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 学案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整合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整合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地理整合练习(1)—、地球运动(2017 • 11月浙江选考)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 CO 为主,昼夜长短 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 100 C 。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下图为 “太阳系示意图”。

完成(1)〜⑵题。

(1) 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A. 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2) 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 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D解析 第(1)题,根据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可知C 正确。

第⑵ 题,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至U 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 大气对火星表面的辐射吸收少,火星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

故昼夜温差大。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 • 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⑵题。

(1) 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2) 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1)A (2)D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甲地两侧都有断层,且相对断层两侧的地块上升,故为地垒。

第(2)题,乙处岩石是片麻岩,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属于变质岩。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 • 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关于库区小气(m) 日花岗岩昌页労麻岩 書石灰岩 亘断层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雾天数增多B.气温日较差增大C.降水天数减少D.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A解析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错。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二讲地球的自转课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二讲地球的自转课件

(
)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解析: 第 1 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 示信息,②地所在经度为 135° E,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经 纬网知 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 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第 2 题,⑤ 地纬度比②地高,线速度小于② 地,但二者角速度相等。
A 点、____ 中有____ B 点、____ C 点。
②太阳高度小于 0° 的点,图 1 中有____ 甲 点、____ S 点。
③太阳高度大于 0° 的点,图 1 中有 N 点、C 点、D 点及乙点。
0°,昼半球各点 ④由此可知,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 ____ 0°,夜半球均小于____ 太阳高度均大于____ 0° 。
3.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正相关
(二)地球自转速度规律的应用 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 (1)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 越低;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2)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 1 670 km/h,南北纬 30° 为1 447 km/ h,南北纬 60° 为 837 km/h,根据所给地点线速度 数值,就可以判断其高、中、低纬度了。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 (纬度低、海 拔高 )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2)图中 a、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 因是 ( )
A.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二单元第二节 地球运动(一)PDF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二单元第二节 地球运动(一)PDF版含答案
(1) 黄赤交角图示 一个大圆圈,又称为晨昏圈㊂ 晨昏线具有以下特点: ②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ʎ㊂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是 ①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且晨昏线平分赤道㊂ ③晨昏线的移动: 移动速度与地球 自转 速度相 同, 都 是约 ④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到昼的分界线为晨线㊁ 由 ㊀ 不同类型太阳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方法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2
方法㊀ 时间计算的方法
㊀ ㊀ 1. 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已知地地方时 ʃ4 分钟 / 1ʎˑ 经度差 = 所求地地方时 起飞时 A 地时间 ㊀ ㊀ 起飞时 B 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m 小时 +m 小时
注意㊀ ( 1)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 + ,西侧为 - ㊂ ( 2) 以 0ʎ 经线为准, 同侧两地经度差为 - ; 异侧两地经度 差为 + ㊂ 2. 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 公式:
(2) 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㊂
������������������������������������������������������������������������������������������������������������������������������������������
北温带国家四季:3
(2) 五带的界限及范围
5 月为春季,依次每 3 个月为一个季节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为热带 ②极圈至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为寒带 ③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考点二㊀ 昼夜交替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㊀ ㊀ 1. 昼夜交替现象 球体㊂
(1) 产 生 原 因: 地 球 自 转; 地 球 是 一 个 不 发 光㊁ 不 透 明 的 (2) 周期:一个太阳日(24 小时) ㊂ (3) 昼夜交替的分界线 晨昏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地理整合练习一、地球运动(2019·4月浙江选考)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

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完成(1)~(2)题。

(1)流星发亮的缘由是流星体( )A.汲取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视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1)C (2)A解析(1)流星发亮是因为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

(2)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地球上看是自西向东,结合图示可知,此时土星位于地球的东南方向,火星和木星相对土星更靠西。

故A正确。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9·4月浙江选考)某中学背山面河。

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完成(1)~(2)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答案(1)D (2)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当为石灰岩;④岩石应当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

第(2)题,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当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而来,故选D。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9·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早晨出现浓雾天气,缘由是( )A.大气汲取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答案 B解析雾的形成是由于气温低,水汽凝聚。

人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练习(36份有答案)(备战高考)

人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练习(36份有答案)(备战高考)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考点题号地球的宇宙环境1、2、3、1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5、6、7、8、9、10、14地球的圈层结构11、12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上海卷,1~2)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解析:1.D 2.C 第1题,月球表面无大气层,失去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气温很低,过大的昼夜温差,使月球表面岩石风化严重,形成厚厚的月壤。

第2题,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且突发性强,对人类威胁大。

(2017·河南中原名校模拟)我国拟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解析:3.B 4.D 第3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海上交通更方便;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正确。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2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2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练习2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周测)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0〜6的这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之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间段。

下图为“黎明与黄昏时段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日出地平面■补口落1.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曙暮光”意味着瑰丽绚烂而又转瞬即逝的美图题材,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A .约12分钟左右B.约15分钟左右C .约24分钟左右D .约30分钟左右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0〜6°勺这段时间里,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之为曙暮光,地球1小时自转15 °因此拍摄“曙暮光”只能有24分钟左右的时间。

答案:C(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向日葵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在花盘盛开前,花盘白天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其指向落后太阳约12°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据材料回答下题。

2.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 E)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A. 11: 12B. 12: 00C. 12: 48D. 13: 36解析:根据向日葵花盘指向落后太阳约12°当花盘指向正南(地方时12时)向西偏12 °由太阳每小时运动15 °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12: 48,再计算北京时间为13: 36。

答案:D(2018江西赣州模拟)2017年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约9时,国家领导人乘专机离开北京,于当地时间中午12时40分抵达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出访时间;1月15日至詔日主聲内容;对瑞+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讲枪垢201T年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中国3.专机飞行时间约为()A. 10小时40分B. 12小时40分C • 9时30分 解析:图示苏黎世位于东1区、北京位于东8区,两地相差7小 时;到达苏黎世时当地时间为12: 40,此时北京时间为19: 40;而从 北京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0小时40分,故 A 正确。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16.图1中,当地球公转位置()
A.由①到④时,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由④到③时,南京昼长夜短
C.由③到②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由②到①时,西风带总体南移()
17.图2中B点的时间是
A.11月1日0时20分??????B.10月31日23时40分
C.11月1日12时20分?????D.10月31日12时40分
D.丁地较多——地处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天气晴朗
13.关于图中局部地区盛行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沿海一夏半年一东北风?B.北部沿海一夏半年一西北风
C.东部沿海一冬半年一偏北风???D.西南沿海一冬半年一西南风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并读图回答14-15题。
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读某科考工作者在我国北疆盆地(85°E)拍摄到的夏日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拍摄此景观照片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6:40 B.12:30
C.17:20 D.20:05
4.从照片上的景观信息可推断该地比较丰富的资源是()
A.生物资源B.地下水
C.砂金矿D.石油
2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西半球赤道上B.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C.东半球赤道上D.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24.据图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5.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整合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整合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地理整合练习(3)一、地球运动下图为“我国新疆和西藏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分为Ⅰ~Ⅴ区。

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A.ⅠB.ⅡC.ⅣD.Ⅴ2.图中某区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其主要成因是( )A.海拔高B.云量多C.晴天多D.白昼短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Ⅴ区为青藏高原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原气候,晴天多;纬度低;故太阳辐射最强。

所以图示太阳辐射值最多的地区是Ⅴ。

第2题,图示Ⅰ区位于北疆地区,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影响,云量多,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少。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杭州四校联考)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D.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答案 C解析岩石圈处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它比地壳范围大。

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生存的场所,因此关系密切。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浙江桐乡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

1.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大气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离地面近气温高,地面辐射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

结合题图知③为地面辐射,选C项。

第2题,根据题意“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结合题图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C项。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2017·嘉兴选考教学测试)新生代时期为( )A.海生藻类时代B.裸子植物时代C.哺乳动物时代D.爬行动物时代答案 C解析海生藻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均在此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专题1 地球运动【聚焦考点突破核心】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图示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示意图)。

3、把握地球运动的三个关系(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

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4、认准三条线 (1)晨昏线①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②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2)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见图)。

(3)0时经线: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5、掌握三种计算(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①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50,地方时就相差1 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

②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普遍通用的标准时是1200E 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0时区)的区时,即0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0时所在的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6(2)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了昼长和夜长,弧长150为1小时;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如果知道该纬线的昼长,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由此可见如果根据某一正午太阳高度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一般是两个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以直射点对称分布的。

6、运用四个点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①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②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2);③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④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⑤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

(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0。

(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7、光照图判读的技能(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过极点(或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则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然后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隔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区差,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纬度间隔)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8.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计算方法:(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

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

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时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不变。

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900-|900-直射点纬度|,h=直射点纬度,可知:极点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直射点纬度。

在图甲中,反映的是某一极点地区在其极昼期中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当时太阳直射在h0N或h0S,可以确定出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大小范围为 00--23026/。

(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在其夏半年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内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在图乙中,反映的是某地刚刚出现极昼,则该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00,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极夜时,为00;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

图丙所示的地点也出现了极昼,根据其24小时内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0,所以该点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根据直射点纬度、该地的地理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

(3)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赤道上各点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图丁就反映赤道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运用公式:h=900一直射点纬度,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0,大小范围在66034/--900。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