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 专题训练.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用课时作业1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1.(2014·天津七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表示CO2B.③过程还能产生C3C.④过程中有些反应还需要H2O参与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b表示CO2;③表示暗反应,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产生C3;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一、二阶段生成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ATP,为②阶段。
2.(肇庆统考)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C.集中分布在位置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答案】B【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
3.(2014·汕头高考模拟)黑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小而薄。
小王同学利用黑藻进行下列生物学实验,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解析】由于叶绿体本身有颜色,所以观察叶绿体时直接制作临时装片就可以观察,所用试剂是水;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质壁分离时,用30%蔗糖溶液,由于30%蔗糖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在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自动复原;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液泡中的酸破坏色素,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使研磨充分。
4.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下面的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②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右移动③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④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⑤光照强度为Q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A【解析】Q点时的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光照强度不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可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来提高作物产量。
创新设计2014版高考总复习系列1-3-3能量之源——光及光合作用(免费下载)

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安徽黄山七校联考,26)某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原因是()。
①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②未加CaCO3③未加SiO2④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叶⑤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无水乙醇加入量过多,造成乙醇中的叶绿素含量浓度小,导致色素带颜色浅;不加CaCO3,研磨时会使色素遭到破坏,提取到的色素少,导致色素带颜色浅;未加SiO2导致研磨得不充分,使色素带浅;菠菜叶失绿,导致色素带颜色浅;画滤液细线次数少,导致色素带浅。
答案 D2.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解析甲图中的①②③和④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外膜、基粒和基质,乙所示的膜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叶绿体扩大膜面积主要靠片层结构中的类囊体薄膜。
③中的色素分子只有少数叶绿素a才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ATP的合成场所是③,消耗部位是④。
答案 B3.(2013·河南三市调研)美国生物学家G.Engelmann曾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
他将透过三棱镜的光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型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所示),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型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型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水绵光合作用强D.聚集的好氧型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速率加快,说明该种光有利于水绵光合作用的进行解析根据好氧型细菌的代谢特点可知,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型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O2浓度高的原因是该种光照射下的水绵光合作用强,释放的O2多。
蜜谱市嫩翠学校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3.1.1能量之源 光与光用随堂高考分组集训

赛察州蜜谱市嫩翠学校【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随堂高考分组集训(含解析)题组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1. [2014·课标全国卷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O2的产生停止B. CO2的固定加快C. ATP/ADP比值下降D. NADPH/NADP+比值下降解析: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导致绿藻细胞叶绿体内的光反应停止,不再产生O2、ATP和NADPH,使ATP/ADP、NADPH/NADP+比值下降,A、C、D正确;光反应停止,使暗反应中的C3还原受阻,导致C5含量减少,从而使CO2的固定减慢,B错误。
答案:B2. [2014·江苏高考]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8.5,25 ℃)条件下测得的Pn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__(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
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__;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2-3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2-3越多,而CO2-3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3讲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强,CO2的释 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 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 呼吸强度,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C 段 表 明 随 着 光 照 强 度 不 断 加 强 , 光 合 作 用 强 度 不 断 加 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 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 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 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3.CO2浓度 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
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 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 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 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应用:大田要“正其行,通其风”,多施有机肥;温室内可 适当补充CO2,即适当提高CO2浓度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知识点四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
(1)概念:植物在⑯___单__位__时__间__、__单__位__面__积___内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⑰_有__机__物___的数量 (2) 表 示 方 法 : 用 一 定 时 间 内 ⑱ __C__O_2_的__吸__收__量或 ⑲ ___O__2_的__释__放__量_来定量表示
答案 E
(2012山东卷、浙江卷、海南卷,
高考地位:5年26考 2011全国课标卷、江苏卷、福
建卷、安徽卷……)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为难点,但高考时又为出题热点,望认 真复习,真正掌握。
一、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能量之源 光与光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0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学生用书P67~P68]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解析:选B。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说明绿藻可以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用黑布遮光后,改变了绿藻光合作用的条件,此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停止,光反应的产物O2、ATP和[H](即NADPH)停止产生,所以A、C、D项所叙述现象会发生;光照停止,暗反应中C3还原受影响,C5减少,CO2的固定减慢,B项所叙述现象不会发生。
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解析:选C。
A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有ATP的合成,需要原料ADP和磷酸。
B项,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并转化光能的过程与酶的催化作用无关。
C项,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在人体内不能继续分解供能,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是由葡萄糖分解提供的。
D项,病毒无的代谢系统,病毒核酸的复制所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
3.(2014·高考天津卷)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2O)+O 2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解析:选D。
过程①②分别是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限时检测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三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满分55分)1. 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
下列关于相关过程以及发生场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H2O →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ADP→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色素分子中解析 H2O →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DP→ATP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可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答案C2.(2014·蚌埠二模)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解析题给实验中,没有提及光照,ATP的产生只与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有关,选A。
答案A3.澳大利亚科学家从蓝藻中提取到了一种被称作叶绿素f的新叶绿素,它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素f主要分布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叶绿素f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扩大了可利用的太阳能的范围C.叶绿素f具有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同的生理功能D.用纸层析法分离蓝藻细胞中的色素将获得5条色素带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叶绿素f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因此扩大了太阳能利用范围;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叶绿素f能够吸收红外光,其功能不同;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叶绿素,没有类胡萝卜素,故用纸层析法分离不能获得5条色素带。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第十一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堂讲解(解析版)

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1、原理解读:⑴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⑵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流程图示:⑴提取色素:①称取绿叶;②剪碎;③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④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⑤收集滤液。
⑵制备滤纸条:①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②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画铅笔线。
⑶画滤液细线:①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②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⑷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m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⑸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3、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⑴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⑵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⑶二氧化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⑷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⑴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⑵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
⑶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
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
⑷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6、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⑴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
⑵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
8、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⑴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之源 光与光用训练

nmab CO 2吸速率CO 2释速率光照强度光照强度C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a bcd 光照强度b c CO 2浓度为1%CO 2浓度为0.03%CO 2吸收量a 0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能量之源 光与光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用,醋酸杆菌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对高植物而言,光用是在叶绿体中完成的,有氧呼吸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为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内膜未向内折叠D.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2、已知某植物光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图示植物在25℃时光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 到30℃的条件下,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相点的移动不 符合实际的是A.a 点将下移B.b 点将右移C.c 点将左移D.d 点将上移 3、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 生成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B.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C.叶绿体内C 5的生成 D.番茄根细胞对Mg 2+的吸收4、右图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 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 、b 、c 点所对的叶肉细胞中C 3化合 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a >b >cB.a <b <cC.a >b=cD.a=b <c5、取量植物A 和植物B 的叶片置于密封透明装置中,在适条件下逐渐增强光照,测得密封装置内氧气释放速率如下表所示,以下对该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光强(mol 光子/m 2·s) 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放氧速率 (μmolO 2/m 2·s)A 叶片 -20 -10-5-1 6 15 28 35 B 叶片-2-0.5 1.536101211A.若以CO 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来表示两种植物的光用速率,则得到的相数值该和上表相同B.当光照强度为500mol 光子/m 2·s 时,制约植物A 和植物B 叶片的光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均为CO 2的浓度C.当光照强度超过100mol 光子/m 2·s 后,A 植物的光合速率开始大于B 植物,说明A 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活D.当光照强度为50mol 光子/m 2·s 时,A 植物中能够产生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而B 植物能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6、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ADP 、磷酸、NADP +物质的溶液中, 用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光用,后绘成曲线,该曲线表示 A.有机物合成量 B.O 2释放量 C.ATP 、NADPH 的数量 D.CO 2吸收量7、在缺氧条件下,某高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CO 2用于相邻细胞的光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A.4B.6C.8D.128、右图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用的影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限时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 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13·衡阳市联考)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4.下图为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③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C.在③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中,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D.④中进行的反应使ATP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 5.(2013·河北省高三质检)右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2)①、④过程需要消耗[H],②过程可以产生[H] (3)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A.(1)(2) B.(1)(4) C.(2)(3) D.(3)(4) 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 7.有人把玉米和向日葵的叶片从植株上切下后,分别放在保持高湿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叶片的生活状态),叶片的含水量由于蒸腾作用而逐渐减少,然后测定叶片在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水分亏缺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水分亏缺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面不同 C.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起作用的 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9.(2013·揭阳一模)下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10.(2013·湖北八校联考)下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Ⅲ B.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0分)下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________。 (2)图甲中物质④在________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千勒克斯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________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分)(2013·郑州三模)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暗反应必需的________,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叶肉细胞和植物B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3)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最可能是________。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4)如果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量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
13.(20分)(2013·陕西五校三模)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温度(℃) 25 25 25 25 25 25 25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0 10 20 40 60 80 95
开始时的CO2浓度(%)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12小时后CO2浓度(%) 0.368 0.342 0.306 0.289 0.282 0.280 0.279
请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_______。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则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_______,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B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 2.选A 在叶肉细胞中,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产生则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3.选B 由表可知,甲同学加的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丙酮,色素不溶于水,因而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得结果应为②;乙同学的操作正确,应为结果④,即自上而下依次出现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多;丙同学尽管使用了有机溶剂丙酮,可以提取到色素,但由于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应为结果①;丁同学未加SiO2,可能研磨不充分,导致各种色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应为结果③。 4.选D ①和②表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③为基粒,其上分布着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叶绿体基质中,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和能源物质ATP。ATP水解后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而非直接将ATP转移到有机物中。 5.选B 由图可推知,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Y物质代表丙酮酸;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③分别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CO2的固定,因此X物质代表三碳化合物,②过程需要消耗[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气的产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而图中没有这两个过程。 6.选A 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叶绿体白天也可进行ATP的水解;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有最大值;光照条件下,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线粒体产生的CO2只有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 7.选D 由图可知,在水分亏缺为30%和50%时,向日葵和玉米已分别停止光合作用,再结合植物所吸收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可得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原料水的不足(因为此时叶片的含水量是可以满足光合作用对水的需求的),而是光合作用的另一原料CO2(CO2主要通过气孔从外界获取,而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关闭),再结合玉米对CO2的利用效率高,可知水分亏缺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影响光合作用的。 8.选D 白炽灯与大试管间距离的远近影响光照强度,设置10℃、20℃和30℃,表示不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点时,光照强度相同,影响气泡产生的因素是温度;C点时,不同的温度下气泡产生量相同,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吸收的光能减少,B点向左移动。 9.选D 在x点的光照强度比y点弱,所以x点的C3含量较y点处高;本来处于适宜温度下的y点,升高温度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则曲线Ⅱ应在曲线Ⅰ的下方;x点限制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