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
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1. 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系列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活动。
他们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鼓励农民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基层自治组织机制。
加强了村务公开和村民参与,保障了基层民主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中,还重点加强了村民自治。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等措施,完善了村民自治的机制和制度,加强了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他们还注重培养农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强化法治意识在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中,陕甘宁边区还大力强化了法治意识。
他们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法制保障。
与此他们还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了农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农村社会治理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法治环境。
1. 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表明,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是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尊重和发扬农民自治的传统,加强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凝聚农村社会治理的共识和合力,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
3. 注重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机制和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民主决策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民生需求,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4.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社会治理实践还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

通知要求注意六条事项,如床位最好相距三市尺以上,最好是头对脚,脚对头 的睡;窑洞的窗户上端和下端各留一些小的出气洞;在开会或到人烟密集地方 的时候,要戴口罩;遇有流鼻涕、咳嗽、伤风、发热的人,马上予以隔离。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在中国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其盐业发展对于支持战 争和边区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这一时期的盐业状况,包括 需求、生产、贸易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目的,在边区《小学法》《小学教育实施纲要》中作了 规定:“边区小学教育应依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促进儿童的民族觉悟, 养成儿童的审美观念,提高儿童的劳动兴趣,锻炼儿童的健壮体格,增进儿童 所必需的知识,培养儿童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小学一般为5年,前3年为初级小学,后两年为高级小学,合并设置的称为完全 小学,免收学费,设政治、国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 育、卫生、劳作等课程,“一节课以30分钟为原则。”一般来说,小学教育要 求学生掌握1500个汉字,能阅读报纸,学会加减乘除;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 卫生常识及政治常识;养成生产劳动的习惯,并养成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革命人 生观。边区小学严禁体罚。
在国际贸易方面,陕甘宁边区主要出口食盐和其他土特产品,进口一些国内无 法生产的工业设备和物资。这些贸易活动对于促进边区的经济发展和支援抗战 具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措施
为了发展盐业生产,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边区政 府加强了对盐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其次,边 区政府实施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参与食盐的生产和贸 易;此外,边区政府还通过兴办盐业合作社等方式,将零散的生产者组织起来, 提高生产效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启示

中 图分 类 号 :2 9 K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97 (0 1 0 10 9 5 2 1 )4—04 0 0 3— 3
收 稿 日期 :0 1 3—0 2 1 —0 9
2 1 年 8月 01
第 3 第 4期 3卷
延 安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a a nvri Sca Sine o ra o n nU i sy( oi cec ) Y e t l
Au 2 1 g, 0 1
Vo 3 No 4 L3 .
抗 战 时 期 知 识 发 表思 想 意 见 ” 二 是 “ 高 群 众 政 治 育 来增 强他 们 的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服 封 建 迷 信 影 响 , ; 提 克 水平 , 给群 众 以民族 意识 , 战技 能 , 抗 动员 群众参 加 救 提 高群 众科 学 意识 。 国实 际行 动 ” …勰 。 二 、 区社 会教 育概 况 边
白 鹤
( 西北大学 哲学 与社 会学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2 ) 1 17
摘
要 : 日战争时期 , 抗 陕甘 宁边 区政府在 中国共产 党领 导下 , 结合抗 战 需要 和陕甘 宁边 区实际 , 颁布 和 实施 了一 系列社
会教育的政 策和措施 , 而推 动 了边 区经济发展 , 从 改善 了边 区的基 本面貌 , 支援 了抗 日战 争。在 社会教 育过程 中, 现 出社会 展 教 育与抗战 、 生产 紧密联 系, 靠群众 办教 育等特点 , 些做 法和 思想对 当代推 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不乏启 示意义。 依 这
民生视域下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陶龙超.民生视域下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
人民服务、在制度设计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具体措施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虽然时 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陕甘宁边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经验对我们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社会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陶龙超(1980— ),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现为国家汉办 /孔子学 院总部公派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汉学系汉语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001)和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3JK0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Keyword:Shaanxi-Gansu-NingxiaBorderArea;People'sLivelihoodConstruction;SocialConstruction, BasicExperience;PracticalEnlightenment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范围宽广,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救助、禁毒、 剿匪、改造“二流子”、解放妇女等多项内容。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始终坚持以民生为重 点,在社会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边区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陕甘宁边区的社会 建设,以民生为重点,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三个层面,即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全心全意为
BasicExperienceandItsEnlightenmentoftheSocial ConstructioninShaanxi-Gansu-NingxiaBorderArea
TaoLongchao
(ShaanxiRadioandTVUniversity,ShaanxiXi'an7101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济

在 边 区政 府 的号 召下 ,14 93年 ,新 宁 县 的 张 清益 采 取集 体 开 义 田的 办法 ,率先 在 雷 庄 建 起 了边 区 的 第 一 个义 仓 。在 边 区政府 的命 令和 号 召下 ,14 94年 后 ,义仓 建设 被 推 广 到 了全边 区 。到 14 9 5年 ,全
军 队 自运 粮草 ,不 再 动员 民力 。实 行 精 简后 ,减 少 了人力 、物 力 、财 力 的支 出和浪 费 ,这 大大 地减 轻
① ② ③ ④ ⑤
陕甘 宁边 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 E 抗 t 战争 时期陕甘宁边 区财政经 济史 料摘编》 第 2编 ,西安 :陕西人民 出版社 ,1 8 年 , 91 《 大量移 民》 解放 日报》 14 ,《 9 3年 2月 2 2日。 《 陕甘宁边 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 2 ,北 京:档案出版社 ,18 年 , 14页 。 辑 96 第 8 毛泽 东 :( 94年 5 2 在 中共 中央办公厅为职工代表大会举行 的招待会上 的讲话 》 解放 E报》 14 5月 2 l 14 月 2日 ,《 l 94年 2 E。 房成祥 、黄兆安 :《 陕甘宁边 区革命 史》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年 ,第 2 1 91 1 页。
的作用 。 3 放 贷款 、兴修 水利 .发 边 区 雨水 稀 少 ,时 常发 生 严 重 的 干旱 ,为 了防灾 救 灾 和 增 加农 作 物 产
பைடு நூலகம்
量 ,边 区政府从 13 9 9年起 ,发动群众实行农 田水利建设 ,兴修水利 ,扩大灌溉面积。边 区政府因势 利导 ,不断发放水利贷款 ,号召各地群众兴修水利 ,如 14 年政府拨款 7 92 5万元兴修靖边杨桥畔 、安 定杨家湾子、葫芦河沿岸水利。“ 14 年修成的靖边杨桥畔水渠 ,全长共 25 如 93 . 公里 ,每亩水量达 1 立方米 ,每小时可灌溉粮 田4公顷 ,共可灌溉 田地 6 2 顷” 7公 ①。经过几年的努力 ,边 区在许 多河川 谷 地都 修 造 了一些 水地 ,在绥 德分 区和延 安县 等地 也 打 了几万 口水 井 和水 窖 ,可 以浇灌 几万 亩农 田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抗战八年 当中, 区的政治 、 边 经济 、 文化 、 教育 、 会保障等 社
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边区社会 出现 了一 派和谐稳定的
可能有 政治 , 识 字 只 能 有 流 言 蜚语 , 话 偏 见 , 没 有 政 不 谎 而 治 。[ ” 虽然 中共认识到 了民众 中蕴藏的 巨大 力量 , 但是必须加 以领导 , 其能量才能得到发挥 。但 是 , 在抗 战的特 殊情 势下 , 广 大的青 壮年 劳动力处于抗 战和生产 的第 一线 , 没有时 间经历进 行 学校教育 , 而且受边区 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农业生产方式 的落 后状况 ,这唯一 的补救方法 , “ 便只有 以极大 的力量来推行深入
济建设 外, 社会教育的开展和 实施也是建设 和谐社会 的一个重要 的 内容和途径。党和各级政 府采 用多种 方式发展社会
教 育, 社会教育 同边 区的政权建设 、 把 经济生产 、 支前 工作 、 拥军优抗相联 系, 在社会 实践活动 中既扫除 了文盲 , 又提 高了
民 众 的抗 日觉 悟 和 生 产积 极 性 , 实现 了边 区社会 的稳 定和 谐 发展 关键 词 : 战 时期 ; 会教 育 ; 甘 宁 边 区 ; 谐社 会 建 设 抗 社 陕 和 中 图分 类 号 : 6 . K2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4 5 (0 0 O —0 9 ~ O 10 - 4 8 2 1 )3 28 3
广泛的社会教育 。利用群众生产 的空暇给 以补习教育” L 。J 4
繁荣景象 。陕甘宁边区能够在短 时间内取得 巨大 的社会成就 , 除了在政治 、 经济上 实施有 力的改革 之外 , 文化 教育方 面的革
新作用也是不容忽视 的。本文 主要从 陕甘宁边 区实施 社会教 育的视角出发来探讨边 区和谐发展的 内在关 系和历史缘由 , 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教员来源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教员来源论文摘要:边区政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从培养师范学校学生、任用边区知识分子、任用小先生、能者为师、任用各县乡干部到任用艺友来保证充足的教员。
边区政府的这些策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发展了乡村教育,进而更有利于激发人民抗战的积极性。
陕甘宁边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创的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抗战时期,它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一切抗日力量的总后方,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指导中心。
抗战中激发人民群众抗战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抗战主力军的需要,使发展边区文化教育事业提上议程。
然而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乡村教员。
为此边区政府发散思维保证教员的来源。
下面结合史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厅规定:“师范学校为依照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健全的地方小学教师及区、乡级文化教育干部之场所。
”为此边区政府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师范学校,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来源。
如,1937年2月2日鲁迅师范学校在延安成立,它以发展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与教育为宗旨,任务是培养初级文化教育干部和小学教员。
1939年9月22日陕甘宁边区师范在安塞县吊儿沟举行开学典礼,它是陕甘宁推行普及教育的中心堡垒,旨在建立新的地方教育,培养新的地方师资。
1940年5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在定边举行成立典礼大会,目的在于培养师资,提高小学教员的文化水平。
1943年2月陕甘宁边区师范和鄜县师范并立为延安师范。
旨在培养训练小学教师和乡级干部,为工农大众服务,为边区服务。
边区创办的一系列师范学校有利地保证了教员的来源以及教员的质量,成为教员的主力军。
(二)任用知识分子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推行的政策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知识青年、有为分子,他们纷纷从各地涌入边区。
如1939年12月1日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要求各地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学校和政府工作。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构建_宋炜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宋炜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
*摘 要 + 面对抗战时期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正确调
节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建设民主廉洁、诚信公平的贫民化政府,大力
倡导新民主主义道德规范,边区社会呈现出旺盛的创造活力,不仅令当时中外
人士大加称赞,即使在今天依然令我们赞叹、思考和珍视。
的思考 * 5+& 中国证券报, #$$) . $/ . #%4 * # + 魏改莲,王军宏 & 完善我国独 立董事法律制度研究 * 6+& 甘 肃政法学院学报,#$$#,0 ! 1 & *2 +孙振华 4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 模式的再思考 * 6+& 河北经贸 大学学报,#$$$, 0 " 1 &
* 责任编辑:陈合营 +
0 五 1 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 法律制度
为降低独立董事在正常履行 职责时可能引致的风险,建议独 立董事制度借鉴我国证券律师的 责任保险法律制度0 具有从事证 券业务许可证的律师事务所,必 须根据规定提取职业责任风险准 备金或者购买职业责任保险。 1 规定上市公司必须为独立董事购 买责任保险。为独立董事购买责 任保险也是国际上惯用的一种激 励独立董事工作热情的手段。独 立董事责任险是承保独立董事在 工作中因疏忽或者过失所造成的 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而依 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的险 种。按照发达国家的惯例,保费 应由独立董事和聘请他的上市公 司共同分担。保险的范围应当排 除独立董事欺诈或不诚实的情 形,刑事责任亦不在保险之列。 参考文献: *) +殷少平 4 关于独立区;和谐社会;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论抗 战时期 陕甘 宁边 区 的社 会 教 育及 其 白 对 构 建农 村 和谐 社 会 的 ; 、 口
赵 燕
( 陕西教 育学院 中文 系,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1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孛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孛 ÷ ÷ 夺 夺 夺 { 夺 夺 争 争 幸 幸 夺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 ・ ・ 夺 夺 夺 幸 夺 夺 夺 夺 夺 ÷ } }
谐社 会提供 重要 的启示 和参考 。
一
、
陕甘宁 边区社会 教育 的总体 状况
( ) 区社会 教育 的 内容 和组织 形式 一 边 边 区 的社 会教育 从实 际出发 , 的教育 内容主要 有识 字 教 确定 育 、 治教 育 、 政 文艺 教育 、 科技 教育 , 立 了教育 与 生产 相结 合 的 确 原则 , 培养 了一大批科 技 人才 和管 理 干部 , 改 变边 区 落后 的社 对 会面貌 , 进边 区经济 的发展 和保证 抗 日战争 的胜利起 到 了重 大 促
作用 。
1社会 教育促 进 了边 区经 济 的发 展 。陕甘 宁边 区属 于黄 土 . 高 原地 区 , 自然 环境 恶劣 , 干旱 , 活在 这里 的民众 , 气候 生 由于 生 存 的需要 , 长期 与大 自然进 行抗 争 , 济 的落后 直 接影 响 到边 区 经 的生存与抗 战 的胜利 , 以恢 复和 发展 经 济生 产 , 为党 和边 区 所 成 政府 实施社 会教 育 的一 个 重要 方 面 。边 区政府 采 用教 育 和生 产 劳 动相结合 的方式 , 边 区农 村 分散 的特 点 , 可能 实行 集 体 针对 尽 劳 动形式 , 民众 一 边 劳 作 , 边 学 习 , 让 一 比如 创 建 “ 回 式 的 学 巡 校 ”在 这个过 程 中 , , 开展 了广泛 的科 技 教育 形 式 , 战 中初 步形 抗 成 了以高等科 技教 育为 主 、 中等 技术 教 育为 辅 的培 养方 式 , 动 推 了边 区农业 的迅速 发展 , 高 了民众 的劳动 素养 , 教 育与 劳 动 提 将 相结合 , 教育 与社会 教 育相 结合 , 力促 进 了边 区经济 的发 学校 有
2 冬学 。冬学 是利用 冬 季 的空 闲时 间实 施 的 民众 补 习教 育 . 形 式。在 陕甘宁边 区 , 学是 比较 正规 的 青年 文化 扫 盲学 校 , 冬 它
多 达两 千人 , 摇撞骗 , 害甚 烈 。人 民不 仅备 受 封建 的 经 济压 招 为 迫 , 吃尽 了文盲 、 而且 迷信 、 卫生 的苦 头 , 民的健 康和 生命 得 不 人 不 到保 障。 … 边 区的社会 教育利 用识 字组 、 学等 多种 形 式普 ” 冬
边 区社会 教育 的组织 形式 主 要有 识 字组 、 学 、 冬 民众 教 育馆
等多种形 式 。
1识 字组 。主要是针 对人 口稀少 的地 区进行 的一种 简便 、 . 经
济 、 的社 教组 织形 式 , 灵活 一般 都坚 持 自愿 原则 , 近结 合 , 取 就 采 不 同的形 式 , 到了广 泛的发 展。 得
第 9卷
第 1期
漯河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 un lo u h cto a e h oo yColg o ra fL o eVo ain lT c n lg l e e
Vo . No 19 .1 Jn 2 0 a . 01
21 0 0年 1月
d i1 . 9 9 ji n 1 7 -8 4 2 1 . 1 0 4 o:0 3 6 /.s .6 1 6 .0 0 0 . 2 s 7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争 寺 寺 争 夺 寺 夺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孛 孛 夺 孛 孛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毒 夺 夺 夺 . . 夺 争 串 串
摘要: 日战争时期 , 抗 陕甘宁边 区根据 文化教 育十分 落后 的 实际 , 采取 完善 的管理机制和 弹性 的学 习制度 , 在 边 区掀起 了社会教 育的热潮 , 其所展现 出的很 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对于当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
鉴作 用 。
关 键 词: 抗战 时期 ; 陕甘宁边区; 社会教 育 ; 农村和谐社 会 中图分 类 号: 2 5 K 6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6 176 2 1 0 -0 50 17 -84( 0 0) 1 5 -2 0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社 会教 育提 高了边 区 民众 的 文化 素质 。 曾经 担任 陕 甘 宁 . 边 区政府 秘 书长的李 维汉对 边 区的乡村社 会进行 了如 下 的描述 , “ 化设施 很缺 , 民十分缺 乏文 化 生活 ; 生条 件极 差 , 医少 文 人 卫 缺 药 , 畜死亡率 很高 , 人 婴儿 死 亡 率达 6% , 人达 3 ; 区 巫神 0 成 % 全
抗 日战争 时期 , 甘宁边 区社会 教育 的实施 和发展成 为 边 区 陕 社 会和谐 发展 的一 个 重要 内容 和途径 , 同时陕甘 宁边 区的社 会教
育 也是一 种具有 特色且 成 效卓 著 的成 人 教育 形 式。 在抗 战八 年 中 , 区的社会 教 育 紧密配 合边 区的政 治 、 边 经济 、 文化 建设 , 为边 区教育 的蓬勃发 展 和抗 日战 争 的胜 利 奠 定 了坚 实 的社 会 基 础 。 今天, 回顾 总结陕 甘宁边 区社 会 教 育 的实践 经 验 , 为构 建农 村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