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家训小故事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话题提要:忠厚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忠厚一直被视为一种优秀的品质。
忠诚的人不仅对家庭和亲人忠诚,还对朋友、国家和社会忠诚。
诗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智慧和文明。
本文将探讨忠厚和诗书在家族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忠厚传家久忠厚作为一种品德,扮演着家族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一个家庭的强大和长久的关键在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和信任。
忠诚是家庭的基础,是家庭和睦、和谐的保证。
忠实对待家人,尊重和关怀对方的感受,是构建良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一个拥有忠厚品质的人,无论家境贫寒还是富贵荣华,都能打造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家庭。
忠厚的品质也可以延续到家族的经济传承中。
在中国古代,家族企业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方式。
一家企业的兴盛和传承需要忠诚和厚道的继承人。
只有传承人忠实地遵循家族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传统,才能保持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忠厚的品质也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忠实。
忠实地对待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坚守信用和承诺,相信只有忠诚和诚实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忠厚的品质还有助于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传承。
一个有着传统价值观的家族可以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稳定和持久的力量。
继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和自信。
这种传统的传承可以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榜样的力量来实现。
忠厚的父母将把自己的品质和价值观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继续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部分:诗书继世长诗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千百年来智慧和文明的灵魂。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感悟。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它们保存着人类的思想和文明的积累。
诗书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原文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原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这是由苏轼的《三槐堂铭》延伸出的一副楹联,原文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具有忠诚、厚道的品质的家族才能像诗和书那样在世间长久流传,经久不熄灭。
《三槐堂铭》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
苏轼在湖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
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优良的家风必先以“德行”为重。
何以为“德”,窃以为“善”即为“德”。
家风是家庭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
重德行、重善举的家庭往往以道德修养、文化氛围育人,通过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言传身教使得子孙后代耳濡目染世代传承。
家风是一种文化,“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好家风的养成需“立德、立善”。
什么是“立德、立善”?即“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遇事礼让三分,多用良言,多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重德行,相信良好的家风养成指日可待。
无家不足以立国,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树家风、重家教需要人人参与,愿清风明月仍在,好家风、好家教盛行。
我的家风家训读书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读书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
读书、码字,每天与文字打交道,是我最喜欢的事。
这既是家风熏陶使然,亦是和长辈一同遵循“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有一段时间,我被寄养在乡下外祖父家。
虽然年幼,我仍能隐约感觉到家里的小楼和周围其他农户有所不同。
房子很古朴,白墙黑瓦,但不论远观还是近看,总有说不出的韵味。
二楼有一房间很特别,是其他农舍都没有的,那是外公的书房。
岁月长久,我已记不清书格上放着哪些书,但有一幕场景始终在脑海中浮现: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淡淡地洒向屋内,外祖父的银发和指间翻动的泛黄书页在阳光下显得尤为温暖。
多年后的一次偶然,我知道了祖辈的故事。
太祖一辈虽以经商为业,却始终以书香诗韵为根本。
家中子弟自幼受书香熏陶,外祖的二叔更是将毕生财富用于创办民间教育,在当地留下了“大教育家”的美名。
人们或许忘了曾经富甲一方的商贾,却念念不忘那个“大教育家”。
我渐渐明白相较于财富,“诗书济世长”才是这个家族真正的灵魂。
对教育的重视不仅让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浸润在书香之中,更传
承了严谨中有温敦,律己中有宽厚的家风。
记忆中,外祖父与邻居并无太频繁的交往,但村中若有人遇难处,他总会予以援手,不求回报。
因为知书达理,处事有公,村民之间有罅隙,都愿意找外祖父调解,往往夹缠不清的民间纠纷,在他平和之语中便可轻轻化解。
他的话从来没有高深之处,却透着明理知事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问好能令人敬仰,懂事明理更让人尊重。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会铭记,亦会传承。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出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出处?出⾃《三槐堂铭》苏轼。
全⽂如下: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于⼭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于⼦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厚施⽽不⾷其报,然后其⼦孙能与守⽂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植三槐于庭,⽈:“吾⼦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其⼦魏国⽂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有⼋年。
今夫寓物于⼈,明⽇⽽取之,有得有否;⽽晋公修德于⾝,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年之后,如持左契,交⼿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见其⼦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侍从将帅三⼗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也欤!何其⼦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李栖筠者,其雄才直⽓,真不相上下。
⽽栖筠之⼦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等;⽽忠恕仁厚,不及魏公⽗⼦。
由此观之,王⽒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巩与吾游,好德⽽⽂,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铭⽈:“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朝不及⼣,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侥幸,不种⽽获。
不有君⼦,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该篇诠释了家族的兴盛在于拥有忠厚朴实的品质和⾏为,要真正使得声名远播,济世救⼈唯有读书、传书。
因此延伸出了这⾐服楹联。
也有“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联。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引言中国古代有许多成语表达了人们对品德以及学识的重视,其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一句颇具深意的成语。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读这句成语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蕴含的价值。
忠厚传家久成语中的“忠厚”一词,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忠诚正直。
这是古人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高度评价。
忠厚的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态度,他们对家庭、友谊和职责都极其认真,从不背叛或欺骗他人。
而成语中的“传家久”则强调了忠厚的价值长久传承的意义。
这里的“传家”和“久”并非仅仅指一代人,而是指多代人传承下来,代代相传。
忠厚的品质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积累下来形成了家族的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珍贵的财富。
忠厚传家久的意思是,忠诚的美德可以代代相传,使家族的价值观得以维系和延续。
这也提醒我们,尽管时代在变,价值观的承传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传统。
诗书继世长成语中的“诗书”指的是文化知识,而“继世长”指的是将这些知识代代相传。
古代中国,诗文书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修养。
诗研究是为了提高文章写作的水平,通过吟咏和创作诗歌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书则是人们记录和传承知识的重要工具。
诗书恩泽博大,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也代表了文明的传承。
成语中的“继世长”强调了将诗书作为一种财富传承下去的重要性。
正因为有了前人的文化积淀和智慧,后代才有更好的条件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家族维系的重要部分。
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文化的传承要代代相传,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对学识有所追求,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和家族的修养和智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价值忠厚传家久和诗书继世长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对品德和知识的重视,提出了一种让人心向往之的生活理念。
首先,忠厚传家久强调了忠诚和品德对于家族的重要性。
家族是一个永恒的整体,其价值观和传统是代代相承的。
一个家族如果能够秉持忠厚的品德,便能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更能够在面对外部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稳定的态度。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3篇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3篇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古训,意味着一个家族能够传承下来,不仅要有家族的血脉,更要有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这种文化和精神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让人品格高尚,思想崇高,行为规范的底蕴。
在今天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这句古训依然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应该被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思考。
一个国家能够强大,一个家族能够传承久远,最根本的是其文化底蕴的强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家族的底蕴。
只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不输于他人而充满精彩。
同时,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亦应该坚守忠厚品德,让“忠”和“厚”成为他的代名词。
忠,是指忠贞的义气,是指对党和国家,对家庭和亲人,对事业和职业保持一种不变的忠诚和真挚;厚,是指厚道的精神,是指内心充满了善良、宽容、大度、诚恳等品质。
而忠厚的品德不能是短暂的,而是要传承久远,作为家族中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底蕴。
一个忠厚品德的家族,一定将成为社会中的典范,也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培养忠厚品德,这是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和探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用自己的行为践行和弘扬这些文化精华。
首先,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
教育是一国之基石,是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根本途径。
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强调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文化基础,越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政策法规、广告宣传、民间组织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从个人做起,将忠和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建立起不断向前的文化脊梁,将忠厚传家久,让诗书继世长。
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央视关于家训家风的采访,颇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过去,在北京一些四合院住宅的大门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小时候也看不懂,还以为写错了,当时认为应该写的是忠厚传家宝。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如果真写成传家宝,那就真的不通了。
这次央视对人的随机采访,似乎没有人提到过这副楹联。
或许被采访时有些突然,一时半会也想不到。
也许有些四十岁以下的人压根就没见过这副楹联,根本也就不知道。
忠厚、诗书,这些概念在今天已经不太被人们所关注了,更不用说被人们所重视了。
过去,女孩找对象,家长也好,领导也罢,帮女孩介绍男友,多会说,这孩子忠厚老实,靠得住,跟他不会有错。
女孩们多半也会认可这样的标准。
可是要搁现在,说谁忠厚老实,就等于骂他是个傻子,会认为这样的年轻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那就是没什么本事,自然也不可能发财成名。
当下那些羡慕虚荣的女孩子,会看得上这样的人吗?会看上那才怪呢。
有个当妈的,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上一个诸如公司老总,或者老总年纪一般较大,那就得是副总这样的男友,人又聪明,又会挣钱,女儿一生无忧矣。
这样的母亲,希望女儿衣食无忧固然可以理解,可是这样年轻的总们,哪就能轻易找到?如果真要碰上了,那这样的总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给女儿带来幸福?这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更不用说,不少挂着总的头衔的人们,腰里未必有多少钱。
总之,把这样的男性当作女儿的结婚对象,风险相当地大,比投资股市与基金的风险都要大得多。
当然,也有女孩并不羡慕虚荣,她们会把忠厚老实当作择偶的一个标准。
只是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的女孩界里大约不会是主流,但是那些具备理性的女孩确实会这样来考虑的。
忠厚二字,大约所谓忠,即对人以诚相待,不虚伪,不欺诳。
所谓厚,即宽厚待人,不矫情,不认死理。
古人认为,能做到忠厚,就能让家族绵长的延续下去,要不然,不定半道上会遭遇到什么灾祸,特别是由于自身的狡诈和油滑,会给自家带来祸患,那你这个家族就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风家训小故事
我们家是再普通不过的工薪阶层,且追溯祖辈而上皆为农,注定与名门望族无缘。
但我认为家风的形成无关门第只关德行,我更笃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
古之圣贤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想让孩子长大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作为之人,就必须从小习礼仪,讲孝悌,重知识,多读书。
因自己对国学文化的一点喜爱,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故而在闲暇时有意无意引导孩子一起浸润其中。
带着他逐字逐句诵读古诗词,精选《声律启蒙》给他磨耳朵,后又逐步教他《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等启蒙经典。
希望这些优美的文字、睿智的话语能成为他人生行路中一处处清喜的水泽,滋养心田、明理修身。
大约因着中国历代史诗不分家的缘故,发现孩子慢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自此,仿佛走进一扇宽厚的时光之门,那些灵光闪耀的智慧和永不屈服的人性光辉,令他在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同时,内心也得以渐次丰盈。
读经典、悟经典、行经典,最终必然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与古典趣味的融会贯通。
当孩子练习乐器烦躁时,讲一段荀子《劝学》;当孩子回家抱怨同学,义愤难平时,劝一句“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当孩子对长辈言语不敬时,告诫之“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潜移默化中,孩子小大人一般的话语时常令人忍俊不禁。
妈妈嚷着减肥又贪嘴时,拍手调笑说:“腰粗三尺,非一日之食”;爸爸迁怒他人时,捂嘴窃笑曰:“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
井深”;家人言语争执时,肃然正色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家之计在于和!”……那日,闲坐明月湾古码头石阶,遥望太湖烟波浩渺,时有飞鸟掠过天际,孩子脱口一句:“看,缥缈孤鸿影!”点头赞许之余,倍感内心欢愉,忍不住笑从双脸生。
其实于父母而言,不过是希望孩子在“国风”、“家风”的吹拂之下,在寻常饮水间领略人生之美、自然之美。
倘若颇有灵气有幸修炼成“腹有诗书气自华”,便已然是父母心之所喜。
或更有甚者,最终能以长成为兼具铮铮铁骨而又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则简直是幸甚至哉、夫复何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