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

合集下载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时词序及句子结构的影响初探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时词序及句子结构的影响初探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时词序及句子结构的影响初探作者:王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2期摘要: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影响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汉词序和句子的不同。

本文在简要介绍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基础上,又对英汉各自的词序及句子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翻译实例,初探了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词序及句子结构的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解决这个差异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思维模式;翻译质量;词序及句子一、引言思维方式是一个被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并不断为人所谈及。

其实,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1]。

随着整个世界朝着一体化发展,语言的障碍越来越得到重视。

英语,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国家的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说的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语言,这两者之间的翻译一直都是翻译所研究的重点。

在英汉翻译中,翻译的准确性、能否完整表达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些英汉翻译人员所不断探究的。

但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两种语言在词序和句子结构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二、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表现说英语的国家和说中文的国家,由于其历史积淀的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对于事物的看法便有着不同的观点,反映在思维上,就是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语言,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必然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因为思维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

其实,英汉思维的差异,从语言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

让我们就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影名称中去寻找一下这些差异。

中国从古文开始,就有着一个十分简洁的特点,喜爱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思。

我国的四字成语以及一些精炼的哲理语句,都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反映到电影名称上,国产电影的名称,总是喜欢简洁明了,其中以四字居多,并且这四字总是韵味十足。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

b1 9 年 7月 2 日上 午 7点 , 车开 始 返 回北 京 。 . 1 9 5 火
2a ) .He rd ae f m E gi d p rme t P kn i ga u td r o nlh e a s t n , e ig Un—
i t的 修 饰 语 , 修 饰 词 均 位 于 核 心 词 的 左 边 , 种 结 构 即 左 fh g 各 这
核心词之后 ( ) 右 。例 如 在 短 语 te h u e o h n l fm h o s fte u c o y e
b他 住 在 美 国 马萨 诸 塞 州剑 桥 神 德街 2号 。 . 在 上 面 各甸 中 , 、 句 所表 达 的意 义 都 相 同 , 语 序 则恰 a b两 但
第 6 第 5期 卷
Vo.6 1 No5 .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nd W rt rodial a a iePe i c
20 0 9年 5月
M a 2 09 v 0
从 英汉 民族思维差 异看 英汉语序
刘 蓉
( 化 学 院 大学 英 语 部 怀 湖南 怀化 480 ) 10 8 摘 要 :本文 分 析 了英汉 语 中语 序 三 个 方 面 的差 异 , 指 出英 汉 民族 的 思 维 方 式对 这 些 差异 所 产 生 的 影响 。 并 关 键词 : 序 思 维 差异 影 响 语
s c u e s U.. a h s n , SA.
定 ”修 饰 词 “ 个 绝 对 正 确 的 ” 位 于 中 心 词 “ 定 ” 左 边 , , 一 均 决 的 因
此 也 是 左 分支 结 构 。
而 右 分 支结 构 指 一个 结 构 中 的从 属 词 或 修饰 词 依 次 位 于 其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序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序

(一)影响英语语序的一些因素
• • 信息分布(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每句话都是一个信息片断(piece of information),由 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组成,一般按照交际价值的大小呈线性 排列,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 His pride and prejudice had led him into great error. • That error // he determined to recant. 公然撤回,取消。
• 怎么翻译,那个正确?
• 这两个句子在语义和语法上都没有问题, 但感觉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更自然,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第二句在语序的排列 上更加合理。
• 按照习惯,语序是相对固定的,但因表达的需要又有灵活 性,语序排列要受到意图、语义中心、强调重点、语言环 境和修辞效果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one another( = each other)互相; • another one 另外一个,再一个。如: We should help one another.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 英语的主语和宾语如果较长,影响后继成 分(如谓语或状语)的出现,可将其放置句尾, 而外移留下的空位常用it 填补。例如: • It was not known that whether there was gold left in the mine.矿 • We have found it quite obvious that the wings and legs animals have are made to resist the force of gravity.地心引力
There is a crack in this glass. Show me another one, please. 这个杯子有裂痕,请给我拿另外一个。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语中语序三个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语序思维差异影响1 引言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脊梁。

没有语言,思维无法定形;没有思维,语言就不具备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在语言上会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

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汉英句子的有效对比,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揭示思维差异对句子带来的影响。

2 英汉语语序的比较2.1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左分支结构就是指一个结构中的从属词或修饰语依次置于其核心词之前。

例如:在短语an absolutely right decision 中,right 是其核心词decision 的修饰词,absolutely 是其核心词right 的修饰语,各修饰词均位于核心词的左边,这种结构即左分支结构。

在汉语中也是如此,如刚才所说“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修饰词“一个绝对正确的”均位于中心词“决定”的左边,因此也是左分支结构。

而右分支结构指一个结构中的从属词或修饰词依次位于其核心词之后(右)。

例如在短语the house of the uncle of my friend 中of my friend 从属于the uncle 并位于其后,the uncle 从属于the house 并位于其后,这样的结构即右分支结构。

如上所述,英语中既有左分支结构,又有右分支结构。

以英语中的名词短语结构为例,左分支结构有四种:1)副词+形容词+名词,如an absolutely right decision; 2) 副词+ing动词+名词,如: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y; 3)副词+ed动词+名词,如:a seriously wounded soldier; 4) 所有格名词+所有格名词+名词,如Jack’s teacher’s pen;等。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是词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结构模式。

对同一客观事物或事实,英汉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英语思维模式是由点到面的外展螺旋式,其表达方式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轻到重,由弱到强;而汉语恰恰相反,呈内旋式: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重到轻,由强到弱。

此外,英语多倒装句,汉语则很少见。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所以两者在语序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需要对原文仔细思考,灵活调整语序,以达到译文最大程度的通顺。

有时译者冲不破原文结构的束缚,一味照搬原文的词序、语序,导致了译文的走形。

1.无主语时英汉语序的差异及翻译汉语中有大量的无主语句,而英语句型中除祈使句外一般都有主语,因此,把汉语的无主语句译成英语时,需要改变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例如:a.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we burst out, w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此处补增主语we。

b.世界到处都在说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被动语态结构中的主语。

c. 似乎有一个错误。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take.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变成英语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

2.英汉定语语序的差异及翻译英汉定语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英语定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

而汉语定语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为前置定语。

2.1一个单词作定语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定语放在名词之前,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体如此。

当英语定语修饰的是由some, any, every, no等构成的复合代词时,定语要后置。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序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表达方式
由于英汉语序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语言习 惯来调整语序,以使文章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注意语序的变化可以增强文章 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文化表达
语序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表达方式的偏好。在写作中,通过合理安排语序,可以更 好地传达文化信息,增强文章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传递
语序的不同有时也反映了文化差 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关 注语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尽可能在译文中保留这些文化元 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的文化背景。
对写作的影响
逻辑性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在写作中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英语倾向于使用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 则更注重意合,强调语义的自然流动。在写作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来组织语序, 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在汉语中,虽然主语、谓语和宾语的 语序也是主语-谓语-宾语,但在实际 运用中,常常会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 调整,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 活。
修饰语的位置
在英语中,修饰语通常紧跟在谓语之后,放在名词之前。这种语序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信息传递 更加高效。
而在汉语中,修饰语的位置则更加灵活,可以放在名词之前或之后,甚至可以重复出现以强调某个信 息点。这种语序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细腻。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序
目 录
• 英汉语序的总体差异 • 英汉语序在句子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在词汇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在段落和篇章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的影响与启示
01 英汉语序的总体差异
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
英语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语序通 常是固定的,即主语-谓语-宾语。这 种语序有助于句子结构的清晰和逻辑 的严密。

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

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
生”的仿造“, 养病”是养生的衍生。同样地,像“吃食堂”、“恢复疲劳”等等搭配在语法上悖理,在语义上却很清楚。
词语的构成也体现了英汉民族的思维特点。英汉语常见的构词法是复合法,派生法和转类法,但它们的构词方式又有所不同。英语在复合法中有五种方式: 主谓式( 如heartbeat) 、动宾式(如pickpocket ) 、主宾式( steamboat ) 、限制式(如raindrop) 和同位式(如pinetree) 。汉语常见的复合构词法有:陈述式(如“口渴”) 、支配式(如“卷烟”) 、述补式(如“提高”) 、偏正式(如“棉衣”) 、动宾式(如“司令”) 、缀加式(如·48 ·“画家”) 和重迭式(如“人人”) 等等。汉民族受阴阳五行的熏陶,很早就形成了相互的辩证思想,遇事喜欢“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善于从对立的事物中把握它们之间的统一,从同一事物中发现它们的对立。因此,在汉语复合法构词中有两点是与英语不同的,体现了汉语特有的思维特性:一是有不少词语是以阴阳为序构成的,如男女、日月、天地、清浊、奇偶、刚柔、动静、兴亡、盈亏、好歹、长幼、难易、屈伸等。还有成语,如口是心非、出生入死、寒来暑往、藏头露尾、易守难攻、有名无实等。这种由相互对立的词组成的词语,其意义并不是各词义的总和,有些会引申出新的意义。如,汉语中常常以“大小”来指称“体积”,以“长短”指称“长度”,以“宽窄”指称“宽度”“, 远近”指称“距离”“, 厚薄”指称“厚度”“, 快慢”指称“速度”。如果词的两部分意义一褒一贬,那么,词的语义重心大多在贬义方面,如是非、好歹、甘苦、存亡、胜败、功过、安危、利害等。如“他好歹是你的亲兄弟”,意思是“他再坏也是你的亲弟弟”,如果是成语,那么有一半作为意义上的陪衬,而另一半是实指意义,如说长道短(意义在“道短”) 、明争暗斗( 意义在“暗斗”) 、斩草除根(意义在“除根”) 、能屈能伸(意义在“能屈”) 、嘘寒问暖(意义在“虚寒”) 等。这些词语体现了形式平衡和语义重心,反映了辩证思维。而英民族的语言思维特性是二项式逻辑,强调非此即彼的排中律。它关注的是实体,论断的是事物的属性。它的价值判断是双元的,即凡事不是good 就是bad ,不是right 就是wrong ,不是clean 就是dirty ,常常忽略中间的价值。体现汉语思维特性的第二点是词语同义相构的现象比较多,如道路、声音、帮助、恶劣、美好、呼唤、颤抖、委任、忌讳、世代、制约、混淆、飞翔、死亡等。还有成语,如循规蹈矩、胡思乱想、和颜悦色、失魂落魄、全心全意、无穷无尽等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求和谐,求对称平衡的思维模式。英语同义相构的词语也有,但不如汉语普遍,主要见于少数成语,如wear and tear (磨损、消耗) 和一些拟声词语中,如ding2dong、tick2tock、flip2flop等。由于英语多音现象比较普遍,所以词语结构很难做到对称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看英汉语序作者:刘蓉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05期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语中语序三个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语序思维差异影响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42-021 引言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脊梁。

没有语言,思维无法定形;没有思维,语言就不具备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在语言上会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

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汉英句子的有效对比,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揭示思维差异对句子带来的影响。

2 英汉语语序的比较2.1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左分支结构就是指一个结构中的从属词或修饰语依次置于其核心词之前。

例如:在短语an absolutely right decision 中,right 是其核心词decision 的修饰词,absolutely 是其核心词right 的修饰语,各修饰词均位于核心词的左边,这种结构即左分支结构。

在汉语中也是如此,如刚才所说“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修饰词“一个绝对正确的”均位于中心词“决定”的左边,因此也是左分支结构。

而右分支结构指一个结构中的从属词或修饰词依次位于其核心词之后(右)。

例如在短语the house of the uncle of my friend 中of my friend 从属于the uncle 并位于其后,the uncle 从属于the house 并位于其后,这样的结构即右分支结构。

如上所述,英语中既有左分支结构,又有右分支结构。

以英语中的名词短语结构为例,左分支结构有四种:1)副词+形容词+名词,如an absolutely right decision; 2) 副词+ing动词+名词,如: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y; 3)副词+ed动词+名词,如: a seriously wounded soldier; 4) 所有格名词+所有格名词+名词,如Jack’s teacher’s pen;等。

而名词短语中最典型的右分支结构是名词+短语。

作后修饰语的短语包括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如:This is the third case of smallpox to occur in the town.Besides football, the most popular ga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baseball and basketball.Tony ate up the cake made by his mother.比较以上英语名词短语的左分支结构和右分支结构,我们会发现右分支结构比左分支结构的种类多,而且使用频率也高。

例如以上所说的第四种左分支结构“所有格名词+所有格名词+名词”的出现频率极低,前三种出现的频率也不高。

相比之下,英语的六种右分支结构都较常见。

因为英语的左右分支结构主要存在于名词短语之中,而右分支结构比左分支结构的种类多,使用频率高,所以我们说英语是右分支语言。

汉语与英语相反,是左分支语言,上述所有英语的左右分支结构译成汉语都成了左分支结构。

例如,an absolutely right decision 和“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y 和“高速发展的国家”,等都是左分支结构,而且其中的成分之间的修饰或从属关系均一致,方向也一致。

而右分支结构smallpox to occur in the town 译成汉语成了左分支结构“城中出现的天花”,又如the cake made by his mother是右分支结构,而翻译后就成了“他妈妈做的蛋糕”,这些决非特例。

左分支结构在汉语中比比皆是,而右分支结构在汉语中少之又少。

2.2日期,单位名称,地址等的语序尽管英汉都是“主语+动词谓语+宾语(S+V+O)”语言,但日期,单位名词,地址等的语序在两种语言中截然不同。

如:1)a. At seven o’clock on the morning of 25 July, 1991, the train started back to Beijing.b.1991年7月25日上午7点,火车开始返回北京。

2)a. He graduated from English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b.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3) a. He lives at 2 Divinity Avenue, Cambridge,,Massachusetts, U.S.A.b.他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神德街2号。

在上面各句中,a、b两句所表达的意义都相同,但语序则恰恰相反。

在1)a和b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表达时间是时,上午,日,月,年,而汉语正相反。

在2)a和b中则可以看出在单位名称的表达方式上,英语是部分在前,整体在后,汉语则是整体在前,部分在后。

3)a 和b则表明英语表达地址的顺序是号码,街道,城镇,州,国,而汉语地址则是国,省,城镇,号码。

英语是把大地方放在小地方之后,而汉语是把大地方放在小地方之前。

2.3疑问句的语序人们通常用疑问句来获取信息。

然而,在英汉语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

英语疑问句主要有三类:yes-no问句,wh-问句和选择问句。

Yes-no问句的特征是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前面,句尾用升调。

例如:Has the boat left?Wh-问句以wh-疑问句开头,并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和主语倒装,句尾用降调。

例如:Which books have you lent him?选择问句有两种:一种是yes-no问句的基础上增加选择项,另一种是在wh-问句的基础上增加选择项,最后一个选择项用降调,其他的选择项用升调。

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or stay at home?在这三类英语疑问句中疑问信息通常是句子的前位表述。

在yes-no 问句和与yes-no 问句相似的选择问句中,疑问信息是由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倒装来表述的。

在wh-问句和与wh-问句相似的选择问句中,疑问信息是由位于句首的疑问词来表述的。

由此可见,在英语中句首是表述疑问信息的最重要位置。

在汉语中,疑问信息多在句子的后位表述。

汉语疑问句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是非问句”,另一类是“非是非问句”。

汉语是非问句是在一个陈述句尾加一个助词“吗”,“么”,“吧”,或“了”,句尾或用升调或用降调,升调起强调作用。

当一个是非问句没有句尾疑问助词,在形式上与陈述句相似时,其疑问信息就只由句尾升调来表述。

例如:我们坐火车去吗?我就长不大吗?你当我是傻子呀?非是非问句是句尾有“呢”“了”“啊”或“呐”的问句,疑问信息是由句末的疑问助词和可在句中处于任何位置的“甚么”“几”“怎么”“为什么”“谁”等疑问句表述的。

例如:他老人家干什么呢?小朋友,你几岁了?我怎么能不想家呢?3 语序与民族特点以上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方面的三个差异。

语序的差异不仅与语法规则有关,同时还受到民族思维差异的影响。

英汉民族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英语民族倾向于直线思维,而汉民族倾向于曲线思维。

所谓直线思维就是先把重点、结论性或判断性部分放在句首,然后再叙述详细情节和背景;所谓曲线思维就是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因此,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新知信息在前,已知信息在后,重要的信息在前,不重要的在后;而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遵循“先旧后新,先轻后重”。

如:前面曾说到,英语是右分支语言,一般采用后修饰语,而汉语是左分支结构,采用前修饰语。

英语中的右分支也好,后修饰也好,都是属于从属成分的修饰语位于核心词之后,这样的词序保证传递核心信息的核心词率先出现。

当然,英语中也有左分支结构,即也有前置修饰语,但前置修饰语一般都比较短,而较长的修饰语均放在核心词之后。

这应该说是让核心词尽早出现。

然而,在汉语情况正好相反。

修饰词均位于核心词或被修饰词之前,传递核心信息的核心词滞后。

倾向于直接性的英语民族喜欢表达核心意义的核心词位于表达非核心意义的修饰词之前。

如果修饰词较短,可以置于核心词之前。

但如果修饰词较长,就必须置于被修饰词之后,以确保表示核心意义的核心词早些出现。

汉民族喜欢置修饰词于核心词之前,把最重要的信息留到最后,这符合汉民族委婉含蓄的性格。

英汉语日期,单位名称,地址等的语序方面的差异也与英汉民族性格中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差异有关。

英语民族倾向于直接性,因此在英语中常常是重要信息先于次要信息出现;汉民族倾向于间接性,因此汉语中常常是次要信息先于重要信息出现。

如果我们比较1)a和1)b,就可以看出seven o’clock或“7点”是最具体的信息,morning,25,July,1991或“上午”,“25日”,“7月”,“1991年”的具体性递减。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把最具体的信息放在前面,而把具体性差的信息放在后面。

从前面的疑问句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疑问信息主要是置于句首的,而从汉语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疑问信息主要是置于句尾的。

疑问句表述的主要是疑问信息。

把疑问信息置于句首符合英语民族的直接性性格,而把疑问信息置于句尾符合汉民族的非直接性性格。

4 结语综上所述,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正是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思维差异对句子理解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应辨别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充分重视思维因素,转换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使理解更自然、更准确。

参考文献:[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3]顾嘉祖,陆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