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 )A。
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
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
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两分法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
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
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
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哲学与人生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卷及答案【篇一:哲学与人生试卷】t>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科学的本质是( )a.创新b.发明c.思维d.创造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a.比较分析法b. 矛盾分析法c. 分析综合法d. 类比法 4.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5.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6.理想之所以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奋斗,能指导现实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是因为( )a.理想属于人的意识 b.理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c.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d.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7.理想信念是一种()a.精神现象b.物质现象c.经济现象d.逻辑现象 8.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 b.一般的、非特有的 c.特殊的、短暂的 d.比较常见的 9.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b.人只有首先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10.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的发展。
a.个别人b.大部分人 c.杰出人物 d.全体社会成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哲学:哲学与人生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哲学:哲学与人生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A.真谛、世谛、俗谛B.真谛、义谛、胜谛C.空、假、中D.空、假、真正确答案:C2、多选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江南博哥)表性理论有()。
A.个人主义B.功利主义C.圣谕论D.义务论正确答案:C, D3、多选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最著名的有()。
A.法相宗B.华严宗C.律宗D.中国禅宗正确答案:A, B, D4、判断题任何词语都是一种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同自然符号一样,反映了人与外界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5、单选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词与物》的发表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D.《新唯识论》的发表正确答案:A6、判断题现代西方哲学可以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正确答案:对7、单选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加入改革。
当天,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
这标志着()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A.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B.京津冀、黄河经济带、广东地区C.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港澳地区D.京津冀、海西经济带、广东地区正确答案:A8、单选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
A.柏拉图B.利玛窦C.莱布尼茨D.伏尔泰正确答案:B9、判断题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语言的转向”.正确答案:对10、多选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
A.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B.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C.捍卫科学的独立性D.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正确答案:A, B, C, D11、判断题科学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知识。
正确答案:对12、多选下列属于心理利己主义的有()。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最新三校生冲刺“对口高考”强化训练(8)《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④祸兮福之所倚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 哲学是科学的分支B.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科学提供方法论D. 哲学与科学相互独立答案:C2. 人生的意义在于:A. 物质享受B. 社会地位C. 个人成就D. 追求真理和美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 个人的精神追求C. 个人的物质财富D. 个人对环境的破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形而上学B. 伦理学C. 政治学D. 美学答案:ABD2.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可以是:A. 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B. 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素质C. 通过旅行拓宽视野D. 通过消费获得满足感答案:ABC三、判断题1.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终极关怀。
(对)2. 哲学是无用的,因为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错)3. 人生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地位。
(错)四、简答题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答: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它探讨存在的本质、知识的可能性、价值的根源等问题。
哲学与人生紧密相关,因为哲学提供了理解世界和指导人生行为的框架。
通过哲学的思考,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明确个人的价值取向,并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2. 描述你认为的人生的三个重要价值。
答:人生的三个重要价值包括: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这涉及到个人潜能的发掘和实现个人目标;社会责任与贡献,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以及精神追求与内在平和,这关乎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心灵的宁静。
五、论述题1. 论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哲学思想。
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哲学思想,首先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念。
其次,可以通过阅读哲学著作、参与哲学讨论来深化对哲学概念的理解。
此外,将哲学原则应用到决策过程中,如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运用伦理学原则进行判断。
最后,通过实践如冥想、反思等方法来提升自我意识,实现个人的精神成长。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包含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的学科。
它不仅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涉及到许多关于道德、伦理、知识和真理的问题。
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哲学与人生试题,并提供一些简要的答案。
试题一: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哲学中,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一直存在着讨论和争议。
自由意志指的是人类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命运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某种预定的力量或命运所决定的,人类无法干预或改变。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与命运相对立的。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决定来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与命运并不互相排斥。
人类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但在生活中也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和约束的影响。
因此,虽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但国家、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也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试题二:人的存在是否具有目的或意义?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与宗教、伦理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
人们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同,存在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作为有理智和意识的生命体,可以通过追求真理、追求幸福、实现个人价值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来赋予自己的存在目的和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固定的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的存在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偶然事件,缺乏根本价值和目的。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人生观来定义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试题三:真理是否存在?真理的概念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感觉和观点。
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可以通过人类的认识和思考逐步揭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每个人对真理的理解是有限的,受到个人的经验、观点和信念的影响。
真理不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只存在于个体的主观认知之中。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16.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__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17.人际关系做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它有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和________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9.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20.规律的基本含义是指_______部固有的本质的必要联系。 21.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有_______有________和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2.实践决定认识,______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3.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思维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24.要正确对待理想与实现的矛盾,理解想与现实是_________的关系。 25.人具有自然属性和_________两个方面,但____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6.利己与利他是人生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他们既是_____,他们又是_______。 27.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在_____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______方面的贡献。 28.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 29劳动是人类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_________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30人的全面发展和__________是互为前提,互相改进的。 三.评析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得事物 () 2.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 3.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 () 4.真理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真理是主观的。() 5.职业理想就是理想的职业,选择职业要符合个人实际。() 6.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 7.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 8.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9.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不能统一的。 () 10.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 () 11.唯心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12.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 13.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 14.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 15.人生的行动只是受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再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 () 16.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 17.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很好的发挥自觉能动性。 () 18.人的命,天注定。 () 19.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存在着彼此孤立的事物。 () 20.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 四.单项选择: 1.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主要启示我们() A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有人在青年时代,尤其是学生时代怀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他走向社会看到种种丑恶、不合理的现象时,便认为一切理想都是假的、空的,这些人() (1)没有把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 (2)没有认识到真是因为社会现实中有假、丑、恶的一面,才需要我们去追求真、善、美 (3)没有超越现实 (4)讲效、有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抛弃幻想A.(1)(2)(3) B.(2)(3)(4) C.(2)(4) D.(1)(3) 3.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这是因为()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起反作用4.2006年,市原副市长志华,市原检查长金宝,国家原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等十余高管因贪污腐败纷纷落马,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这说明() A金钱是罪恶之源。 B金钱多了就会导致腐败。 C金钱对人生没有意义。 D应该正确的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5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这是应为()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自然界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 6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等不到第二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哲学上看,农夫的错误主要在于() (1) 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2) 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普遍规律 (3) 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 (4) 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1)(2) B(3)(4) C(2)(3) D(1)(4) 7主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 B前进性和曲折性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和实事。 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围救”被列为三十之计第二计,此妙计妙就妙在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善于() A抓住主要矛盾。 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矛盾。 D分清主流和支流。 9“跟着感觉走,抓住梦的手、、、、”这首歌在倾倒众多歌迷的同时,也给许多以此为信的人类带来了很大正面影响,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感性认识对人们没有任何作用。 B感性认识是片面的认识。 C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练于上升到理想认识。 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寓言意识是() A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 B时间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科学理论来源与实践,错误理论是主观的生 D知识即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很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实践。 D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12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寒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意义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14下列选项中关于联系的正确理解是() A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B有的事物与它事物有联系,有些则不然。 C人们可以割裂事物的联系。 D事物的联系是有客观性,普遍性。 15.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 B规律是客观的,有些自然规律无法掌握。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1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生物,发展的本质是() A天序 B联系 C前进 D创新。 17《论语》是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他的哲学寓言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交合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就,必须按常规办事。 18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啊?这种观点错在了()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改变性 D社会历史性。 19.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