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虫多性(绪)1-16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二、昆虫为何能分类
因为事物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性。即任何事物之间不 论差别如何悬殊,总有共同的一面(任何物质都是由原 子和分子组成的);相反,不论它们如何相似总有一些 差别。
林奈(C. Linnaeus, 1707-1778),1758年,林奈的《 Systema Naturae, 1758》第十版出版,标志着分类学作 为一门学科的开始。他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 第一次提出了双名法 ★ 提出了纲、目、属、种的分类体系 ★ 肯定了物种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 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 把昆虫分成了7个目(无翅、双、鞘、半、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此期的特点:
★ 分类学与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等 学科的结合,使分类学从狭义形态学观点 发展到广义的生物学观点。
★ 物种群体概念的发展。使分类研究注 意种下差异及物种形成、进化之间的关系, 推动了对物种性质和结构的理解。
种内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 的研究阶段或称为γ分类阶段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代甲骨文 •中的“ 蜂”字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墓葬中的玉蝉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青铜器上 •的蝉饰纹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3、进化分类学派 (evolutionary taxonomy) 代表人:E. Mayr G. G. Simpson 陈 世骧等 特点:既考虑共同的渊源,又考虑后 代的分歧,即进化的程度和速度。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知识梳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1.头部结构: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2.头的形式:1下口式2前口式3后口式3.昆虫头部的附器:①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
触角的结构:触角有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②口器咀嚼式口器: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鞘翅目鳞翅目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结构特点是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通道。
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瘤、传播病毒病。
还有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③昆虫的眼;单眼复眼4.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此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生一对胸足。
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由六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
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
②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
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内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
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
③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
有利于交配产卵和呼吸。
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昆虫记1—15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1-15章内容概括:第一章论祖传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
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
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第四章蜣螂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
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
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
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
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
里面并没有卵子。
第五章蝉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第一章 昆虫形态学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节昆虫纲的特征一、体躯的分节和分段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Somite)所组成。
这些体节分别集合为三个体段,分别是头、胸和腹。
组成头的体节已经愈合不能分了,而每个体节上的附肢(Appendage)则特化形成口器和触角。
胸部三个体节分为前、中、后胸,这三节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
每节各具一对附肢——足;腹部11节,其附肢大部分已退化,并且依不同类群保留了一些附肢。
二、体面和骨化区昆虫的整个身体或每一个体节大体呈圆筒形,以肢基节为准,其上面为背面,下面为腹面,两侧着生肢基节的为侧面。
成虫的体壁大多硬化,称为骨化(Sclerotization)。
体壁的骨化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支撑身体,而且着生肌肉,是重要的运动机械。
每个体节的骨化区为:背面的叫背板(Tergum),腹面的叫腹板(Sternum),两侧的叫侧板(Pleuron)。
这些骨板上常被褶和膜分割为许多块,相应的叫作背片(Tergite)、腹片(Sternite)和侧片(Pleurite)。
为了增强骨板的强度,同时也为了着生肌肉,在骨板上发生了一些皱褶,在表面上留下的褶叫沟(Suleus)。
沟下的陷入叫内脊(Ridge),向下伸达较长或分叉的叫作内突(Apodeme)。
这些Ridge和Apodeme 构成内骨骼(Endoskeleton)。
缝(Suture)是由两块骨片相接而留下的分界线。
在昆虫中可能仅“外咽缝和后颊缝”两条,但也不是真正的缝。
三、分节方式相邻的体节之间形成环状的凹褶(节间褶),可扭曲和伸缩身体,是与胚胎中的分节方式相一致,这种叫初生分节,其节叫初生节(Primary Segment).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叫后生分节,其节叫后生节(Secondery Segment),其以节间膜作为相邻体节的分界。
在后生节中,包含初生节中的节间褶,但节间褶已经骨化形成一条沟。
在背板中,该沟叫前脊沟,内方叫前内脊,沟前骨片叫端背片(Acrotergiye),沟后叫主背片。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解

颅顶
触角
复
眼
额颊沟
侧隆线
颊
颊下沟
颊下区
额
唇基 上唇
脱裂线
中单眼 额隆线
额唇基沟 上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蝗虫头部正面图
三、头部的内骨骼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是体壁内陷而成。 主要由1对幕骨前臂和1对幕骨后臂组成,后者常左 右相连成幕骨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连;有些昆虫的 幕骨前臂上又各具一个突起,成为幕骨背臂。
解
1、上唇正面
剖
2、上唇腹面
图
3、上颚正面
内颚 叶
外颚叶
4、上颚腹面
侧唇舌
后颏 前颏
中唇舌
5、下颚正面 6、下颚腹面 7、下唇外面
下颚须
下唇须
8、舌的正面 9、舌的侧面
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
A.食叶性: 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 留 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
B.卷叶性: 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C.潜叶性: 潜叶食叶肉留表皮,形成灰白色虫道。 D.钻蛀性: 蛀根、茎、果等。
(二)触角的功能
嗅觉、触觉与听觉。
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 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
(三)触角的类型
线状Filiform :细长如丝,各节呈圆筒形,除基部几节外 各节大小相似。蝗虫。
刚毛状Setaceous:短小如刚毛,基部1、2节粗短,越到末 端越短。蜻蜓、蝉、。
骨化与骨板: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称为称骨化
(Sclerotization),骨化区因体面的不同分为: 背板tergum:背面的骨化区 腹板sternum:腹面的骨化区 侧板pleuron:侧面的骨化区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一、内容简介《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二、《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
共三十七章。
第一章论祖传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
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因为我的祖先们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他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
在我的祖父辈之中,也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
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一、内容简介《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二、《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共三十七章.第一章论祖传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
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因为我的祖先们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他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
在我的祖父辈之中,也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第四章蜣螂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2

雄性外生殖器(了解) 腹部的其他附器
尾须
尾须(crci)是由第11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l对须状外突物 感觉作用 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
腹足
腹足 趾钩
�
触角的类型:
蝗虫 线状触角 触角细长,呈圆筒形. 除第一,二节稍大外, 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 似,逐渐向端部变细.
雄性蚊子: 环毛状触角 除基部两节外,每节具有一圈细毛,近基部的毛较长 .
蛾类:羽毛状 : 触角
双栉齿状(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 状,很象鸟的羽毛
蝉: 刚毛状触角 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其余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
如:捕食性及钻蛀性昆虫步甲,潜叶蛾幼虫等
后口式 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 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opisthognathous).
如:刺吸式口器 昆虫蝉,蝽象等.
不同的头式,反映了昆虫的取食方式不 同,利用头式可以区分昆虫的类别.
三,昆虫的胸部
胸部(thorax)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在胸部 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环,称为颈(cervicum),颈通常缩 入前胸内. 昆虫胸部有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 每一胸节各有1对足 中,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
复翅( 复翅(蝗虫前翅) )
复翅(tegmina):其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不司 复翅 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
鞘翅( 鞘翅(金龟前翅) )
鞘翅(elytron):其质地坚硬如角质,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 鞘翅 护体背和后翅.
半鞘翅( 半鞘翅(蝽象前翅) )
半翅鞘(hemielytron):其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 半翅鞘 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
平衡棒( 平衡棒(家蝇后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的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6/16
上篇
农业昆虫学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昆虫的多样性 关于农业昆虫学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2/16
第一节 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三、昆虫的多样性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3/16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 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 体段。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 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 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 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 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 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 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0/16
第二节 关于农业昆虫学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及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 三、我国的植保方针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1/16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 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 学科,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 学科。 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 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 目前,还包括一部分害螨类和软体 动物。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2/16
任务: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 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 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 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 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 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 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 生态环境的目的。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蝗虫体躯构造
4/16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共7个必要阶元。昆虫是其中 的一个纲,即昆虫纲。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5/16
三、昆虫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 一定空间内生物的变异性,通常 包括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 性3个层次。 (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论 6/16
(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1、历史长 2、种类多 3、数量大 4、分布广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7/16
(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1、有翅能飞 2、繁殖力强 3、体小势优 4、取食器官多样化 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 6、适应力强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4/16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要学好农业昆虫 学这门课,也必须具备广泛的与此有 关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 的农业科学知识。随着害虫综合治理 综合度向高、深层次发展,又必须用 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害虫的科学管 理,害虫的计算机优化管理系统也将 会逐步实现,这就使农业昆虫学与环 境学、社会学、经济学、决策学及计 算机等发生了愈来愈密切的联系。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9/16
无论从昆虫种类的数量还是个体数 量及生物量而言,昆虫在生物区系, 特别是动物区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对于物种数占生物多样性 近一半的昆虫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不 可忽视。Morris(1991)曾断言: “人类当令对昆虫的依赖比历史任 何时候都更为紧密”,这绝非夸张 之辞。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13/16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及与其他 学科的关系 内容: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 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自己的体系。其内容包涵害虫种 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 作物受害后反应、害虫生物学特 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 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
2013-3-1 第一章 绪 论 8/16
(三)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 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物资 源能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 的一项全球性战略任务。据Wilson (1988)报道目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比 以前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10000倍, 不少人预测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到21世纪中期,地球将有1/4的物种陷 入灭绝(Raven,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