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三《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0
知识生成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 题
传统产业的
衰落
.
环境 恶化 .
(1)煤炭在能源中的地
位 下降 ;
表 (2)钢铁产量 下降 ;
现 (3)钢铁、汽车、造船业
所需人员 减少 ,工人
面临 失业
。
2020年10月2日
废渣:矿山开发 废气: 化工厂 废水:化工厂、炼钢厂 废热: 火电厂
1999年
对 传 统 工 业 进 行 改 造
16
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人数(万)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第一产业
2020年10月2日1970
1976
1980 1985
1990 1996 1999 (年)17
鲁尔1992年关闭的工厂,园艺展在工厂遗址上举行。柔美的花
4、离铁矿区较近,输入便利
5、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0年10月2日
6
问题探究1:
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 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2020年10月2日
7
2.工业特点
鲁尔区是世界上 最大 的工业区(传统工 业区)之一,经济结构以 重工业 为主 煤炭钢铁 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 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 制造 基地。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2
草和坚硬的钢铁在强烈对比中寻求着和谐之道。世上再难相容
的20事20年物10,月2也日 能找到共存共荣的方式。
18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 可以成为游泳池。畅想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 —管2020道年10、月2日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是何种心情? 19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42张PPT)

考点 2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回顾
1.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①时间:20 世纪 60 年代。
原因: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煤炭需求量
②煤炭开采 人工成本 过高,失去竞争力; ③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 钢铁工业 工业 ④ 技术 发展,需要的人员减少
答案: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⑤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2)环境恶化 ①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能源结构以煤炭
产业结构以 重化工业 为主。
减少;
为主,
②表现:煤碴 、矿碴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
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 生态环境 破坏。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
构多元化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莱茵河左岸 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2)我国最大的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有( C) ①水源充足 ②铁矿石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 集中化 、合理化的改造和
整顿。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 新兴产业
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 、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
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①整治 河流 。 ②控制大气污染 。 ③加强 环境管理 。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思考: 读教材表3-2-1,分析鲁尔区煤炭工业的变化特点。
高中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新的崛起的过程探究,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知识构建】本节知识点因果联系紧密,如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建议用因果关系记忆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①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教学难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共33张PPT)

便利的水陆交通 地理位置优越(欧洲的“十字路口”) 丰富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广阔的消费市场(德国、西欧)
【学习效果测评】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B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 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 脏”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 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 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鲁尔 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后,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 最为明显。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1、传统产业衰落
自身因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质课件)

用区位分析法分析鲁 尔区繁荣的原因。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 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 。
便利的交通条件 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交通网。
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典 、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丹 ,再经过莱茵河运 到鲁尔区。
从年表中可以看出在t 20世纪中叶,对鲁
尔区钢铁工业冲击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面对衰落的鲁尔区, 如 何让盛极一时的鲁尔区再次 辉煌起来?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效探索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减少煤炭和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实现产 业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自主探究2:
20世纪60年代, 鲁尔区为什么开始衰 落?
二、鲁尔区衰落阶段的原因分析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生产结构单一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问题严重 新技术的冲击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炼一吨钢的耗煤变化
年 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耗煤 4
2 0.75
1965~2000 年鲁尔区煤炭年 产量变化
通过陆上交通就 近从法国洛林铁矿 区进口。
鹿特丹
洛林
充沛的水源
利珀河
莱茵河
鲁尔河
地形
平原为主,利于工业建设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及联系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
基础工业:煤炭工业 主导工业:钢铁工业
一、鲁尔区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56张PPT)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从区位条件 来看与鲁尔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1)当地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有辽宁的抚顺、 阜新等大型煤矿,有全国较大的辽河油田。
(2)当地铁矿资源丰富:鞍山、本溪铁矿等。 (3)当地的水源较为丰富:区内有全国较大的
河流——辽河,区域内降水较丰富。 但是,水资源仍然较为紧缺,工、农也存在 用水比较紧张的状况。
应注意结合图记忆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同 时结合资源分布图理解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物质条件: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优越的 交通运输条件),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 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 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 经起着重要作用。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 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 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 下面我们就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 加以详细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年
山西省原煤生产情况
1.区位优势
(1)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各种矿产资源,
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 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 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 布全省。
• 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治理措施
(1)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课稿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课稿资源开发与区域可连续进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要紧讲了区域工业区位条件背景分析、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区域环境恶化和产业进展衰落及如何进行可连续进展的问题。
是对本书区域可连续进展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具体表达,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连续进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点②探讨鲁尔区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③依照问题缘故,推断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进展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连续进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连续进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②通过借鉴国外的体会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查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说重点、难点的确立(1)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阻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点;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依照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阻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摸索归纳总结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猎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鲁尔区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因此确定为本节重点。
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结构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分析鲁尔区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方便拓展课外知识,补偿学生体会不足的问题。
二、说教法本着提供给学生对生活有用、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为目的,选择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比较法、假设法、综合分析法进行教学。
并在多媒体教学辅助下,展现污染后与治理后的图片,更深刻地了解鲁尔区的进展状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47张PPT)

辽中南工业基地
(1)区位优势 A.煤、铁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辽河提供水源; D.接近消费市场; E.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2)面临的问题 A.东北区煤炭资源几乎 枯竭; B.水资源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产技术水平低。
(3)采取的措施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 和引进人才; D.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 础设施; E.增加资金投入,改进生产工 艺、更新生产设备; F.进一步改革开放。
②调整工业布局
采取平衡策略,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 边缘地带。
效益
煤炭.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剧减, 生产规模剧增,社会经济结构比 例较协调。
减少运费,少占土地,降低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运输信息便捷,提高生产效率。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促进传统工业的现代化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 植树造林。
1、煤矿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
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 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一方面,煤炭的消费比 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耗煤量也逐渐降 低,鲁尔区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危机。
冶炼1吨钢铁所需煤和铁矿石吨数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天
然
气
石 油
煤
炭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煤的需求量下降
2、环境污染严重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煤炭生产成本上升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业和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是针对新兴高技术工业而言的,传统 工业区是传统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 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以纺 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 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世界的传统工 业区很多,主要有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美国东 北部地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等。
但是铁矿并不丰富,需要进口法国东北部洛林铁 矿的铁矿石,近年来也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铁 矿石,所以C也不对。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并发展了钢铁工业和重型机械,所以D对。 答案:D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开始时间:20世纪60年代。 (2)原因: ①煤炭工业: 能源消费结构 变化,煤炭需求量 减少;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导致竞争力 减小。
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的联系
图中反映了鲁尔区五大传统工业部门之间及其与煤、 铁、水资源之间的主要联系,可以看出鲁尔区产业结构的 主要特点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 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结 构单一,某一工业部门生产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 衰落。生产结构单一是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内在原因,是其 他各原因产生影响的基础。
②钢铁工业:受 煤矿 不景气的影响;钢铁生产转移。 ③新技术发展的冲击:钢铁等传统工业需要的 人员减少 。 2.环境恶化 (1)原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 重化 工业为主。 (2)表现: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和 热污染。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内因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式的 变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 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的传统工业不适 应时代的需要,新兴企业也因环境污染而不愿入住; 同时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不断被石油和核能取代;世 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内外因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教材P57图3-2-2 本图通过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说明鲁尔区的城 市及产业主要是围绕着煤炭这一区位优势兴起和发展的。 阅读本图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沛的水资源。
(2)鲁尔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邻近资源产地,鲁尔区的城市大多是在煤 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多为矿业城市。 (3)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鲁尔区的工业多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发 起来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钢铁、冶金、机械、化学等 重化工业。其产业结构特点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 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
德国的煤炭、钾盐等资源丰富,而其他矿产较为缺乏。
因此,德国不需要进口煤炭,特别是鲁尔区有储量丰 富的鲁尔煤田。而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下降,则是鲁 尔区衰落的原因之一,故②是错的。20世纪50年代以 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钢材需求量的相 对减少,使得世界性钢铁过剩,故③是对的。随着新 技术革命的出现,给传统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故 ④是产业,实现产业 结构多元化
(1)对企业实行 集中化 、 合理化 的改造和整顿。 (2)经济结构趋向 多元化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 新兴产业 迁入。
(3)重视发展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 第三产业 。
2.治理环境污染 (1)整治河流。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 系统,解决 水污染 的问题。 (2)控制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 效控制 大气污染 。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 环境管理 。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大 规模 植树造林 。
1.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D.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
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解析: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右岸,也就是莱茵河支流鲁尔 河流域,故A不对。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钢铁为主的 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煤炭、 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 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故B不对。鲁尔区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煤田为鲁尔煤田。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②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
进口 ③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鲁尔区的工业主要有煤炭、钢铁、电力、机
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尤以煤炭工业和钢铁
工业最为突出,生产部门结构单一,故①是错的。
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五个治理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 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2.歌诀法记忆鲁尔区的主要 工业部门 鲁尔地区煤丰富,煤炭工业 是基础,运入铁矿兴钢铁,能源工业电力出,化学 工业紧跟上,机械工业展宏图。
1.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德国西北部,欧洲的 十字路口 。 (2)便利的水陆交通: 莱茵河 纵贯南北,铁路、 公路密布。 (3)丰富的 煤炭 资源。 2.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工业部门有 炼焦 、 电力、 钢铁 、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是德国的 能源基地 、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第三 单元
区域 资源、 环境 与可 持续 发展
第 二 节
资源 开发 与区 域可 持续 发展
以德 国鲁 尔区 为例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数字法记忆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发展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 四个衰落原因——煤炭能源地位 下降、新技术革命冲刺、产业结构
1.鲁尔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整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