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62套)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2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尸骸.(hài)浸渍.(zì)翌(yì)年博闻强识.(zhì)B. 弄.堂(nòng)刚劲.(jìn)横亘(gân)殒身不恤.(xù)C. 拎.水(līng)绯.(fēi)闻抹.(mā)布戛.(jiá)然而止D.屏.息(bǐng)莅.(lì)校叱咤..(chìzhà)长歌当.哭(d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作揖精典“神州”五号戮力同心B.喋血通碟坐想其成谈笑风声C.桀骜九宵蓬荜生辉绿草如茵D.谄媚坐落迥乎不同意气用事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B.杂文往往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在“校园文化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为彻底摧毁传销组织,公安部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打击传销,目前广西公安机关正全力抓捕传销人员。
C、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D 、法国国内掀起了一场激烈争论,环保人士要求关停核电站,“走出核能时代”而政府则称要吸取日本的教训,却否认了关停核电站的可能性。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国家有关部门的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气、废液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新课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点缀(zhuì) 箜篌(kónghòu) 阡陌(qiānmò) 呦呦(yōuyōu) B.倩(qiàn)影 脉(mò)脉 袅娜(nuó) (yānyān) C.葳蕤(wēiruí) 囚系(jì ) 移徙(xǐ ) 傺(chàchì) D.汆(tǔn)水 漪(yī)澜 蓟(jì )草 谣诼(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涌道 战栗 峻峭 留连 暗淡无光 B.恼怒 涸辙 歧韵 喝睡 急不择 C.混钝 萧索 猗郁 瞥见 风烟四起 D.颓废 深邃 徜徉 凝滑 秋水长天 3、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终老不复取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③犹可说也 ④可怜体无比 ⑤合葬华山傍 ⑥鸡鸣桑树颠 ⑦络绎如浮云 ⑧守节情不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⑦ D.④⑦⑧ 4、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始适还家门 少无适俗韵 适得府君书 舟行适临汝 B.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 C.谢家事夫婿 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来贵门 D.以尔车来 作计乃尔立 君尔妾亦然 尔卜尔筮 5、下列每组加点的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 ②背绳墨以追曲兮 B .①忧伤以终老 ②以尔车来 C. ①佩缤纷其繁饰兮 ②芳菲菲其弥章 D. ①会不相从许 ②还必相迎取 6.对下面一首古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蚌老。
A.首句“涉扛采荚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162套)(高一语文试题)

武汉二中2013— 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语文基础知识(共 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 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 没有什么学问一一”眼睛向上一翻, 轻轻点一下头, “可是也有一点喽!②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 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我也这样 ,东洋厂的每- 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A 、瞥 启超 所以 联想B 、扫 启超 那么 联想C 瞥 任公 所以 猜想D 扫 任公 那么 猜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 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 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 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 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 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中,孔子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表现了孔子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B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童年的篇章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都是孩子的视角,孩子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20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A 、青荇(x 1 ng ) B 游说(shu 1) C 玉玦(ju e) D 参乘(sh eng ) 惩创(chu ①g )执拗(ni u) 美姬(j i) 扇(shm)风租赁(l 1 n ) 籼(xi a n )米 祭飨(xiang ) 弄(n?ng ) 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惺忪殴打作践短小精悍 B 、和霭凄婉C 忸怩廖廓寂寥绿草如茵D 笙箫颓圯螳臂当(d a g )车 长歌当(d m g )哭 屏(p i ng )息以待 瞋(ch 6)目而视 斑斓迥乎不同 遒劲殒身不恤的心理,其中还有狄更斯特有的幽默情味。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二:第一~二单元月考试卷含解析

第一~二单元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16套)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3—2014年度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请将题目答案填在下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参乘(shèng)头晕目眩(xuán)京畿(jī)夜缒而出(zhuì)B.卮酒(zhī)虎踞龙盘(jù)瞋目(chēn)所向披靡(mí)C. 枭雄(xiāo)铿然有声(kēng)觇视(chān)切齿捬心(fǔ)D.忤视(wǔ)皆为戮没(lù)炮烙(páolào)人为刀俎(zǔ)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迷惘翱游容销金镜汗流浃背B.磕绊游弋一如既往入不付出C.斑斓甄别怨天忧人不计其数D.船棹蛰居直截了当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___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如是之从容。
A 竟至竟会竟会 B竟会竟至竟能C 竟能竟会竟至 D竟至竟会竟至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迥乎不同。
B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D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2013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看电影王往电影是一束光。
在乡村的夜晚,这束带着奇迹的光让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
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
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的粘着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
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是的,电影是一束光。
当它投射到银幕上时,世界也就投射到了银幕上。
人们从电影上知道了村庄之外的另一些村庄,国家之外的另一些国家。
在另一些村庄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水,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庆贺胜利时就在大街上接吻。
当然,人们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差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奴隶,有些地方战火不断。
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忘了白天曾经和邻居为了一只鸡而大吵大骂,忘了家里的粮食可能支不到明天晚上。
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
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
看到头戴贝蕾帽、手夹香烟的女人,他们就嚷起来:“特务!”果然那个女人很快化装成了特务;紧张的音乐响起,树木一动不动,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躲藏的柴垛……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
看一会儿电影,他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他不明白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晚上,电影散了,小柿子没有回家,和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里的故事,玩打土匪的游戏。
他拿着木头枪,走进树丛,搜查“土匪”。
没走几步,就看到两个抱着接吻的人,男的是村里的欧亚,女的是葡萄,他的大姐。
他悄悄退了出来。
就在小柿子回到路上时,看到了他的父母拿着棍棒过来了。
父母看到了小柿子,问他看到大姐葡萄没有,看到欧亚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26 分,每小题2分)1、下列选项中,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谛.(tí)听低徊.(huái)抛锚.(máo)按捺.不住(nài)B、粗犷. (guǎng) 静谧.(mì) 悲怆.(chuàng) 方兴未艾.(yì)C.菜圃.(pǔ) 逃遁.(dùn) 迁徙.(xǐ) 聊以慰藉.(jiâ)D、搭讪.(shàn) 烙.印 (luî ) 翘.首 (qiáo) 濒.临灭绝(bín)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海蛰啜泣寥落娇揉造作B.慷慨贬谪辜负良晨美景C.震憾骨骸惦念阴谋诡计D.恣意雾蔼乌蓬船焦燥不安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②我还喜欢去想这棵树怎样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在空旷的田野上,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
③乌云在低空飞驰着,转眼间,就像烟雾一般,了落日。
④我期待第一声炮响,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A.制定树立遮蔽暴发 B.制订竖立遮挡暴发C.制定竖立遮蔽爆发 D.制订树立遮挡爆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联考结束,老师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形势,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小时候大人们总是教育我们,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个人得失不要斤斤计较,对他人的中伤诽谤要不以为然....,这样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C.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D.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酷卖街的摊位布局,让我似乎穿越到三国时诸葛亮设下的八卦阵,又穿越到战国时孙膑布下的迷魂阵。
B.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呈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导致多人伤亡的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C.对“地沟油”的监管不力,总有不法分子把“地沟油”变成“进口货”,不仅上了餐桌,甚至还入了饲料。
D.浙江省将加大监督力度,改进产品包装和过度包装,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6.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关于“自由”,我想了很多,如果没有地心吸引力,我们就可以。
但是如果真的摆脱了地心吸引力,我们恐怕也到不了哪里去。
:自己打着转儿,再绕着地球转。
自己做自己的主,远远的,还有一个老朋友拉扯着。
宇宙很宽广,也许,再宽广前自由都会被。
①像月亮一样静静地转②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③你成为月亮就挺好④你成为鸟儿就挺好⑤一根看不见的引力线拉着⑥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7.学校要开家长会。
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语,最得体的一项是()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 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交代! 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8.下面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所共食.食:适应C.方.其破荆州方:当D.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10、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望美人兮天一方、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凌万顷之茫然D.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11、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⑤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⑦顺流而东.也⑧侣.鱼虾⑨友.麋鹿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B、①②\③④⑦\⑥\⑤⑧⑨C、①⑧\③④⑤\⑥⑦\②⑨D、①②⑧\③④⑦\⑥\⑤⑨1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哀吾生之.须臾D、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何为其然.也13、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寄蜉蝣于天地二、阅读与鉴赏(21分)(一)阅读《想北平》的相关文段,完成14—16题。
(9分)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14、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
(2分)15、第二段开头写“我真爱北平”,为什么接着就写“我”怎样爱“我的母亲”?(3分)16、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三)课外阅读(12分)父子之间的怯意韩羽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
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
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7、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征?(3分)18、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
(3分)19、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3分)20、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显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
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E.第七段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三、文言文句子翻译(7分)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分)2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2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分)四、名句默写(10分)2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