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及背景故事

合集下载

家风家训的典故

家风家训的典故

01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名相谢安经常召集族中子弟谈天论地,内容多与文学有关。

这看上去似乎只是文士雅集,实则不然。

有一次,谢安问子侄们《诗经》中哪一句最好,侄子谢玄认为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不是谢安心目中的理想答案。

在谢安看来,“訏谟定命,远猷辰告”的意境深远,才应是从政者追求的“雅”。

短短的一番对谈,看似讨论古书,实则以此教育子弟不应以个人情感为先,而应以天下大计为怀。

02 司马家族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

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他们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

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

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

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所认同的价值。

03 陆游家训据记载,陆游家训共二十六则,其从四十多岁开始写,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

陆游很重视子女教育,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

他的家风家训主要包括:要做好人。

他告诫儿子,但愿你长大后能让乡亲们称赞是有道德的好人,即使是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在道德层面也不比高官差。

改过迁善。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教导儿子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

不要贪得无厌。

“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假若一直心性恬淡,不图名利,或是品学修养已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不会有贪得无厌的思想。

要严于律己。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年轻时聪明伶俐、有才华的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

他告诫儿子对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

要宽以待人。

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

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

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篇1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

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

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

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

”“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

”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

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

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

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

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

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

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

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

”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

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

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篇2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

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在古代,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代祖先的智慧和家族的传统。

家风家训故事不仅是对古人生活智慧的一种传承,更是对后人道德品质的熏陶和教育。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古代家风家训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家族的传统。

故事一,孝道故事《孝顺父母》。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张三的孝顺儿子。

他的父母年纪渐长,行动不便,但张三每天都会亲自为父母梳洗、煮饭、照顾生活起居。

有一天,张三的父亲生病了,病情非常严重,医生说必须要吃一种珍贵的药材才能治愈。

张三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多年来攒下的积蓄,买下了这种药材。

父亲吃下药后,病情逐渐好转。

张三的孝顺行为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父母,他成为了家族中备受尊敬的人物。

故事二,诚信故事《守信用》。

在古代,有一个叫李四的商人,他经营着一家小店,生意一直都很兴隆。

有一天,有位顾客来到他的店里购买一件贵重的商品,但顾客却没有带够钱。

李四看在顾客一脸诚挚的样子,便答应了先让他带走商品,等他有钱了再来结账。

没想到这位顾客竟然失踪了,李四虽然很着急,但他一直都相信这位顾客会履行诺言。

果然,过了几天,这位顾客又带着足够的钱来到了李四的店里,把之前的账款一分不少地还清了。

李四因为守信用而声名大噪,生意更是红火。

故事三,勤俭故事《节约用水》。

在古代,有一个叫王五的农民,他家境贫困,但他却非常勤俭节约。

每当下雨的时候,他都会用盆接雨水,然后再用来浇灌自己的庄稼。

他家的饮水也是非常节约,每一滴水都是用来煮饭、洗菜和喝的。

因为他的勤俭节约,他的庄稼长得非常好,也因此家里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这些古代家风家训故事,都是对古人智慧和家族传统的一种传承,也是对后人道德品质的一种熏陶和教育。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传承家族的传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家风家训故事中汲取智慧,让家风家训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在古代,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为家庭成员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孝顺敬老。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孟子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不离不弃。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敬老”的家风家训,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商人,他做生意非常诚实守信,从不欺骗顾客。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笔多余的货款,他毫不犹豫地归还给了顾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故事三,勤俭节约。

在古代,有一位农民,他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要懂得节俭,不要浪费粮食和物资。

这位农民的勤俭节约精神影响了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家族中的一种家风家训。

故事四,尊师重教。

在古代,有一位学生,他对师长非常尊敬,时刻恪守“尊师重教”的家训。

他勤奋好学,虚心向师长请教,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美德。

这些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家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古代的家风家训,让这种优良传统延续下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让家风家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坚强支撑,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古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古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古人的家风家训故事故事一:曾国潘的家风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风家训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

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

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故事二:陶渊明家族的家教故事陶母、陶侃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成就了一个著名家族——浔阳陶氏,也造就了许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侃的曾孙陶渊明。

世人皆知陶渊明洒脱豁达,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诗歌“篇篇有酒”等扬名,鲜为人知的是,陶渊明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孙。

当年,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家里劳动力缺乏。

为此,他请了一名劳力,帮助儿子料理砍柴挑水之类的杂务,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家风对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个人修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后天影响。

好的家风形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句话。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1、后母慈心黄垓镇黄垓村,是孔子着名弟子“三冉”(冉耕、冉雍、冉求)故里。

冉家以放牧牛羊为生。

“三冉”的父亲冉离先娶颜氏,生下冉耕、冉雍,不幸难产去世。

冉离又娶妻公西氏。

公西氏将冉耕、冉雍视为己出,从进冉家门就教他们诵读《诗经》。

到冉耕12岁和冉雍8岁的时候,就建议送两个孩子入学馆。

而冉离想让孩子协助自己放牧牛羊。

公西氏就力劝丈夫。

公西氏生下亲子冉求后,依然关心前两个孩子的学业,听说曲阜孔子设教讲学,声誉日隆,又跟丈夫冉离商量,送他们到曲阜拜孔子为师。

后来小儿子冉求也去曲阜上学。

兄弟三人同拜孔子为师,都学习刻苦,颇有成就。

(《冉氏族谱》)2、杀猪示信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她哄儿子说:“你回家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准备杀掉。

妻子制止他说:“那只是哄骗小孩子的。

”曾子说:“对小孩子是不能哄骗的。

小孩子没有识别能力,依靠父母进行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就无法进行诚实的教育了。

”于是就把猪杀掉烧肉吃了。

正是由于曾子教子有方,有良好的家风,才培育出了曾申、曾元、曾西等优秀的子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1、陆游家训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

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

戒之戒之。

”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

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

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

2、曾国藩家训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

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

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

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3、纪晓岚家训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互相补充,相映生辉。

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周希陶《增广贤文》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希望大家喜欢!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训背景故事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认真说话要讲信用,说到做到,不要盲目夸下海口,做人要诚实、诚恳、不要心口不一,这样才能交到真心朋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办事要实事求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用心做,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以后才会做好每一件大事,既是对别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

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

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

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

与人为善,以邻为友与人为善,对待每个人,都要友善心,而不要有恶心;与领为友,既然是邻居,就要像朋友般的去对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偷是什么概念,自己在这方面也犯过错误。

妈妈说‘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别人的东西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自己如果想要,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即使得不到,也不能去偷,这样做人才能行得正、坐的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从小学起,妈妈就教导我要尊敬老师,刻苦学习。

每次放学回家,妈妈总是让我做作业。

每次看到别的小伙伴在玩游戏,我就很羡慕。

妈妈要求我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学习成绩优秀,这一切都离不开妈妈的教导。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生没有最高点,只有更高点。

我一直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这句话。

保持良好品德与作风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

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

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

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

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与每个人和睦相处妈妈一直教导我要与邻居和睦相处,妈妈平时也是这么做的。

每次见到邻居,妈妈总让我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和问好。

平时邻居有什么困难,妈妈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邻居。

平时妈妈就教导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马虎虎。

对待别人要有一颗宽恕之心,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