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及重点

合集下载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

4.表型(phenotype):⽣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理特征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殖(reproduction):⽣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两性配⼦和两性配⼦的结合⽽产⽣后代的⽣殖⽅式称为有性⽣殖。

8.同源染⾊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物的染⾊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体。

9.⾮同源染⾊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个与卵细胞结合产⽣合⼦,以后发育为种⼦胚,另⼀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体(autosome):在⼆倍体⽣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是成对存在的,绝⼤部分同源染⾊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物的染⾊体数⽬、⼤⼩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体组成称为染⾊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体的数⽬、⼤⼩和着丝粒位置、臂⽐、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物河内的染⾊体进⾏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分析的过程称为染⾊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题解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题解

09植保简同建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10章 基因突变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10章 基因突变
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P258
P263
第六节 转座因子
本章小结
11/329
P268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
由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称为 突变体或突变型(mutant)。
显性突变: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表现为显性。
隐性突变: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表现为隐性。
隐性致死:纯合态才有致死 白化基因等。
镰刀形贫血症、植物
9/329
根据突变引起的表型特征,可将突变分为:
3.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 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而在其它条件下可 以存活的突变。 例如:噬菌体T4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25℃时能在 E.coli宿主中正常生长,形成噬菌斑,但在42℃时就不 能这样。

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P249 从理论上讲,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任何时期,在体细胞或性细胞中都可发生,但性细胞 发生的频率要比体细胞高些。 性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直接传递给后代。
14/329
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突变的体细胞在生长过程中, 往往竞争不过周围的正常细胞,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 所以保留体细胞的突变,需将它从母体上及时分割下 来加以无性繁殖,许多植物的突变就是体细胞的突变 结果。如果果树上一旦发生优良突变,即可直接采用 无性繁殖方法育成新品种。
突变当代不表现突变性 状,往往不能被发现、 保留。
表现突变性状 表现突变性状
有性生殖 表现突变性状 无性生殖 表现突变性状
19/329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P250 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四)、突变的平行性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 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第十章基因突变 (33)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2 C4 (3/4)2 (1/4)2
YyRr自交后代的10粒豌豆种子中,出现5
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为多少?
C10 (9/16)5(1/16)5
5
二、二项式展开(自学) 2测验(Chi平方测验) 三、X
在遗传学试验中,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 理论值常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究竟是 属于试验误差造成的,还是真实的差异,通 常用X2测验进行判断: (O-E)2 X2 = -----------E 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有了值,有了自由度(用df表示,df = k1, k为类型数),就可以查出P值
C c c
配子 C Ft
图4-3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 粒中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rossΒιβλιοθήκη P红花 白花 CC cc
c
红花 白花 Cc cc
例:水稻抗性(S)→敏感(s)为显性,抗性植株(SS)×敏 感植株(ss)→F1:抗性植株(Ss)×敏感植株(ss)→测 交后代:14株抗性(Ss)+6株敏感(ss)。
1、假设该实验符合测交遗传,计策交后代各占1/2; 2、求理论值(e)=各类型总数×该类出现的概率 e(抗)=(14+6)×1/2=10 e(敏)=(14+6)×1/2=10; 3、求χ2值 χ2=(14-10)2/10+(6-10)2/10=3.2 4、确定自由度(df):一般为df=类型数(K)–1; 5、查χ2表:据χ2 =3.2,df =2-1=1,在χ2表中查得该事件发 生的概率P=0.05~0.10; 6、判断:遗传学中,概率一般以5%为分界标准。 ①P>5%或5 ~10%,差异不显著,差异由实验误差造成,符合 假设,可接受。 ②P<5%,差异显著,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 不符合原有理论预期。 ③P<1%,观察数与理论数有极显著差异,更应否定。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1章 绪言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1章 绪言

……
25/120
26/120
…… 毒理遗传学 (Toxicogenetics) 辐射遗传学 (Radiation genetics) 肿瘤遗传学 (Cancer genetics)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血型遗传学 (Blood group genetics) 生化遗传学 (Biochemical genetics) 应用学科: 生物工程学 (Biotechnology) 优生学(Eugenics) 育种学(工业微生物、农、牧和水产)
13/120
23. Lewin,B.,GENES Ⅶ. University Press,Oxford. (2000) 24. J.D.Watson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4th The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Coompany, Inc.1987 25. B. Alberts,D. Bray,J. Lewins,M. Raff,K. Roberts, J.D. Watson: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3rd Garland Publishing,Inc. New York & London 1994 26. Strachan,R.F. and Read,A.P., Humen molecular Genetics ,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Oxford. (1996)
10/120
11. 王德宝 祁国荣: 核酸 (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86 1987 12. 张玉静主编: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 13.[美]D.弗雷费尔德著 蔡武城等译: 分子生物学(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91 14.李汝祺 :发生遗传学(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85 15. 杜传书 刘祖洞 :医学遗传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遗传学(朱军_主编)_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遗传学(朱军_主编)_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于是提出:①.分离规律;②.独立分配规律。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测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3.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独立分配的实质:1.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卡方测验:进行χ2测验时可利用以下公式(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即:显性现象的几种表现(重点)1.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2.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3.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4.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考,概念,F2代比例)1.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2.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表现度: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称为表现度。

完全显性: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只有一个的表型效应得以完全显现。

不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中,显性是不完全的。

共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

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交换: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间发生互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