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9单元教师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试管、烧杯、滴定管、温度计、压力计、实验桌椅、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溶解度曲线图、实验视频、动画演示、在线讨论平台。
教学手段: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课堂练习、实验报告。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溶解度曲线解析》:深入解析溶解度曲线,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探索:溶解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索,让学生了解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溶解度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溶解度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溶解度的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溶解度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溶液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溶解度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

九年级英语第9单元
九年级英语第9单元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语法:完成时态
-完成时态的用法和结构
-完成时态的标志词(already, yet, just等)
-完成时态与现在时态的区别
2. 词汇:常用动词短语
-常用的动词短语及其用法
-动词短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3. 阅读理解:文章阅读和理解
-阅读并理解包括细节和推理的文章
-使用关键词和上下文推测词义、主旨等
4. 写作:叙述性作文
-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表达清楚准确
5. 口语表达:情景对话
-在特定情景下进行对话练习
-运用常用句型和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内容概述,不同教材和学校可能有细微差别。
具体教学内容和重点需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安排来确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和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像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要求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Unit 9 Lesson 49:Get Along with Others教学设计九年级英语全册

冀教版九年级英语Lesson 49:Get Along with Others教学设计Part 1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文本选自冀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9中的第1课。
本单元以Communication为话题,谈论“沟通的重要性”及“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1课Lesson 49 Get Along with Others,探讨了与人相处及沟通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认识到良好沟通的重要性,明确在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本文以4人对话形式呈现,先以刘老师询问学生跟他人相处怎么样的问题引出3名学生的交友情况,以及朋友间相处会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同时探讨了良好的沟通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文中出现了really, hardly, exactly, seriously, hopefully等多个副词,以及表达沟通话题的词汇及句式。
文本虽是对话形式,但没有体现明显的交际功能,主要是表达对“沟通”及“与人相处”的看法,我把本课定位为阅读教学。
Part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学习热情高,基本具备在文本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自信地表达观点,且学生在第七单元也学习了人际交往相关话题。
本课主题“与他人相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乐于探讨,但在本课话题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方面的词汇方面较为匮乏,此外,部分学生理解和整合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Part 3教学目标1. 能掌握和运用misunderstanding, require, communication, hardly, solution, anger等单词和get along with, be satisfied with, in the open, come to a solution, move on等短语。
2. 获取梳理本课中3名学生和1位老师对communication的观点看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金属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矿物及其冶炼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2课时金属矿物及其冶炼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认识还原反应及物质的还原性。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教学准备】(1)金属矿物样品。
(2)仪器:铁架台、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塞、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塞、导气管。
(3)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
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与钢铁有关的成语?“恨铁不成钢”,对铁而言,钢具有哪些更优良的性能?“百炼成钢”,为什么生铁百炼可以成钢?那么,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二、推进新课活动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引入】或许你已经知道一些金属矿物,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板书】三、金属矿物及其冶炼1.金属矿物【投影】几种金属的矿石标本1.观察几种金属的矿石标本,了解矿石的主要成分。
2.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金、银等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学生活动】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的名称和主要成分。
见下表。
活动2:了解铁的冶炼方法【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
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板书】2.铁的冶炼【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九年级英语unit9-10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英语unit9-10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英语Unit 9-10知识点梳理Unit 9: Traveling在我们的生活中,旅行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旅行给我们带来了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记忆。
在九年级英语课程的第9单元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关于旅行的词汇和语法。
首先,我们将了解一些关于旅行方式的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 "take a flight"坐飞机、 "take a train"坐火车、"take a bus"坐公共汽车,或者 "take a taxi"坐出租车。
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时,我们也可以 "go on foot" 步行,或者 "ride a bike" 骑自行车。
除了交通方式,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旅行目的地的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去海滩度假(beach holiday)、登山(hike)、参观古迹(visit historical sites),或者去夜市体验当地文化(experience local culture)。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讨论我们的旅行计划。
在这一单元,我们还将学习表示位置的介词短语。
例如,如果我们在机场等朋友,我们可以说 "I'm waiting for my friend at the airport"。
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可以说 "I'm in Beijing"或者"I'm at the beach"。
在语法方面,我们将学习不定式的用法。
不定式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例如,"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my goal"中的不定式 "to learn English well"作为名词,充当了主语。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9单元教学设计

⼈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9单元教学设计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作,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低的关键所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9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版九Unit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单元教学设计 第⼀部分:基本信息 姓名 学科 英语 年级 九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单元 ⼈教版九年级 第九单元 第⼆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话题 单元学习主题意义 ⾳乐和电影(music and movies) 本单元以⾳乐和电影为中⼼话题,让学⽣通过关系代词that, who, which等引导的定语从句谈论并表达⾃⼰的喜好。
话题从⾳乐扩展到⽣活的其他⽅⾯,和学⽣的⽣活紧密联系,学⽣有较⾼的参与性。
⽽语法核⼼项⽬定语从句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种重要语法结构。
本单元通过将此语法的学习渗透到话题中,步步递进展开来达到学习⽬的,完成任务。
1.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学习Section A部分,学⽣英掌握⼀些与⾳乐和电影相关的词汇,能够通过听和读获取有关⾳乐的电影的相关信息,了解以that, which, 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功能和作⽤,并能模仿和表达⾃⼰喜欢的⾳乐或电影,此外本单元还复习了学⽣已学的表达喜好和⾳乐相关的词汇。
Section A的教学重点是让学⽣学会⽤that, which, 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完整地表达⾃⼰对⾳乐和电影的喜好。
该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理解定语从句与先⾏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Section B在Section A的基础上进⼀步拓展话题,让学⽣能够运⽤所学结构谈论其他喜好,阅读部分还涉及了中国的民间⾳乐及⾳乐家,因⽽也增加了与⾳乐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句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6.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课题2溶解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课题3溶液的浓度》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包括8个实验、2个探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课题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课题2溶解度》中[实验9-5]和[实验9-6]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现象,来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含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 [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实验9-7]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8]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材43页图9-19表示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错误操作时,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难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用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其次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可以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举例说明生理盐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课题1溶液的形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2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验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实验9-5]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都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课题3溶液的浓度》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课题1 溶液的形成2课时课题2 溶解度2课时课题3 溶液的浓度2课时实验活动 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1课时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课时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教师准备】溶液:氯化钠、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学生准备】蔗糖及别的用品.导入一:【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几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导入二:【故事引入】有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想做发明家.有了这个念头,便兴致勃勃地跑到爱迪生的工作室,希望能够在爱迪生那里工作.爱迪生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来接待他.在爱迪生面前,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他想发明的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事物的液体,他甚是得意.爱迪生听完后,哈哈一笑,说道:“这不可能.”年轻人诧异地反问:“为什么?”爱迪生回答:“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你的万能溶液呢?”随后,年轻人哑口无言.导入三:【讲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意思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些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一、溶液的形成[过渡语] (针对导入二)生活和科技中没有万能溶液,但是生活中没有溶液是万万不能的.同学们最喜欢喝的糖水就是一种溶液,日常生活同学们注意的是品尝糖水的味道,很少观察糖水这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同学们桌子上有蔗糖及一些仪器,我们一起根据[实验9-1]的内容来探究溶液的形成吧.思路一【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现象】蔗糖消失在了水中.【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蔗糖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溶液,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学生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没有析出沉淀.【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学生活动】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糖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常用的溶液之一.蔗糖水溶液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蔗糖溶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蔗糖放到水中消失了?【讲解】只要温度不改变、水分不蒸发,形成的蔗糖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即密度一样、浓度一样. 学生阅读26页后回答:糖溶解在水中了,是因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并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课题3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准备.【追问】物质溶于水时分散的微粒是否都是分子呢?【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现象:学生阅读26页后理解:氯化钠溶于水时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的.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的概念.【归纳】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书写到黑板上并补充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强调体积不能相加. 观察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 学生回答:均一、稳定.【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设疑】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回答: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问】医生给病人消毒的碘酒和注射的药水是溶液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物质?【学生】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用水和洗衣粉洗.【探究实验9—2】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实验9—2】.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现象水碘不溶解;液体无色水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汽油碘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汽油高锰酸钾不溶解;液体无色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现象:碘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碘溶于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演示】实验9-3.药品:酒精、水、红墨水.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思路二【引入】(针对导入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溶液,所以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板书】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交流讨论】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交流】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学生发言】可以用肥皂水洗或用洗衣粉洗.(教师给予鼓励)【引导】完成下面的【实验9-2】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演示】实验9-2.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水 碘 不溶解;液体无色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水 高锰酸钾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汽油 碘 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液体无色 【互相交流】 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展示板书】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提出问题】 衣服上的植物油可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 汽油.因为植物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而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过渡】 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实验9-3】.【演示】 实验9—3.实验用品:乙醇、红墨水、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交流实验结论】 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教师指出】 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展示板书】 液-液互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通常水是溶剂.【讲解并板书】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设问】 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回答】 汽水.【引导提问】 我们了解了溶剂、溶质、溶液之间的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交流】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能提供植物所需养料.[知识拓展]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溶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2.液体是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山中学九年级英语导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教师_____课题Unit 9.When was itinvented? Section A(1a~2c)课时Period 1课型听说课学习目标(1)Master the words in this unit, the usages of the important words ―invent,be used for‖(2)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3) S + was / were + vt.p.p + ...导学过程二度设计新课导入(5’)Our life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Do you know why? One of the reasons is human’s inventions. Some inventions have changed our world.Discuss: 1) What kinds of inventions can you think of?2) Have you ever had your own inventions?学习任务:Task1. Groupwork 1a (2’)Look at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s. In what order do you think they were invented? Number them 1~5 and (包括重难点、导入语言、衔接语言)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s.Task 2 Listening( 5’)1) Read aloud the years.1876 1885 1927 1971 1976 【2011】2) Finish 1a :listen and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dates ,and check each other in groups.Task3(5’)1)Finish 2a,2b : listen and number/match the invention2)Check the students’ answers in groupsTask4 (3’)Pairwork 2c — Make up conversations using theinformation in 2a,2b.eg: A: What are they used for?B: They’re used for seeing in the dark.当堂检测:习题更新1)The car was invented in 1885(提问)the car ?2)We planted many trees in our school last weak.(被动)Many trees in our school last weak.3)They’re used to see in the dark.(同义句)They are used in th dark.巩固练习:一.1. English is used travelers and busines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A.toB.forC.byD.as2. I think these coats are woolA.made ofB.made formC.made intoD.made up of3. Safety glasses are used protecting your eyes.A.fromB.byC.toD.for4. He can’t the new machine before reading the instructions.A.operate onB.operateC.workD.work on5. Edison the light bulb and Columbia America.A.discovered,discoveredB.invented,discoveredC.invented,inventedD.discovered,invented二.用be used for, be used as, be used by, be used to的适当形式填空1.Everyone knows that a raincoat keeping off rain.2.These boards can beds by us.3.The dictionary me.4.Chinese the first language by us.5.Cookers cook by cooks.6.His mother getting up early.拓展提升:Cars were invented in 19th century . Today they have1 the lives of everyone in the United States. Most Americans feel that they are poor when they have2 cars.Why are cars widely 3 in the United States? Here are three reasons.First of all, the country is very large and Americans enjoy 4 trips here and there. With 5 they cango anywhere easily.The second reason is 6 trains have never been as comm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y ar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at’s 7 Americans hav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traveling by plane.The third 8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ericans don’t like to9 buses or trains or even planes. They like cars 10 they want to travel fast at any time.( )1.A saved B.touched C.made D. done( )2.A.no B.some C.many D. now( )3.A.active B.made C. found ed( )4.A.to have B.making C.to make D. raising ( )5.A.cars B.trains C. buses D.planes( )6.A.why B.where C.that D.there( )7.A.more B.that C.so D.most( )8A.thing B.excuse C.matter D.reason( )9.A.wait for B.work for C.work on D.wait on( )10.A.because B.before C.after. D.so Key:1B 2A 3D 4B 5A 6C 7A 8D 9A 10A导学反思及建议花山中学九年级英语导学设计主备人_ _ 审核人_____ 授课教师_____课题Unit9 (SectionA 3a—4) 课时Period 2课型阅读课学习目标1.To learn the usages of“ S+ be + vt-ed”2.Learn to express the opinions about creating and inventing.导学过程二度设计复习互查(5’)1.Check the new words in pairs----P68~702.Check the phrases:1)battery-operated slippers2) 用来做……3) shoes with adjustable heels4) 在黑暗里看见5)被……发明eg: A: When was the car inevented? B: In ...A: W ho was it invented by? B: …A: What was it used for? B: …课时导入(1’)Look at the lights in our classroom. And there are also many colorful lights in the streets. They make our (包括重难点、导入语言、衔接语言)city more beautiful. I think the light bulb is a helpful invention. Do you think so? What do you think is helpful? What do you think is annoying?学习任务Task1 .(5’) Finish 3a.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five helpful inventions and five annoying inventions on their own.Task2. (5’) Finish 3b.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eg: A: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helpful/annoying invention?B: I think the most helpful/annoying invention is …A: Why is that?B: Well, it gives people…Task3.(5’ ) GroupworkImagine that you are alone on a tiny island.Choose five inventions you would like to have on the island with you.Tell the group what you chose and why.Maybe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drills:I’d like to have a…because I could…It’s used for…I think the most helpful invention is....But that’s not going to help you leave the island.I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to leave…当堂检测(5 ’)习题更新汉译英(1)计算机是何时发明的?(2)谁发明了计算机?(3)计算机是用来做什么的?(4)你认为什么事最有用的发明?(5)它能够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工作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