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课件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ppt

pA<pB,即A国在X商品上 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 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结论:资本丰富国家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
三、H-O定理
(一)国际均衡价格
Px/Py
PB PW PA
O
A国过剩供给曲线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的
过剩供给或需求
国际均衡价格 Pw由A、B两国 的相互需求共同 决定
1美元 1美元
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日本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2,美 国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
日本的纺 织品具有 比较优势 ,美国的 机器具有 比较优势
日本出口 纺织品而 进口机器 ,美国出 口机器而 进口纺织 品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r扩大生产时,L的需求>K的需求,而在s行业 向r行业转移时,转移出来的K>转移出来的 L→L不足,K相对过剩。
出口部门:(大米)
Wr () Pr () MPL ()
Rr (?) Pr () MPK ()
进口部门(钢铁):
Ws (?) Ps () MPL ()
Rs () Ps () MPK ()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 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 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 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国际经济学之要素禀赋与H-O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要素禀赋与H-O理论
第一节 引言 一、赫克歇尔(瑞典)《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俄林(瑞典)《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3)。
二、本章主要内容: 1、H-O理论试图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产生 的根源。
2、试图说明国际贸易对于各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
1
第二节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一、H-O理论的主要假设条件 1、2×2×2模型
.
23
(四)人力资本论:资本不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应该 包括人力资本,即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的职业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支出。美 国出口行业比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多 的人力资本。
(五)知识资本论:企业投入产品的R&D费用其实是 一种知识资本,而美国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知识密集 型的。
.
6
(三)相关结论: 1、决定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是相对比例的大小,而非 TK、TL及r、w的绝对数值。
2、在两国需求偏好相同的假定下,由于生产要素需求 属于派生需求,故生产要素需求在两国也相同,故以 上两种方法结论应该一致。(形式上后一种方法更为 严谨)
3、假定B国为资本丰裕型国家,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
5
三、(国家)要素丰裕度 (一)实物单位衡量法 若B (TK/TL)> A(TK/T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二)相对要素价格衡量法 若B (PK/PL)< A(PK/P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PK即利率r,PL即工资率w)
2、生产函数相同
3、规模报酬递减
4、需求偏好相同
第一节 引言 一、赫克歇尔(瑞典)《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俄林(瑞典)《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3)。
二、本章主要内容: 1、H-O理论试图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产生 的根源。
2、试图说明国际贸易对于各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
1
第二节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一、H-O理论的主要假设条件 1、2×2×2模型
.
23
(四)人力资本论:资本不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应该 包括人力资本,即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的职业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支出。美 国出口行业比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多 的人力资本。
(五)知识资本论:企业投入产品的R&D费用其实是 一种知识资本,而美国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知识密集 型的。
.
6
(三)相关结论: 1、决定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是相对比例的大小,而非 TK、TL及r、w的绝对数值。
2、在两国需求偏好相同的假定下,由于生产要素需求 属于派生需求,故生产要素需求在两国也相同,故以 上两种方法结论应该一致。(形式上后一种方法更为 严谨)
3、假定B国为资本丰裕型国家,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
5
三、(国家)要素丰裕度 (一)实物单位衡量法 若B (TK/TL)> A(TK/T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二)相对要素价格衡量法 若B (PK/PL)< A(PK/P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PK即利率r,PL即工资率w)
2、生产函数相同
3、规模报酬递减
4、需求偏好相同
国际经济学 第三讲 要素禀赋理论.ppt

2. 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 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 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的生产要 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 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 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 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 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资本密集型一国生产的埃奇沃斯edgeworthbox盒状图当各国以自己资源供给的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以后就会使本国原来相对丰裕的资源变得相对稀缺价格上升而原来相对稀缺的资源就会变得相对丰裕价格下降于是参加贸易的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也就是各国工资利率水平趋于均等化
国际经济学
第三讲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一国丰裕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会因国际贸易而增加, 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则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减少。
➢ 国际贸易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 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思考:
日本的大米政策:尽管日本土地奇缺, 生产大米的成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 但是为什么日本只允许进口很少量的大 米?
贸易壁垒
➢ 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 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 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的 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本章小结
1.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资本于劳动) 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 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 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 要素密集度逆转 需求逆转 贸易壁垒
资本密集型一国生产的埃奇沃斯edgeworthbox盒状图当各国以自己资源供给的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以后就会使本国原来相对丰裕的资源变得相对稀缺价格上升而原来相对稀缺的资源就会变得相对丰裕价格下降于是参加贸易的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也就是各国工资利率水平趋于均等化
国际经济学
第三讲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一国丰裕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会因国际贸易而增加, 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则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减少。
➢ 国际贸易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 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思考:
日本的大米政策:尽管日本土地奇缺, 生产大米的成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 但是为什么日本只允许进口很少量的大 米?
贸易壁垒
➢ 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 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 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的 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本章小结
1.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资本于劳动) 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 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 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 要素密集度逆转 需求逆转 贸易壁垒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w/PX、w/PY均下降,劳动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
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
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 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X的相对价格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释放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资本价格上涨 资本需求下降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赵明霞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模型 Hechscher-Ohlin,H-O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罗伯津斯基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Y
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 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 为罗伯津斯基线。 X(资本密集型)产出增加
P T' T Q Q' R P'
Y(劳动密集型)产出减少 需求不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 格下降。
O T 图3-10
T'
X
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 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
(3.9)
ky
第三章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B QY
kx ky
0
L
要素密集度图示 kx=Kx/Lx ky=Ky/Ly
当kx>ky 时,
X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习题解答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 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 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 12单位 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 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 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 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 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K K1
等产量曲线与坐 标原点的距离大小 表示产量水平的高 低; 任意两条等产量 曲线不能相交; 曲线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的。 凸向原点的。
A(K1,L1)
K2
B(K2,L2) X1 L1 L2 L
图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 (MRTS)的等产量曲线
要素密集度图示
K QX A
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 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 下,要生产QX这么多 的X产品,最佳的资源 组合点是哪一点?
中国 美国
钢材 布
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 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五、 H-O理论分析思路
H-O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情况 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相同产品生产中 使用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各国资源的要素禀赋不同
H-O H 模 型 的 推 导
各国生产相同产品 的相对成本不同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贸易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供给能力不同 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
kx ky
0
L
要素密集度图示 kx=Kx/Lx ky=Ky/Ly
当kx>ky 时,
X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习题解答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 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 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 12单位 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 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 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 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 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K K1
等产量曲线与坐 标原点的距离大小 表示产量水平的高 低; 任意两条等产量 曲线不能相交; 曲线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的。 凸向原点的。
A(K1,L1)
K2
B(K2,L2) X1 L1 L2 L
图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 (MRTS)的等产量曲线
要素密集度图示
K QX A
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 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 下,要生产QX这么多 的X产品,最佳的资源 组合点是哪一点?
中国 美国
钢材 布
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 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五、 H-O理论分析思路
H-O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情况 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相同产品生产中 使用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各国资源的要素禀赋不同
H-O H 模 型 的 推 导
各国生产相同产品 的相对成本不同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贸易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供给能力不同 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
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HO理论ppt

2020/3/30
4
思 考?
“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 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 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 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试分析上面这段话。
2020/3/30
5
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
2、要素禀赋
Factor Endowments: 指一国所拥有的 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若A国 (TK/TL)大于B国(TK/TL),则 A国为资本丰裕国, B国为劳动丰裕 国。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年发表)
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
2020/3/30
3
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
1、基本含义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国际贸易中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 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 Intensity) 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 型商品,则两国均可获利。
资本价格上涨 劳动价格下跌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MPK上升 MPL下降
资本的实际价格上涨,资本所有者受益
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劳动力所有者受损
2020/3/30
14
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 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 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 则下降。
2020/3/30
8
三、H—O定理的理论框架
商品价格
1、商品价格差是国际 贸易的直接原因;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Y PA=1.5
Y
SA
B PB=0.5 A PA SB PB
O (a)美国市场
X O (b)中国市场 )
X
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PA=1.5 SA
Y
60 40
50 EA CA A PA=1 30
B
CB SB PB=0.5 PB=1
EB
O
30
50
X O
40
60
X
(a)美国市场
(b)中国市场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珀-
分析假定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集型产品 –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资本的收益由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 利润代表 –由此给出生产要素收益的两个公式 由此给出生产要素收益的两个公式
A′
A R′
R
o
X2 X1
X
雷布津斯基定理图解
问
பைடு நூலகம்
题
考虑劳动增长时的Rybczyski定理 考虑劳动增长时的Rybczyski Rybczyski定理 "大国"情况下的Rybczyski定理为什 大国"情况下的Rybczyski Rybczyski定理为什 么会失效, 么会失效,并给出图解
Y PA=1.5
Y
B PB=0.5 A
O (a)美国市场
X O (b)中国市场 )
X
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会生产Y并向中国出口换取 并向中国出口换取X, 美国会生产 并向中国出口换取 ,中国则 生产X并向美国出口换取 并向美国出口换取Y 生产 并向美国出口换取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国要素丰缺的判定:物理方法
K KA/LA
KB/LB
O
L
3. 以价格衡量的要素禀赋 A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该要素的相对价 格,则A国该要素丰富. 4 .说明: (1)要素丰缺是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 (2)以价格衡量的要素禀赋受要素供求状况的影响. (3)如果两国生产技术条件和消费偏好相同,则以价 格衡量的要素禀赋与以物理量看要素禀赋是一致 的,否则这两种衡量方法就不具有可比性
小结 从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相对价 格的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即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进 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稀缺 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 哪个行业中使用都如此。 该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论证 的,因此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4.当资本过剩时,资本就会变得相对便宜。假定劳 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那么相对便宜的闲置资本 会被两个行业吸收,以便替代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 劳动。因此,两个行业都会比贸易前投入更多的资 本来替代劳动,于是,两个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都 会比贸易前提高。 5.由于资本投入相对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 产率都会提高,而两个行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则会 下降。结果,由于PX提高,MPLX提高,所以出口行 业的WX上升,即,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报酬提高;由于PM下降,MPKM下降,进口行业的 RM下降,即,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下降。
M P K K M PL L 0 M PL M PK K L M R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领域非 常广泛。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 》是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
教前材已,经每出三到、十四七年版再,是版“继新一穆次古勒,《典目政 治经济学》(1848)综、合马歇派尔”《
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 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 Paul A. Samuelson, 1915 传统微观。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 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所学有奖荣。誉: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诺
在只有一种要素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只能来自劳动生产率 的差异。但在现实世界中,比较优势可能还反映了国家之 间的资源差异。并且在多要素的情况下,贸易有收入分配 影响。这就是H-O模型告诉我们的。
基本思路: 1、不同的产品是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生产的; 2、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比例的要素禀赋。
一 模型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33)一书,对他的导师赫克歇尔要素禀赋理论做了清
晰而全面的解释
197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集政府官员、政党领袖、国会议员于一身
一 模型背景
模型——完善者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对经济学的几乎 所有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埃利·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 2.不同产品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
贝蒂尔·俄林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论, 建立了H—O模型, 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二 模型假设
➢ 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
一 模型背景
理论的基本模型:H-O模型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
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
》(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标志着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诞生 该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 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认为要素绝对价格 的均等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这些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在其学生俄林的手中得到深化
第三章-1 要素禀赋理论(H-O模 型)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贸 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H-O模型
特定要素贸 易模型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雷蒙.弗农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 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
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
技术。这样,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
动;
是相同的,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 时就会使用相同的劳动和资本的比 例;
➢ 假设3: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 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
➢ 假设7: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 利用;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资源禀赋不同
生产规模不同
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
引言
李嘉图模型的一个含义:贸易是因为各方劳动生产率有差 异才得以展开的。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产技术的差异造成的。但是 技术会趋同,那么贸易会消失吗?
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奖
一 模型背景
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
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 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 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 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的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 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竟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 禀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 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 易理论也随之产生。本章将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 要贡献者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H-O贸易 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到:
➢ 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 H-O模型、H-O定理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
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
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伊利·赫克歇尔 (E.Heckscher,1879-1952)
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07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瑞典著
名的经济史学家 将定量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史分析 在1919年发表的经典文章《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伯利蒂·俄林 (B.Ohlin,1899-1979)
瑞典经济学家
于1917年在隆德大学获得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学位
1919年在在赫克歇尔的指导下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学位
1923年在陶西格与威廉斯的指导下获得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24年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
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为国际贸易理论提供的现代分析
➢ 假设4: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
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 是完全竞争的;
产要素(K和L);(要素禀赋理论 ➢ 假设5: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
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
同。即两国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
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 状是完全相同的;
)
➢ 假设6: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