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七上部编版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上部编版大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设计背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四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美好人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中所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继续学习默读;二是在课本中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三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1]]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深刻、更立体地理解与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为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发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既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求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达到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作者思路;第二课段,细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课段,细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品味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用;第四课段,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并依据写作评价量表,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
前三个课段是第四课段的基础。
02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设计】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拓展阅读王僧虔的《诫子书》、欧阳修的《诫子书》、王修的《诫子书》)
单元教学要点及目标
1.在默读中领会作品诠释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获得思想启迪。
2.默读时勾画关键语句,并在你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作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4.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练习写作,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情境任务举办“人生之舟——我的理想人生”国庆主题征文活动
单元主题任务
任务分解
主题任务课时活动活动目标课时数主题任务一:
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
——第四单元课文通读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基础知识。
2.继续训练默读,学习圈点勾画
关键语句。
3.归纳概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课时
主题任务二:
分篇研读,感悟人生价值体会对崇高精神的庄严颂扬
——《纪念白求恩》讲读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
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的写法。
2课时把握征文主题主题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
迁移思考人生主题任务二:分篇研读,感悟人生价值
撰写主题征文主题任务三:写作活动,抒写个人志向
主
题
征
文
活
动。
最新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默读和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线索及整体内容,学会批注,提取文中主旨句。
2.理清作者思路。
[单元教学主题及学习内容]主题一:感受大师的情怀,叩问生命的意义教材内容《纪念白求恩》语文主题丛书内容:《干干净净的傅雷》《永恒的坚守》《活着就是一种忍耐》主题二:平凡中的美丽教材内容《植树的牧羊人》语文主题丛书:《为他人开一朵花》、《绿手指》、《石缝间的生命》主题三:叩响理想的大门教材篇目:《在山的那边》主题丛书篇目:《我的理想》、《另一扇梦想之门》、《山民》、《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主题四:品舐犊之情,悟良苦用心【教学篇目】《诫子书》主题丛书篇目:《颜氏家训》第一、二则《跑过冬天——写给成人之际的女儿》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感受大师的情怀,叩问生命的意义抚松县第十中学金萍教材篇目:《纪念白求恩》主题丛书篇目:七年级上第四册《人生的支点》:P2《干干净净的傅雷》P12《永恒的坚守》P34《活着就是一种忍耐》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圈点勾画重要信息,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2、体会人物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信念、追索实现着自我的价值,正如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之美丽,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几位大师的脚步,去品味他们的精彩人生,叩问生命的意义。
(板书)二、品生命之坚强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是消极退避,还是勇于抗争,张海迪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诠释。
1.请同学们阅读《活着就是一种忍耐》,快速跳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概括张海迪的人生经历。
引导:8岁,病榻上的我只能守着凉水听马蹄表的声音11岁,军医预言我18岁双腿挛缩18岁,医生对我的病情并不乐观,预言我死去的几种可能多年以后,童年时的主治医生说没想到我能活到现在。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11个))

2.合作学习。
(1)记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2)记叙部分可否删除,为什么?
(3)详写白求恩为中国抗战所做的事行不行,为什么?
预设:
(1)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2)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他认为:对抢救伤病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抢救一名伤员,为伤员减少一分痛苦,就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乐趣。
附文:
纪念白求恩同志
朱德
……
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的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的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在他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而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
教案序号:课题:12.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整体把握内容。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内容。
2.了解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学预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部分(16- 起爬悬崖,陷入险境,
22)脱险; 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
第四部分 引导下,脱离险境,
(23)启 示。
收获成就感的同时, 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 人生经验。
人物事迹 标志层次转
课 文 或故事情 换的关键语
节
句
段落层 次
行文思路
诸葛亮告
诫、劝勉
《诫 子书》
儿子,教 给儿子修 身治学的
道理和方
法
一开头,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耐心仔细
挑橡子时的神态反映了 牧羊人的内心
他人
⑤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 忠厚,不张扬。
平和忠厚
借宠物写主人
环境
⑥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 毅力非凡 对比,突出环境变化,
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勤劳坚定 侧面烘托牧羊人的付出
人物描 写手法
相关语句
人物品质
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 用
走
语言
⑦“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但是我不能……我……”
抒情性 语句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植树的牧羊人》
议论性 语句
抒情性 语句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 难得的好人。②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 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 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③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 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④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 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他做到了只有上 天才能做到的事。
小
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体验和思考,还有个人修身经验的总结。
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1.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常用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
3.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2.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感悟和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3.学会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尝试组织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纪念白求恩》 2课时《植树的牧羊人》 2课时《走一步,再走一步》 1课时《诫子书》 2课时13 纪念白求恩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70—72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3.理解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求恩的精神。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所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教学设计

《磨刀不误砍柴工--思路要清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指导课,本单元的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行文顺序,《纪念白求恩》采用逻辑顺序,《走一步,再走一步》、《植树的牧羊人》采用时间顺序,即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本课通过回顾经典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几个阶段,然后找出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定好行文的顺序。
并通过设计提纲和写作实践,让学生找题眼,明中心,选材料,确详略,合作讨论,体验拟写提纲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明确了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
但是认识只停留于对课文的基本分析,并不能系统的学会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不能把课文阅读和写作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经典课文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在设计提纲时,让学生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写作目标1、学会运用关键词句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
2、学会拟写提纲,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行文顺序,学习运用关键词句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拟写提纲,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
2.在设计提纲时,让学生合作讨论,体验拟写提纲的重要性。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这两天想写篇有关初中同学的文章,却总是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写,同学们想不想帮助老师呀?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写人叙事思路要清晰的话题。
(二)出示目标(三)理解思路的含义思路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我们不好理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为思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什么呢?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最新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单元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1年秋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情感3.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抓住关键词句,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是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方法4.根据人物形象的特点,设计恰当的写作思路,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5.深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获得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感悟理解意义6.理解对比、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单元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提升默读能力,达到每分钟默读不少于450字,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或做标注。
2.据人物形象的特点,设计恰当的写作思路,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逻辑谨严。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
数十年间,这个孤独的男人毫不在意外界的变化,也不管这片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每天只是种树、放牧、养蜂。
他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作绿洲。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小说,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收获自信的一段回忆。
故事从生活中的一则插曲引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深沉而令人信服。
《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导学
本设计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共有三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纪念白求恩》高度概括、赞颂了白求恩大夫身上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品质,号召全体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植树的牧羊人》记述了牧羊人在三十多年里,凭借个人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坚持不懈的劳作,把荒漠变为绿树葱茏、溪水潺潺的幸福之地的故事。
两篇课文都赞颂了人物身上具有的伟大感人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我”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侧重议论评价,《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故事,侧重记叙描写,三篇文章题材不同,形式各异。
《纪念白求恩》是以逻辑顺序成文,《植树的牧羊人》则按时间顺序记述故事,刻画人物形象。
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可以成为学生在写作记人类作文确定写作思路时的两种选择和范例。
《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虽然分别侧重记人和记事,但文中对比、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人物描写方法,可供学生们学习、借鉴,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大有意义的。
新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对默读能力的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在本单元学习指导中也明确提出“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和能力应为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纪念白求恩》和《植树的牧羊人》分别采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行文,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两篇文章不同但却清晰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们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关注重点词句和人物描写方法,感知人物形象,从而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丰厚的阅读收获和人生感悟。
学习目标
学习迁移
1.根据人物形象的特点,设计恰当的写作思路,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2.深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获得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感悟
理解意义
1.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情感
2.抓住关键词句,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是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方法
3.对比、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掌握知能
知识:
1.重点字音字形和部分词语的意思
2.重要的作家作品
技能:
1.进一步提升默读能力,达到每分钟默读不少于450字
2.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或做标注
教学思路
两篇讲读课文虽然文体不同,但是不论是在阅读方面,还是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默读训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可在训练学生默读速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
再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深入认识人物形象,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进行初步思考。
在写作方面,两篇讲读课文在行文思路和人物描写方法方面都对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有借鉴意义,可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写作或生活中的某些实践活动中,以使语文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切实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助力。
本单元教学整体思路设计如下:
1.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圈点勾画重要信息。
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同时要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450字。
引导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重点内容,用不同的符号做标注。
2.再读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写作思路是锻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有效方法。
以学生学过的文章《春》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认识何为思维导图,并将自己对文章整体层次结构的认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3.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1)学习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当下学习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人物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进行初步思考。
4.完成单元核心任务。
给学生搭设台阶,帮助学生有步骤、有方法地完成核心任务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学习者分析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启发他们初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可能会在无形中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惠及他们的一生。
此外,通过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巩固已掌握的人物描写方法,同时学习新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学以致用。
初一的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简单的人物描写方法,对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接触得并不多;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梳理能力有待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全面客观评价意识和能力不足。
在写作中,
还需提升利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学习资源
评估证据
核心评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将了解到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和默默无闻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壮举;你将随着莫顿·亨特的讲述了解他战胜自我的那次艰难却令他受益终生的经历……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能带给我们感动和触动的人,他们也许很平凡,但在某些方面却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学习完本单元后,我们将开展“身边星光闪烁”评选活动,你的任务是做一名星探,为本次活动推荐一位候选人,并为之撰写一篇推荐词。
要求:
1.采用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推荐词中须至少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字数不少于800字。
其他评估证据:
1.白求恩和牧羊人的人物简介卡片。
2.两篇讲读课文的思维导图。
3.推荐词提纲及推荐资料来源记录。
单元设计
一、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制作人物简介卡片
评价量规
二、再读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
思维导图示例:以《春》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部分)为例
思维导图评价量表
《纪念白求恩》中主要学习对比的手法,通过在文中勾画具体对比内容,填写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比手法的效果。
《植树的牧羊人》中主要学习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细节描写采用小组PK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在自我学习、反思、改进、完善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设置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当下学习白求恩和牧羊人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初步思考。
三、为“身边星光闪烁”评选活动提名候选人,并撰写推荐词
评价量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