半天呀!
8. 要细心呀,可别马虎大意!一个小细节可能就是关键呢,就像开锁的小钥匙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总之,掌握这些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对大家提高成绩肯定有帮助呀!。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尤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成绩,首先要掌握选择题答题技巧是相当重要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一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历史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其实对于文科综合来说,无论是地理、政治或者历史,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把握不住考题的点,那么是无法选择正确的选项的。

当然,在进一步提升历史等文综的成绩之前,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全面的分析题目和选项。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二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

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

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

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

“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

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三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1.历史选择题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3.历史选择题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二历史选择题答题套路:抓“选项”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准确把握选项中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

例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处于高度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解析从题干中的“答题项”——“根本特点”可知,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根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所谓“特点”,是指与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相比较的不同点,既指内在性质,也指外在形式。

“根本特点”一般从本质上揭示或反映这一不同点。

仔细推敲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都反映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其中A项反映的是发展速度,B、D两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的两种必然现象,但都不能反映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特点。

只有C项从本质上揭示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三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四文综历史答题技巧1.信息特征法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1.最佳型(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1. 哎呀,做高考历史选择题,那得先读题干呀!就像你找宝藏得先看清地图一样。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那你就得仔细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辛亥革命”“意义”,可别马虎啊!
2. 一定要学会排除法呀!这可太重要啦!想象一下,就像你挑水果,把坏的先扔掉。

比如有个题问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唐朝,那你就把唐朝的事件都排除掉嘛,这多简单呐!
3. 注意时间线索哟!这就好比你顺着时间的线往前走,不会迷路。

像有道题给了一堆历史事件,让你按时间排序,你就得把时间线索理清楚呀,不然怎么能答对呢?
4. 多分析题目中的人物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嘛。

比如一道题提到秦始皇做了什么,你就得想想秦始皇的特点和他的行为,这不就好选了嘛!
5. 理解概念也很关键呐!就像你得搞清楚每个工具是干啥用的。

比如“封建制度”这个概念,如果你不理解,碰到相关的题不就抓瞎啦!
6. 千万别忘了联系前后知识!这就好像拼图,要把各个部分都连起来。

比如有道题问某一事件的影响,你得想想它对后面事件有啥推动呀。

7. 认真读选项也很必要啊!这可不比题干不重要。

有时候选项就能给你很多提示呢。

好比读一本书,字里行间都有信息呀!
8. 做题的时候别慌张呀!一慌就容易出错啦。

就像跑步,稳稳地才能到终点。

遇到难题也别怕,冷静思考,肯定能找到答案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就没那么可怕啦!大家一定要加油哦!。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方法、策略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方法、策略

历史选择题解题三大策略历史选择题注意点1.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材料町以跟课本知识不一样或完全对立;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事件,尤其是约定俗成的时间段。

2.做历史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即排除与材料无关,或与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3.遇到过于绝对的、开始或结束等,需要谨慎般而言都是错的(仍要结合材料)。

4.一般而言,说法比较中肯的,如一定程度上、重、很大之类以列为优先选择, 当然仍要尊重材料。

5.要区分群体和个体,个体是不能反映群体意识的,切勿以偏概全。

策略一、熟知历史选做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解读: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

如题干时间为1655 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时间信息。

例:1.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己被突破【D】2.19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A,殖民掠夺B.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垄断组织的产生【B】2.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

解读: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

还有就是故意夸大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 “决定” “动摇”等。

绝对化的语言一般应当排除。

例题:3.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解题实用技巧一、说明、体现类选择题《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

这说明当时罗马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D.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A一、题型特点根据材料观点得出正确结论或与材料内容相符的选项。

二、设问方式显性设问说明了……体现了…………表明了……反映了等隐性设问由此可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强调的是据此,可判定……从中得出的结论是……由材料可知……等等三、解题策略类型考虑因素题干材料为对某一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描述时间因素;地域因素;这一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影响题干材料为某一历史人物的观点该人物所生活的历史时期;该人物的阶级属性;该历史人物的重要事迹;该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题干材料为古文等注意出处;判断朝代;确定所述模块(必修模块)题干材料为某项制度、政策、措施、规定等判断时间及国家地区;分析实施的主体及对象;实施的背景及影响学科&网二、因果型选择题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

”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繁荣的市民生活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D.宽松的文化氛围【答案】C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知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因果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标志性的词语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等;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标志性词语是“结果”“导致”等。

解答此类试题时:学科@网(1)要分清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求因(本典例为以果求因);(2)要弄清题干(结果)与备选项(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3)要紧扣解题限定词,明确要求回答的是哪种类型的原因,如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4)要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时序法。

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二是理论法。

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因果关系,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三、史观型选择题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答案】C一、题型特点主要考查对史料的分析与论证、对历史人物观点的评价及史学研究方法。

二、设问方式设问方式多种多样,如“如何评价”“对其最有利的证据”等。

三、解题策略材料类历史文献①考虑其为官方文献,还是个人专著;②考虑个人的阶级属性和阶级立场;③文献的年代及记录的方式;④文献的内容历史文物①出现的时间;②涉及的地理位置;③所处的时代背景;④文物的原料及社会流行程度;⑤考古发现的人物的官位级别及物品等口述材料①流传的时间;②内容的主观色彩;③是否有文物佐证图片影像①制作时间与技术;②内容涉及面;③作者的主观态度;④历史影响史观类革命史观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评价历史文明史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近代化史观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由农业文明向向工业文明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学科%网全球史观以全球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全面探究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社会史观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日常生活变迁四、图表漫画类选择题下图是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发展(1949~1979)数据图,解读最正确的是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发展(1949~1979)A.1949~1952年间国家以恢复农业发展为重心,减少了对工业的投入B.1952~1957年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迅速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投入C.1957~1962年间国家发动“大跃进”运动,发电装机容量稳健增长D.1962~1965年间国家出台了“八字方针”,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减少【答案】B一、题型特点考查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图片反映的内容、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出现的变化等。

二、设问方式设问方式多种多样,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反映了什么现象”“体现了什么特征”等。

三、解题策略材料内容考虑因素历史情景、图片(文物、人物等图片)①图名;②观察每一处文字;③时间,或根据图片文字辨别时间或历史时期;④图上出现的人物,联系该人物的成就;⑤地点;⑥其他明显特征历史地图①根据图名确定地理范围;②注意图例;③不同区域间的特征漫画①图名;②漫画中出现的人物;③作者的题词等文字信息;④其他显著特征及相关历史背景数据图表(表格、柱状图、扇形图等)①看数据对应的时间;②内容所反映的领域;③数据变化规律或特点(如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④根据时间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五、史实对应型选择题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盖章,就不成诏书;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B.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C.清代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D.皇权呈现不断加强趋势【答案】D一、题型特点其选项多为并列关系,即各选项多是相互矛盾的,几乎不存在相似性。

二、设问方式设问往往根据材料提出,因此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与之相符得是”“下列符合材料的是”“最能印证材料的是”“材料所述的是”“以下最符合……的是”“这一评价……”“以下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等。

三、解题策略制度与朝代的对应①考虑制度的内容;②考虑制度的特征;③考虑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政策与实施国家的对应①考虑政策实施的时间及社会背景;②考虑政策实施的效果;③考虑政策的内容;④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人物与学派的对应①该人物的观点;②该人物生活的时代;③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相关观点作品与流派的对应①该作品的特征;学.科网②该作品的作者及同类作品的代表人物;③各流派的盛行时代及热点人物与观点的对应①该人物的生活时期;②该人物的历史成就;③与该人物持相同观点的人物现象与时代的对应①该现象出现的时间;②考虑各选项中时代的社会背景;③考虑该现象出现的领域;④考虑该历史现象的影响六、影响、意义类选择题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

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

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C一、题型特点此类题目的设问往往不明显,要注意结合备选项辨别。

二、设问方式显性设问……的深远影响是……的直接影响是……的主要意义……的直接效果等隐性设问……意味着……有利于……导致……等三、解题策略(1)区分概念直接影响是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现实影响,主要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历史的长远性、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积极影响主要是历史事件、某种制度产生的正面的、成果性的、被社会认可的作用消极影响主要是历史事件或某种制度产生的负面的、破坏性的作用学科*网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在某个事件或制度对社会的政治局势、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意义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某种制度或措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格局、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文化影响、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某种制度或措施的推行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的促进或破坏作用(2)解题技巧类型考虑因素当材料为某个历史事件时①判断事件发生的事件(朝代、历史时期);②事件的领导者或参与者的特征;③该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当材料为某种措施、制度、做法时①该制度、措施的制定者、实施者;②制定的时间;③实施的社会背景;④针对的对象当材料为某个历史人物的观点时①该人物生活的年代;②该人物生活的时代具有的特殊背景;③此观点的倾向性(如是否针对大多数人、哪一方面或哪一领域的内容)七、比较类选择题宋代思想家李觏认为:“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

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也说:“天之生万物,仁也。

帝王之养万民,仁也。

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

”这表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制度,倡导民本思想B.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C.立足君主权力,肯定社会公利D.反对理学对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C一、题型特点考查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比较。

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关联比较(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

二、设问方式同比类……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的共同点是……一致的是等等对比类二者的最大区别是……二者有何不同……与……相比,不同/侧重于……等等三、解题策略材料内容考虑因素政治制度、政策两者的实行时间;两者实行的社会背景;两者产生的历史影响学科&网政体两种政体建立的时间;两种政体是否符合近现代历史发展趋势;两种政体产生的影响事件发生时间;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的性质;产生的影响经济改革措施实施时间;改革中重要人物;改革的侧重点;改革的意义体制重要人物;建立的主要目的;产生的影响组织各组织合作的领域;各组织的性质;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文化思想观点人物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立场或观点的倾向性;思想产生的根源著作作者及代表派别;出现的年代;主要内容;进步性或消极性1.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2.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