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三物理】比热容 热机 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比热容教案

周宁三中李添剑
课题
第十三章 第3节比热容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相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
学生尝试归纳。
学生阅读并思考。
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课前的问题了:沙滩和海水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同质量的沙子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分析: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cm(t1-t0)
Q放=cm(t0-t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
养成学生好的解题习惯。
课堂练习: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科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比热容"的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热水、冷水、烧杯、温度计、称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始时,我会向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并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接着,我会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容。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计算,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再次进行教学,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将比热容的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热力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堂课程,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比热容》教案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答…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答…3.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答…(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师: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师: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不同,如何判断水吸收的热量多少呢?生:……师:通过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的热量多少的。
学生讨论:并尝试总结结论结论: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Q)与水的质量(m)有关,与水升高的温度(Δt)有关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且在水的温度变化一定时,如果水的质量越多,水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1.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13章第3节,主要讲述了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热量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夏季炎热的天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天气中,海边感觉比内陆凉爽。
2. 概念讲解:介绍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意义。
3. 公式讲解: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结果。
a.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b. 沙子的比热容是多少?2. 答案:a. 水的比热容约为4.18 J/(g·℃)。
b. 沙子的比热容约为0.83 J/(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

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比热容的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比热容定义、单位、物理意义的掌握程度。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思路。
-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途径,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比热容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比热容的奥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学科初中物理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2 课时知识点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应用、热量计算、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进行简单的吸热计算。
4.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5.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6.了解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2.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要作原理。
教学难点 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出、去玩导回入到家后很饿,想煮方便面吃,可是暖瓶中却无热水。
那只能是现烧水煮面了,可是却很饿,我们想很快的吃上面是烧一锅水还是半锅水快呢?(烧开半锅水比一锅水要 快)。
是用温水烧还是用凉水烧快呢?(用温水烧比用凉水烧要快)。
由此我们想到,要把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将水烧开所用时间长短间 接反映了什么?) 得出结论:同种物质(水),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二、知识讲解Y考i( 点 1 比热容(c)第1页考点2 分子热运动定义: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读 做:焦每千克摄氏度。
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表中找出比热容最大的是哪一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比热容最大的是水,为4.2×103J/(kg·0C),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②冰的比热容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冰的多少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吗?(比较冰和煤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吗?(比较 水和冰)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变化。
(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物态 有关)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的吸、放热本领。
考点2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热量。
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 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 t──变化的温度──℃。
计算中须注意:(1)m 的单位一定用 kg;(2)Δ t 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 t=t-t0;降低的温度:Δ t=t0-t。
(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来说,Q 吸=Q 放。
考点 3 比热容的应用问题: ①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什么要用水?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温度可吸收较多的热量。
) ②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和热水袋里为什么要用水? (一定质量的水降低一定温度能放出的热量比较多。
) ③为什么夏天住在海边不觉得热,冬天不觉得冷?第2页(夏天,太阳照到海面上,海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 于外界温度太低而要放出大量的热,使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不觉得冷。
) ④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却比较大? (沿海水多,内陆砂石、泥土多,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白天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 量后水温升高较小,砂石、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大;而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泥土又会 降得较多。
)考点 4 热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加热后产生大量水蒸气,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 去,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械。
例如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
是现代衬会中最常见的一种热 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
三 、例题精析例题 1如图所示,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对外做功的是( )A.B.C.D.【答案】A【解析】A、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故 A 正确;B、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故 B 错误;C、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即排气冲程,故 C 错误;D、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即吸气冲程,故 D 错误;故对外做功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即 A 正确;故选 A.例题 2如图所示,为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页A. 这是个压缩冲程 B. 汽油机顶部是个喷油嘴 C. 这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这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D 【解析】汽油机顶部是个火花塞,故 B 错误;图中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 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AC 错 误,故选 D。
在例比较题不3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小明利用与图示完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燃料甲和燃料乙,点燃后对质量都为 100g 和初温都为 20℃的水加热,燃烧相同时间后,用甲加热后的水温度为 30℃,另一杯温度为 24℃,此过程中水的内能 (增大/减小),用甲加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J,此时(能/不能)说明甲的热值较大.(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答案】增大4.2×103 不能【解析】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了,所以水的内能是增大的;用甲加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Δ t=4.2×103J/(kg•℃)×0.1kg×10℃=4.2×103 J,由于不能确定各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所以不能说明甲的热值大。
例题 4水的比热容是 4.2×l03J/( kg.℃),它的物理意义是;lkg的水和 lg 的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l03J 相同【解析】水的比热容是 4.2×l03J/( kg.℃)表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l03J;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无关,所以质量不同的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
四 、课堂运用基础第4页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是( ) A. 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B. 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 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答案】B【解析】A 项,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根据 Q cmt ,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B 项,夏天洒水会感到凉快是由于,水蒸发吸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 C 项,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 水的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 砂石的温度变化大. D 项,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 故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故选 B。
2.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取走一半,则余下的一半铝块 ( ) A. 密度和比热容均减半 B. 密度减半,比热容不变 C. 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 D. 密度和比热容均不变 【答案】D 【解析】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铝块的体积和质量都减半,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所以铝块的密度没有变.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铝块状态没有改变,所 以比热容不变. 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3.汽车的发动机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其中压缩冲程是( )A.B.C.D.【答案】B【解析】A、两气门关闭,燃料燃烧,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行,是做功冲程,不符合题意;B、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行,压缩气体做功,是压缩冲程,符合题意;C、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D、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物,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故选 B.D、铁块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D 叙述正确。
第5页4.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的是___冲程。
【答案】 做功 压缩 【解析】解答: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
其中有能量转化的是压 缩和做功冲程,压缩冲程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压缩,将机械能转化内能;在做功冲程中高 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瓶子里装有少量的水,用力打气,瓶塞向上跳起,瓶内有白雾产生,白雾是 __________形成的,瓶塞向上跳起过程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__________,内能 __________,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_冲程相同. 【答案】 水蒸气液化 降低 减少 做功 【解析】白雾是液态水的小颗粒,是由瓶内的水蒸气变的,故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做 功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 高;故瓶塞向上跳起过程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过程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能量转化过程 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图示现象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巩等固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较多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D 【解析】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 A 错误.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 B 错误.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水吸收的热量多.故 C 错误.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长期静置在室外的铁块比木块温度低B.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能量转化两次,对外做功一次C.由比热容公式 c Q 可知,比热容跟 Q 成正比,跟 m、△t 成反比 mtD.炒菜时,食用油倒掉一半后,剩余的食用油质量、密度、比热容、热值均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长时间放置在同一环境的不会自己产生热量的物体,由于物体之间会产生热交换,所以最终会趋于平衡,就是变成一个温度,也就是在室外的木头、铁块的温度是一样的,故A 错误;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两周,其中做功冲程是利用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而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故 B 正确;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 Q、m、△t 无关,故 C 错误;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食用油倒第6页掉一半后,所含食用油的多少变小了,即质量变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 量和体积无关,所以食用油倒掉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不变;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和物质的质量大小无关,所以食用油倒掉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 的比热容不变;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 m 和体积 v 无关,所以食用油 倒掉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热值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B. 3.如图所示,对于图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厚玻璃管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 图丙,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 D.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答案】C 【解析】解:A、图甲,厚玻璃管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管内空气温度升高, 空气的内能增加;故 A 错误;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空气对塞子做 功,空气的内能减少;故 B 错误;C、图丙,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故 C 正确;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 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