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物疫病的扑灭-患病动物隔离-隔离的意义、对象和方法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二、主旨:本条是对发生二类动物疫病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一、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
其确诊定性由省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
二、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了解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制定出动物疫情的控制、扑灭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的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根据发病程度、流行状况、经济损失的大小,可视情况采取隔离、扑杀、销毁、紧急预防接种、限制易感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对有关场所进行清理消毒等控制、扑灭措施,以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养殖业生产的发展。
三、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对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的隔离(一)是临时性隔离。
主要用于急性疫病动物,或尚未得出诊断结论的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
这种类型的隔离措施应用比较普遍,一般时间较短,在采取扑杀、治疗、消毒等措施扑灭疫情后,即可解除隔离。
(二)是长期隔离。
主要用于慢性疫病动物。
这类患病动物由于所患疫病病程很长,一时难以治愈,且由于多种原因又难以进行扑杀、销毁等果断措施予以扑灭,一般需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长期隔离,以保证其它动物的安全。
这种类型的隔离一般较少采用。
关于隔离措施的主体,既包括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也包括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行使隔离权,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亦即代表国家行政。
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动物疫情是指某一区域或场所内动物群体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对动物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护动物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保障人类的安全,制定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制定步骤以及执行措施。
一、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是应对和处理动物群体感染性疾病的指南。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协调:预案中规定了应急响应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各岗位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协调。
2. 提前预警:预案中提供了动物疫情监测和早期预警的方法和措施,可迅速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防控措施:预案中规定了疫情的控制措施,包括封锁疫情区域、消毒措施、动物隔离等,有助于阻断病原体传播,减少疫情蔓延。
4. 救治措施:预案中制定了动物的救治计划,包括动物的隔离、治疗、兽医监测等,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的死亡率。
5. 协作合作:预案明确了政府、行业协会、兽医机构等各方的合作方式,形成一个紧密的合作网络,共同应对疫情。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制定一份有效的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需求调查:了解当前动物疫情的情况和潜在的危害,调研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制定预案的目标和需求。
2. 预案编写: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编写详细的预案内容。
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信息监测和预警、防控和救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预案讨论:将编写完成的预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审定,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4. 预案修订:根据讨论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预案的实施能够更加有效和顺利。
5. 预案发布:将最终通过讨论的预案进行公示和宣传,确保预案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
三、应急预案的执行措施当动物疫情发生时,必须按照预案的要求,迅速制定和执行应急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执行措施:1. 封锁疫情区域:在疫情发生地区设置隔离带,限制人员和动物进出,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动物防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解读

动物防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解读作者:聂庆珂来源:《兽医导刊》 2015年第7期聂庆珂/河北省畜牧兽医局防疫监督处一、概念1.动物防疫: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目的促进养殖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2.预防: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等措施,防治动物疫病发生的手段。
3.控制: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做到有疫病不流行;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该动物疫病。
4.扑灭:一般是指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采取的措施,即是指发生对人畜危害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动物疫病时,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离、销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
5.动物、动物产品检疫:一是为了防止染疫的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二是防止动物疫情通过运输、屠宰、加工、贮藏和交易等环节传播蔓延,三是确保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
6.动物: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家畜包括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鹿、兔、犬等。
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等。
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包括各种实验动物、特种经济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伴侣动物、水生动物以及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7.动物产品:是指供人食用、饲料用、药用、农用或工业用的动物源性产品。
如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8.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两类。
动物传染病:指感染病原体,使动物产生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播性的动物疫病。
例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病、鸡新城疫等。
寄生虫病:指由动物性寄生物(统称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疫病。
例如猪囊虫病、毛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疥螨等。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7修订)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7修订)【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7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10.07【实施日期】2017.10.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5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0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第三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第四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五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当及时收集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加强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和传出。
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通报国内重大动物疫情。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有关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对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控告。
发生动物疫情的扑灭措施

发生动物疫情的扑灭措施
当发现动物疫病时,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那么,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或防疫监督机构,并接受其防疫指导和监督查。
其扑灭要点为:
1.及时发现疫情。
及早诊断(确诊应及时采病料送指定单位检验鉴定),迅速上报疫情,并通知临近单位和地区做好防疫工作。
2.迅速隔离病畜。
对污染的环境、用具等紧急反复消毒。
发生危害性较大的疫病如口蹄疫、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还应划定疫点、疫区,对疫区采取严格的封锁,限制人员、车辆出入,并严格消毒,禁止疫区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出等综合措施。
3.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疫病来源,发病情况(发病最早时间、地点、数量)流行范围等,为及早诊断和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4.对隔离的病畜和凝似病畜根据不同的病种及时采取治疗或扑杀等处理。
对病死或扑杀的动物须进行燃烧或深埋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在兽医技术人员未到达前,应保持病死动物尸体的完整性,禁止随意宰杀和将病死动物尸体作为食用,严禁随意乱丢乱扔病死动物尸体,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对可能接触
的健康动物要加强隔离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紧急接种免疫:先从安全区、受威胁区开展全面的紧急强化免疫接种,再到疫区。
6.解除封锁:疫情扑灭后,经一段时间封锁消毒并确认已无疫情时方能解除封锁。
动物防疫的工作制度

动物防疫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动物防疫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动物防疫能力建设,保障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动物防疫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动物防疫科研、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提高动物防疫科技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发现动物疫病疫情或者疑似疫情,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二、动物防疫组织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第八条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免疫接种、消毒、疫病净化等工作。
第九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动物防疫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第十一条动物园、宠物店、动物诊疗机构、动物隔离场所以及从事动物养殖、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所经营、饲养、运输的动物的防疫工作,接受兽医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三、动物疫病预防第十二条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疫情。
第十四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第十五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动物饲养、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第十六条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确需引进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
奶牛二类常见疫病及防控策略

Disease Prevention奶牛二类常见疫病及防控策略曹荣生沂南县马牧池畜牧兽医站,山东临沂 276300摘 要:奶牛常见的二类疫病有3 种,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结核病。
本文通过分析这3 种疫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分析流行趋势,探讨防控新策略,为有效控制、净化和根除提供参考。
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流行于虫媒活跃的夏秋季节,以皮肤上出现硬而凸起的结节为临床症状,以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免疫接种为主要防控策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20~60 日龄犊牛易感性高,临床表现呼吸道型、生殖道型、角膜结膜型、肠炎型等多种类型且常同时存在,以免疫、检测,扑杀阳性牛等为根除措施;牛结核病以组织器官结节性肉芽肿、干酪样及钙化坏死病灶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畜间人兽共患病,以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等多见,采取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奶牛;牛结节性皮肤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防控文章编号:1671-4393(2023)12-0060-06 DOI:10.12377/1671-4393.23.12.130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
37 种二类动物疫病中,多种动物共患病7 种,牛病3 种,分别是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道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和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
这些传染病不仅影响奶牛健康、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降低泌乳量,还可严重影响牛奶及牛奶制品的品质,潜在病原体甚至引起交叉感染,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生产实践中,为做好这些疫病的防控,要认真分析疫病流行情况,探讨防控新策略,通过疫情上报与调查、疫区和受威胁区划定、疫区内消毒灭源和威胁区内易感动物紧急免疫等措施,有效控制、净化和根除疫情。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2 0 1 5 年
3 1 卷
第7 期
疫 病 防 控
动物疫病 的控制和扑灭
刘学军
(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 畜牧兽 医管理站 ,山东诸城
随 着 国家 对 畜 牧 业 各 项 扶 持 政 策 的 出 台 ,动 物 养 殖 发 展 良 好 ,但 动 物疫 病 的发 生 ,威 胁着 人 类 的生 产 和生 活 ,由动 物 疫病 引发 的传染 病 威 胁着 人 们 的 生命 安 全 ,只 有及 时 、快 速 、高 效 的 处 理 动 物疫 病 ,做好 动 物 疫 病 的预 防 和治 疗 工作 ,将 伤 害降 到最 小 ,才 能保 证 我 国畜牧 业 的 健康 发 展 ,确 保 消 费者 的 健康 。本 文 分 析 了动 物疫 病 及其 类 型 ,并提 出动 物疫 病 的控 制 和 扑灭 措施 , 供 读 者参 考 和借 鉴 。
和人 畜 共 患 。我 国为 治 疗 动 物疫 病 每年 都 要花 费 大 量 的时 间 和经 费 ,给 我 国经 济 带来 巨大 损失 。动 物疫 病 中的动 物 传染 病 的病 原 体 主 要 是 细菌 和 病毒 ,一 般传 染 性很 强 。动物 寄 生 虫病 则 是 由 于 寄 生虫 暂 时或 永久 的寄生 在 动物 宿 主的体 内或 体 表而形 成 传染 。
2 动物疫病 的分 类
动物 疫 病 可 以分 成 三类 。一类 动 物 疫病 指 的是对 人 畜 有重 要 危 害 ,会 造 成 严 峻 的形 势 ,有 必 要对 其 采 取 紧急 、严 厉 的且具 有 强 制 性 的预 防 、控制 和 扑 灭措 施 的 动物 疫 病 。一 类 动物 疫 病包 括 口蹄 疫 、猪 瘟 、牛瘟 、高致 病 性 禽 流感 等 1 7 种 疾 病 ,这 类 疾病 会 导 致 大 范 围 的传染 ,需 要进 行 及 时 的 隔离 和控 制 ,否则 将 危及 人 类 的 生命 安 全 。 二类 动 物疾 病 指 的是 可 能 造成 重 大 的经 济 损失 , 需 要 采取 严 格 控 制和 扑 灭 等 紧急 措施 来 防 止扩 散 。 二类 动 物疾 病 包 括 狂犬 病 、牛结 核 病 、猪 肺 疫 、鸡 传 染 性喉 气 管炎 、禽 白血 病 等7 7 种 ,种 类 繁 多 ,需 有针 对 性 的控 制 这 类疾 病 。 三类 动 物疫 病 则 指 的是 较 为 常 见 的且 多发 的疾 病 ,其 出 现可 能 造成 国家 在经 济 上 的损 失 ,需要 对 其 进 行控 制 和 净化 。三类 动 物 疾病 包 括 大肠 杆 菌 病 、类 鼻 疽 、肝 片 吸 虫病 、牛 流行 热 等6 3 种 疾 病 ,需 进 行及 时 4 体 会 的 治疗 和净 化 。 动 物疫 病 的控 制 和扑 灭 与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息息 相关 ,重 大 的 动 物疫 病 的产 生 和扩 散 大大 影响 到我 国经济 的发展 。因此 ,对动 3 动物疫 病控制和扑灭 的措施 3 . 1 方针和原则 物疫 病 进行 及 时 的控 制 和扑 灭 ,降低 动 物疫 情 的严 重 程度 ,防止 要 坚 持进 行 封 锁 、扑 杀 和无 害化 处理 ,以及 提前 进 行 免疫 、 扩散 ,对稳 定 我 国经济 意义 重大 。 消 毒 和检 测 ,做 好 动 物疫 病 的预 防措 施 。在 动 物 疫病 的控 制和 扑 参考文献 灭 上 ,我 国出 台 了相 关 的法 律 ,在 《 动 物 防疫 法 》第 三 十 一条 中 [ 1 ] 武进 . 增 强动物疫 病 防治工作 的体会… . 中国畜禽种 业 ,2 0 1 5 , ( 2) :3 6 — 3 7 . 指 出 , 当发 生一 类 动 物 疫 病 时 , 当地 县 级 以上 地方 人 民 政 府 兽 医 主管 部 门 应 当及 时 的划 定 疫 点 、疫 区 ,并 调 查 疫病 的来 源 ,并 [ 2 】 徐建红 .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中存 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 当代畜禽养 殖 及 时报 请 本 级人 民政府 对 疫 区进 行 封 锁 。封 锁 中要积 极 进行 控 制 I .2 0 1 5 , ( 2):4 9 — 5 O . 和 扑杀 ,并 进行 销 毁 、消毒 及无 害化 处理 ,禁 止 封锁 区的 动物 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为了控制传染源,便于管理消毒,中断流行过程,防 止健康畜群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就地消灭。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五:动物疫病控制
如何选择隔离的场所?
• 一般在发病区内离健康动物房舍至少200米远处,不易散 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五:动物疫病控制
隔离的对象和应对措施有哪些?
• 患病动物:包括有典型症状或类似症状,或其他特殊检查
阳性的动物——治疗或淘汰
• 可疑感染动物: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发病动物及其污染
物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紧急接种或药物预防
• 假定健康动物:无症状也未与发病动物明显接触,疫区内
其他易感动物——紧急接种或药物预防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五:动物疫病控制
隔离的方法有哪些?
• 临时性隔离: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一般隔离的时间 较短。主要用于一些患急性传染病的动物或是暂时没有得 出诊断结论的患病动物及其同群体动物的隔离。在采取扑 杀、治疗、消毒等措施扑灭疫情之后一般即可解除隔离。
• 长期性隔离:主要用于慢性传染病动物。由于所患病的病 程长,一时难以治愈,并因多种原因难以采取扑杀、销毁等 措施予以扑灭。因而进行长期隔离,保证其他动物的安全。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五:动物疫病控制
隔离有哪些要求?
1.隔离场所选择不容易散布病原体、便于消毒和处理的地方; 2.隔离期严禁无关人员、车辆、动物等出入隔离区; 3.在疫区(点)内,其他易感动物与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要 分开,并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密切观察和监测疫情发展,加强保 护措施; 4.隔离场所内的废弃物等应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防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