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李自成侄孙李来亨抗清 三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血
汗为代价,保卫着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南宋时期,蒙古军队入侵中国南方,宋将岳飞带领南宋军队进行
了顽强的抗战。
他率领军队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敌军,成为历史上最
著名的抗金名将之一。
然而,因为他不满当时的皇帝政策,反对和平
妥协,最终被押到京城,被迫自杀。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英雄是李自成。
明朝后期,由于贪污腐败,名
将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反抗明朝政府。
他经历了多次战争,从一名小兵
士成长为起义军的领袖。
然而,在攻打北京的战斗中,他却被自己的
部下背叛,最终失败身亡。
尽管失败了,但他依然被后人称为“鸦片
战争前中国最后一位抗击帝制的人”。
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英雄是秦琼。
唐朝时期,回乡做农民的秦琼
听说唐太宗招募新的“四大名捕”,于是前去赴考,不料因为士兵不
服从命令,导致唐玄宗出班,短暂与寇攸之战争平定后,唐玄宗任命
了秦琼为守京兆府城的神策军都尉一职,在他的带领下,神策军战死
了大量的叛军,玄武门之变后,坐镇东都的神策军奠定了唐朝的基础。
这些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他们在国
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
族的血性和气魄。
他们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我们追逐的榜样。
历史趣谈:明末历史疑案:李自成之妻高氏最终死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末历史疑案:李自成之妻高氏最终死在哪里导语:姚雪垠同志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塑造了李自成妻高氏的形象。
这个形象是否有“高、大、全”之嫌?人们是有议论的。
但是,透过小说描姚雪垠同志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塑造了李自成妻高氏的形象。
这个形象是否有“高、大、全”之嫌?人们是有议论的。
但是,透过小说描绘的战马嘶鸣、旗鼓征尘,面对高氏的斗争业绩,我们不禁要掩卷遐想:三百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是否真的活动着高氏其人?她的真实的历史面貌,又是怎样的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战争中,确有高氏其人。
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明清之际的史料中,有关高氏事迹的记载,却少得可怜。
这里,就让我们摭拾史笈中的吉光片羽,看一看高氏的战斗生涯吧。
高氏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历史上均无记载,已无从考见。
随着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失败,在清初某些反动文人的笔下,李自成横遭诋毁,他的妻子也常被株连,脸上给抹个一团黑。
有本叫做《甲申剩事》的书,说高氏是李自成掳掠得来的。
这完全是诬蔑。
有的史学家认为,高氏是明末农民军前期的著名领袖高闯王的女儿。
高闯王,叫高迎祥,一名高如岳,陕西安塞人。
迎祥有膂力,善骑射,早在天启末年,即竖起了起义大旗,称闯王。
按照《明史》的说法,“高迎祥者,自成舅也”。
如果这种说法可靠的话,那么自成与高氏,原是表兄妹结亲,真是亲上加亲了。
自成与高氏,是何时成亲的?无从得知。
不过,李自成正式投入高迎祥的大营,称为闯将,是崇祯四年(1631)。
这年,李自成25岁。
也许自成与高氏,正是在崇祯四年间戎马倥偬中结为终身伴侣的?亦不得而知。
有了自成的辅佐,迎祥如虎添翼,革命声势,生活常识分享。
民族英雄李自成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民族英雄李自成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明朝末年,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繁荣背后的混乱,官员贪污腐败、赋税繁重,大量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里,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崛起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李自成,出生于明朝末年,是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农民。
他自幼聪明好学,却被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所伤害。
当时,明朝官吏对农民征收高额赋税,农民生活困苦,甚至有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
这种社会不公正的现象逐渐激起了李自成的反抗之心。
李自成开始秘密筹备起义,他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农民,一起讨论如何推翻腐败的明朝政权。
他们深感时机成熟,暗地里为起义做着充实的准备。
起义发生在1628年,李自成在湖北的广西镇带领数千农民举起了反抗的旗帜。
他的农民起义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队伍。
李自成娴熟地运用了农民们的优势,采取游击战术与明朝政府军队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起义的成功使得李自成成为了农民阶级的领袖,他封王号地方,成立了大顺政权。
与此同时,他还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农民的生活,减轻赋税负担,加强土地改革。
这些措施使得广大农民群众对他高度认同,许多人纷纷加入他的队伍,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然而,李自成并没有能够抓住这个历史契机,他的政权最终在明朝政府的反抗下逐渐瓦解。
李自成对内对外的问题无法妥善处理,而明朝政府则利用这些机会,对他的地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势。
最终,李自成的政权被镇压,他本人被迫投降。
尽管李自成的起义并没有最终成功,但他的形象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历史上。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虽然没有实现最终的胜利,但却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他的起义震惊了明朝政府,也唤起了广大民众对反抗压迫的意识。
他的事迹在后世被许多文人墨客歌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存在证明了民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事迹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他所代表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不懈奋斗。
历史趣谈:闯王李自成的部下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是什么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闯王李自成的部下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是什么样导语:闯王李自成手下的部将,有能力者还是很多的,不然他也不会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明朝帝都。
其手下主要将领有四位,他们分别为:刘宗敏、李过、闯王李自成手下的部将,有能力者还是很多的,不然他也不会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明朝帝都。
其手下主要将领有四位,他们分别为:刘宗敏、李过、高一功、李来亨。
刘宗敏,陕西蓝田人,是普通的锻造工人出身。
刘宗敏是李自成大军的中坚力量,他曾多次帮助李自成渡过危难,闯军攻打北京城一役刘宗敏担任的是北路指挥使。
李自成入主北京城之后,刘宗敏的自信心膨胀,在京城干出了很多昏庸的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强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导致吴三桂降清,间接地导致了李自成大军的失败。
刘宗敏为人残暴、自大,匪气很重,李自成曾经让刘宗敏出战山海关,刘宗敏却当面顶撞李自成,大致的意思是“同样是土匪,凭什么你享福我拼命”。
顺治二年,刘宗敏被清廷俘虏杀害。
李过,李自成的侄儿,李自成战败失踪后,闯军推举李过做他们的首领,做首领的李过就改名为李锦。
李过率领李自成残部继续与满清朝廷进行抗争,但是由于李过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再加上分裂后的闯军谋士的缺少,所以抗清的道路艰难。
最终,李过在败退广西的时候病逝。
高一功,高桂英的弟弟,李自成的小舅子,他是李自成起义的忠实拥护者,同时对李自成有着救命之恩。
在李自成败退北京城之后,高一功与李过一同进行抗清活动。
在李过病死之后,高一功率残部向贵州转移的途中,遭遇孙可望的狙击,战死。
李来亨,李过养子,从小随着李自成南征北战,勇猛好战,素有谋略,人称“小闯王”。
李自成失败后,他随李过一同抗清,李过死后,他生活常识分享。
世人眼里的英雄:李自成起义让中国陷入300年黑暗

世人眼里的英雄:李自成起义让中国陷入300年黑暗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公元1644年,大明帝国已经处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了。
国家灭亡的命运已无挽回的余地了。
该年作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一路下来打下西安建立的大顺政权,紧接着,便率领几十万农民军一路东进,一路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仅用两个月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从而推翻存在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然而李自成之后犯了三大错误,从而导致自取灭亡。
1、作为推翻一个王朝的领袖,李自成鼠目寸光,毫无远见李自成,一个从底层崛起爬到了农民军首领地位的人;一个把崇祯逼的走投无路上吊自杀的人;同时也是毁灭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人。
在中国古代史上,他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大英雄,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却是一个自私残暴、毫无远见,断送江山的历史罪人。
若非李自成的鼠目寸光和自私愚蠢,满清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能入关。
但从这一点来说,因为李自成的存在给了清朝统治者乘虚而入的一个大大的先决条件。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李自成是如何鼠目寸光的。
公元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已经到达了北京城下,把北京城包围的水泄不通。
李自成兵强马壮,士气正盛。
京师孤立无援,崇祯皇帝可谓坐守孤城。
就在这样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李自成竟然派人到皇宫内给崇祯皇帝传话,告诉崇祯皇帝只要能够犒赏百万军饷,并且封自己为西北王,划地而治,那么自己就撤兵退守西北,永不还京。
李自成的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他自己胸无大志,他想回到西北,他没有统一天下,取明朝而代之的胸怀。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自成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北京。
后来太监曹化淳在半夜打开了彰义门,李自成率领部队进城,没有遭到一兵一卒的抵抗,更是能说明这一点。
历史趣谈:李自成败在了宫女的裙下 江山易打不易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自成败在了宫女的裙下江山易打不易守
导语: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是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在明崇祯二年,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一个猛将,他勇猛过人,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是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在明崇祯二年,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一个猛将,他勇猛过人,又有战略头脑,在很多的战役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首领的赞同,名望很高,崇祯九年高迎祥去世,他继承了闯王的名号,仅仅过去了两年,他在潼关战败,率领刘宗敏等十几个人,埋伏在山中。
在崇祯十二年,李自成东山再起,却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被敌人困在了山中,他率领五十个骑兵突围,进入了河南,那个时候中原地区,灾荒严重,社会的矛盾十分尖锐,在部下李岩的建议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税的口号,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欢迎,民间到处传唱,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很快,李自成的部队就发展到了几百万人,成为明末清初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上吊自杀,他进城的时候清朝秩序非常好,店铺运营正常,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随后却做出了一系列不高明的举措,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从宫中搜刮了三千七百万两白银和一千万两黄金他垂涎于宫中的美女就很快封宫女为皇妃,他的手下也开始骄奢淫欲,掠夺明朝皇宫四处抄家,京城里弥漫着严重的恐怖气氛,人心惶惶,李自成从此走下坡路。
虽然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是这个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内忧外患,明朝灭亡之后,皇室成员在江南地区建起了明小朝廷,明朝将领吴三
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李自成兵败后生死之谜 隐居当和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李自成兵败后生死之谜隐居当和尚导语:后来,李自成率军到达九宫山一带,此后便失去了踪迹。
几十万的大顺军也像蒸发似的,一下子就没了。
关于李自成最终的结局,后人提出了许多不后来,李自成率军到达九宫山一带,此后便失去了踪迹。
几十万的大顺军也像蒸发似的,一下子就没了。
关于李自成最终的结局,后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
又称李闯王。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
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名模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李自成很会用兵,他知晓明军的实力,很会利用地形有利聚歼敌人。
在他的领导之下,起义军连战连捷,先后攻陷了很多明朝州府,并顺利地进入四川,击杀明朝总兵侯良柱。
崇祯十年的冬天,李自成率众围攻成都,因实力悬殊,攻城失败,后又在梓潼遭到明朝总兵左光先的伏击。
将士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灭,李自成仅率领部将刘宗敏等十八骑勇士突围逃入陕西的深山之中。
崇祯十二年,李自成经过三年的准备和恢复,再次举兵攻明。
转战陕甘、河南一带,在河南李自成斩杀明朝的万安王。
与当地农民军首领顺利会师,部众发展到数十万人之多。
后李自成率军连战连捷,攻克宜阳,取得卢氏。
李自成在转战的过程中,先后有许多有知识的人加入,如对李自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牛金星、李岩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并很快成为心腹谋士。
后来李自成采纳李岩的建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的起义军得到劳苦大众的一致拥护。
崇祯十四年春,李自成在城内守军的策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李自成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自成宝藏之谜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导语: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四处寻找。
江西省幕阜山发现大顺军后裔居住地,李自成的宝藏是否最终隐藏此地?高桂英带着宝
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四处寻找。
江西省幕阜山发现大顺军后裔居住地,李自成的宝藏是否最终隐藏此地?
高桂英带着宝藏失踪
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记载:1645年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军商谈联合事宜时,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带着老营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带,老营正是管理大顺军物资机构,而大顺军的宝藏就归老营保管。
这时的大顺军,被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收编为忠贞营,防守荆州襄阳与常德一带,由于分为十三个防区,后来又被称为荆襄十三家。
从此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北部,成为清朝投入兵力最多,消耗最大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初年清朝的赋税收入,一大半被消耗在与大顺军的拉锯战役中,清朝国库经常告急。
清军统帅多尔衮不得不再次启用,原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
这时的吴三桂已经被清朝冷落了四年之久,为了向清朝表示忠心,他把大本营设置在陕南汉中,派遣多路精兵翻山越岭背后袭击荆襄十三家军。
吴三桂对他的部将们,还有一条秘密指令:查访李自成财物所匿之处,一旦核实,不得泄露。
顺治十年期间,吴三桂已经打探到,大顺军老营驻扎在湖南澧水一带,派遣二十万精兵进行围剿。
但高桂英与老营官兵却一夜之间全部转移,不知所踪。
至今澧县一带还流传着,高桂英丢弃刚刚生育的婴儿,护送老营物资的故事。
在近年发现的大顺军文档抄件中,有一道密旨,在大顺国皇后高桂英执行特殊任务时,有一位随从叫尚炯,他不仅是大顺军中很有名的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自成侄孙李来亨抗清三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导语:一个阴雨连绵的秋日,我来到湖北兴山县茅麓山区,凭吊南明坚持抗清斗争20多年,特别是在茅麓山区高举抗清旗帜,顽强杀敌13年,最后壮烈殉国
一个阴雨连绵的秋日,我来到湖北兴山县茅麓山区,凭吊南明坚持抗清斗争20多年,特别是在茅麓山区高举抗清旗帜,顽强杀敌13年,最后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李来亨的抗清遗址。
李来亨,原名懋亨,陕西清涧人,生年无考。
他是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族兄之子李过的养子,也就是李自成侄孙。
他在少年时即投身农民军,跟随祖父、父亲南征北战,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战将。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先后撤出北京、西安,转战到湖北时,李来亨已崭露头角,与李自成麾下名将高一功、郝摇旗、刘体仁、袁宗第齐名,见载于历史文献。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被地方反动武装杀害后,其妻高夫人召集农民军20余万人,实现战略大转变,与南明政权合作,共同反抗带有民族征服性质的满洲贵族集团建立的清王朝。
在江南、大西南残山剩水间建立起来的几个南明小朝廷,依然继承了明王朝腐朽的衣钵,奢侈腐化、宦官专权、党争犹酣,正如词曲大家吴梅在散曲中形容的那样,“江山如纸,宫门如市。
小朝廷病入膏肓,经不起群雄狂噬。
”
顺治五年(1648年),抗清队伍中的军阀、野心家孙可望悍然围攻由贵州入蜀的高一功、党守素、贺锦、李来亨部,只有李来亨力战得脱,高一功等均被杀,南明抗清大业岌岌可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李来亨挺身而出,继续高举抗清大旗,召集所部数万人,经过多次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