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它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能进行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其摄食方式为吞噬食物颗粒。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酒精灯、棉花纤维等。
2. 仪器: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酒精灯、蒸馏水、玉米汁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1)在野外寻找水样,如池塘、水沟、洼地等。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水样,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没有草履虫,则再从水样中取,重复上述过程。
(4)将取到草履虫的载玻片在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将玉米汁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5)维持1天的时间,然后从培养液中吸取1ml的培养液观察,若有少量的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
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草履虫的培养(1)将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放入培养皿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0.6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将大米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使草履虫培养液与大米培养液充分混合。
(4)将培养皿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3. 草履虫的观察(1)将草履虫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如纤毛的摆动、食物的摄食等。
(3)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照、温度、化学物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呈圆筒形,长50-300微米,宽20-60微米。
细胞质中含有一个大核和多个小核,细胞质内有伸缩泡、食物泡、纤毛等细胞器。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活动、生物形态及物理特性,了解草履虫的生物特点和生态习性。
实验材料:1. 草履虫标本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显微镜准备液6. 草履虫培养的水样实验步骤:1. 在载玻片上倒入一些草履虫培养的水样。
2. 用吸管吸取一点草履虫标本并滴在载玻片上。
3. 轻轻覆盖盖玻片。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中央。
5. 调整显微镜镜头到适合观察的倍数。
6. 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草履虫的活动、形态和物理特性。
7. 拍摄草履虫的照片或视频。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履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呈滑动移动。
其身体被分成头部、体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头部为圆锥形,有一个清晰的口器,用于摄食。
体部延伸为圆柱形,且有不断蠕动的运动,体部内部有细胞器官。
尾部向后伸出,用于平衡和固定身体。
草履虫在水中以吞食细菌和微小的有机物为食。
观察中发现,草履虫通过顶部的口器将食物吞入体内,然后通过体部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部消化。
当草履虫遇到危险或不适宜环境时,会通过收缩体部迅速向背后游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活动方式。
它们以吞食细菌和有机物为食,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性。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微生物数量和分解有机物,维持水域生态平衡。
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微小生物的活动和形态特征,并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录。
这种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微生物和细胞的研究中,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方式等特征。
2.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 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眼虫、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温度计、PH计、光照培养箱、培养皿、实验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1)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
(2)用镊子夹取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3)在显微镜下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滴加少量食物颗粒,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1)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的培养液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眼虫和草履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眼虫呈卵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草履虫呈椭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食物泡、鞭毛等结构。
2. 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进行运动,速度较快。
草履虫通过鞭毛进行运动,速度较慢。
3. 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颗粒包裹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的观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草履虫,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进一步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培养皿、解剖针、滴管等。
三、实验过程1. 制作草履虫装片用滴管从培养皿中吸取一滴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2. 观察草履虫形态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记录其特征。
草履虫呈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00-300微米,宽约50-100微米。
细胞质浓稠,分布不均,前端有一个明显的前伸部,后端有一个较小的尾突。
草履虫的表膜上分布有许多纤毛,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 观察草履虫生活习性观察草履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方式、摄食行为、避光和避害反应等生活习性。
草履虫在培养液中呈旋转前进的运动方式,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
草履虫具有明显的摄食行为,能吞食细菌等微生物。
在光照条件下,草履虫会向暗处逃避;在遇到有害物质时,草履虫会避开。
4. 观察草履虫生理功能通过实验观察草履虫的生理功能,如应激性、呼吸、排泄等。
实验中,将草履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对渗透压的应激反应。
草履虫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会膨胀,而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会皱缩。
这表明草履虫具有调节细胞内渗透压的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形态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
草履虫的表膜上分布有许多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前伸部和尾突有助于草履虫在水中定向运动。
2. 草履虫的生活习性草履虫在培养液中呈旋转前进的运动方式,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
草履虫具有明显的摄食行为,能吞食细菌等微生物。
在光照条件下,草履虫会向暗处逃避;在遇到有害物质时,草履虫会避开。
3. 草履虫的生理功能草履虫具有调节细胞内渗透压的能力,能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表现出相应的应激反应。
这表明草履虫具有完善的生理功能,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繁殖规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以期为草履虫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草履虫:选用草履虫作为实验对象,从野外采集并纯化。
(2)培养液:根据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在野外水池中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观察,筛选出草履虫,并在培养液中纯化。
(2)培养液配置:按照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草履虫的观察与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繁殖状况等,并计数。
(4)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包括密度、繁殖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草履虫在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其中大米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生长状况最佳。
2. 草履虫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在pH值为7.0-8.0的环境中生存状况良好,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0时,草履虫的生长受到抑制。
3. 草履虫的繁殖规律观察发现,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速度较快,一般每天可繁殖1次。
在密度较低时,草履虫的繁殖率较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繁殖率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种群动态变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四、实验结论1. 草履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大米培养液是草履虫较适宜的培养液,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3. 草履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繁殖率会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草履虫 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一、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它们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生存状况,以深入了解其生态特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草履虫标本- 显微镜- 盖玻片- 蒸馏水- 细菌培养基- 藻类培养液2. 实验方法:- 准备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
- 取一滴草履虫标本放置在盖玻片上,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避免草履虫干燥。
-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 将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滴在草履虫标本旁边,继续观察其对食物的反应和进食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草履虫的行为观察:- 在正常条件下,草履虫呈现蠕动运动,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发出伸缩的伪足。
-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草履虫会收缩体内的胞质,变为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环境。
2. 草履虫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在观察中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会迅速向食物源靠近,并通过伪足将食物吞入体内。
- 对于藻类培养液,草履虫的反应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的浓度较低,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3. 草履虫的生存状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草履虫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并保持较高的活动性。
- 当环境中细菌和藻类的供应不足时,草履虫的数量会减少,个体也会变得较为衰弱。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行为和生存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草履虫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细菌和藻类的食物链起着关键的作用。
观察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其生长和繁殖。
而对于藻类培养液的反应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浓度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此外,草履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当环境不适宜时,它们能够通过收缩胞质进入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因素。
培养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2. 了解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们生活在水中,以细菌、藻类等有机物为食。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长发育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稻草、大米、大麦、鸡蛋黄、牛肉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烧杯、培养皿、凹玻璃片、纱布、吸水纸、大头针、琼胶、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碘液、葡萄糖、氯化钠、质量分数为%的洋红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放大镜、电炉、烧杯、培养皿、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采集水样:在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池塘、水沟等地方采集水样,用网捞取水样,过滤后备用。
2. 培养草履虫:将稻草、大米、大麦、鸡蛋黄等有机物煮沸后过滤,制成培养液。
将过滤后的培养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牛肉汁,搅拌均匀。
将烧杯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培养3-5天。
3. 分离草履虫:取载玻片,用滴管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在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解剖针轻轻搅拌培养液,使草履虫聚集在玻片的一侧。
用微吸管吸取培养液,将草履虫移至另一载玻片上,重复操作,直至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4. 观察草履虫: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摄食等生活习性。
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观察不同时期的草履虫,记录其形态特征、生长速度等,分析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形态特征:草履虫呈圆筒形,长0.1-0.2mm,直径0.02-0.03mm。
细胞表面有纤毛,运动方式为摆动。
细胞内含有食物泡、伸缩泡、眼点等细胞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报告
1、实验问题:草履虫能否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有所反应?
2、实验假设:草履虫能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有所反应。
3、实验器材:草履虫、牛肉汁、比例适当的盐水、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适当的水。
4、实验步骤:
①用培养皿培养适当的草履虫。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培养好的草履虫溶液,再用另一支滴管在载玻片左端滴一滴水,然后再用一支滴管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牛肉汁。
用滴管轻轻地在草履虫溶液和肉汁、草履虫溶液和水之间划一道水流,使草履虫可以其中游动。
将这一组实验记为(1),如图(1)。
图(1)
③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培养好的草履虫溶液,再用另一支滴管在载玻片左端滴一滴水,然后再用一支滴管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盐水。
用滴管轻轻地在草履虫溶液和盐水、草履虫溶液和水之间划一道水流,使草履虫可以其中游动。
将这一组实验记为(2),如图(2)。
图(2)
④重复试验,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状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5、实验结论:草履虫(能/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