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03氨氮去除剂说明说
氨氮去除剂使用说明

【产品介绍】氨氮去除剂是一种专门为解决各类水中氨氮难去除而研发的新型药剂。
该产品对污水中的氨氮有催化、分解的作用,能使废水中的氨氮迅速转为无害的气体,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适用于线路板、电镀、电子、纺织、印染、制革、化肥厂、屠宰、养殖场等行业产生的高氨氮废水处理。
【性能指标】外观:棕红色液体有效物质含量:≥99PH值:13~14加药量(氨氮含量:氨氮去除剂JAD用量):1:100【使用方法】1、药剂配置:使用时可将本产品直接投加,或先加入溶解罐,配成浓度为10-20,搅拌,用泵投加到反应池;2、加药条件:该产品的反应PH一般为6-9,反应时间约5分钟;3、投加量:根据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不同其用量有所差异。
根据经验值,倘若要降低10ppm的氨氮,该产品的投放量为1000ppm(即1公斤/吨废水),依次类推,呈线性关系。
4、实验方法:①方法一:实验时取一定量的原水,调PH6-9,加入适量的本产品,搅拌5分钟,加入少量的混凝剂PAC和絮凝剂PAM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絮凝沉淀后,过滤取上清液测定其氨氮值,确定用量。
②方法二:取处理后的水,加入适量的本产品,搅拌5分钟后,检测水中氨氮值,确定用量。
【包装与贮运】包装:25公斤/桶的塑料化工桶封装。
贮运:轻拿轻放,通风阴凉,避免日晒雨淋;有效期半年。
严禁与酸性物质、易燃或可燃物等混合或存放。
【公司介绍】南京永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以承接水处理工程项目为主,并开发经营水处理相关产品,为用户提供综合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工程公司。
在环境工程行业中颇具发展,公司实力雄厚,现有从事化工、水处理、环境工程专业和土建、电器、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0余人。
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锅炉水处理、电子、医药、饮料行业的纯水制备:苦碱水、海水淡化以及浓水提取、分离等各个领域。
专业的设计,成熟的技术,专业的人才,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有强劲的实力。
实业是基础,锐意进取;技术是向导,勇攀高峰。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氨氮去除剂是一种为快速解决各类水中氨氮难去除而研发的氨氮去除剂。
氨氮去除剂是一种含有特殊架状结构的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6%以上。
吹脱法原理:吹脱法是利用氨气( NH3)等挥发性物质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废水pH调节至碱性,以空气或其他气体作为载气,通入汽提塔中,在气液两相中充分接触后,溶解于废水中的气体与 NH3由液相穿过气液相界面进入气相,从而达到脱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化学沉淀法原理: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 NH4+的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 Mg2+和 PO43–,使它们与 NH4+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铵镁(MgNH4PO4˙6H2O,又称 MAP)化学沉淀,通过过滤沉降等手段分离出 MAP 沉淀[9]。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式所示:利用化学沉淀法对某养猪场废水进行氨氮去除研究时发现,当进水氨氮浓度为 756mg/L、反应 pH为 9.5、n(Mg2+)∶n(NH4+)∶n(PO43–)为1.2∶1∶1、反应10min后,氨氮去除率达到 95以上。
采用化学沉淀法从人的尿液中回收营养物质的研究发现,可回收 65~80的氨。
折点氯化法原理:折点氯化法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中常用的一种工艺,其原理是向废水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投加次氯酸钠,利用氯气 /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使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
随着氯气通入量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的氯含量昀低,此时 NH4+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的投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又会增加,因此,该点称为折点。
该状态下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该法去除氨氮的反应如化学方程式所示: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稀土冶炼废水中 NH4+-N,结果发现进水氨氮浓286mg/L、pH为 7、Cl–与 NH4+质量浓度比为7∶1、反应时间 10~ 15min时,水中 NH4+-N去除率达 98。
生物脱氮法原理:生物脱氮法是目前实际操作中常用的处理方法,适合处理中低浓度的含氮废水。
氨氮去除剂使用说明书

氨氮作为重要水质检测标准,污水氨氮处理问题一直备受重视。
氨氮去除剂是废水氨氮去除中的常用药剂,那么大家又是否了解氨氮和氨氮去除剂的作用原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用方法与用量
具体试验操作步骤叙述如下。
操作步骤(以100ml废水举例):
1. 用量筒量取100ml废水于100ml烧杯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本药剂。
2. 搅拌反应15min,搅拌混凝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少量沉淀物,反应结束后加入2滴阴离子PAM进行助凝反应,继续搅拌2min后,停止搅拌进行静置沉淀。
3. 静置30分钟后,取上清液分析废水中的氨氮浓度。
安全与防护
本产品为碱性粉末,操作时注意劳动保护,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接触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具体安全使用说明见使用说明书。
性能指标
项目:标准
外观:白色固体粉末含量:≥99
PH值:弱酸性
南京永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以承接水处理工程项目为主,并开发经营水处理相关产品,为用户提供综合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工程公司。
环境工程行业中颇具发展,公司实力雄厚,现有从事化工、水处理、环境工程专业和土建、电器、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0余人。
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锅炉水处理、电子、医药、饮料行业的纯水制备:苦碱水、海水淡化以及浓水提取、分离等各个领域。
专业的设计,成熟的技术,专业的人才,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有强劲的实力。
实业是基础,锐意进取;技术是向导,勇攀高峰。
本公司将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以更专业技术和产品服务与用户。
03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HJ535-2009

水质氨氮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一、目的规范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1、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2、当水样体积为50 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5 mg/L,测定下限为0.10 mg/L,测定上限为2.0mg/L(均以N计)。
三、责任者实验室检验人员及负责人。
四、正文1、方法原理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
2、仪器2.1、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0mm比色皿、50ml具塞玻璃比色管、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等。
2.2、氨氮蒸馏装置:由500ml凯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组成,冷凝管末端可连接一段适当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入吸收液液面下。
亦可使用500 ml 蒸馏烧瓶。
3、试剂分析时所用试剂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制备的无氨水。
3.1、无氨水:用市售纯水器临用前制备。
3.2、轻质氧化镁(MgO):将氧化镁在500℃下加热,以除去碳酸盐。
3.3、纳氏试剂: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HgI2 -KI-NaOH)溶液称取16.0g氢氧化钠(NaOH),溶于50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7.0g碘化钾(KI)和10.0g碘化汞(HgI2),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
贮于聚乙烯瓶内,用橡皮塞或聚乙烯盖子盖紧,于暗处存放,有效期1年。
3.4、ρ =500g/L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充分冷却后,定容至100mL。
3.5、ρ=3.5g/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3.5g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3.6、ρ=100g/L硫酸锌溶液称取10.0 g硫酸锌(Zn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氨氮去除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氮去处理
山东晟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
氨氮去除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法规信息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 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氮去除剂
化学品俗名: 无
化学品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 无
技术说明书编码: 3302
CAS No.: 无
生产企业名称: 山东晟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鄄城工业园区
有害燃烧产物: 无资料
抑制法(化学法):将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并参加到燃烧反应过 灭火方法: 程中去,使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
使燃烧反应终止。目前使用的干粉灭火剂、1211 等均属此类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防尘面罩,穿防毒服,不要 应急处理: 直接接触泄露物。少量泄露时,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至干燥、洁净、有
氨氮去除剂的使用方法

氨氮去除剂的使用方法
一、氨氮去除剂介绍
氨氮去除剂是一类针对去除污水中氨氮的药剂,其原理是通过无机高分子化合物与废水中的氨氮产生反应,从而达到清除废水中的氨氮的目的。
其能够较大幅度降解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利用其特性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化,有效的降低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二、氨氮去除剂3种使用方法
氨氮去除剂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常用的无机、有机絮凝剂或助凝剂配合使用。
氨氮去除剂使用方法按投加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使用方法:
1、固体粉末-直接投加
氨氮去除剂SN-1为白色固体粉末,因其产品特性,不宜搅拌曝气,故通过干粉投加机,直接向反应池中投加。
2、固体粉末-溶解稀释后投加
有些型号的固体氨氮去除剂需要溶解稀释后再进行投加,可使药剂与水中的氨氮反应更加完全。
3、液体-用计量泵投加
液体氨氮去除剂可通过槽罐车运输,储藏于现场的贮藏罐当中,需要用时通过计量泵定量投加。
氨氮去除剂使用说明

氨氮去除剂使用说明
本品为白色颗粒粉末,溶解后呈混浊乳白液体,碱性,因溶解速度较慢,建议使用前先稀释成液体再投加。
每投加100ppm(mg/L)氨氮去除剂,能去除大约8-12ppm氨氮值(参考值)。
此药剂不产生任何副产物,无沉淀,适应PH值范围广,PH4-10都能使用,并能辅助脱色,投加后可直接排放。
具体实验使用方法:
1、将氨氮去除剂用水稀释成5%的溶液,即:称取5克药剂,用水
稀释至100ml,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放置待用。
2、分别取1升待处理的污水于3个烧杯中,依次加入5%的氨氮去除
剂10ml、20ml、30ml于3个烧杯中(3个烧杯中的加药量分别为:500ppm、1000ppm、1500ppm),搅拌使其充分反应20分钟左右,三种加药量分别能去除氨氮值约为:50ppm、100ppm、150ppm (参考值),以此类推。
3、反应结束后即可测试其氨氮值。
教你正确使用氨氮去除剂

教你正确使用氨氮去除剂
“废水氨氮超标该怎么办啊?”经常看到有人问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进行了解,氨氮去除剂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氨氮去除剂其作用原理是,含有的特殊的架状结构上的分子和基团能与水中的氨氮、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同时释放出其他无害离子,从而达到净化水质。
氨氮去除剂用途:氨氮去除剂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无需生化,在物化阶段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用于生活污水、电镀、线路板、化工等废水。
去氨氮作用原理:该产品中的催化成分将废水中离子状态的氨氮转化成游离状态,通过曝气或沉淀方式去除
氨氮去除剂SN-4使用说明:1.本品为本公司开发的针对性药剂,主要用于中低浓度的氨氮处理(5mg/l~100mg/l); 2.氨氮投加量为80~100,相当于每吨废水投加本产品1KG,其氨氮值可下降80-100mg/L; 3.本品可用自来水稀释5~10倍投加,也能够直接投加,参加足量的氨氮去除剂后拌和6min,如有沉积或许悬浮物,通过沉积池或许气浮进行别离即可; 4.本品的最好反响ph值为7~10;本品贮存于阴凉枯燥处,保质期约为12个月。
氨氮去除剂使用方法:
✓在正常使用前,可现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实验,方法如下:
✓取一定量要处理的废水,如500ML或者1L(可以是沉淀池的水);✓称取一定量的氨氮去除剂(如300PPM/400PPM/500PPM等),加
入到要处理的废水之中;
✓搅拌6分钟左右,让药剂充分反应;✓测定水中残余氨氮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03氨氮去除剂产品说明
一.产品特性:
天然环保无污染合成物
外观:白色粉末状固体
熔点:225℃易溶于水
PH值:1%水溶液PH值为5-7 ,呈弱酸性
毒性:低毒。
人经口LDLo:3570 mg/kg,大鼠经口LD50:420 mg/kg,兔经皮LDLo:3160 mg/kg。
眼刺激实验:100 mg/24H,反应是轻微的。
水溶液稳定性差,液体一周内有效成分丧失50%
二、使用方法:
1)氨氮浓度要求在500ppm以下,粉末状药剂直接投加,需充分搅拌均匀
2)污水PH值最好为碱性 7-12之间,如酸性废水可适当调节废水PH值
3)加药点一般为最后环节,充分搅拌5-10分钟后,使用曝气吹脱10min。
4)具体加药量以实际实验数据为准。
5)此药剂投加无沉淀物产生,(个别水质会产生轻微沉淀物)
三、应急措施:
应使吸入烟雾或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眼睛受刺激者用大量的水冲洗。
皮肤接触者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洗涤。
如误食入,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四.包装储存条件
25kg/袋编织袋包装或25kg圆桶装。
储存: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防潮、防水、防水淋、防火、隔离火源和热源,禁止与易燃易爆、自燃自爆等物质混放,不可和氧化剂,还原剂,易被氯化、氧化物质混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