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应激性观察实验
草履虫活体观察实验的一点改进

草履虫活体观察实验的一点改进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典型代表,在水里游动非常迅速。
要观察活体草履虫必须设法将其固定。
一般的实验指导书上通常都是用棉纤维来固定,棉纤维直接取于棉絮。
这样所取的棉纤维不易分开,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仅是黑的一片,根本看不到草履虫,如果作如下改进效果较好。
实验室里擦镜纸是必备的,擦镜纸既薄又细腻,纤维与纤维之间容易分开。
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刮下少许擦镜纸上的纤维,再在刮下的纤维上滴上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根根纤维纵横交错,把草履虫的活动空间隔成一间间小室。
草履虫活动空间小,就容易观察清楚。
笔者曾经在实验中观察到1个草履虫一端附着在1根纤维上正进行着纵二分裂。
资料来源《生物学通报》2003.01。
2.2.4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实验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如显微镜的使用、样本的制备等。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教师演示草履虫实验的操作步骤,如显微镜的使用、样本的制备等,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3.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体会,讨论草履虫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报告、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如“如何确保观察到的草履虫是活的?”,“如何避免实验误差?”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草履虫的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2.2.4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实验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名称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测定二·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1】。
国内一些学者对草履虫的研究颇多,其中,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面已有一定研究,候勇,张会芳等对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作了一定改进【2】。
郭祖宝介绍了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3】,还有学者对草履虫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进行了测定【4】。
因为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生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而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环境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r,使r值降低。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每一个体利用空间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n/k。
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
“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
?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生态学发展史中著名的逻辑斯蒂方程。
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的一半,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也对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进行了测定。
参考文献:【1】朱艳芳,朱力力草履虫的培养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672—7177(2010)04—0044—05【2】候勇,张会芳,刘军英,郑发科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及改进【j】四川动物2009,1000—7083(2009)03—0450—02【3】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j】生物学教学2010,第9期,35卷【4】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的测定【j】2010,12【5】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创新说课稿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创新说课一、本课题实验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依据课标要求的“通过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活动建议,安排了本次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收集事实,并学会记录、对比、归纳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由于刚刚制作过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细胞,所以具备了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技能。
但是由于草履虫运动快,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运动的草履虫对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限制草履虫运动范围便于观察。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单独完成生命活动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了解草履虫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显微观察说出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方法,在通过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通过分组探究草履虫对多种刺激物的反应,了解草履虫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同时通过对数据及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尝试到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2.通过草履的应激实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3.用辩证的态度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三、实验器材草履培养液、银耳溶液(1%浓度)、冰块、50℃以上的热水、食盐、牛肉汁、酒精、烟草浸出液、电路装置、擦镜纸、巴氏微量滴管、载玻片、微型凹槽的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管、胶头,手机、固定装置、镊子、解剖针四、实验改进要点(一)教学方法方面将草履虫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的观察实验和草履的应激性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动物生物学设计实验--草履虫的培养和应激性实验

实验二综合设计性实验——草履虫的培养和应激性实验实验小组成员:王恺茜(组长),魏晨,王二丽,悦晓孟,孙珂,杨晓伟,刘昊宇,田成芳一、实验目的1.学习草履虫采集与培养的一般方法,以及对草履虫给与刺激并观察其应激性的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草履虫的应激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脱脂棉,350ml洁净塑料瓶3个,纯牛奶,熟米粒,白醋,强光手电筒一枚,碱性苏打水,蒸馏水,热水,碎冰等。
三、实验内容1.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前往西苑公园,瀛州河和王城公园等地采集水样,分别制成草履虫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从中选取富有草履虫的水样900ml,将水样等分为三份分别装入编好号的3个塑料瓶中。
每天向1,2,3号瓶中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2滴),牛奶液(适度稀释后2滴)和米浆(适度稀释后2滴)一次。
每天分别从3个瓶中取出适量样液制成草履虫临时装片,观察并记录样液中草履虫的富集程度及生长发育情况。
2.草履虫的应激性观察第7天将3个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分别取出适量制成草履虫临时装片A,B,C,D,E,F,G7份并标号(例如1A号装片,1B号装片,2A号装片等,共21个装片)。
分别对标有A,B,C,D,E,F,G的装片中的草履虫给与手电筒强光照射,白醋,苏打水,热水,温水,常温水,冰水的适度刺激,观察并记录各个装片中草履虫的运动情况(例如A组中的为趋光还是避光等)。
四、实验结果五、分析与总结分析总结各项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与牛奶这一类的高蛋白营养液,草履虫更适合在米浆等含糖量较高的营养液中繁殖和生长发育;不论哪种营养液对于草履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都比蒸馏水(空白对照)更有利。
2.草履虫具有避光、避酸、避碱、趋热、避寒的应激特性。
其对光、酸和寒刺激的敏感性极强,而对碱和热刺激的敏感性较弱。
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

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性,包括应激性、趋利避害等,并探索草履虫在环境适应和生存策略方面的机制。
二、实验材料1、草履虫培养液2、显微镜3、镊子4、计时器5、实验玻璃板6、糖、盐、牛肉膏等营养成分7、温度计8、无菌水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玻璃板:将实验玻璃板擦拭干净,放置在实验台上。
2、取草履虫培养液:使用无菌技术,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草履虫培养液,放置在实验玻璃板上。
3、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可以看到草履虫呈圆饼状,周身透明,具有一个明显的细胞核和一个伸缩泡。
4、进行应激性实验:在草履虫培养液的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糖溶液,另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盐溶液。
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记录其移动方向和速度。
5、进行趋利避害实验: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牛肉膏,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随后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6、测量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在实验玻璃板的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另一侧加入一定量的冰水,测量不同温度下草履虫的活性。
7、数据记录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草履虫的移动方向、速度、反应时间等。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草履虫的应激性、趋利避害等行为特征及其环境适应策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应激性实验结果:在加入糖溶液和盐溶液后,草履虫分别向两侧移动,表现出明显的应激性。
其中,向糖溶液移动的草履虫数量较多,说明草履虫对糖溶液表现出趋利性。
而向盐溶液移动的草履虫数量较少,说明草履虫对盐溶液表现出避害性。
这表明草履虫具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2、趋利避害实验结果:在加入牛肉膏后,大部分草履虫开始向培养液中移动,避免接触牛肉膏。
当加入无菌水后,草履虫逐渐恢复活动,开始在培养液中自由移动。
这说明草履虫能够感知并避开有害物质,寻找适合的生长环境。
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是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了解草履虫的生活,认识到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它的各种生命活动,从而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给学生草履虫培养液,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讨如何观察草履虫;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形成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然后通过视频展示和课本中草履虫的结构图,让学生知道草履虫是怎样取食、呼吸、排出废物的;最后引导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证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实验内容分析由于单细胞生物个体极小,通常用肉眼无法观察它们的结构,而且它们是通过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内容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依据生物课标要求的“通过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活动建议,本节实验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了解草履虫的生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出本实验课一共有四个内容:1、探讨如何观察草履虫,由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
这样设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于学生刚刚制作过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细胞,学生已初步具有了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及观察的技能,所以观察草履虫不是很困难;二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乐于动手,而且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只是由于草履虫是活的小生物,运动速度很快,这样不利于观察,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的指导。
另外当学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操作并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从而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
1.刺丝泡的发射
制备草履虫临时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用蒸馏水稀释 20倍的蓝黑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蓝黑墨水浸过草履 虫。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已射出,在草履虫体周围呈乱 丝状。 **刺丝泡有何功用?
2.草履虫对盐度变化的反应
(1)配制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1%氯化钠溶 液,配制成0.1%、0.3%、0.5%、0.8%等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分别置于小试管内。 **试管上作好标记。
按以上方法观察记录,计算并比较草履虫在蒸馏水和不同 浓度氯化钠溶液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 **伸缩泡有何功能?
此外,还注意观察草履虫在0.8%氯化钠溶液中时,其体形 和运动有何变化。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使蒸馏水替代0.8%氯化钠溶液,这时观察到草履虫有何 变化?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二)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取1滴草履虫培养液于另一载玻片中央,用牙签蘸取少许洋 红粉末掺人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棉花纤维并加盖玻 片。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一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但口 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其大 小的变化及在虫体内环流的过程。
(三)草反虫的应激性实验
(2)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刺激草履虫 取5块载玻片,第1 块滴入蒸馏水作对照,后4块分别滴人以上配制的系列浓度氯化 钠溶液。再用毛细滴管吸取密集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滴一小滴 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载玻片的溶液中。 **草履虫液不宜过多,以免稀释了盐溶 液;各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草履虫液先后间隔时间需掌握好, 以保证各盐度刺激草履虫5 min后观察。混匀,加棉花纤维和盖 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依次置显微镜下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实验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草履虫对一些物理、化学刺激的反应,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实验前的思考
1.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尽管没有脑和神经,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方式。
2.革履虫对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有些表现为正趋性,有些表现为负趋性。
材料器具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放大镜,解剖显微镜,小型温度计,试管,试管架,滴管,载玻片,3~6伏电池,两根带电极的导线,手电筒,铝箔,脱脂棉化球;0.01~0.02%乙酸溶液,5%蔗糖溶液。
步骤
1.观察草履虫对地心引力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倒入草履虫培养液(占试管容积约1/4),把试管直立在试管架上。
静止15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试管中的草履虫在试管中聚集的部位。
然后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倒置试管,静放在试管架上,马上用放大镜观察管内虫体运动的趋向。
静放1~2小时以后时观察草履虫聚集的区域。
2.观察草履虫对电流的反应吸取草履虫密度较高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使培养液成一条状。
把载玻片放在解剖显微镜观察。
取3~6伏的电池,两端连接电线,把负极的端部插入培养液的一端,把正极的端部插入培养液的另一端(见图),
通电后观察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如果对换两电极的位置,再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有没有变化。
3.观察草履虫对化学物质的反应把草履虫密度较高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使水滴的直径略小于载玻片的宽度。
取一小团脱脂棉,蘸少量0.01~0.02% 乙酸溶液(也可以用5%的蔗糖溶液)。
把这团棉团放在载玻片水滴的一侧,然后用低倍镜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4.观察草履虫对光的反应取一支试管,装入草履虫培养液(占试管容积约1/4),用试管塞把试管管口塞紧。
用铝箔或黑纸片把试管除底部外全部包住。
把试管水平放在桌上,用手电筒照试管底部。
静置15分钟后打开铝箔,立即用放大镜观察试管中的草履虫聚集的部位。
5.观察草履虫对温度的反应取一片载玻片,架在两个小培养皿的边上,使城玻片的两端各伸入培养皿的边缘内1厘米左右。
在一个培养皿内加碎冰,碎冰可以接触载玻片,在另一培养皿内加60~80℃的热水,热水不能接触载玻片,只须以热水的蒸气烘热载玻片一端。
然后吸取密度较高的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静放数分钟,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分布情况。
最后用小型温度计测量载玻片两端草履虫密集处的水温。
注意事项
1.试验草履虫对光的反应时,试管要水平放置,因为草履虫对地心引力有反应。
2.试验草履虫趋化性时用的酸溶液,配置时不能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建议用原培养液。
因为其他溶剂混入的离子浓度跟草履虫培养液不同时,会干扰实验结果。
3.试验草履虫对电流的反应时,电池的电压不要超过12伏。
分析和讨论
1.草履虫对地心引力一般表现负的趋性(背地性)。
但在试管培养草履虫时,经常可以看到草履虫集中在培养液的液面下,这跟草履虫趋向含氧量较高的上层水有关。
这样,使草履虫对地心引力表现的负趋性,就不够明显了。
2.草履虫在电场中有向负极的应激性,当直流电通过草履虫的培养液时,草履虫经常前端向着负极游泳,最后大量集中于负极,表现为负趋性。
3.草履虫对水内许多化学因素表现出正的或负的趋性,以对酸碱度的趋性表现较明显。
草履虫对乙酸为负趋性,对蔗糖则为正趋性。
4.草履虫大都聚集在试管底部光照的地方,说明草履虫有正趋光性。
5.卓履虫对适当温度有正的趋性,如24~28℃为草履虫的最佳正趋性温度;草履虫对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产生负的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