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成套课时练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章末质量检测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一轮总复习章末检测卷:第二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试题

2018届高考一轮总复习章末检测卷:第二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8届高考一轮总复习章末检测卷:第二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重力为G 的圆柱体A 被平板B 夹在板与墙壁之间,平板B 与底座C 右端的铰链相连,左端由液压器调节高度,以改变平板B 与水平底座C 间的夹角θ,B 、C 及D 总重力也为G ,底座C 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μ<1),平板B 的上表面及墙壁是光滑的.底座C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总等于2μG 不变B .θ角增大时,地面对C 的摩擦力总增大 C .要保持底座C 静止不动,应满足tan θ≤2μD .若保持θ=45°不变,圆柱体的重力增大ΔG ,仍要保持底座C 静止,则ΔG 的最大值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3、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力大小将不变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 .弹簧的弹力及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轻滑轮,两端系在高度相等的A 、B 两点,滑轮下挂一物体,不计滑轮的重力及与轻绳之间的摩擦.保持A 固定不动,让B 缓慢向右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B 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减小 B .随着B 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不变C .随着B 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 的合力变大D .随着B 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 的合力不变5、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 、B 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状态,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B .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C .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D .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6、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盒子A 和物体B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B 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向A 中缓慢加入砂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拉力逐渐增大B .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 .A 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逐渐增大D .A 可能沿斜面下滑7、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A 、B 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两点,A 、B 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 1、x 2.则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A .k (x 2-x 1)B .k (x 2+x 1)C .D .二、多选题(题型注释)8、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重物A 缓慢吊起.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关于绳子的拉力F T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 N 和汽车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II 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题型注释)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E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①图乙中的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3)(多选)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 1和F 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 1、F 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 1、F 2与F 、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F 1=4 NB .F =12 NC .θ1=45°D .θ1<θ210、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2018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2 相互作用(含解析)

2018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2 相互作用(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二)本卷测试内容:相互作用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5·南京调研]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

则( )A. 环只受三个力作用B. 环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 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解析:分析物体M可知,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轻绳拉力,因为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故二力平衡,物体做匀速运动,C、D错误;再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环受重力、轻绳拉力、滑杆支持力和摩擦力,A错误,B正确。

答案:B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用挡板AO将球挡住,使球处于静止状态,若挡板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β,则( )A. 当β=3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αB. 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cosαC. 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αD. 当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α解析: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斜面产生的压力N1、对挡板产生的压力N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β由图示位置变化时,N1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N2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由图可看出当挡板AO与斜面垂直,即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N2min=mg sinα,D项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真题集训章末验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真题集训章末验收

第二章相互作用命题点一:重力、弹力、摩擦力1.(2013·全国卷Ⅱ)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

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解析:选C 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取最大值F1时,最大静摩擦力f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可得:F1=f+mg sin θ;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取最小值F2时,最大静摩擦力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f+F2=mg sin θ;联立解得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选项C正确。

2.(2010·全国卷)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C. D.解析:选C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由胡克定律可得F1=k(l0-l1),F2=k(l2-l0),联立以上两式可得k=,C正确。

3.(2010·全国卷)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B.2-C.- D.1-解析:选B 当用F1拉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将F1正交分解,则水平方向有F1cos 60°=F f1竖直方向有F1sin 60°+F N1=mg其中F f1=μF N1联立上式可得F1=同理,当用F2推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有F2cos 30°=F f2竖直方向有F2sin 30°+mg=F N2其中F f2=μF N2联立上式可得F2=根据题意知F1=F2,解得μ=2-,B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一 第二章 第2讲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1.(2016·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斜向下的推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地面向右运动,那么A 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与推力F 的合力方向是导学号 51342175( B )A .水平向右B .向上偏右C .向下偏左D .竖直向下[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斜向下的推力,三个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故支持力与推力F 的合力方向必须是向上偏右。

故选B 。

2.(2016·山东师范大学附中三模)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实心圆球被直径AB 所在的平面一分为二,先后以AB 沿水平和竖直两种不同方向放置在光滑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

忽略一切摩擦,两半球间的作用力分别为F 和F ′,已知支架间的距离为AB 的一半,则F F ′为导学号 51342176( A )A . 3B .32C .233D .33[解析] 设两半球的总质量为m ,当球以AB 沿水平方向放置时,可知F=12mg ;当球以AB 沿竖直方向放置时,对右半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得F ′=mg 2tan θ,根据支架间的距离为AB 的一半,可得θ=30°,则F F ′=1tan θ=3,故A 正确。

3.(2017·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高三年级联考)一质量为M 、带有挂钩的球形物体套在倾角为θ的细杆上,并能沿杆匀速下滑,若在挂钩上再吊一质量为m 的物体,让它们沿细杆下滑,如图所示,则球形物体导学号 51342177( A )A .仍匀速下滑B .沿细杆加速下滑C .受到细杆的摩擦力不变D .受到细杆的弹力不变[解析] 当球形物体沿细杆匀速下滑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所受细杆的弹力F N =Mg cos θ且Mg sin θ=μMg cos θ,则μ=tan θ,当挂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以两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沿杆向下的重力分力为F 1=(M +m )g sin θ,细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N ′=(M +m )g cos θ,细杆所受的压力变大,由牛顿第三定律知,D 错误;球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即沿杆向上的力,大小为F 2=F f =μ(M +m )g cos θ,摩擦力增大,C 错误;分析可知F 1=F 2,因此球形物体仍沿细杆匀速下滑,A 正确,B 错误。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 相互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 相互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那几个力叫做.(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的关系.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或作用线的交于一点的力.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的过程.(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和.如图甲所示.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4.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的过程.(2)遵循原则:定则或定则.(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分解;②正交分解.答案:1.(1)产生的效果合力分力(2)等效替代 2.同一点延长线 3.(1)合力(2)①共点力大小方向②首尾相接4.(1)分力(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3)效果知识点二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的量,相加时遵从.2.标量:只有大小,方向的量,求和时按相加.答案:1.方向平行四边形定则 2.没有代数法则(1)合力及其分力均为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分力大.(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答案:(1)√(2)×(3)√(4)√(5)×(6)√考点共点力的合成1.合成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运算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2)三角形定则.3.重要结论(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4.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考向1 作图法的应用[典例1]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 1、F 2、F 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小方格边长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 1+F 2+F 3,方向不确定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 3,方向与F 3同向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 3,方向与F 3同向D.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合力大小[解析] 先以力F 1和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合力与F 3共线,大小F 12=2F 3,如图所示,合力F 12再与第三个力F 3合成求合力F 合.可见F 合=3F 3.[答案] B考向2 计算法的应用[典例2]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 ,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 ,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 ,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 (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A.kLB.2kLC.32kL D.152kL [解析] 发射弹丸瞬间两橡皮条间的夹角为2θ,则sin θ=L22L =14,cos θ=1-sin 2θ=154.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F 合=2F cos θ.F =kx =kL ,故F 合=2kL ·154=152kL ,D 正确. [答案] D考向3 合力范围的确定[典例3] (多选)一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两者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 N,现将水平面内的三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 N、2 N、3 N.下列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2 NB.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4 NC.物体可能仍保持静止D.物体一定被拉动[解析] 两个2 N的力的合力范围为0~4 N,然后与 3 N 的力合成,则三力的合力范围为0~7 N,由于最大静摩擦力为5 N,因此可判定A、B、C正确,D错误.[答案] ABC[变式1] (多选)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现保持两力之间的夹角θ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A.合力F一定增大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答案:BC 解析:设有两个共点力F1、F2,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θ≤90°时,合力随着其中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如图甲所示,选项D错误.(2)当θ>90°时,若F2增大,其合力先变小,后又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C正确.1.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定时,其合力也一定.2.作图法求合力,需严格用同一标度作出力的图示,作出规范的平行四边形.3.计算法求合力,只需作出力的示意图,对平行四边形的作图要求也不太严格,重点是利用数学方法求解.考点力的分解1.按力的效果分解(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相似等)求出两分力的大小.2.力的分解的唯一性与多解性两个力的合力唯一确定,但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不一定唯一确定,即已知一条确定的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一个已知力可以有无数对分力,若要得到确定的解,则必须给出一些附加条件:(1)已知合力和两个不平行分力的方向,可以唯一地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对力F 进行分解,其解是唯一的.(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分解也是唯一的.(3)已知一个分力F 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 2的大小,对力F 进行分解,如图所示,有三种可能:(F 1与F 的夹角为θ)①F 2<F sin θ时无解;②F 2=F sin θ或F 2≥F 时有一组解; ③F sin θ<F 2<F 时有两组解.考向1 按力的效果分解[典例4] 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 为固定铰链,若在A 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墙壁的力F ,则由于力F 的作用,使滑块C 压紧物体D ,设C 与D 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 的重力不计,图中a =0.5 m ,b =0.18 m ,则物体D 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力F 的比值为( )A.4B.5C.10D.1[解析] 按力F 的作用效果沿AC 、AB 杆方向分解为图甲所示的F 1、F 2,则F 1=F 2=F2cos θ,由几何知识得tan θ=ab=10,再按F 1的作用效果将F 1沿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分解为图乙所示的F 3、F 4,则F 4=F 1sin θ,联立得F 4=5F ,即物体D 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力F 的比值为5,B 正确.[答案] B[变式2]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用光滑挡板A 、B 挡住,挡板A 沿竖直方向,挡板B 垂直于斜面,则两挡板受到小球压力的大小之比为 ,斜面受到两小球压力的大小之比为 .答案:1cos θ 1cos 2θ解析:根据两球所处的状态,正确地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分析,作力的平行四边形,力的计算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计算,从而求出压力之比.球1所受的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第一,使物体欲沿水平方向推开挡板;第二,使物体压紧斜面.因此,力的分解如图甲所示,由此得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F 1 =G tan θ,F 2=Gcos θ.球2所受重力G 有两个作用效果:第一,使物体垂直挤压挡板;第二,使物体压紧斜面.因此力的分解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 3=G sin θ,F 4=G cos θ.所以挡板A 、B 所受压力之比为F 1F 3=1cos θ,斜面所受两个小球的压力之比为F 2F 4=1cos 2 θ.考向2 力的分解的唯一性和多解性[典例5] (多选)已知力F ,且它的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 2的大小为33F ,方向未知,则F 1的大小可能是( ) A.3F 3 B.3F 2C.23F3D.3F[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因为33F >F2,从图上可以看出,F 1有两个解,由直角三角形OAD 可知:F OA =F 2-⎝ ⎛⎭⎪⎫F 22=32F .由直角三角形ABD 得:F AB =F 22-⎝ ⎛⎭⎪⎫F 22=36F .由图的对称性可知:F AC =F AB =36F ,则分力F 1=32F -36F =33F ;F ′1=32F +36F =233F . [答案] AC[变式3] (2018·河北唐山模拟)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A.3mgB.32mgC.12mg D.33mg 答案:C 解析:将小球的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其中一个分力等于施加的力的大小.当施加的力与OA 垂直时最小,F min =mg sin 30°=12mg ,C 正确.(1)力的分解问题选取原则①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力的分解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力时,常利用三角形法或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若这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可选用正交分解法.②当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时,常用正交分解法.(2)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一般思路考点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正交分解法的基本步骤(1)建立平面坐标系:正交的两个方向可以任意选取,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但如果选择合理,则解题较为方便.选取正交方向的一般原则:①使尽量多的矢量落在坐标轴上;②平行和垂直于接触面;③平行和垂直于运动方向.(2)分别将各力沿正交的两个方向(x轴和y轴)分解,如图所示.(3)求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的合力F x和F y,则有F x=F1x+F2x+F3x+…,F y=F1y+F2y +F3y+….3.结论(1)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F x=0,F y=0.(2)如果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F x=ma,F y=0;如果物体在y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 x=0,F y=ma.[典例6]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多选)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 ′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 和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题指导] 以O ′点为研究对象,由三力平衡分析绳OO ′的张力变化情况;以物块b 为研究对象,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分析物块b 所受支持力及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变化情况.[解析]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连接a 和b 的绳的张力大小T 1等于物块a 的重力G a ,C 项错误;以O ′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T 1恒定,夹角θ不变,由平衡条件知,绳OO ′的张力T 2恒定不变,A 项错误;以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F N +T 1cos θ+F sin α-G b =0 f +T 1sin θ-F cos α=0F N 、f 均随F 的变化而变化,故B 、D 项正确.[答案] BD[变式4] (2018·河北衡水调研)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 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F 1F 2为( )A.cos θ+μsin θB.cos θ-μsin θC.1+μtan θD.1-μtan θ答案:B 解析:第一次推力F 1=mg sin θ+μmg cos θ,由F 2cos θ=mg sin θ+μ(mg cos θ+F 2sin θ),解得第二次推力F 2=mg sin θ+μmg cos θcos θ-μsin θ,两次的推力之比F 1F 2=cos θ-μsin θ,选项B正确.正交分解法的适用原则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力或其他矢量问题的常用方法,往往适用于下列情况:(1)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的情况.(2)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的情况.(3)只分析物体某一方向的运动情况时,需要把不沿该方向的力正交分解,然后分析该方向上的受力情况.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间的夹角的关系是( )A.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0°≤θ≤180°)的增大而增大B.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0°≤θ≤180°)的增大而减小C.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力的夹角无关D.当两个力的夹角为90°时合力最大答案:B 解析: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两分力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2.[力的合成]如图所示,由F1、F2、F3为边长组成四个三角形,且F1<F2<F3.根据力的合成,下列四个图中三个力F1、F2、F3的合力最大的是( )答案:A 解析:由三角形定则,A中F1、F2的合力大小为F3,方向与F3相同,再与F3合成合力为2F3;B中合力为0;C中F3、F2的合力为F1,三个力的合力为2F1;D中的合力为2F2;其中最大的合力为2F3,故A正确.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吊起,该同学对绳的竖直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力为F2,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则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1逐渐变小B.F 1逐渐变大C.F 2先变小后变大D.F 2先变大后变小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滑轮两边绳的拉力均为F 1,设动滑轮两边绳的夹角为θ,对动滑轮有2F 1cos θ2=mg ,当重物上升时,θ2变大,cos θ2变小,F 1变大;对该同学,有F ′2+F 1=Mg ,而F 1变大,Mg 不变,则F ′2变小,即对地面的压力F 2变小.综上可知,B 正确.4.[力的分解的唯一性与多解性]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 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 N ,则( )A.F 1的大小是唯一的B.F 2的方向是唯一的C.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 2可取任意方向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由F 1、F 2和F 的矢量三角形并结合几何关系可以看出:当F 2=F 20=25 N 时,F 1的大小是唯一的,F 2的方向也是唯一的.因F 2=30 N>F 20=25 N ,所以F 1的大小有两个,即F ′1和F ″1,F 2的方向也有两个,即F ′2的方向和F ″2的方向,故C 正确.5.[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推力F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μmgB.μ(mg +F sin θ)C.μ(mg -F sin θ)D.F cos θ答案:BD 解析: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mg 、推力F 、支持力F N 、摩擦力F f .沿水平方向建立x 轴,将F 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这样建立坐标系只需分解F ),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 轴上,向左的力等于向右的力(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在y 轴上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即F cos θ=F f ,F N =mg +F sin θ,又由于F f =μF N ,所以F f =μ(mg +F sin θ).故B 、D 是正确的.提醒完成课时作业(六)。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二 相互作用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二 相互作用

单元质检二相互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豆豆和丁丁伸直手臂共同提着一桶水(水和桶的总重力为G)。

当水和桶静止在空中时,他们对桶的拉力方向沿手臂且均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此时豆豆的手臂对桶的拉力大小是()A. B. C. D.,水桶受到重力、豆豆和丁丁对其的拉力三个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T1cos θ+F T2cos θ=G,F T1sin θ=F T2sin θ,解得F T1=F T2=,则豆豆的手臂对水桶的拉力大小为,选项A正确。

2.如图所示,用质量为m0的吸铁石,将一张质量为m的白纸压在竖直固定的磁性黑板上,某同学沿着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轻拉白纸,白纸未移动,则此时黑板对白纸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FB.mgC. D.,在垂直于黑板平面方向上受引力、黑板表面的支持力,在平行于黑板平面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0+m)g、拉力F和黑板表面的摩擦力F f作用,由于纸未被拉动,所以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F f与(m0+m)g和F的合力等值反向,因此有F f=,故选项D正确。

3.(2016·江苏扬州检测)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上面放有质量为m的木块,用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连接一个轻环,并将轻环套在一根两端固定、粗糙的水平直杆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则杆对环的摩擦力大小为()A.mg sin θB.mg cos θC.mg tan θD.mg sin θcos θF,对斜面上的物块,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mg sin θ=0。

对轻环,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cos θ-F f=0,解得杆对环的摩擦力大小为F f=mg sin θcos θ,选项D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9含答案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9含答案

课时作业(九)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基础训练]1.(2017·吉林长春模拟)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答案:A 解析:为保证等效,必须把橡皮条的某一端拉到同一点,故A正确;实验中还要记录拉力的方向,故B错误;两拉力的夹角可以是其他的合适角度,C错误;实验中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因此开始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要小于最大量程,D错误.2.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1)F′(2)B解析:(1)实验中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由于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理论值和实验值存在一定的偏差.(2)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1)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越大越好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且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则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3)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的实验结果.(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力)答案:(1)见解析图(2)AC (3)甲同学解析:(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即以F1、F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就表示合力F,并标上箭头表明方向,如图所示.(2)两分力可以同时大于合力,选项A正确;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太大或太小,选项B错误;只有保证结点在同一位置才能说明作用效果相同,选项C正确;若两个分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都不变,则合力必定变化,选项D错误.(3)作图法得到的F必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单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一定与橡皮筋共线,故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4.(2017·广东广州模拟)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如图甲,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2)如图乙,将三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_相互作用_检测_word版有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_相互作用_检测_word版有答案

章末检测提升(二)第二章相互作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A对B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 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解析:如图所示,球B受到四个力作用,整个系统保持静止,则θ不变,F2cos θ=F+mg.若F缓慢增加,则F2增加,F2sinθ=F1,若F2缓慢增加,则F1增加;对于整体而言,地面对A的摩擦力F f=F1,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F+G总,F f和F N均缓慢增加,所以F3缓慢增加,C项对.答案:C2.如图所示,A、B两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一样,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先后用水平力F1和F2拉着A、B一起匀速运动,线上的张力分别为F T1和F T2,则()A.F1≠F2B.F1=F2C.F T1>F T2D.F T1=F T2解析:取A、B为整体分析可知,F1=F2=μ(m A+m B)g.隔离A物体,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 T1sinθ=μ(m A g-F T1cosθ),F T2sinθ=μ(m A g+F T2cosθ),比较可得F T2>F T1.答案:B3.(多选)如图所示,铁板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一块磁铁吸附在铁板下方.在缓慢抬起铁板的B端使θ角增大(始终小于90°)的过程中,磁铁始终相对于铁板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B.磁铁始终受到3个力的作用C.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解析:以磁铁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缓慢抬起铁板B端的过程中磁铁相对铁板静止,因此磁铁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A项错误;磁铁受重力、铁板的吸引力、铁板的弹力、铁板的摩擦力共4个力作用,如图所示,B项错误;由受力平衡关系可得,θ角增大的过程中磁铁受到的摩擦力F f=mg sinθ逐渐增大,铁板对磁铁的弹力F N=F引-mg cosθ也逐渐增大,C、D两项正确.答案:CD4.(多选)如图所示,物体m通过定滑轮牵引另一水平面上的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仍静止,斜面质量为M,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解析:设斜面夹角为θ,细绳的拉力为F T,M、m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对M、m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平衡方程F T cosθ=F静,F T sinθ+F N=(M+m)g,故F静方向水平向右,B、D正确.答案:BD5.(201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解析: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二者为平衡力,A项正确.答案:A6.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能以O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端悬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系在P端.当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缓慢逐渐增大时(0<α<90°),OP的弹力F T和绳子的张力F的大小变化是()A.F T不变,F变大B.F T不变,F先变大后变小C.F T先变小后变大,F变大D.F T先变大后变小,F不变解析:设上面绳子为a,下面绳子为b;如图所示,以杆上P点为研究对象,P点受到三个力作用:杆对绳的弹力F T、绳b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重力G)、绳a的拉力F;三力组合成一个矢量三角形,且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APO相似;由于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可由几何边长的变化判定对应力大小的变化:随着细绳a慢慢放下,几何边AP变长、PO边不变,则绳a的拉力F增大,杆所受压力F T 不变,故选项A正确.答案:A7.如图所示,运动员的双手握紧竖直放置的圆形器械,在手臂OA沿由水平方向缓慢移到A′位置过程中,若手臂OA、OB的拉力分别为F A和F 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 A一定小于运动员的重力GB.F A与F B的合力始终大小不变C.F A的大小保持不变D.F B的大小保持不变解析:在手臂OA沿由水平方向缓慢移到A′位置的过程中,人的受力平衡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A是逐渐减小的,但不一定小于运动员的重力,选项A、C错误;F B是逐渐减小的,选项D错误;F A与F B的合力始终等于人的重力,大小不变,选项B正确.答案:B8.(多选)如图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增大B.F1减小C.F2增大D.F2减小解析:涂料滚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墙壁对涂料滚水平向左的弹力F2′、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F1,重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墙壁对涂料滚的弹力方向确定、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涂料滚受力始终平衡,这三个力构成矢量三角形,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矢量图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时,F1、F2′均减小,F2和F2′等大反向,因此F1、F2均减小.答案:BD9.两刚性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直径分别为d a和d b(d a>d b),将a、b两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d(d a<d<d a+d b)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设a、b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N.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所有接触面部是光滑的,则()A.F N=(m a+m b)g,F1=F2B.F N=(m a+m b)g,F1≠F2C.m a g<F N<(m a+m b)g,F1=F2D.m a g<F N<(m a+m b)g,F1≠F2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侧壁产生的压力水平,故不能增大对底部的挤压,所以F N=(m a+m b)g;水平方向,由于物体处于平衡,所以受力也是平衡的,因此水平方向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F1=F2,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10.A、B、C三个物体通过细线和光滑的滑轮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C是一箱砂子,砂子和箱的重力都等于G,动滑轮的质量不计,打开箱子下端开口,使砂子均匀流出,经过时间t0流完,则下图中哪个图线表示在这过程中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F 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解析:选择A、B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个整体开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后来应该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整体共受到5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G A+G B,支持力F N、静摩擦力F f、两根绳子的拉力F1和F2,其中F1=F2=G C2,根据力的平衡得F f=F1+F2=G C,所以当砂子均匀流出时,B选项正确.答案:B二、填空与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5分)某学习小组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1)他们的实验步骤分别是:A.在竖直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方木板平面平行的方向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如图甲所示.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该学习小组纠正了(1)中的问题后.在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a =4 N、F b=3 N已在图乙中画出,图中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 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3)图甲中的OA沿竖直线,则图乙中的F a、F 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β和α,它们一定满足cos α∶cos β=________.(4)(多选)该实验小组想创新一下该实验,用如图丙所示的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放置,弹簧测力计A挂在固定于木板上的P点,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他们想用此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拉线方向应与竖直木板平面平行C.图丁中F′表示用一个测力计测出来的力,F表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的力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解析:(1)A中是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B中是没有说明要把结点拉至O点;(2)作图如图戊所示,合力大小为6 N;(3)根据F a cosβ=F b cosα,得cosα∶cosβ=4∶3;(4)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要知道,A项对;拉线方向应与竖直木板平面平行,B项对;图丁中F′表示用一个测力计测出来的力,F表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的力,C项对;当结点O位置确定后,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是确定的,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D项错.答案:(1)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没有说明要把结点拉至O点(2)见解析 6 N(或5.8 N~6.2 N)(3)4∶3(4) ABC12.(5分)为测定木块P和木板Q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下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各物体的接触面均水平,该同学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有:导学号36280426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P的重力为G P=6.00 N;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板Q的重力为G Q=9.25 N;C.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按图装置安装好器材;D.松开木块和木板让其运动,待弹簧测力计指针稳定时再读数.(1)上述操作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填步骤序号)(2)在听取意见后,该同学按正确方法操作,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 N .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求得木块P 和木板Q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解析:(1)要做好本题,需理解实验原理.无论木板怎样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与P 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相等,且这个值是稳定的,故可用F =μF N =μmg 求解μ,所以步骤B 是多余的.(2)由读数的估读规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 N ,由F =μF N =μmg ,可知μ=Fmg=0.35.答案:(1)B (2)2.10 0.35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雨滴接近地面的过程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雨滴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同学在一本资料上看到,雨滴的收尾速度v 与雨滴的半径r 成正比,由此该同学对雨滴运动中所受的阻力F 作了如下几种假设:(1)阻力只与雨滴的半径成正比,即F =kr (k 为常数). (2)阻力只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 =k v 2(k 为常数).(3)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即F =kr v 2(k 为常数).你认为哪种假设能够解释雨滴收尾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一关系?请写出推导过程.解析:雨滴达到收尾速度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F.由平衡条件得:F =G =mg =43πr 3ρg.①r 、ρ分别为雨滴的半径、密度. 由题意知v =k 1r ,k 1为常数.②由①②得F =4πρg 3k 21rv 2=krv 2,③ 式中k =4πρg3k 21.由推导知,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 即F =krv 2假设才能解释v ∝ r. 答案:见解析14.(12分)如图所示,一球A夹在竖直墙与三角劈B的斜面之间,三角形劈的重力为G,劈的底部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劈的斜面与竖直墙面是光滑的,问欲使三角劈静止不动,球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设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本题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故需分析好受力图后,列出平衡方程求解.用正交分解法,对球和三角劈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上图甲、乙所示.由于三角劈静止,故其受地面的静摩擦力.F f≤F f max=μF N B.由平衡条件有:对球有:G A=F N cos 45°①F N A=F N sin 45°②对三角劈有F N B=G+F N′sin 45°③F f=F N′cos 45°④F f≤μF N B,⑤因为F N=F N′⑥由①~⑥式解得:G A≤μ1-μG.所以球的重力不得超过μ1-μG.答案:μ1-μG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sin 37°=0.6, cos 37°=0.8,tan 37°=0.75,g 取10 m/s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轻绳OA 、OB 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物体乙的质量m 2=4 kg ,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解析:(1)F T OA =m 1g cos θ=54m 1g ,F T OB =m 1g tan θ=34m 1g.(2)F f =F T OB =34m 1g ,方向水平向左.(3)F fm =μm 2g =0.3×40 N =12 N ,当F T OB =34m 1g =F f m =12 N 时,m 1=1.6 kg ,即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1.6 kg .答案:(1)54m 1g 34m 1g(2)34m 1g 方向水平向左 (3)1.6 kg16.(16分)如图所示,斜面体A 可以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滑动,其斜面倾角为α,柱体B 压在A 上,并能在竖直方向上无摩擦地运动,B 上放有重物C ,F 为水平向左施加于A 上的推力,重物C 的质量为M ,A 、B 质量不计,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使重物C 匀速上升时推力F 的大小.第11页 共11页解析:依题意,分别对A 、B 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对B :列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F N AB ·cos α=f AB ·sin α+Mg ,①对A :列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F =F fBA ·cos α+F N BA ·sin α,②F fAB =μF N AB ,③由①②③得F =μcos α+sin αcos α-μsin αMg. 答案:μcos α+sin αcos α-μsin α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相互作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1所示,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 ≠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为 ( )A .3个B .4个或5个C .5个D .6个 图1解析:对于B 物体,一定受到的力有重力、斜面支持力、A 的压力和A 对B 的摩擦力,若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 较大或较小时,斜面对B 有摩擦力,当F 大小适当 时, 斜面对B 摩擦力为零,故B 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答案:B2.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通过一劲度系数k 的弹簧相连,开始时 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拉起,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A 上升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 图2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A .L =2mg kB .L <2mg kC .L =mg kD .L >mg k解析:拉A 之前,A 静止时,mg =kx 1,弹簧的压缩量为x 1,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mg =kx 2,所以A 上升的距离为L =x 1+x 2=2mg k,故A 正确. 答案:A3. 如图3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 、B ,A 悬挂起来,B 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 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等于 ( ) 图3A .cos θ∶1B .1∶cos θC .tan θ∶1D .1∶sin θ解析:对A 、B 受力分析可知m A g cos θ=m B g ,则有m A ∶m B =1∶cos θ,B 项正确. 答案:B4.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P 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ab 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 与地 图4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 与长木板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μ1MgB .μ1(m +M )gC .μ2mgD .μ1Mg +μ2mg解析:若长木板ab 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b 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P 在长木板ab 上滑动,即P 对长木板ab 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μ2mg .即只有C 正确.答案:C5. (2018·北京高考)如图5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 图5度为g ,则 (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 sin θ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 sin θ 解析:对放在斜面上的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当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时,滑块受力平衡,若先前静止,则滑块静止;若有向下的初速度,则做匀速运动.A 中,μ>tan θ,滑块静止在斜面上不会下滑;B 中,滑块要加速下滑;C 中,拉力沿斜面向上,滑动摩擦力向下,则拉力的大小为2mg sin θ;D 中,滑块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不需要外力作用.答案:C6.一轻杆BO ,其O 端用光滑铰链铰于固定竖直杆AO 上,B 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 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 拉住,如图6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 与杆AO 间的夹角θ逐渐减 图6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及杆BO 所受压力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F N 先减小,后增大B .F N 始终不变C .F 先减小,后增大D .F 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取BO 杆的B 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 )、BO 杆的支持力FN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 )的作用,将FN 与G 合成,其合力与F 等值反向,如图所示,得到一个力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此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如图所示,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 相似,设AO 高为H ,BO 长为L ,绳长AB 为l ,则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N F G F H L l==,式中G 、H 、L 均不变,l 逐渐变小,所以可知FN 不变,F 逐渐变小. 答案:B7.(2018·济宁模拟) A 、B 、C 三个物体通过细线和光滑的滑轮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所示,C 是一箱砂子,砂子和箱的重力都等于G ,动滑轮的质量不计,打开箱子下端开口,使砂子均匀流出,经过时间t 0流完,则如图8所示的哪个图线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桌面对物体 图7B 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图8解析:选择A 、B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个整体开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后来应该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整体共受到5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 =G A +G B 、支持力F N 、静摩擦力F f 、两根绳子的拉力F 1和F 2.其中F 1=F 2=G C 2.根据平衡条件得:F f =F 1+F 2=G C .所以当砂子均匀流出时,B 选项正确.答案:B8. (2018·全国卷Ⅱ)如图9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 图9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 A.23tan α B.23cot α C .tan α D .cot α解析:A 、B 两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均为mg cos α,所受滑动摩擦力分别为:F fA =μA mg cos α,F fB =μB mg cos α,对整体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得:2mg sin α=μA mg cos α+μB mg cos α,且μA =2μB ,解之得μB =23tan α,A 项正确. 答案:A9.(2018·蚌埠模拟) 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图10所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在图11中图10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 )图11解析: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1)当0°≤α<arctanμ(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铁块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铁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与重力沿木板(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 f =mg sinα,α=0°时,F f=0;F f随α的增大按正弦规律增大.(2)当α=arctanμ时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由题设条件可知其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3)当arctanμ<α≤90°时,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可知F f=μF N=μmg cosα,F f随α的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答案:C10.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A对B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12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解析:如图所示,球B受到四个力作用,整个系统保持静止,则θ不变,F2cosθ=F+mg. 若F缓慢增加,则F2增加,F2sinθ=F1,若F2缓慢增加,则F1增加;对于整体而言,地面对A的摩擦力F f=F1,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F+GF f和F N均缓慢增加,所以F3缓慢增加,C对.总,答案:C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0分)11.(5分)(2018·黄山模拟)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13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图13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A 或B ).解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力与形变量是成正比的,图象上端出现弯曲是因为拉力过大,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由胡克定律得x =F k,则图线斜率的倒数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 =8 N 8 cm=100 N/m.精确度高意味着相同拉力下形变量大,相同刻度线下最小分度值小,故应选用劲度系数小的弹簧A .答案:拉力过大,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00 N/m A12.(5分) (2018·阜阳模拟)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4).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 图14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 .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 .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 .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 .拉力F 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 4 N ,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 5 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拉力F 1和F 2的夹角越大,而合力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 、B 、C.(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 4 N ,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为4 2 N >5 N ,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答案:(1)A 、B 、C (2)不能 量程太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8分) 如图15所示,轻杆BC 的C 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 点通过水平细绳AB 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 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 图15m =30 kg ,人的质量M =50kg ,g 取10 m/s 2.试求:(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2)轻杆BC 和绳AB 所受力的大小.解析:(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 =mg .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 ,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Mg -mg =(50-30)×10 N=200 N ,方向竖直向上.(2)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杆对B 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 =2mg tan30° =2×30×10×33 N =200 3 N F BC =2mg cos30°=2×30×1032N =400 3 N. 答案:(1)200 N (2)400 3 N 200 3 N14.(10分) 如图16所示,光滑小圆环A 吊着一个重为G 1的砝码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今有一细绳拴在小圆环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 处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重为G 2的砝码,如果不计小环、滑轮、绳子的重量大小. 图16绳子又不可伸长,求平衡时弦AB 所对的圆心角θ.解析:以小圆环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的力有:竖直绳对它的拉力F 1=G 1,其方向竖直向下;AB 绳对它的拉力F 2=G 2,其方向沿AB 方向;大圆环对它的弹力FN ,其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在F 1、F2、F N 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小圆环处于平衡状态.将小圆环A 所受的三个力利用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组成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OAB 与△F N AF 2′相似,得N 12.OA OB AB F F F =='所以F N =F 1,sin θ2=12F 2F 1, 将F 1=G 1、F 2=G 2代入解得θ=2arcsin G 22G 1. 答案:2arcsin G 22G 115.(10分)雨滴接近地面的过程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雨滴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同学在一本资料上看到,雨滴的收尾速度v 与雨滴的半径r 成正比,由此该同学对雨滴运动中所受的阻力F 作了如下几种假设:(1)阻力只与雨滴的半径成正比,即F =kr (k 为常数).(2)阻力只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 =kv 2(k 为常数).(3)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即F =krv 2(k 为常数).你认为哪种假设能够解释雨滴收尾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一关系?请写出推导过程. 解析:雨滴达到收尾速度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F .由平衡条件得 F =G =mg =43πr 3ρg . ① r 、ρ分别为雨滴的半径、密度由题意知v =k 1r ② k 1为常数由①②得F =4πρg 3k 21rv 2=krv 2 ③ 式中k =4πρg 3k 21由推导知,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即F =krv 2假设才能解释v ∝ r .答案:见解析16. (12分)如图17所示,光滑匀质圆球的直径 d =40 cm ,质量为M =20 kg ,悬线长L =30cm ,正方形物块A 的厚度b =10 cm ,质量为m =2 kg ,物块A 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将物块A 轻放于球和墙之间后放手,取g =10 m/s 2,求: 图17(1)墙对A 的摩擦力为多大?(2)施加一个与墙面平行的外力于物体A 上,使物体A 在未脱离圆球前贴着墙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a =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解析:(1)球与物体A 的受力图分别如图所示对球有:tan θ= 34F N =Mg tan θ=150 N对物体A 有:F f =μF N 球=μF N =30 N>mg所以A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静摩擦力F f =mg =20 N.(2)A 沿水平方向运动,面对着墙看,作出A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受力图如图所示,有:F sin α=mgF cos α-μF N =ma解出:F ,α=arctan12. 答案:(1)20 N,与水平方向成arctan 12角斜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