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还影响着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体育器材也缺乏更新和完善。

这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进行有效的锻炼和训练,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甚至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由一些非专业教师来代课。

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辅导,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往往只有体育课和体育俱乐部等少数几种形式,缺乏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

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影响了他们体育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的建设投入,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基本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

应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体育教学指导和帮助。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探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资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农村中小学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体育课由非专业教师代课,因此很难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和水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他们的体育教学水平与城市中小学的教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体育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很多农村学校的操场土地质量较差,没有专门的体育馆和健身器材,这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农村学校的规模较小,学校的资金投入也有限,导致体育设施的改善和更新进展缓慢。

体育设施条件有待改善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另一个问题。

三、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过于注重传统的体育项目,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以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为主,忽视了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比如瑜伽、游泳、健美操等。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也比较死板,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这很难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一个问题。

四、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农村中小学很多都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方面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师和课程管理人员,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推进不够顺畅。

对学生体育锻炼成绩的评估也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这难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一个问题。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训练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训练计划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不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小学体育训练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2000字】1.2 问题阐述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匮乏: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和器材匮乏,很多学校连一个体育场馆都没有,更别提专业的训练设备了。

学生只能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训练,无法进行系统性的体育锻炼。

2.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往往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甚至有些学校连一名专职的体育老师都没有。

这就导致了体育训练的内容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体育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学生参与度低: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小学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参与度低。

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农村小学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科学性。

没有明确的训练计划和目标,缺乏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指导,导致训练效果较为有限。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较多,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阐述】2. 正文2.1 现状分析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随着农村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小学也逐渐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开始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

目前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场地和设施条件较为简陋,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这导致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影响了训练效果。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训练经验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训练指导。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课余体育训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

1.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的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导致学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体育训练。

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2.学生参与度低由于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积极性,甚至存在辍学现象。

这导致了学校体育训练的参与度低,影响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单一农村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相对单一,大多是简单的操场活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减弱。

二、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对策1.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器材和场地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投入,提高学校体育设施水平。

可以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和设施,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条件。

2.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举办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

学校也可以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并积极参与其中。

学校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课余体育训练内容,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使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并培养其兴趣。

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教练进行指导,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对体育训练的理解和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工作。

5.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体育训练学校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通过对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的双向考核,激励学生更加注重体育训练,同时也督促教师更加关注体育训练工作。

三、结语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体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尤为稀缺。

在农村中小学,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有限,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

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设施条件落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如操场面积不足,运动器材不全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能力培养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 课程设置单一有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技能练习和传统的体育项目,缺少创新和多样性。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丧失了体育锻炼的乐趣和动力。

4. 教学方法单一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是传统的集体授课和传授技能,缺乏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动机减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肥胖、近视、脊柱侧弯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与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好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改善设施条件对于体育设施条件不足的学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增加相关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增加操场面积,配备更先进的体育器材,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能力培养。

3. 丰富课程设置对于体育课程设置单一的学校,应该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如攀岩、划船、滑板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未来国家英才的重要
途径之一。

但目前农村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缺乏专业的运动技能和教学经验,难以达
到国家提出的体育素质标准。

其次,农村小学生的体质普遍比城市学生低,体育课余训练
尚未成为家长和学生普遍认可的必要活动。

再者,农村小学条件相对落后,缺乏足够的运
动场地和器材,影响了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

最后,由于学生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关爱程
度不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运动技能。

其次,加强家
校合作,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和课余训
练的质量。

第三,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器材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课余训练的内容和质量。

最后,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效果。

总之,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共
同努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家庭和学生对课余训练的认可与支持,改善运动场地和
器材条件,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和坚持训练的质量管理等方面,从而有效推动全民素质教育
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探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将从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差、教育理念滞后以及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等方面进行探讨。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相比于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并且很多是非专业的体育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这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的体育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条件较差。

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缺乏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

这限制了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的体育锻炼和技能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在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着重视功利导向和应试教育的观念,将体育课看作是浪费学习时间的事情。

这种观念的滞后导致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也使得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

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和设施的限制,体育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和单一,常常只注重学生的基本体能训练,而忽视了体育运动技能和战略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现状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发展,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还应鼓励优秀的体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供他们更好的发展机会。

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改善他们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条件。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支持,帮助农村中小学建设适宜的体育设施。

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宣传和教育,推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还应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增加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发展。

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开展俱乐部活动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一、现状分析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在学校课程之外,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

由于资源匮乏、师资不足、家长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匮乏:农村小学通常设施简陋,缺乏专门的体育硬件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难以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

2.师资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导致学校内部缺乏体育指导力量,难以保证学生得到专业的体育训练。

3.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支持和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4.学生参与度低:受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以上问题表明,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和学生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1. 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体育教育宣传和家庭教育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体育活动,增强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支持。

2.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体育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训练服务。

3.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硬件条件。

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金支持以及国际组织援助,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体育硬件设施和场地,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训练环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体育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赛、田径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5.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完善 和维 修好 体 育场地器 材 ,保证 学 7. %) 25 学校开展 课余体 育训练 的 目的 为 了升 学、 竞赛 (78 、对 体 育有 兴趣 . 据 统计 ,学校 开 展课 余体 育训 练 的 目 (8 %) 为 了 锻 炼 身 体 (61 、为 了 5. 、 3 3. %) 校 体育课 余训 练 的需要 。 的 明确 ,且 具有 多样 性 。从农 村学 校开 展 好玩 ( 1 %) 1. ;城 市学 生参 加课 余体 育训 1 35 建 立健 全学 校体 育课 余 训练 的人 才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状 的 比较 。
和 城市 开展 好课 余体 育训 练创造 了 良好 的 器材 满足 训练 的情 况来看 ,认为满 足 的农
思想条 件 。 村仅 3 %,城 市也 只有 1. . 5 4 %;基 本满 足 3 满 足 的农村 确 达到 6. 5 %,城 市为 3. 5 4 %。 9
可 度不 一致 , 访谈 得知 , 教师 对 训练要 求 、 训练质 量 、训练 安排 的设 计等方 面存 在较 大差 异,学 生对 训练 效果 、训练 成绩 、训 练水平 等方 面在 理解 上存在 较大 差异 ,这
2 结 果 与分 析
进 行有 组织 、有计 划 的运 动训练 活动 和竞 21 学校 课 余体 育 训 练 重要 性 的 与教 师和 学生 的文化 、社 会 、经 济所 处环 .
投 稿 日期 : 2 1一O —1 01 6 O
作 者简介:罗 国军 (93 ) 17 - ,中教 一级 。研 究方 向 :学校体 育教 育与 管理 。
ii ii i i 钐 i
21 1 总 3 钐 舞 1 o年 1 第 0 1 月 期 6
金 额 数 量 来 看 ,10 ~20 00 00元 的 农 村 学 内 ( 1 %) 超 过 1 时 的 仅 为 1. 地 器 明显好 于农 村 ;学校对 课余 体 育训练 8. , 1 小 8 %。 9
量 项 目运动 员来 多 自农村 , 球类 、 水上类 、 3 %~ . . 4 %;参 训 学生 中 农村 学生 略 高于 学生 都认 为学校 课余 体育 训练场 地器 材 匮 4 8 城 市 学 生 , 分 别 为 6. 6 %、6, 7 0 %, 没 有 乏 ,且城 市课 余体 育训练 场 地器材 明 显好 4 学 生认 为课 余体 育训 练不 重要 。这为 农村 于农 村 。从教 师对 学校课 余 体育 训练场 地
课 余 体 育训 练 是 在 学 校 体 育教 学 和 据 用 E cl 0 进 行 统计处 理 。 xe 07 2 课 外体 育活 动 的基 础上 ,为提 高学校 的运 动 技 术水 平 ,推 动 学 校 群众 体 育 的发 展 , 在 课余 时间 里对 具有 一定体 育特 长 的学生
. 的经济 现状 和家 长 、教师 对 学生从 事体 育 育 训 练 的 目的 的 价 值 取 向存 在 差 异 。 农 34 建 立 健 全 学 校 体 育经 费投 入 制 度 , 训练 的支 持有 关 。 村 学 生 参 加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的 目的依 次为 确 保 学 校 体 育经 费 按 照 政 策 要 求 投 入 到
1 j 灭敞 责 法 查 阅 了近 年 来 关 于 师 对 学 生参 加课 余体 育 训 练 的 积 极 性 的 认 为 满 足 的分 别 为 5 % 66 . . 、1 . 6 %;认 为基
‘ 渊 杳 法 根 据 研 究 要 求 ,设 2. 替 6 %;认 为 学 生参 加 课 余 体 育 训练 积 极 满 足 的分 别 为 6 . 9 1 %、4 . 1 1 %。由此 可 见 , 7
有效 率分 别为 7. 2 %、9. 。 0 6 %、 0

的农 村 高 于 城 市 ,为 1. 39 %、8 %。为什 育 训 练 经 费 的投 入 情 况 来 看 ,城 市 明显 . 3
7 .


将 调 查 问卷 所 得 数 么师生 对参 加课 余体 育训 练 的积极 性 的认 好 于 农 村 。 从 投 入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经 费 的
学校课 余体 育训 练工 作 的重要保 障 。
小 学 中共发 放教 师 问卷 10份 ,农村 、城 从 学生对 参加 课余 体 育训练 的积 极性 认可 24 学校课余体 育训练经 费 4 训 练 经 费 是 学 校 开 展 好 课 余 体 育训 8 %;认 为 参 加 课余 体 育训 练 积极 性 一 练 的 重 要 保 障 之 一 ,没 有 经 费 的投 入就 9 6 ,有 效率 分 别 为 8 . %、9 . 3份 28 5 0 %;在 3 . 0
课余 训练 的 目的选 择来 看 ,培 养学 生体 育 练 的 目的依 次为 对 体 育有 兴趣 (6 %) 6. 、 7
兴趣 为开 展课 余体 育训 练 的第 一 目的 , 占 为 了升学 、竞 赛 (6 %) 5. 、为 了锻 炼 身体 3
选 拔机 制 ,确 保优 秀运 动员 能够 按照 训练 所 需选送 到高 一级 学校就 读和 训练 ,保 障
占3. 1 %。20 —50 7 01 00元 的 农 村 学 校 只 体 育 训练 时 间集 中在 1 小 时 以下 ,其 中 . 5 展课余 体 育训练 的 目的 明确 ,且 具有 多样
占2. 70 %。50 —100元 的 农 村 学 校 仅 4 . 0 1 00 7 %, 1 6 . 5以上 也 只 有 8 %。究 其 原 因 , . 0 有 1 , 占 1 %;城 市 学 校有 1 , 占 所 . 8 7所
赛 活 动 的过 程 。从 已有 的研 究 文 献来 看 , 认 知
由于城 市和 农村在 经济 、文化 、生活 、学 来 源存 在着 区域 化倾 向 ,即耐 力项 目、力 棋类 、技 巧类 多来 自城 市。 习等诸 多方 面存在 不 同 ,高水 平运动 员 的 训 练 的 重 要 性 认 可 度 较 高 , 达 到 6. 0% 4
(. 1 湖南省 株洲 县教 育局 ,湖 南 株洲 402 ;2 湖南 省醴 陵市第 一 中学 ,湖南 32 1 . 长沙 420 ) 110 醴陵 420 12 0 3 湖南 省长 沙市 南雅 中学 ,湖 农 村 与城 市 中 小学 课 余体 育训 练 之 间存 在 的差 异 性 ,采 用文 献 资 料法 、 问卷 调 查 法 、
数理 统计 法对 株洲 市 区和农村 部分 初 中、 小学 的课余 体育 训练 进行 了对 比研 究 ,旨在为 如何 开展 好 中小学课 余体 育 训练 ,培 养合 格 的运动 员提供 一 点参考 依据 。 关 键词 : 课余 体育 ;农 村 ;城 市 ; 比较 中图 分 类号 :G 0 . 87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5X (0 1 1 00 0 6 4 11 2 1 )1— 6 — 2
余 体育 训练 的重 视 、学校 课余 体 育训练 的 28 学 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 目的 异 ,影 响学 生参加 课余 体 育训练 的影 响因 . 传 统 、学校 课余 体 育训练 的成 绩 以及 当地 农 村 学 生 与 城 市 学 生 在 参 加 课 余 体 素 是多 方面 的 。
12 研 究 方 法 .
课 余体 育训 练的 专著 、杂志 2 余 本 。 0
I ! ¨
力之 一 ,体 育训 练也 是一 样 。据统 计 ,教 训 练 的情 况来 看 , 基本和 教师 的看 法 一致 ,
3 %、4 . 3 1 %; 认 为 不 7 认 可 度 , 农 村 高 于 城 市 , 分 别 为 4 . 本 满 足 的 分 别 为 3. 5 %、 8
计 了 《 小 学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现 状 问卷 调 性 一般 时,分 别为 3. 中 9 %、4. 7 9 %;认 为不 加 大场 地器 材设 备 的投资 和建 设是 开展好 2
查 表 》( 师用表 和 学生用 表 ) 教 ,在初 中和 积 极 的城 市 高 于 农 村 ,为 2 %、1. 3 9 5 %。 5 市各 7 0份 ,收 回有效 问卷 分别 为 5 8份和 度 来 看 , 城 市 高 于 农 村 , 分 别 为 5. 0 %、 0
6 0
0 1 1 0期 郝 2 1 年 1 月总第 3
体 育 育 iiiii 教
d i 03 6/i n17 —5 x 0 1 1 3 o: 9 9 s 6 4 1 l 1 . 4 1 j s 2 10
农村 与城市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的比较研 究
罗 国军 ,钟卫 清 ,姚 绪 刚

33 农 村 与城 市学 校课 余体 育 训练 开设 . 的项 目有一 致性但 也 存在 差异 ,以 田径和
是农 村学 生离 校较 远 , 多 为通 宿学 生 , 且
2. 7 %。100 以上 的农 村 学 校 为 0 , 用在 返 家路 程 时间较 多 ;二是 农村 和城 市 球 类为 主 :城市 学校 课余体 育训 练时 间 明 0 00 元 所 城 市学 校 却有 9所 ,占 1. 43 %。调 查得 知 , 学 生 的学业 负担 较重 , 需花大 量 时间完 成 显 比农 村要 长 :农村 学生 与城 市学生 在参 加 课余 体 育训练 的 目的的价值 取 向存在 差 造 成这 种差 距原 因有 政策 性 的 、领 导对 课 家庭 作业 ,从而减 少 了训 练时 间 。
校有 4 6所 , 占 7 . 9 %; 城 市 学 校 2 所 , 3 O 有 1 所 , 占 1. 1 8 %; 城 市 学 校 有 1 所 , 9 7 训练 1 . 时 以上 的为 o 5小 。城 市学 校 课 余 经 费的投入 ,城 市 明显好 于农村 ;学 校开
1 时 以下的 占4. 小 44 %,1 .小 时 的 占 性 。 ~1 5
22 学 生 参 加课 余 体 育训 练 的积 的农 村 为 3. . 1 %,城 市 为 4 . O 76 %,认 为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