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紫藤萝瀑布一、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四、教学内容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

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

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

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a、学习什么内容?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 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 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不屈不挠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去远足:清明节前后去郊区三步走。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烧:形容外表光亮。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开得旺,开得艳。

(二)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基本字词、句意及文化背景。

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过程与技能培养学生通过文言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基本技能。

孔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理解。

孔子哲学思想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孔子像和相关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引出《〈论语〉十二章》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二章》,圈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分组讨论,相互解答疑惑,整理不懂的问题。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含义。

逐章分析《〈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讲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孔子的思想。

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每组就某一章节内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包括词汇翻译、句子解释和简答题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孔子思想的理解与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合文言文的特点,注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思想目标: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

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2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

对于七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识字写字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1、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最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5.学生自由朗读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师生讨论归纳,板书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