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挽歌》有感:解析生命,抱慰生存
生命之歌读后感

《生命之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听到这首歌时,我深感震撼,它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歌曲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歌词中唱到:“生命只有一次,每一次都是奇迹”,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其次,歌曲中传递了在面对困境时要坚韧不拔的精神。
歌词中唱到:“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只要心中有梦想,我们就能前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
此外,《生命之歌》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歌词中唱到:“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强”,这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感恩的重要性。
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和事,因为它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强。
总之,《生命之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感动的歌曲,它让我深刻思考
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面对困境时要坚韧不拔、对生命充满敬畏和感恩。
这首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可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生命的追求和信仰。
摇篮歌读后感

摇篮歌读后感《摇篮歌》是一部由卡夫卡所著的小说,小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结合小说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谈谈对《摇篮歌》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首先,小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卡尔的人,他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生活,过着平淡的生活。
然而,他的生活却充满了不幸和悲剧。
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儿子生病了,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在这样的环境中,卡尔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他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力和绝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卡尔一样,他虽然遭遇了很多不幸和挫折,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生活着。
这种坚韧和执着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小说还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在小说中,卡尔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既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又无法摆脱生活的困苦和苦难。
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种矛盾和挣扎正是每个人内心的写照,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挣扎,我们都会在内心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挣扎,我们也会在内心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痛苦和挣扎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正如卡尔一样,他虽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生活着。
这种勇气和坚韧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小说通过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读《生命的壮歌》有感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读《生命的壮歌》有感
《生命的壮歌》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这本小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
人性的美好。
这部小说讲述了支援灾区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和普通市民们,面对大自然
的破坏和人们的痛苦,默默地付出和奉献,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仁爱、勇敢和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
在小说中,主人公解爱琳是一位医生,她去到了灾区支援救灾工作,并在那里结识了
许多志愿者和受灾群众。
在面对灾难时,许多人不知所措,但是解爱琳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了对受灾群众深深的关爱之情。
她不惜一切代价,为受灾者提供救助和医疗帮助,用自己的坚持和行动,传递出对生命的敬重和热爱之情。
除了医生,小说中还有很多志愿者和普通市民,号召民众捐款、捐物、献血,甚至不
惜生命的去挽救受灾者,这些人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自己。
他们的无私奉献、勇敢
无畏,丰富了人性的内涵,也让我意识到生命的贵重和人性的美好。
此外,小说中也有一些未经过灾难的人,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志愿者或者医生,但是他
们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去为受灾地区做出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去支援灾区,为
灾区呈现一片美好的新生。
总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生命是应该珍惜和尊重的,我们每个
人都应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构建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社会。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和
人性的美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推崇,因为我们必须要知道,只有依靠着这种人性的力量,才能够让我们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囚歌的收获和启迪

囚歌的收获和启迪囚歌是一首引人深思的诗歌,在读完之后,人们不仅会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悲情,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到了一些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以下是囚歌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启迪:1. 虚假的希望会带来更深的失望诗歌中的囚犯在面对严冬的时候抱进秡堆躲避寒冷,却在夜晚爆发出来时,发现即使是无法承受的玻璃的光都比眼前的一片漆黑好得多。
这暗示着希望有时会是一种虚假的幻象,它让人们产生了更深的失望。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避免被虚假的希望欺骗。
2. 心态决定一切囚歌里的囚犯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积极地面对困境,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态度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张: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和结果。
遭遇艰苦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失去信心,反而要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和改变。
3. 感悟生命的真谛囚犯在这首诗里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认为跟随自己的内心和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在困境中认识到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它让他们重新审视他们的生活和人生的价值。
这样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在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感悟中。
4. 珍惜自由和尊严囚歌中的囚犯与外部世界失去了联系,但他们仍然能保持他们的尊严和自由感。
囚犯们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永远不能脱离牢狱,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让我们想起了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性。
因此,即使处于逆境之中,我们也必须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5. 无私的友谊和宽容囚歌中的囚犯之间存在着一种无私的友谊和宽容,在他们间通过交谈,相互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这些人可能因为不同行为而被判刑入狱,但他们却通过交流,相互关怀,建立出了更深的人际关系。
这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友谊和宽容超越了个人和群体的认知和关系。
总之,囚歌是一首极具启迪性的诗歌,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也给人们带来了人生哲学和思考的深刻启示。
无论处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需要保持警醒,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智慧和人生的真谛。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生命的壮歌》是一部关于生命的伟大和意义的小说,作者通过一位癌症患者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他在面对绝症的折磨时,依然能够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给了读者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主人公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后,并没有沮丧和绝望,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每一天,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不要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给了读者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读完《生命的壮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坚定前行。
因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我们不应该浪费在消极和悲观的情绪中,而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和意义。
生命不仅仅是指我们的肉体,更是指我们内心的力量和精神的追求。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向前迈进,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生活的美好。
通过阅读《生命的壮歌》,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也明白了生命的伟大和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命的壮歌永远在唱响,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诠释。
生命之歌读后感三篇

Pure thoughts can make the smallest actions nobl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生命之歌读后感三篇【篇一:《生命之歌》读后感】读了《生命之歌》这篇催人泪下的__之后,我心潮激荡,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蚁国的英雄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生命之歌》是一个发生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感人肺腑的故事,一群蚂蚁被火舌包围了,但是它们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又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那伟大的哈尔威船长。
他在危急时刻救了60人,而自己却与轮船一起同归于尽、葬身鱼腹了。
其实社会上还有许多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英雄。
如: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邱少云;炸碉堡结果自己也牺牲了的`董存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的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我为蚁国和哈尔威船长感到骄傲,为我们中国有那么多视死如归的英雄而感到自豪!生命之歌,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之歌,一首用鲜血和灵魂谱写的生命之歌!【篇二:读《生命之歌》有感】我今天在老师家读了一篇作文,名叫《生命之歌》。
讲述了南美洲的一件事。
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里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
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些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坐以待毙,竟开始迅速团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一会儿就冲进了河流,可外层的蚂蚁英勇牺牲了。
这个故事高数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至死也不松动分毫,就像蚁国英雄一样,如果不这样,那蚂蚁就会都被大火给烧焦。
生命赞歌读后感

生命赞歌读后感
《生命赞歌》是一部深度探讨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它以丰富的哲理内涵和深情的叙述方式,让我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书中描绘了无论是微小的生命种子在艰苦环境中破土而出,还是生命个体在面临困厄时展现出的无尽生命力,都让我深深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比宝贵的,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无法替代的意义。
这种不屈不挠、向阳而生的生命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激励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生命赞歌》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作者通过对生命的细腻刻画和深沉思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和热爱,每一瞬的经历都是生命的馈赠。
这使我更加明白,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再者,作品倡导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普世价值观。
所有的生命都应被平等对待,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我们都应该敬畏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
总结来说,《生命赞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启发我对生命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让我更加理解并珍视生命的价值,激发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活出生命的精彩与尊严。
生命之歌观后感800字

生命之歌观后感800字篇一生命之歌《生命之歌》这部影片,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生命就是平平淡淡的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
但这部片子却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波澜壮阔,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影片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无数的困境和挑战。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电影里的套路,可我觉得这恰恰是对真实生活的写照。
谁的人生不是充满了沟沟坎坎呢?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我能像他一样坚强吗?那一个个揪心的瞬间,仿佛在质问我们:生命到底能承受多少重量?我们总是在追求着功成名就,可在生命的考验面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才能懂得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生命之歌,不仅在影片中奏响,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回荡。
它让我明白,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崎岖,我们都要有勇气去歌唱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篇二生命之歌看完《生命之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片子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我的心上。
影片里的那些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闪现。
主人公在逆境中挣扎,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让人佩服!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也许,我会被困难打得一蹶不振。
生命,有时脆弱得像一张纸,轻轻一戳就破了;有时又坚强得像钢铁,怎么敲打都不屈服。
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多面性,它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想想我们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就唉声叹气,是不是太不应该了?生命给了我们那么多机会,我们怎能不好好把握?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唱响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篇三生命之歌《生命之歌》这部影片,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一会儿让我揪心,一会儿又让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主人公那坎坷的命运,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我在想,生命到底是啥?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还是一次默默的坚守?也许都有吧。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生命的真谛。
这部片子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模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挽歌》有感:解析生命,抱慰生存
解析生命,抱慰生存
——读《挽歌》有感
日本当代作家朱川凑人的作品《挽歌》由七篇都市怪谈组成,这些故事发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条名为洋槐的商业街上,街上有喜乐轩拉面馆、幸子旧书店、夜间酒吧、流星堂音像店等随处可见的店铺。
旧书店老板总是悠悠地提到街上的觉智寺“传说,从几百年前开始,这座寺庙便与另一个世界有着些许微妙的联系”。
这微妙的联系究竟是什么呢?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淡绿色的窗帘被吹得鼓鼓的,在风中翻动不停。
一、和风怪谈述说暖心情怀
《挽歌》弥漫着浓厚的昭和风(日系风格),朱川凑人的笔想必是带春泥的樱花根木做的,开卷便有古朴神秘之风袭入身心。
比如第七个怪谈《枯叶天使》开头如是描述:“打扫完房间,久美子轻轻推开了窗户,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空气中夹杂着新鲜的青草味道。
淡绿色的窗帘被吹得鼓鼓的,在风中翻动不停。
几片樱花花瓣随风轻盈地飘进了久美子的房间。
从公寓二楼往下望,觉智寺的樱花如同粉红色的晚霞,旖旎醉人。
虽然数量不多,但如今正是开得最烂漫的季节,被樱花装饰的狭小寺院分外美丽。
”
白描的笔触简单淡泊却有似梦非幻的美感,还有关于时空的描写也很有感觉,如首篇《紫阳花开》对于地形环境的描写:
“这街区的小胡同当真错综复杂,每户房子都像随心所欲建的,方向特别奇怪。
本来看着畅通无阻的小路,走着走着竟越来越窄,偶尔甚至会划个大大的弧度,然后急转弯,简直像加了横线的阿弥陀签一样混乱。
我凭着模糊的记忆乱窜,不知不觉竟迷了路,估计是拐弯时走错了路口。
这下麻烦了……本想向过路的行人打听,可我连公寓的地址都没记住。
其实现在想想,只要我跟别人说我家旁边有个小小的寺庙(那庙叫觉智寺,不过当时也不知道),应该也能找回去,可当时偏偏完全忘了它的存在。
我提着装海苔卷的袋子,在小胡同里钻来钻去。
横穿街区的铁道两边,有好几条死路和迂回的胡同,像一个混乱的圆圈。
折腾了约莫十五分钟之后,我遇到了那个男人。
”
不需要刻意的诡异气氛渲染,仅用简洁的流线条叙述复杂错综的环境继而引出与幽灵(末尾的“那个男人”是幽灵)的相遇,使得故事发展自然流畅,为小说温暖人心来积蓄力量。
还有一些语言很值得玩味,比如被母亲勒死的小女孩满智子把自己脖子上的勒痕叫“项链”,那种童稚更让人心疼。
七篇怪谈,七个色彩,七种情怀,汇聚在同一个地点,就好像人心有不同的角落和柔软的地方,死去的丈夫对家人的守望、被哥哥舍命保护的弟弟、遇到暗恋的人的那种怦然心动?亲情、爱情、孤独、成长交织在一起,每篇故事不读到最后猜不到它们的结局,幸好结局总是温热的。
小说的各个故事看似独立成篇,但又有一道贯之的东西在里面。
比如音乐,流星堂音像店《洋槐雨停之时》的旋律绵延了整个时空,各个故事又有专属的背景音乐,故事变得温润起来。
幸子书店的老板出现在每一篇故事中,他一直在给各个主人公指点迷津,最后读者才发现原来他也在救赎自己。
还有一些有趣的伏笔,比如首篇出现在石灯笼旁边的野猫是第五篇《发光的小猫》的主角,末篇《枯叶天使》里重新现身的满智子、面馆等。
结构完整,叙事奇妙奇异又不脱离现实,难怪出版社会有如下评价:
“他的小说多以恐怖的奇异事件为舞台,巧妙地将怀旧情绪融入其中,在结尾处又格外温馨与感人,让人久久不愿返回现实。
这是种非同寻常的奇妙体验,仿佛观赏一场魔术表演。
”
2005年,朱川凑人因为“创造了全新形式的现代怪谈”而获得日本第133届直木奖,从这部小说中可窥见一般。
二、化重为轻解构生死困境
世界万事都是多元且复杂多变的,但潜流在这之下的真善美是永恒的。
这篇小说运用解构艺术来将这纷杂的世界剖析开来,直面生和死的困境。
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用了两种解构方法:
首先是镜像理论,形象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外部形象,而是一种缘起于人的感性存在的构形物。
比如幽灵,那是一种已死之人对生抱有遗憾的意念在阳间的集合。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故事中的幽灵总和一个活人长得像,比如《书签之恋》中死去的带刀和现实中的Sally 被女主误以为一个人,这姑且看做是生的延续,深层的意义是拥有生存权利的我们是不是珍惜生命?更应该抱慰生活而非轻视它?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本质上是“儿童的自我意识的
改变”,我们可以拓展到整个故事的“生人与幽灵的自我意识的改变”,生死互相关照,由此我来谈谈第二点:轻重的转换。
老子说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活的轻浮便不能承其厚重,活的轻盈可以摆脱其沉重。
轻重的转化是不容易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是迷茫的。
比如觉智寺,它供阴阳交流,实质上是人对于生死无处安放的寄托。
重是拿起,轻是放下。
故事中的幽灵留恋人世,生人畏惧死亡等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通过轻重转化来实现的。
比如第六篇《粉红色的征兆》的“我”因为能看见将死之人出现的粉红色征兆而不愿出门见人,但因偶然解救了一个女孩而不再害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这是化重为轻。
《发光的小猫》讲述的是“我”意识到一个给“我”以陪伴和温暖的灵魂竟是曾被“我”撵出去的猫的灵魂的时候,突然有了坚定人生信念的勇气——这是化轻为重。
故事在解构的同时又保持了结构主旨的圆融。
故事结束时,流星堂音像店改放《心之旅》,像芥川龙之介一样具有严肃面容的书店老板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早年的强势导致妻子自杀):
“‘与妻子见面之前,我要尽可能多地和人打交道、聊天、收集多多的旅行趣闻,我打算收集好多好多……总之多多益善。
’
久美子不知道哪句是玩笑哪句是真话,但老人看起来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明明在说不着边际的话,脸上却洋溢着温馨的笑容。
”
全书最后一句:
“拱廊的尽头,洒满了耀眼的春光。
”
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这世间的本质到底还是真善美。
三、伦理叙事关怀个体生存
有人说:“只要你温柔细腻,就一定会被朱川凑人打动。
”我想这是因为朱川凑人有效运用叙事达到伦理的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朱川凑人关注到的不仅是人,还有四时叹逝、时代兴替,还有悲叶柔条、世间万物。
七篇怪谈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彼时日本经济处于战后快速增长期,同时左翼红色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处在这样时代的人该怎样处理思想和生活的冲突呢?作者用安静温暖的方式来叙事,这是一种对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伦理的深深关切。
“时光流逝,小镇也无声地改变着。
幸子书店关闭了;洋槐商店街也被附近的大超市抢去了生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孩子变少了;第三小学和第八小学也没有了,它们合并成了一所有着新名字的学校。
但我仍旧居住在这镇上。
我对自己说,如果某一天哥哥回来了,不能让他找不到自己的家。
”(选自第二篇《夏天的匿名信》)
作者给的态度不明确,但能窥见一二,那就是平和安宁地渡过岁月,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精神寄托。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它关怀个体的命运,研究生命展开的过程,也说出生命的希冀和慰藉——而生命的在与如何在,正是叙事文学最为重要的伦理关切。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
“不过,除了这些不便外,住在这里还真是不可思议地舒服。
不,与其说舒服,倒不如说舒心。
一天天的时光慢悠悠地流淌过去,让人感觉活得实在而充足。
”
“这个世界,还真是有意思啊!有人离开,又有人到来。
时代在变化,流行歌曲也在变化……可人感觉到的幸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啊!”(以上选自《枯叶天使》)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写到:“叙事伦理学不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也不制造关于生命的理泽,而是讲述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通过个人经历的叙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营造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
”我们读者通过阅读故事也能感受到伦理反应,这种叙事让故事参与到我们的精神、生活中,连带我们自己的命运都感到被参与、被呵护。
解析生命——紫阳樱花轮番守护的觉智寺石灯笼供幽灵在阳间缱绻徘徊,让生者于阳世辗转释梦;抱慰生存——作者把无法解释的奇异事件融入瑰丽的想象和暖人心扉的温情,凑泊出直指人性人情的现代怪谈。
生命真是值得细细品味啊。
死亡虽然不一定让人恐惧,也至少会让人惊讶。
生死相隔,黑白分明,划清了某种界限,而且是生者未知的界限。
但《挽歌》中七个亡灵和尘世间的小故事,却没有丝毫生死的割裂感。
读完之后,只剩平安,甚至出现了三五个亡灵睁大眼睛躲在我身后一起看完这本书,然后满意地离去的幸福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