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复习压强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压强》优秀教案

初中《压强》优秀教案

初中《压强》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应用,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压强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压强的计算。

2. 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学PPT。

3. 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钉子能够钉入木板?2. 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压强的概念,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利用PPT展示公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 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计的读数变化,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压强与受力面积、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压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举例说明压强在工程、医学、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压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演示、课堂讲解和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教案复习内容:压强、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复习目标:系统归纳、整理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的知识,认识这一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的应用。

复习设计:一、压强学生回顾记忆有关压强知识知识要点: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作用点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3、压力和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G)压强:(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物理意义:它是表示压力效果的物理量(3)计算公式:p=F/S(4)单位:1Pa=1N/ m2(5)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练习:1、请你画出下列图中压力的示意图。

50牛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时通过观察(),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此处研究方法为()。

(2)比较( )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比较()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 有关;在此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4)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_______概念。

例题:一只箱子所受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

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凳面中央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A、P1=G/2S P2=G/SB、P1=G/4S P2=G/2SC、P1=G/S P2=2G/SD、P1=G/S P2=G/4S3、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45N,物体A的底面积为5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10cm2.求:A对B的压强是多少?例. 下面所述各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有___,为了增大压强的有__,A、铲土机的宽履带B、锋利的剪刀刃C、骆驼宽大的脚掌D、很细的钉尖E、钢轨铺在枕木上F、宽大的房基例:一游人违反公园规定,在不够厚的冰上穿行结果掉进冰窟窿。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讨论和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解释为什么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行时脚不会陷进雪里,引出压强的概念。

2. 学生回顾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受力面积等。

2. 学生通过课本和笔记,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如:为什么蚊子能轻易刺破皮肤?为什么大骆驼不会陷进沙地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压强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四、问题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五、练习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知识梳理、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练习题和总结反思等环节,系统地复习了压强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压强复习课教案

压强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第一课时一、复习目标(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过程一、压力和固体压强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面作用点:接触面表面学生思考: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合作探究一:请在下面三幅画中画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合作探究二:小强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1)小强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的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4)小强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肥皂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5)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固体压强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

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

压强的教案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压强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2012中考压强复习教案

2012中考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实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归类总结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3、一物多用,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塑料饮料瓶的多角度运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引入课题用矿泉水瓶自制自动洒水壶(瓶底戳几个洞,通过控制瓶口的开和关控制喷水与否),请学生解释其中蕴含的压强知识。

(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压强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将压强中的有关实验归类整理,并进一步理解应用。

二、汇总分类1、汇总:学生翻书罗列各种有关压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大气压强、各种证明大气压存在和应用的事实、各种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事实。

2、分类:实验数量较多,但是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找出各类实验的特点,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应用、触类旁通。

请学生讨论,尝试分类。

(1)探究型实验:就某个猜想或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在进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体现什么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问题:探究结束得出结论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注意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结论要有前提条件。

问题:你能回顾一下在前面的章节中还有哪些探究性实验而且也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讨论至少说出两例。

(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2)间接测量型实验:运用已知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测定某个物理量(测量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大气压强)问题:结合“估测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总结测量型实验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实验原理、要测的物理量、表达式、注意要点以及误差分析(3)解释型实验:用实验来验证结论、公式或定理(各种证明大气压存在和应用的事实、各种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事实。

)问题:面对这些实验我们要做好哪些事情?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实验现象,能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解释实验现象(如:冷水浇沸、易拉罐被压瘪)三、拓展延伸1、探究性实验我们掌握了探究性实验的要点,任何探究性实验都能从容应对,如:例1:体验:利用矿泉水瓶、盐水、酒精、针、刻度尺,你能设计探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之间关系的实验吗?探究一: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控制不变,改变,比较,得出结论。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生活实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如两个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人会有不同的陷落情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2. 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蚊子能刺破皮肤,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3. 生活实例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 强
课型:复习课 设计人:丁程伟
●复习目标:
巩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知识及其应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概念:
公式:
增大与减小压强:
产生原因:
特点:
公式:
原理:
连通器
应用: 产生的原因:
著名的测量实验:
著名的验证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值: 特点:
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应用:

(一) “压力”
“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
1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固体压强
2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
A .平放
B .侧放
C .竖放
D .无法判断
3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
A .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
B .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 .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 在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三)液体压强
解答下面问题:
4如上图所示,a图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b图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可以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船闸B.锅炉水位计C.水塔与自来水管D.自来水笔
(四)大气压强
7如图,将一试管中装满水,再将—支较细的试管插入并倒置使试管口朝下,空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________把小试管推上去的。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小孔,
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A往上喷出B稍微降下一些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
A.玻璃管的粗细B.玻璃管倾斜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D.外界大气压变化
10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则当时大气压为____厘米水银柱。

(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飞机向前飞行时,由于机翼与周围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机翼上方较下方空气流速大,所以上方压强较下方,因此,机翼上下的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

二、课堂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
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
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同种液体a、b,且液面
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 a______P b。

(填“>”、“<”或“=”)
4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 a______P b。

(填“>”、“<”或“=”)
5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P′,则P与P′的关系为()
A.P′=4P B.P′=2P C.P′=P D.P′=P/2
6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
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

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3)此实验说明。

三、课后巩固提高
1.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

请你算出:(1)小明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小明同学背着重为50N的书包行走,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g取10N/kg)
2.医生测量某人的血压,测得高压为200毫米水银柱,低压为140毫米水银柱,结果他被诊为是高血压,请你帮他算一下,他的高压是多少Pa。

(ρ水银=13.6×103kg/m3,g=10 N/kg)
3.正方体铝块的质量为2.7㎏,分别放在以下的水平桌面中央,那么受力面积各是多少?
产生的压强各是多大?(ρ铝=2.7×103㎏/m3,取g=10N/㎏)
①每边长1m的正方形水平面。

②每边长10cm的正方形水平面。

③每边长1cm的正方形水平面。

4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900 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中(a)(b)(c)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
5如图2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金属块恰有一半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4×103Pa,求此金属块的密度。

(取g=10N/㎏)
6如图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求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N。

(g取10N/kg)
7 如图4,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

试求: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⑵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8.在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用活塞封闭一定时的空气,活塞可左右移动且不漏气。

当保持温度不变,用力F向右推活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质量、密度、压强增大;B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压强增大;
C气体的密度不变,质量、压强增大;
D气体的压强不变,质量、密度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