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国际学术研讨会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3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语法化 2 音变 1 转换生成语法 1 语言学 1 语法演变 1 语料选择语料分析典型语料 1 私人雇佣武装安全人员 1 私人海事保安公司 1 生物语言学 1 漕限 1 漕运行程 1 漕运 1 清代 1 海盗 1 泉州方言 1 江程 1 方所指代词 1 土宜 1 体标记 1 以前期赅后期系词"是" 1 以典型赅非典型 1 介词结构 1 中古译经 1 "或x"双音词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领导力 1 网络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1 综述 1 绩效评价 1 绩效管理模式 1 第三届国际环境社会学 1 环境审计 1 环境可持续 1 环境保护 1 环境会计 1 政府绩效评估 1 政府绩效管理 1 学术研讨会 1 垄断与竞争 1 可持续发展 1 受托责任 1 博弈论 1 公共部门 1 公共管理学 1 公共价值 1 企业竞争策略 1 中国音乐 1 中国地方政府 1 东亚 1 "磬"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消费水平 定县 人地比例 人口压力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鲁迅 自传文学 朝花夕拾 政府管制 垄断行业改革 周作人 叙述者 反垄断 传记文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张荣生学术界瞩目的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2000年夏末在北京举行。
会议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南京大学、中国历史学会、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等6单位联合发起,由南京大学、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承办。
研讨会的宗旨是:“本着跨世纪的目光,审视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探其渊源、析其得失,着力反映张謇研究的当代价值,推动张謇的跨学科研究,拓展研究思路。
”为期3天的会议检阅了新世纪张謇研究的队伍,展示了五年来张謇研究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8月20日上午9时,研讨会开幕式在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二楼浙江厅举行。
南京大学教授、本届研讨会会长洪银兴先生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接着,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会长李德生将军,南通市副市长季金虎先生,日本国日中友好会馆副会长野田英二郎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先生,先后致辞、发言、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作了书面发言。
开幕式上还宣读了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先生的贺电。
洪银兴先生在开幕词中,首先对海内外的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从1987年首届研讨会以来为开拓张謇研究作出贡献的史学界、经济学界前辈专家学者表示深切感激,接着就如何研究张謇这样一位多层面多范畴的历史人物发表了看法。
李德生将军在致辞中着重指出,爱国主义是张謇成就其事业的强大原动力,张謇之所以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最根本的在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
来自张謇家乡的季金虎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786万南通人民,对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祝贺,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南通张謇研究工作的机构和海内外朋友表示感谢;接着就张謇研究的现实意义发表了见解,并就南通市近年来在张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计划,以及该市的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方面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发展状况,向与会者作了介绍;他在致辞中提出的“张謇学”和“张謇文化”的新概念,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
从 生 命 视 角 看 文 学 理 论 的 未 来

从生命视角看文学理论的未来在“21世纪: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汤学智内容提要本文提出文学理论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之一,它有自己的基因、生命、生命链、生命场,在这里蕴藏着生成演化的全部秘密;并由此出发,对文学理论的生命图谱、新时期文学理论生命的变化,以及今后发展的困难与趋势作出分析和推测。
关键词文学理论生命发展未来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21 世纪:文学理论走向”。
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且近些年已谈论很多,因而是很不好下手的问题。
为了避免雷同,我想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切入。
这个新角度就是生命的视角。
之所以选择生命视角,首先是基于我对于生命的感悟。
在我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具体存在方式。
文学理论也有生命,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之一,不仅有心跳,有脉搏,也有精神情感:受到高压时会沉默,条件允许时会反抗、呐喊,得到解放时会自由地创新发展……总之,时时在变易之中。
不然,我们今天讨论其新世纪“走向”,便是一个莫须有的“伪命题”。
其次,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生命,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的就是宇宙万物、大千世界,由无而有,由一而多、由简而繁,相因相续、生生不息的演化过程。
传统文论的核心精神,也是生命理论。
正因为源出于生命,才有言志、缘情、载道,才有意象、意境、风骨、神韵、滋味、境界等等概念范畴。
可以说,我国传统文艺学,本质上就是生命论文艺学。
第三,是有感于西方理论也在科学分析中逐渐向生命逼近,近世所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混沌学、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测不准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有生态学等等,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我以为,从生命视角考察文学理论的未来,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启示。
生命理论有四个关键词:基因——生命——生命链(生命树)——生命场(生态环境)。
基因得之先天(创生母体),是生命之本(根),属遗传前提,它的外化决定生命的生成;一切生命,当其还处于初始(胚胎)状态的时候,即已潜在地蕴涵着自身的元结构,这个元结构的发育与成长,由潜而显,使生命体外观逐渐丰满,形成结构完整、自成系统的生命链(生命树)。
数字金融发展、资本跨区流动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数智化、数字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第33卷第6期 2023年11月 Vol 33 No 6 Nov.2023DOI:10 3969/j.issn 1674 8131 2023 06 001收稿日期:2023 08 26;修回日期:2023 10 29本文为“第三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001,19BJL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903096))作者简介:刘元雏(1994),女,江苏南京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
华桂宏(1966),男,江苏泰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庞思璐(1996),女,江苏镇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创新研究。
数字金融发展、资本跨区流动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刘元雏1,华桂宏2,庞思璐2(1.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 要: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资本跨区流动,从而可以通过加快资本积累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
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归集数字金融特征词和城市名共同在百度新闻中出现的次数来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资本净流入率表征资本跨区流动,并将劳动生产率引入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指标,用以评价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净流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但资本净流入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中未能发挥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但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数字金融加速发展阶段,数字金融发展和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比数字金融初始发展阶段更为显著。
2016年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预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会议地点
浙江杭州 广东广州 北京 台湾台北 广西桂林 台湾台北 上海 上海 湖南株洲 台湾台北 美国 美国 美国 北京 台湾台北 德国 香港 香港 浙江宁波 河南开封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广东汕头 广东深圳 上海 江苏苏州 北京 北京 陕西西安 台湾台北 美国 浙江金华
会议链接中的内容及其最新通知。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第四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 第二届方言语法博学论坛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日语教育学国际研讨会 2016 第十七届全国语言学论文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2016对外华语人才培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Narrative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 Research Symposium 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 第20届口笔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美国作家和写作课程协会会议 第二届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学习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 2016 应用语言学暨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 第39届生成语言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Researching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第十六届粤语讨论会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第十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第三届东亚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红楼梦》文献学研究高端论坛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SOL 2016“新时代的翻译教育”研讨会 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 全国“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高峰论坛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文学· 语言· 法治”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 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 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Asia-Pacific 第五届国际汉语应用语言学研讨会 浙江省第九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_跨媒介叙事_学术研讨会综述_龙迪勇

!"
江西社会科学
!""#$ # 于青铜纹饰,当青铜器开始铸造时,古人或许已经习惯 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只保留最本质传 神的部分并予以夸张表现。这种精神表现在叙事上,就 是刘知几在 《 史通・叙事 》 中总结的 “ 省文寡事 ” 原则。 “ 省文 ” 的初衷是节约书写空间, 却产生了增加叙事复调 性的效果—— — 因为汉语的单字与词组都在激发对行动 与故事的联想。 兽面纹上具有启示意义的还有其强烈的向心性特 征, 这种从两侧向中心聚拢而构成的图像特征, 透露了古 代形象思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理念—— — 对称与平衡。 所 谓“ 错画为文” , 正是对称与平衡的最简练表达。 沿着“ 错画 为文 ” 的思路看 “ 纹” 和“ 文” , 又会发现一个相当令人惊讶 的现象, 这就是像兽面纹一样, 不少繁体汉字是左右对称 ( 的: 把这些繁体汉字沿着它们的 “ 鼻梁 ” 垂直中剖线 ) 对 折, 其左右部分基本可以重合。 汉字也好, 兽面纹也好, 就 像古典文学中的骈偶手段一样, 统统都是人类自身的镜 像投射, 我们的心灵天然地倾向对称与平衡。 就在动物纹趋于消歇之时,一种新的 “ 纹 ”加入了 “ 饰 ”的队伍,这就是青铜器上的文字 ( 包括一些 “ 前汉 ) 字”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没有文字, 个别有铭文的, 大 都和纹饰划不清界限,实际上是一种起装饰作用的图形 文字。图形文字及其构图方式至今仍受艺术家的青睐, 韩美林的 《 天书 》 中收入大量此类图形, 一些公司标志与 现代美术作品显然也从图形文字中获得过灵感。当今网 民用字母与数字造出的象形表意符号,则可以说是图形 文字的现代形式。 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意功能和美学功 能无法截然分开。出现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书法,也受到 青铜艺术的整体熏陶,如果没有在青铜器上度过自己的 童年,中国的书法艺术很可能跳不出普通美术字的窠 臼,无从获得那种自由奔放的生命感和力量感。线的艺 术作为一种 “ 流动的美 ” , 必然突破字句间的壁垒而向章 法蔓延,而对书法中章法的讨论势必波及诗文内在的章 法结构。将传统的文论与书论对读,可以发现两者使用 的范畴术语非常相似。古代文论注重的也是那种 “ 富于 “ “ 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 , 也喜欢用 “ 气” 、 神” 、 韵” 、 “ 味” 之类的概念来形容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 《 关于编 , 织、 空,满 、 圆 , 方这几对范畴, 试论青铜器 》 上的“ 前叙事” 一文有同样精彩的讨论, 限于篇幅, 我们无 法在这里加以介绍。 在这次 “ 跨媒介叙事 ” 学术研讨会上, 傅修延着重谈到了畏 , 悦这一对范畴, 这里再略加介绍。
更上层楼——《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推介

义辨析 、 同形 辨析 、 示例 安 排 以及词 典 评 析 、 作 报告 和 用 户 调查 。个 案 描 写 工 分 四部 分 , 次 为名 词 、 词 、 合 词 以及 形 容 词 。 依 动 离
新加坡 国立大学的徐婷婷在《 语法信息与汉语学 习词典 例证配置》 一文
中 , 过 对 三本 对 外 汉 语学 习词 典 例 证 盼 比较 , 出 体 现 在 其 中 的语 法 信 息 通 指 的配 置过 程 仍 具 有相 当大 的 随意 性 , 因而 导 致 的偏 误 有 三 : 息 缺失 、 息模 信 信
评 《 骨 文字 典 》 通 字 际 关 系术语 的使 用 7 甲 沟 9
6 .李 国英 . 国文 字学 . 加 坡 : 加 坡 管理 学 院 ,0 1 中 新 新 20 .
7 陈炜 湛 . . 甲骨 文 论集 . 海 : 上 上海 古 籍 出 版社 ,03 20 . 8 李 国英 . 论 “ 源 通用 字 ” 同音 借 用 字” 北 京 师范 大 学 学报 ,99 4 . . 试 嗣 与。 . 1 8 ()
举 行 。会议 论 文 集 于 2 0 0 8年 8月 由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该 集 收 录 论文 2 7篇 , 两 大块 : 分 流程 探 讨 和 个 案描 写 。 流 程探 讨 分 十 部分 , 次为词 目设 计 、 素处 置 、 性 标 注 、 依 语 词 释义 模 式 、 近
共有 l O名 研究 生参 与 本论 文 集所 收论 文 的 写作 , 的 是 和 导 师 一 起完 有
成 , 的则独 立 完成 。他 们 思路 敏捷 、 于探 索 并 且 往往 忠 于 对 外汉 语 词 典本 有 敢 体 的实 证 研究 。个 别 文章 有欠 火候 , 论 证 稍弱 , 瑕 不 掩瑜 , 或 但 只要 立 论 正 确 ,
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述评

要: 近百年来, 中国文论界一直都在探 讨种种文论危机 的问题 , 各种 学说也层 出不穷。就 新世 纪近十年
来中国文论的研 究近况作简要梳理 , 并加 以评述 , 出中国文论的问题和 由来、 指 问题 的解决方法以及 文论现代化、
多元 化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 : 国文论 ; 中 文论 危 机 ; 代 化 ; 现 多元 化 d i1.9 9ji n 10 5 5 .0 0 1 .4 o: 3 6/.s .00— 77 2 1 .0 08 0 s
体系的不 断丰富与完善” ,而是 “ 一种体系代替另一种体系 的根本性变革 ” 这种提法 也就提出 了古代 文论与现 代文 ,
、
文论 的 危 机
所谓文论危机 的提法 , 个人认为是 不恰 当的。准确地 讲, 我认为是中国当代文论面临的问题 , 也就是在全球化语 境下和世界化背景下 中国文 论的 问题 , 有文学研究 与文化 研究的边 界问题 , 学科建设问题 , 后殖民主义理论 冲击文论 的问题等等 , 纳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 : 但归 内部是古代文论 向现 当代 文论转换过程 中产 生断裂 的问题 ; 外部 是近百年 来中国文论追随和模仿西方 , 缺乏 自己的 民族特色 , 换上 了 严 重 的 “ 语 症 ” 问 题 。这 第 二 方 面 , 有 一 些 学 者 反 失 的 也
论的异质性认识不 同, 所以才 出现 了文 论断裂 的各种 文论 危机 的提法 。个人 比较赞成代讯 的说法 , 指出 中国文论 他 的现代化才是近百年 中国文论的真正 主题 , 而关 于中国文 论“ 失语 ” 重 建 ” 与“ 的理论 ,都严重 地偏离乃 至背离 了这
一
对, 但是总的来讲就是古今 中外 之争 。
向’ 国际学术研讨会 ” , 上 学者们 把中国文论研究 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戏 为 六 绝 句 》,成 为 后 人 仿 效 的对 象 。杜 桂 萍 《 序
以 深 入 理 解 其 戏 曲 观 念 ,推 究 其 创 作 心 态 与 艺 术 追
起 源 ,建 构 起 以 “ 用 ”为 华 实 ,以 “ 言 ”为 主 干 ,以 跋 题 词 与蒋 士 铨 的 戏 曲创 作 》认 为 ,透 过 序 跋 题 词 可 的 社 会 距 离 观 其 文 学 思 想 的 形 成 》认 为 ,若 离 若 即 的 求 ,值 得 深 入 研 究 。房 瑞 丽 《 明代 < 韩 诗 外 传 >评 点
有 影 响 的 ,但 应 厘 清 影 响 的 范 围 、程 度 ,研 究 这 种 影 等 ,则 被 戊 戌 变 法 、辛 亥 革 命 时 期 新 一 代 志 士 仁 人 所
响 决 不 能 离 开 文 学 本 体 。二 者 的 关 系 是 从 文 学 到 哲 继 承 延 续 。龚 的 书 生 意 气 、剑 气 箫 心 ,成 为 中国 近 代 学 ,而 不 是 从 哲 学 到 文 学 。王 定 璋 《 孙 绰 的 鉴 人 与 品 知 识 分 子 行 为 隋感 的凭 借 范 型 。 文 》指 出 ,孙 绰 长 于 鉴 人 ,往 往 紧 扣 所 论 对 象 的 本 质 黄 念 然 《论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观 念 的 现 代 转 型 》指
二、对魏晋 南北朝 以降的文论研究
对 中唐 以 前 的 骈 文 基 本 上 予 以 肯 定 ,对 盛 唐 以后 至 清 《 文 镜 秘 府 论 》在 日本 影 响 颇 大 。顾 春 芳 《 近 年 以 前 的 骈 文 则 整 体 上 持 贬 抑 甚 至究 中 值 得 注 意 的 问 题 》对 华 《中 国古 代 小 说 概 念 的 演 化 》寻 索 了 小 说 概 念 的 萌 其 版 本 、传 承 ,其 对 后 世 的 影 响 ,对 书 中汉 字 音 的 研 芽 、分化 、演 变并 趋 于 定型 的 历 史 过 程 ,颇 具 条 理 。
它 在 中 国 绘 画 理 论 及 美 学 思 想 中 具 有 奠 基 意 义 。杨 明 在 嘉 道 学 风 、士 风 转 换 和 文 学 精 神 的 形 成 过 程 中 ,龚
《读 汤 用 彤 < 魏 晋 玄 学 与 文 学 理 论 >志 疑 》对 汤 用 彤 是 开 风 气 之 先 的领 军 人 物 ,其 特 征 是 留 心 古 今 而 好 发 魏 晋 文 学 原 理 出 于 玄 谈 并 不 认 同 ,指 出 哲 学 对 文 学 是 议 论 的 激 昂 慷 慨 ;而 指 天 划 地 、歌 哭 无 端 的 浪 漫 狂 放
中 。刘 疏 影 《宗 炳 绘 画 美 学 理 论 命 题 “ 应 目会 心 ”探 勘 等 三个 层 面 来 进 行 ,在 《韩 诗 外 传 》学 史 上 具 有 重 微 》寻 索 了 “ 应 目会 心 ” 的 基 本 内 涵 及 其 影 响 ,认 为 要 的价 值 和 意 义 。关 爱 和 《剑 气 箫 心 龚 自珍 》指 出 ,
文 史 杂志 己 口 1 3 年 辈 1 期
蠹
集 各 家 之 说 于 一 处 ,充 分 显 示 百 家 争 鸣 的特 点 ,有 助 诗 绝 句 比较 论 》比 较 了二 者 的异 同 :内容 上 元 年 轻 气
于 真 知 灼 见 的 形 成 。黄 仁 生 《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中 的通 变 盛 ,重 在 批 评 他 人 ,告 诫 自 己 ;戴 年 近 古 稀 ,意 在 自
边 缘 性 状 态 是 刘 勰 与 时 尚主 流 的 距 离 ,导 致 了他 思 想 论 略 》认 为 明 代 对 《 韩 诗 外 传 》的 研 究 形 式 多 样 ,成 意 识 尚北 ,审 美 趣 向宗 南 ,因而 对 变 新 与 复 古 通 融折 果 丰 富 。其 特 点 是 围绕 义 理 阐 释 、文 学 鉴 赏 及 对 比 校
特 征 ;品 文 则 与 文 本 紧 密 联 系 。邬 国 平 《 诗 歌 曾 经 被 出 ,近 现 代 文 学批 评 的 自我 反 思 是 中 国文 学 批 评 观 念
这 么 解 读 》探 寻 了 文 字 狱 与 自由 释 义 的 关 系 ,认 为 凡 现 代 转 型 的 重要 契 机 。全 桂 台 《 明 代文学 书信探 究 》 涉 及 文 字 狱 的作 者 ,其 作 品在 接 受 史 上 一 般 都 会 “ 被 则 从 另 一 视 角 挖 掘 了 文 人 书 信 中 的 文 学 精 神 与 审 美
文 字 狱 化 ” ,这 是 自由释 义 的 恶 果 。
趣 尚 。刘 再 华 《 李 慈 铭 的 骈 文 理 论 与批 评 》指 出 ,李 认为 “ 惟 文 之 有 偶 与 有 韵 ,同 皆 文 章 本 质 ” ,并 根 据
用 偶 、用 韵 、用 典 及 辞 藻 风 格 的 不 风 ,以 中 唐 为 界 ,
说 》探 索 了文 学 通 变 说 形 成 的 思 想 基 础 、刘 勰 构 建 的 述 体 会 ,教 导 他 人 。对 论 诗 绝 句 ,戴 成 就 逊 色 于 元 。
文 学 通 变 理 论 及 文 学 通 变 理 论 的 影 响 。 李建 中 《 中 国 元成 功 发掘 论 诗 绝句 体 系 的体 制潜 能 ,超越 了杜 甫 古 代 文 体 学 的 理 论 谱 系 》追 溯 了 中 国 古 代 文 体 学 之
究 等 问 题 提 出 见 解 。查 屏 球 对 元 明 “ 和 唐 诗 风 ”源 流
罗剑 波 对 陈 深 《 楚 辞 》评 点 的研 究 、罗 书 华 对 欧
六 一 风 神 ” 的探 讨 、马 卫 中对 清 人 辑 清 诗 总 集 进 行 了 考 辨 剖 析 。陈 咏 红 、利 敏 莹 认 为 李 商 隐 诗 歌 创 阳修 “ 作 中 的 陌 生 化 程 序 值 得 探 索 — — 它 使 李 商 隐 的 诗 歌 具 评 点 的 考 论 、彭 玉 平 对 胡 适 与 王 国 维 的 艺 术 结 缘 的 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