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影评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山河故人影评

山河故人影评

陪伴你走过的人——《山河故人》影评如果我们敌不过时间,那就珍惜当下正在陪伴你的人吧!——题记“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这句话来自电影《山河故人》,虽短小,但是却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这部电影跨越了3个时代,一共26年,讲述了沈涛,梁建军,张晋生之间的故事,时光逝去,曾经三人那般好的交情已经不复存在。

梁建军作为一个煤矿工人,挖了一辈子的煤,最终生了大病,却苦于没钱治疗;沈涛和张晋生离了婚,儿子张到乐被判给了张晋生,并随张晋生去了澳大利亚生活。

张到乐却因和父亲语言不通而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但他却在潜意识中没有忘掉自己的母亲;小时候的他叫母亲不要抽烟,但是长大后他自己却抽起了烟……这其实是看完让人感到感伤的一部影片,同样可以勾起许多人的回忆。

物是人非事事休。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因为漫长,所以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变数。

其中有一个部分我反反复复地看,一次次地被感动。

那就是孩童时期的张到乐在姥爷去世的时候回到妈妈家生活的那几天。

从沈涛的对张到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那样的深沉,又是那样的无奈。

“妈妈给你包了个麦穗饺子,吃了麦穗儿,长个大高个。

”“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长一些。

”“家里的钥匙,你应该有一副的,你的家,随时可以回来。

”当沈涛听到了张到乐叫他的继母“妈咪”,和他继母开开心心地聊天,沈涛会气愤得双手颤抖。

因为对张到乐是那样地深深地爱着,所以她才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叫别人妈。

“妈妈给你包了个麦穗饺子,吃了麦穗儿,长个大高个。

”作为母亲的她深知自己对孩子做得太少,所以才会亲手包饺子给张到乐吃,这种充满母爱的饺子,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她只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爱孩子,但恰恰是这种爱,才会更让人感动。

“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长一些。

”山西和上海,相隔几千公里,于是就连见一见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这个母亲来说都是奢侈的事,因为离开了之后,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了,相思的感觉是痛苦的,而这个母亲,却要忍受这种相思之苦。

山河依旧,故人难留——评电影《山河故人》

山河依旧,故人难留——评电影《山河故人》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山河依旧,故人难留——评电影《山河故人》吴凡 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高三(24)班摘 要:《山河故人》作为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文艺电影,于众多商业大片的围剿之下拿下了3157万的票房,真正地做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他通过镜头语言将故事的真实性与虚幻完美融合,通过听觉效果引发时代与情感的共鸣,导演运用娴熟而精湛的视听语言,处理出准确而生动的叙事和节奏,一步一步地引出故事的核心观点。

关键词:《山河故人》;贾樟柯;视听语言;真实;虚幻;时代;情感[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157-01这一次贾樟柯依然选了自己的故乡山西汾阳作为故事的开始,讲述了跨越三个年代的两代人的故事。

1999年山西汾阳的三个青年人沈涛、张晋生、梁子原本是一起玩耍的好友,三人因互相爱慕而产生间隙,因沈涛选择了开着煤矿的晋生并与之结婚生子,导致梁子远走他乡,三人的情感发生了质变。

2014年,与晋生离婚的沈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可父亲的轰然离世,儿子对自己的生疏和陌生,年轻时好友梁子也患病卧床,给了沈涛接二连三的打击,一切物是人非,涛在那只“能活十五年”的狗的陪伴下,孤独老去。

2025年,移居到澳大利亚的晋生与刚刚成年的张到乐终于爆发了沉默已久的战争,到乐对于自我身份的迷茫,对于母爱的模糊与渴望,令他逃离强权的父爱,寻找了母爱的替代品中文老师米娅做替代,展开了一段俄狄浦斯王式的恋情,可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定却终只是化成了面对澳大利亚波涛汹涌的大海发出的一声穿越时空的“涛”的呐喊。

就像片中沈涛面对物是人非所感叹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对于个体生命的思考,“每个生命个体都会有深刻而不可复制的独特体验。

每一个个体,孤独终老的涛、卧病且不知所终的梁子、漂泊而倔强的晋生,迷惘而孤独的到乐,贾樟柯所展现的一个人复杂而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令人无比唏嘘。

肖临骏:《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

肖临骏:《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

文艺从来不会是一种作态,山河的情怀也不是以粗估的镜头一味来消费底层的贫穷。

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电影。

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一味客观的展现中国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时代感。

影片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跨度30年的故事,从1999到2014再到2025,以赵涛扮演的涛为主轴,故事从99年涛在小县城里的选择开始,涛夹在家世良好,有钱的晋生和身处底层阶级的梁子之间,经过一番小打小闹争风吃醋,她最终选择了和晋生私定终身并产下一子,备受打击的梁子则去了外地谋生;15年后,涛离婚孩子归了男方,梁子因为长期从事矿场工作不幸患上肺癌,带着妻子回了老家听天由命,梁子老婆找到涛帮忙,两人的寒暄看着格外感伤。

不料随后涛的父亲去世,悲痛万分的同时也迎来了和儿子最后短暂的相处时光;11年后,镜头来到了墨尔本,晋生没能逃过国家的火眼金睛,成了个落魄的糟老头,儿子长大说着一口洋文,母爱的缺失让他陷入了一段忘年恋中,开始从模糊的记忆中意识到涛的存在,镜头一转,白发苍苍的涛一边包着饺子一边挂念着儿子,不过最终还是在寒冷的雪地里孤独起舞。

相比起之前的《天注定》,《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内在情感层面的电影。

拍的也是自《小武》开始贾樟柯就迷恋并且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

电影中三个人的命运呈现了那个时代最典型的三种分裂。

最初,是时代的变革分裂了他们,他们自己选择命运,有意识间杂着无意识。

有人处乱不惊但最终一败涂地,有人在随波逐流中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抉择。

然而最终,孩子成为了悲剧化的象征,从山西的县城飘荡到上海,又飘荡到澳洲,在大洋的边缘囚禁与挣脱。

没有虚伪的造作,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语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特写抒情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的确,正如影片所表达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山河还在,故人已逝。

身边的人事更像是或以爱维系牵绊一生、抑或不值一提抛掷脑后的过客,谁都没法逃避岁月的历练和磨难,谁也没法挣脱宿命的束缚和走向。

观《山河故人》有感影评

观《山河故人》有感影评

观《山河故人》有感影评观《山河故人》有感影评蓝色的大海、白色的云、海边的风徐徐而来、年轻俊朗的少年伫立在大洋的彼岸,默默的念着“涛”。

这是他母亲的名字,他唯一记得的一个中文。

影片将近结束,最后的一个镜头又拉回了那个叫汾阳的小县城,已经年迈的沈涛解开了拴在小狗身上的链子,远处的文峰依然伫立,她一个人在大雪中伴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山河依旧,故人将逝,不变的是温情,在时光中道不尽的是爱。

戛纳场刊影评人的一句话《山河故人》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家庭史诗。

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山西煤老板儿的家庭史诗。

影片由三个发生于不同时代却相互联系的故事组合。

第一个故事发生于1999年,在山西汾阳的小县城里,汾阳姑娘沈涛陷入了与小镇青年张晋生和梁建军的三角恋中,她最终选择了追逐金钱的张晋生。

霸道总裁张晋生相比于憨厚木纳的梁子显得更有在追求女性方面的优势,他大胆的追求沈涛,勇敢的表达对她爱,虽然在这之前沈涛与梁子属于恋爱关系。

最后梁子只能郁郁离开,小学教师沈涛与煤矿主张晋生喜结连理,并诞下了一名叫刀乐的小婴儿。

在这一部分的语言全是汾阳方言,女主身上的红大衣、红色的桑塔纳轿车、身着红色戏服的唱戏班子,恰到好处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与文化,真实反映了一种地方民众的生活状态。

画面一转回到了2014年,身患重病的梁子带着妻儿回到汾城,也知道了沈涛离婚的消息。

面对悲惨的命运,于是梁子的妻子找到了沈涛,并求助于沈涛。

经历了失败婚姻的沈涛多了一份成熟与沧桑,她不再像初恋那年的青涩与单纯,但不变的是她对故人的温情与留恋。

再见梁子时,她掏出了那年被梁子扔到房顶的钥匙,她相信梁子总有一天会回到故土,她保持着这份初心,保管着那把钥匙直到物归原主。

梁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站在汾阳的火车站台上,面前和谐号与沈涛母子乘坐的绿皮车擦身而过,世事变迁,各自珍重,而他最终的结局也不言而喻。

沈涛的父亲突然去世了,被判给了张晋生的刀乐也在这时被召回了汾阳,这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面对汾阳的一切感到生疏与约束,与这个叫母亲的女人更是有着层层隔阂。

山河故人飞机的隐喻

山河故人飞机的隐喻

在电影《山河故人》中,飞机的隐喻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飞机可以看作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象征。

影片中的三个故事都与飞机有关,第一段里涛在梁子决定出走后,看到一架飞机在路边坠毁,暗示了梁子接下来为生计奔波的悲剧。

第二段里到乐独自乘飞机从上海回来,强烈的现代感暗示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出与母亲间的隔阂。

第三段到乐和Mia在乘飞机游玩时,到乐吻向了这位女人,她近似其母亲年龄弥补了自己的感情缺陷。

飞机的出现与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但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其次,飞机也可以看作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在电影中,张晋生的物质财富逐渐积聚能量,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

儿子被他送出国,却不和他亲;妻子最终离他而去;他自己在国外住着豪华的房子,却一身平民打扮,和任何一个与他有关的世界都格格不入。

他在精神上世界已经轰然倒塌。

这架失事的飞机,暗示了张晋生财富神话的破灭。

综上所述,飞机的隐喻在电影《山河故人》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它反映了人物关系、情节发展、财富和
地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山河故人小评

山河故人小评

约故人相见看山河不变——社会变革中漂泊者的身份困境《山河故人》与今年同时入围戛纳的《刺客聂隐娘》相比,如果说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是一部大师之作,非一般人能体会;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便显得通俗易懂些。

山河故人讲的是有家却不能回,聂隐娘说的是有本事却杀不了的故事。

这当中都有一丝无奈吧。

无论是《三峡好人》、《小武》、《站台》等,贾樟柯导演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电影土气。

几部作品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汾阳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

且在他的电影里,自然光下的街景,喧闹杂乱的小巷,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印记来诉说时代,诠释了时代的变化以及在变革的冲击下的小人物的坎坷命运。

贾樟柯用犀利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曾经我们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画面,勾起我们心灵对历史某一瞬间定格的触动。

是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是三角的问题。

影片开场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山西汾阳,沈涛、晋生和梁子是中学同学,一段三角恋也由此展开。

晋生是煤矿主,梁子是煤矿工,俩人都喜欢涛,到底该选择谁成了沈涛心中的难题。

在经历了矿主的温柔体贴百般呵护和矿工的拳打脚踢无理野蛮后,沈涛终于下定决心,嫁给煤矿主晋生,梁子最后的离去指明了这部分的一个主题核心,时间将三人割裂,人们在随波逐流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最后那架飞机的坠毁代表着命运的无常,是一个反转的设定,春天的播种季节象征着生机,象征着新事物的到来,然而到头来却是一场悲剧,就像命运,新的事物未必是好的。

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就长一些第二个故事,突出了物是人非,时代的变化让人的容颜、身体和心都发生了变化,故人来,亲人去,是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下的挣扎。

2014年,此时沈涛和张晋生的婚姻早已走到了尽头,梁子因常年在河北煤矿打工,身染癌症,不得已携家小回乡,并要放下尊严,怯懦而感激地接过他心中抹不去的沈涛的钞票;沈涛为儿子到乐能够接受更好生活和教育,将儿子让给晋生养育;之后,沈涛父亲去世,将儿子接来为父亲送孝,得知儿子将被父亲和继母送往国外……将儿子送回上海时,沈涛送孩子的时候选择了坐最古老的绿皮火车,一首叶倩文的《珍重》,代表了她想与这时间进行一番抗争,她在火车上的光景,是与孩子的最后的时光。

山河不再依旧,故人无处可寻——评《山河故人》的创伤美学

山河不再依旧,故人无处可寻——评《山河故人》的创伤美学

山河不再依旧,故人无处可寻——评《山河故人》的创伤美学何晓东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要:电影《山河故人》一如贾樟柯以往的风格,无论是《小武》《站台》《任逍遥》,还是《三峡好人》《天注定》,他都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舔舐着社会转型的创伤,流露出对逝去年代的无限怀旧与乡愁。

本文试从历史的创伤、内心的创伤、导演的创伤三个层面评析电影的创伤美学。

关键词:山河故人;贾樟柯;怀旧;小人物不管其他第六代导演在时代的洪流中怎样变换着自己,或是有违初衷,或是走向商业大片的“坦途”,贾樟柯都依旧在自己的国度,抱着赤诚,怀着执念,驰骋在人文关怀的世界里,踽踽独行,不忘初心。

而《山河故人》也坚持体现着“贾樟柯电影”的特色,将那种时代洪荒下山河流转、故人不再的创伤真实地呈现出来,直击人们心灵深处,叩问着时代留给了社会什么。

一、历史的创伤:过去早已是断壁残垣,了无痕迹贾樟柯坚持着他的“纪录”风格,关注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用持久而肃穆的镜头,聚焦在一个个敦厚而伤怀的小故事上,无形中便把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带给历史的创伤展现了出来。

特别是山西汾阳这样的小县城,在从农村向大城市过渡的夹缝中生存,既淡去了农村的淳朴自然,也没有大城市的喧嚣繁荣,有的只是在经历历史变迁时遗留的时代创伤。

无论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拔地而起的越来越多的高楼,还是为了与逝去的历史做义无反顾的永诀而炸开的汤汤冰河,都在抒写着那些反复出现的颓败的城墙的默默叹息。

就算是看似亘古不变的文峰塔,也在时代变迁下增加了许多社会的附庸品,从而显得破败不堪。

除此之外,叙事空间的变化也在无言而又强烈地诉说着时代的巨变、历史的变迁。

从多彩而又略显灰暗的20世纪90年代的汾阳到2025年干净整洁而又空旷寂寥的汾阳镜像,无疑讲述着因中国巨变而承载的现代宏大叙事中处于上升性叙事的创伤体验。

而作为叙事空间变化起点的汾阳,叙事空间变化只是其表象所在,对观者来说,实则是阶级分化、故乡沦落的社会历史创伤。

中国电影文艺作品评论-电影《山河故人》

中国电影文艺作品评论-电影《山河故人》

中国电影文艺作品评论-电影《山河故人》中国电影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导演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就是一部代表作品。

电影《山河故人》讲述了几个人物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故事,通过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电影通过细节刻画和场景再现,展现了中国的乡村文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探讨了人性和道德的复杂性。

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刻画上,《山河故人》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导演通过对人物细节和情感线索的描写,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此外,电影还利用音乐和画面来表达情感和氛围,为电影增添了很多感染力和艺术性。

电影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包括了中国优秀的演员赵涛、廖凡、徐峥等人。

这些演员的精湛表演为电影增添了很多艺术品质。

总的来说,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是一部深刻而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多方面探讨,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一次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同时,电影还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优秀的演员表演,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和主题。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也是一部值
得深思和反思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河故人》影评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2015)以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为节点,重点关注了历史变迁下的普通人,展现了以沈涛、张晋生、梁子为核心的家庭变迁,反映了当下和未来
的复杂时代,带有强烈的社会沧桑感。

一切符号又都包含着可被(视觉、听觉等知觉)感知的物质表达面—“能指”,和以能指为中介的观念内容面—“所指”两个方面;符号的意义,正是两者结合并相互作用的结果。

标题中“山河”指不变的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故人”就是那些有缘有情的人2,到底是“山河依旧,故人不在”,还是“青山可移,感情永在”。

片名带给我们一个疑问:到底山河、故人哪个更长久?
一、传达乡愁的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暗示着时间的变化,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每个人对故乡的眷恋。

梁子嘴上说不回来却在得了重病后重返家乡,晋生移居国外却说着家乡方言,到乐忘记母语却一直带着那串钥匙,涛不惜重金让父亲回乡安葬,都传达出了乡愁与怀旧感。

1.黄河:变迁与离散的见证
黄河是标题中“河”的指代,也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比如晋生开车撞到的“黄河第九弯”石碑,涛带着到乐走过黄河上的桥,2025年晋生在澳洲的豪宅里挂着的《黄河颂)),以及到乐印象中母亲的名字是代表波浪的“涛”,黄河作为母亲河见证了历史变迁与故人离散。

2.飞机:奇幻与现实的融合
飞机的飘浮不定给影片带来了奇幻感,使影片在现实与奇幻中交融。

第一段里涛在梁子决定出走后,看到一架飞机在路边坠毁,暗示了梁子接下来为生计奔波的悲
剧。

第二段里到乐独自乘飞机从上海回来,强烈的现代感暗示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出与母亲间的隔阂。

第三段到乐和Mia在乘飞机游玩时,到乐吻向了这位女人,她近似其母亲年龄弥补了自己的感情缺陷。

每一段里飞机的出现都与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出现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3.画幅:时代发展的隐喻
《山河故人》以时间为节点分割的三段故事分别采用了4:3、16:9、2.39:1三种画幅宽高比,这是一处具有仪式感的形式,对应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时代。

4:3的画面比例是上世纪末中国电视与DV的主流制式,擅于表现中景、近景的画面。

导演在这一时期采用了大量充满晃动感中景和近景,加入了粗糙质感的DV 拍摄素材,呈现出了那个年代的汾阳小城。

16:9的画面比例是当下常用的画幅比例,充满了鲜活的现代感。

而2.35:1的画面比例变得更宽,更擅于表现大场面和大场景,因此关于未来的叙事中,出现了大量大景别构图和固定镜头。

这不仅明确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还隐喻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悲凉坚守的精神符号
涛是全片故人的中心,26年里,她经历了丈夫的背叛,亲人的离世,儿子的疏远,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远去。

从一个被人追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妇人,岁月的磨砺让她必须面对生活,她选择了留在原地,成为何时回来都能找到的故人。

1.水饺:情感凝结的代表
水饺在影片中出现了3次,代表了家庭间感情的凝结。

第一次是在店里涛与梁子一起吃水饺,看似亲密的关系让晋生大发醋意;第二次是涛给到乐做晚饭,特地包的一个麦穗饺子,是对到乐寄予的厚望;第三次是在影片结尾,涛在包饺子时又包
了一只麦穗饺子,好像儿子就在身边。

这唯一出现的食物代表着亲情和团聚,也表现了涛对团圆的期待。

2.狗:陪伴左右的朋友
影片在三段故事里都有狗的出现:第一段中晋生和涛讨论了狗的寿命;第二段里一只狗陪伴着离婚后的涛,穿着涛以前的彩虹条毛衣做的衣服;第三段结尾处,涛带着狗在大雪纷飞的家门外跳舞。

这三条狗分别叫yoyo、麦穗、帅帅,不同的名字也看出了涛不同的心境,第一个名字洋气,是结婚前美好的幻想;第二个和麦穗饺子呼应,是对到乐寄予的厚望;第三个像小孩的名字,反映了当时孤独的状态,希望到乐回到自己身边。

从中我们看到了尽管陪伴涛的人越来越少,但一直有狗的陪伴,也看到了中国孤寡老人孤独悲凉的生活现状。

3.歌曲:过去与未来的展现
叶倩文的《珍重》在影片中共出现4次,都在人物分别时出现带来离别的伤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情义,也暗示了影片中人物的命运。

《GOwEsT))共出现了3次,开头的热闹场景与结尾的孤独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作为90年代的迪厅流行音乐,这首歌总是面向未来,带来乐观与力量。

这两种基调互相参照,表达了不同的时间面向,反映了近三十年的情感变化,带来极具张力的情绪效果。

三、身体失语的象征符号
影片中三个重要的男人集体失语,分别体现在晋生行动上的无能,梁子面对贫困的无力以及到乐面对故乡的退却。

1.枪:行动无能的体现
晋生嘴上说着你耍大了、要炸死梁子,体现了语言上的暴力;在澳大利亚时对枪支的喜欢体现了他在内心对暴力的渴望,但始终没有在行动上体现,这种软弱是金钱难以弥补的。

第一段里,晋生打算用枪与梁子较量,却没成功;第三段中,移民澳洲的晋生买了许多枪,却失去了“敌人”,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体现出他在行动上的无能。

2.钱:选择发展的资本
涛在两个男人间选择了矿主晋生,这是对金钱资本的选择。

晋生给儿子起名张到乐,英文美元的谐音,也可以看出钱是他唯一的追求,但最终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让他在流亡异国他乡的舒适生活中颓废了下来。

梁子因贫困无法拥有自己所爱的人,在无奈远走他乡后却因工作重病缠身,如今只能回汾阳借钱治疗。

梁子的沉默在于无力,一个被生活与疾病剥夺的人,虽然无力抗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尊严,承载着一种朴素的道德力量。

3.钥匙:内心精神的寄托
钥匙是整个影片里最重要的叙事道具。

涛把家里的钥匙留给即将分别的到乐,到乐将这串钥匙当成项链,钥匙成为了移居异国的到乐与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这是涛坚守这片山河的原因,也是到乐在外漂泊的根基。

可是到乐最终并没有带着钥匙回到母亲身边,他失去了回去的勇气和能力,这是一个移居异乡的少年难以摆脱的身份认同焦虑。

到乐的孤独不仅在于语言障碍,更在于他到处流浪,无根无家的状态。

符号的运用使得影片细节丰富,结构完整,更清晰地传达出影片主题。

我们从这些象征时代变化的符号中看到了时间的流动和精神的寄托,也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