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车间合金烘烤炉操作规程

炼钢车间合金烘烤炉操作规程

一、加热前准备工作:

1、启动风机,吹扫管路;

2、打开氮气阀门,吹扫煤气管路;

3、工作过程需2~3人共同进行;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各种电器开关,使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在燃烧室内点起火把;

3、开启煤气阀门,将煤气送往燃烧室中,点燃煤气;

4、启动风机,将空气送到燃烧室中;

5、慢慢转动各种阀门,调节火焰长度至500-800mm长;

6、将各种铁合金加入合金炉内,开始加热。一直加热直至达到加热要求;

7、加热过程中,根据实际燃烧情况,调节煤气以及空气阀门,使配比合理,让煤气能充分燃烧。

8、下料时,将料斗置于下料口下方,按住控制柜所对应的开关,开启下料口扇形阀门,出料达到所需时,松开控制柜上是开关,扇形阀关闭;

9、停止加热时,先关闭煤气阀门,同时使风机在运行状态,待燃烧室内火焰熄灭后,再使风机运行约30秒,关闭风机。

三、维护与保养:

1、定期检查机构运行情况。

2、定期检查各种密封部件的密封情况。

3、定期检查电气部分的可靠性。

4、定期检查各运转部分的润滑情况,及时加(换)油。

5、根据燃烧器烧蚀情况,及时更换烧嘴。

6、各外购件的保养见随机的外购件说明书。

LF钢包精炼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LF钢包精炼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编号:5-JA-LG-233 一、工艺流程 精炼前的准备→转炉出钢加料→行车吊运→坐入钢包车→连接吹氩管→钢包开至精炼工位→下降炉盖→降电极加热→测温取样→加第一批脱氧剂及补充渣料→合金微调加第二批脱氧剂(渣白)→测温调整供电制定→精炼控制温度→喂丝→软吹氩→加保温剂→吊包至连铸 二、精炼操作程序 1、精炼前的准备 (1)、按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检查相关设备是否正常; (2)、检查各种渣料合金、脱氧剂的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炼优质及合金钢时合金应烘烤干燥); (3)、检查测温及取样系统仪器工具是否正常; (4)、检查喂丝机是否正常,各包芯线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5)、检查水冷炉盖内部溅渣情况及是否漏水,炉盖升降是否正常,各气动阀门动作正常; (6)、检查电极的长度及侵蚀情况,升降是否正常; (7)、各种生产工具器具是否准备完备; (8)、氩气系统及各种能源介质系统的检查; (9)、加料系统的检查; (10)、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指示信号是否正常; (11)、了解当班的生产计划及品种安排; (12)、了解转炉的生产情况(包括出钢温度及成份、下渣情况);(13)、了解钢包情况; (14)、了解连铸生产情况; 2、出钢加渣料及合金 为缩短精炼时间,转炉出钢时可加入部分合金及渣料,锰按中下线控制,硅按下线控制; 3、行车吊运坐入LF炉钢包车,连接吹氩管; 4、钢水精炼 (1)、确认炉盖下降所具备的条件,降下炉盖; (2)、中高档电压送电2-5分钟后,测温取样及时送检; (3)、加第一批脱氧剂及部分渣料;

(4)、化验结果报回成份微调,加入第二批脱氧剂; (5)、根据测温结果调整供电制度(过程温度控制按高于处理目标温度10℃左右控制,需深度脱硫的炉次可适当提高温度10-20℃);(6)、渣量配比及造渣制度 ①.渣料配比:石灰:萤石=5-6:1(或加入专用精炼渣); ②.造渣制度:一般钢,渣料加入量:10-15千克/吨钢,深脱硫钢渣料加入量15-20千克/吨钢(全部渣量不超过25千克/吨钢,包括转炉下渣量); (7)、白渣操作 ①.加料3-5分钟第一批融化良好,加入第一批脱氧剂(加入总量的三分之二),当加料成分微调后此时钢渣应变黄白色,同时泡沫渣已形成接着加入第二批脱氧剂(加入总量的三分之一)约3-5分钟后,钢渣应全部变为白渣(有些低碳钢种渣呈黄白色); ②.精炼期至渣料变白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保持白渣时间应大于10分钟; (8)、合金调整 ①.合金成分调整应在黄白渣或白渣条件下进行; ②.合金加入顺序应按元素活泼程度的先后顺序加入; ③.合金加入量计算 加入量=钢水量*(目标值-实际值)/合金元素含量*收得率; ④.合金元素含量控制遵守以下原则: 合金元素调整按规格中线控制,连浇炉次钢水成份要考虑上、下炉次间成份偏差,〔C〕≤0.02%,〔Mn〕≤0.10%,〔Si〕≤0.05%;(9)、在加入合金及增碳剂后要适当加大吹氩量(但钢渣不要破顶)。 5、温度控制 (1)、精炼期的温度控制应按照前期加热补偿后期缓慢降温(保温)的方法进行温度控制; (2)、精炼终点温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T终点=T液相线+△T 中包过热度+△T 中包温降+△T软吹氩+△T喂丝+△T 镇静降温 其中:T液相线——精炼钢种的液相线温度 △T 中包过热度——中间包浇注时的过热度(按25-30℃控制) △T 中包温降——大包到中间包的温降(第一炉取50℃,连浇炉取30-35℃) △T软吹氩——软吹氩时的钢水温降(一般按5-10℃控制)

电炉炼钢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电炉炼钢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电炉炼钢工作的安全进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电炉炼钢工作人员,包括电炉操作工、维修工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电炉炼钢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岗位培训和技术操作能力,并持有有效的上岗证和操作证。 第四条本规程的内容是电炉炼钢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规范,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第五条进入电炉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 第六条电炉炼钢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是严禁的。 第七条在电炉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特殊物品必须妥善处理。 第八条如发现电炉炼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必须立即上报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二章电炉操作 第九条电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电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条电炉操作人员必须检查电炉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在操作电炉时,必须确保电炉的通风正常,并保持干燥和洁净。 第十二条在启动电炉前必须进行预热,预热过程中应保证炉体温度逐渐升高,避免热量积聚造成爆炸等事故。 第十三条操作电炉时,禁止在电炉周围堆放杂物,避免引发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在电炉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改变操作参数,必须按照规程执行。 第十五条在炉体内添加原料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顺序进行,避免产生的气体和铁水溅出造成伤害。 第十六条在电炉操作中,如果发现炉体内存在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并报告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状态,严禁饮酒、吸毒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十八条在电炉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避免分神和交流。 第三章维修与检修 第十九条维修和检修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持有有效操作证的人员进行。

铁合金烘烤炉说明

合金烘烤炉说明书 合金烘烤炉是烘烤铁合金的专用设备,通过对硅铁、锰铁、铬铁、钼铁、钛铁、钒铁等合金炉料进行脱水份烘烤,在200℃内进行脱游离水份烘烤,在400-600℃内进行脱结晶水份烘烤。使合金达到要求温度,能满足炼钢工艺要求,实现缩短冶炼时间,提高钢材质量的目的。 一、技术说明: 由于合金料在200℃左右脱游离水,在400-600℃内脱结晶水,合金料需要脱水,加热温度必须达到400℃以上,因此铁合金烘烤装置作为烘烤铁合金的专用设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合金料经过加热,达到400-500℃; 2、加热形式:间接加热形式,采用烘烤炉形式,形成过热风 (500-600℃),用过热风加热合金块; 3、燃烧采用过氧燃烧,煤气燃烧率在99%以上,形成无害烟气; 4、燃烧器口采用耐热钢,延长使用寿命; 5、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点火; 6、点火气体:乙炔或天然气; 7、燃烧介质:转炉煤气; 二、工作原理及特点: 1、转炉煤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约1200℃左右的高温烟气,吹进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所配冷风初步混合,并在高温下进一步反应,燃尽高炉煤气(一氧化碳);形成无毒的约800℃左右的高温烟气;

在燃烧室末端,热烟气与配风充分混合,形成500-600℃左右的热风。 2、由于合金使用上,炼钢是间断性出料,加热是连续性加热,且加热的热风喷口在合金料仓的底部,形成自下向上逆流加热,使料仓出料接近热风温度,达到400-500℃。 3、由于热风温度过高,为保证热效率,可以给热风管道加保温。 三、设备构成: 设备由转炉煤气燃烧器,混风用热风炉,助燃风机,冷风混风风机,热风管路及电控系统组成。 1、燃烧器含自动点火烧嘴: 自动点火烧嘴和煤气烧嘴头均为不锈钢; 2、混风用热风炉由燃烧室,内衬(不锈钢)及热风炉外壳组成,混风机构实现最后热风,实现烘烤用的热风 3、观火孔可以清楚观测火焰样式,掌控火焰燃烧情况。 4、助燃风机供烧嘴燃烧用空气。 5、冷风混风风机直接进入混风用热风炉,迅速提升自己温度,降低高温热风温度,调和成工艺需要的热风温度。 6、热风管路输送料仓热风。 7、电控系统由快切阀门,检测系统,报警系统组成;由PLC控制,触摸屏操作,实现自动点火;熄火保护,流量监测,自动控温,煤气快速切断。 四、功能体现: 1、自动点火:实现电子自动点火。

集中熔炼炉操作规程

编号 WI-I-21 版号 B 标题:集中熔炼炉操作规程 页码 1/4 1 新烘或停炉二十四小时后加料熔货前必须按熔炉烘炉。 1.1 、新炉开炉前按以下步骤烘炉 升温 保温 3 小时 保温 3 小时 加料 100℃ 100℃ 100℃ 1.2 、正常使用的熔炼炉停炉 24小时以上必须空炉烘炉,当炉腔温度达到 800℃方可 加料熔炼。 2、加料 2.1 、当空炉炉温烘到 800℃时打开顶炉门加料,此时保温仓燃烧器通过温控器自动 控制燃烧。 2.2、上料步骤: 2.3、加料时炉底先加一车料柄、渣包等单个重量较轻的回炉料,随后合金锭和回炉 料可分批加入熔料仓熔化。 2.4、料车加料量:料柄、渣包、废产品等回炉料加入量不超过料车口;合金锭每车 打开熔料仓和保温仓燃烧机、点火开关,关上炉门 100℃ 保温 5 小时 升温 升温 100℃ 保温 5 小时 100℃ 保温 10 小时 升温 3 小时 100℃ 升温 升温 升温 打开炉顶门,此时熔料燃烧机自动熄灭 打开上料机安全门 推入装 好料的料车 扦上料车安全锁 打开上料机开关上升开关 转倒料 打开上料机下降开关下料车 清干净炉顶平台上散落的碎 关上炉顶门 熔料仓燃烧机自动点火熔练。 审 核 批 准 编 制 加 30 条约 200kg ,合金锭在料车中必须竖放,向料车前壁倾斜整齐码 放。

铝液最大加入是:舀汤口液面距炉口面有30~40mm距离。

1. 根据《集中熔炼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集中熔炼炉,熔炼成分合格,温度合适的铝液; 2. 把合格的铝液用中间包转送到压铸机保温炉中,保证压铸机有充足的铝液正常生产; 3. 把熔炼炉精炼除渣扒出的铝灰送到铝灰房中处理:挑检出铝灰中的铝块;把铝灰装入

电炉炼钢操作工艺流程

电炉炼钢操作工艺流程 电炉炼钢是一种利用电弧加热的炼钢工艺,它具有高效、灵活、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行业。本文将介绍电炉炼钢的操作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 在电炉炼钢过程中,原料主要包括废钢、铁合金、废钢渣、石灰石等。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分类、分堆、称重、贴标等操作,以确保原料的准确投入。 二、上料操作 上料是指将准备好的原料投入电炉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废钢是主要的原料,它们被装载到钢包车中,然后通过起重机将钢包车吊入电炉内。同时,根据炼钢的需要,加入适量的铁合金和废钢渣以调整合金成分和温度。 三、炉前准备 在进行炉前准备之前,需要确认电炉的条件和操作要求。首先,检查电炉的电源、水冷设备、电极等是否正常。然后,根据炼钢计划和工艺要求,设置电炉的参数,如电流、电压、电弧长度等。 四、点火 点火是电炉炼钢的第一步,它是通过高温电弧将原料加热至熔化的

过程。点火操作需要将电极靠近原料表面,并通过电弧点火设备产生电弧,使原料迅速升温。在点火过程中,需要控制电弧的稳定性和位置,以确保原料能够均匀加热。 五、冶炼 冶炼是指将熔化的原料进行反应、脱氧、脱硫等处理的过程。在冶炼过程中,需要根据炼钢计划和工艺要求,适时加入石灰石等炼钢辅助剂。同时,还需要通过调节电炉的电流和电压,控制熔池的温度和成分。 六、出钢 出钢是电炉炼钢的最后一步,它是将炼好的钢水从电炉中倒出的过程。在出钢之前,需要进行钢水的取样和化验,以确保钢水的质量。然后,通过倾炉操作,将钢水从电炉倾入铸钢包或连铸机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成型。 七、炉后处理 炉后处理是指对电炉进行清洁和维护的过程。在炉后处理中,需要清理电炉内部的残渣和渣皮,检查电炉的耐材状况,修复或更换炉内设备,以确保下一次操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 电炉炼钢操作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上料操作、炉前准备、点火、冶炼、出钢和炉后处理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要求和

炼钢厂各岗位操作规程

炼钢厂各岗位操作规程 浙江富钢特钢厂各种安全操作标准 一、 AOD炉安全操作标准 1、上班后必须检查各种气源管道,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处理,其次补好炉口开始烘炉。 2.钢水搅拌必须有专人指挥,其他人员应在安全区域。冶炼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不得靠近炉体,以免溅钢渣伤人。 3、在冶炼过程中,不得清理出钢坑周边垃圾及更换渣包。倾动炉体时所有炉前操作人员必须远离炉口,防止钢渣喷溅造成烫伤。 4.各种仪表开关、阀门的操作面板必须有专人操作,确保准确无误,各转动部件的防护罩、围栏应保持完好。 5、出钢有炉长或专人指挥,出钢后做好一切补炉口及调换渣包的准备工作。 二、 EBT和EAF炉安全操作标准 1、、通电前必须检查所有设备,特别是水、电、液压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处理。 2.炉前控制柜氧气开关旁必须随时有人,以防发生紧急情况。 3.吹氧作业时,手必须远离氧气枪与皮管接头,避免回火和烧伤。注意炉内情况,防止坍塌和大沸腾。发生大沸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三相电极同时上升,所有操作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4、进料、出钢、倒回炉、倒余钢渣时,必须有专人负责,不准用氧气吹扫场地。 5.安装电极前,首先检查铝接头上的链条和铁环是否损坏 伤,电极吊起后人员必须立即离开,接时必须要旋紧,必要时可以打电极稍加固。 6.炉体进入后期时,每台炉的渣线、炉底和出钢口必须在拉钢后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修补。3、 LF炉安全操作标准 1、工作前必须检查所有设备,特别是水电液压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有异常的必须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2.检查出钢平车轨道上有无杂物,事故坑内有无积水。准备钢水包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检查炉盖和三相电极是否到位,以确保钢水包的安全放置。 3、在冶炼作业时操作工严禁站在炉门口以防钢渣飞溅烫伤,严禁通电时攀爬炉盖。

炼钢厂技术操作规程(全)

操作规程 转炉冶炼基本工艺操作规程 1 开新炉 1.1 开新炉在保证烧结炉衬的同时,炼成合格钢水。 1.2 当铁水Si+P不足1.2%,装铁水前向炉内加FeSi配至1。2%. 1.3 渣料:石灰第一批20-30kg/t,开吹后一次加入,第二批50—60 kg/t,开吹后五分钟开始 小批加入,拉碳前三分钟加完。萤石一批料加2—3 kg,二批料酌情加入,但总量≯4 kg/t。 1.4 第一次拉碳时间≥25分钟,出钢≥1720℃。 1.5 使用氧压0。7MPa,基本枪位1000mm。 1.6 开炉前10炉,必须连续冶炼,不得保温。 2正常炉操作 2。1 装入制度 2.1.1 每班接班第一炉测量液面一次,以作为合适装入量及吹炼枪位的依据. 2。1.2 以出钢量计,当班装入量波动不得大于±1吨。 2。1.3 分阶段定量装入,铁水+废钢(或铁块)量见下表。 按炉龄分段装入量表 2。1。4 回炉钢水不得大于装入量的1/2。 2.2 冷却制度 以废钢和生铁块为冷却剂。 炼钢用各种冷却剂和非冷却剂冷却效果与影响终点温度参考表(以废钢冷却效果为1)见下表。 冷却剂和非冷却剂的冷却效果参考表

2。3 供氧制度 2.3.1 采用分期定压、恒压变枪位操作。氧压低于0.4MPa不得吹炼. 各阶段氧压参考表 2。3.2 枪位控制 基本枪位900—1100mm,波动枪位800—1200mm。枪位调整要做到勤动少动。正常情况应控制≯200mm/次。 以基本枪位为主要吹炼枪位,为迅速成渣,在开始吹炼时或炉渣返干时允许适当提高枪位.严禁过高枪位操作。冶炼末期要采取低枪位操作,时间最少不少于60秒。 2。3。3 采用三孔喷头吹炼,喷头参数φ27×3—11,氧枪漏水时应及时换枪。 2.4 造渣制度 要求吹炼全程化渣 2。4.1 除后吹炉次外,均采用留渣操作工艺。即出完钢后,先向炉内加入石灰、白云石混合物,稠化炉渣,后吹炉次必须倒净炉渣,不得先加石灰,后倒渣。 2。4.2 铁水Si>0.8%时应采用双渣操作。炼钢用废钢、生铁要求和石灰、白云石、萤石、氧化铁皮技术要求另见原材料标准。 2.4.3散状料加入量 2.4.3。1 石灰加入量=【〖2.2(Si+P)%R〗/CaO% 有效 】×1000kg/t铁 终渣碱度R:普通钢2.8—3。5,优质钢3。5—4。0, R=CaO/(SiO 2+P 2 O 5 ),CaO% 有效 =石灰CaO%-R×石灰SiO 2 % 2。4。3。2 萤石加入量≯2kg/t钢,补炉后第一炉≯3kg/t钢.硬线钢≯4kg/t钢。 2。4.3.3 视铁水温度和化渣需要适量使用铁皮和白云石。 2.4.3。4 终渣MgO:7—11%。 2。4。3。5 终渣FeO含量≤18%。 5。4.4 渣料加入方式: 头批渣料在开吹时加入,为总量的1/2-1/3,以后每次少量加入,提倡多批少量,应在拉碳前3分钟加完,在非正常炉次,需在末期加入冷却剂或造渣剂调整时,应经过补吹或点吹方可作为终点。 2.5 终点控制及出钢 要求合理控制过程温度,化好过程渣,提高终点命中率,使钢水的成分、温度同时达到终点. 2.5.1 终点温度:吹炼终点必须测温。

(整理)电炉炼钢技术操作规程

电炉炼钢技术操作规程 一九八八年六月 目录 电炉炼钢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冶炼前的准备 1 第二章扒补炉、装铁 4 第三章熔化期 6 第四章气化期8 第五章还原期12 第六章不氧化、返回吹氧法、返回单渣法操作要点18 第七章加入铁合金的规定19 第八章电炉炼钢的配料23 第九章渣洗操作规程64 第十章炼渣操作规程66 附录一烤炉制度70 附录二炉体标准76 附录三电炉工具标准77 附录四冶炼、铸锭操作记录项目78 电炉炼钢分钢种技术操作规程 工艺一 炭素弹簧钢、硅猛弹簧钢、炭素工具钢、猛及猛硅合金结构钢技术操作规程83 铬、铬猛、铬钼及铬猛钼合金结构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93

铬猛增钛合金结构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98 铬钼铝合结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04 镍、铬镍合结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09 铬镍钨合金结构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17 铬硅、铬猛硅、铬猛硅镍合结钢冶炼技术规程122 铬钒、铬钼钒、铬镍钼钒、铬镍钨钒、名镍钒合结钢冶炼支术操作规程127 中碳铬镍(钨)合结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33 硅猛钼钒合结钢技术操作规程137 炮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40 硼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45 合结钢电极棒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50 含铝、钛合结钢电极棒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55 高碳铬轴承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61 铬、猛、铬猛、名猛钼、铬镍钼、铬镍钒、铬硅合金工具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67 钨、铬钨、铬钨硅、铬钨猛、铬钨钼钒、铬钨钒硅合工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72 3Cr2W8V合金工具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78 高铬合金工具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83 高速工具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189 不锈钢冶炼基本操作195 铬、铬钼、铬钼钒不锈钢冶炼技术操作规程210

三.LF炼钢炉安全操作规程

炼钢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第三部分LF炉炼钢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 设备参数 (2) 2. 出钢操作及有关要求 (2) 3. 吊包规定 (3) 4. LF炉生产前的检查 (3) 5. 吹氩搅拌 (4) 6. 加热和温度制度 (5) 7. 造渣 (5) 8. 脱氧 (6) 9. 成分微调 (6) 10. 对精炼时间的要求规定 (7) 11. 测温与取样 (7) 12. 喂丝操作 (8) 13. 出钢制度 (8) 14. 注意事项 (9) 15.精炼炉事故处理方案.................................- (9)

附录 炼钢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总目录 第一部分. 铁水KR脱硫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部分.转炉炼钢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部分.LF炉炼钢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部分.RH炉真空精炼技术操作规程 第五部分.一号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第六部分.二号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钢包精炼炉(LF)是短流程生产线不可缺少的设备,它利用电极加热,全程氩气搅拌合金化及渣面脱氧、喂线脱氧变性等操作手段,达到脱氧、脱硫、还原金属氧化物,去除钢中的夹杂,调整成分与温度,最终提高钢液的纯净度为目的。钢包精炼炉可单独使用,亦可和真空脱气设备(RH)合并使用,生产不同质量要求的产品用钢,是连铸工艺不可缺少的工序。 1. 设备参数 我厂LF炉采用两车三位形式,主要设备参数如下: 公称容量 120t 钢包自由空间 480-1000mm 变压器额定功率 22MVA 一次电压 35kV 二次电压共13级 加热能力≥4.5℃/min 电极行程 2800mm 电极直径ø450mm 最小钢水量≥100t 2. 出钢操作及有关要求 LF炉所用粗钢水由转炉提供,要求转炉出钢时加一定数量的预脱

铁合金行业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

铁合金行业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炉前工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二、接班后,必须对作业范围内各关键部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 (1)出铁小车及轨道是否完好,运行是否顺畅; (2)铁水包是否完好,有无备用的铁水包; (3)烧穿器、天车主副钩及其他吊具是否完好; 2.始终要保持炉前、锭模、地坑、铁水包以及工作场地干燥;清理出铁口下方渣坑时,要有专人监护,并且时刻注意观察出铁口,以防发生跑眼伤人。 3.做好出铁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挡渣板,干泥球至少五个、湿泥球至少三个(泥球直径要与出铁口孔相配),堵头、托铲、出铁钎、撬杠、大锤、铁锨、扒渣耙子、保温焦粉。 4.在出铁间隔或修理烧穿器时,应拉开烧穿器手轮开关,使用时再合上。

5.严禁站在出铁口与出铁口挡板之间堵出铁口,以防铁水溅出伤人。 6.需要天车工配合进行吊包作业时,必须使用正确手势指挥天车,并且确认挂钩吊挂正确、牢靠后方可指挥起吊。 7.出铁前,应按规定程序将除尘风机打开,出完铁后应及时将其关闭。 8.出铁前,必须检查铁水包、锭模是否干燥、完好,铁水包车轨道上是否有障碍物,检查确认后方可出铁。 9.出铁时,用出铁圆钢从炉眼偏上方开眼。 10.出铁时,认真观察铁水包的铁水上升情况,及出铁口情况。 11.将出铁口烧成喇叭口,外大、内小、孔内畅通,与干泥球相配,以便堵眼。 12.出铁时,应随时观察包内铁水情况,及时添洒焦粉;

同时,包内铁水不准盛接过满,铁水距铁水包上沿约150mm时要强行堵眼,防止铁水溢出烧坏设备或发生烫伤事故,如出铁眼堵不住立即将铁水包开出。 13.需要进行吹氧作业时,必须由班长亲自指挥,检查确认吹氧管干燥,氧气袋、氧气嘴完好,吹氧管不得短于5米,氧气瓶必须放置在距火源至少5米处的隐蔽位置,并且固定牢靠,严禁在氧气瓶周围吸烟。 14.堵眼前用堵头往出铁口炉眼输送,检查出铁眼是否畅通。 15.堵眼堵第一个干泥球时,必须堵在炉内500mm 以上,堵好后最后放1——2个湿泥球将炉眼封死。 16.堵好的出铁口外露部分留深50mm左右的孔,以便下次开眼好找炉眼中心。 17.每次出完铁后,出铁口和流槽应及时清理干净。 18.浇铸铁水前,向铁水包内投加挡渣块时,必须

炼钢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炼钢 一、主要工艺设备参数 (1)炉壳(含水冷炉口) 外径φ:5980mm;全高:8535mm;总重: t;炉口内径φ:2440mm耳轴中心距: mm; 工作层厚度:600mm(炉壁)、700mm(炉底) (2)炉底: 厚度:70mm砌后内径φ:4384mm内高:7487mm(含水冷炉口) (3)砌砖后: 炉口内径φ:2440mm炉衬总重:300.312t出钢口内径φ:140~160mm角度:10℃有效容积:91.21 m3炉容比:0.760m3/t(装入量120t) (4)最大工作倾动力矩:210t·m 最大瞬间过载力矩: 450 t·m 倾动角度±360°倾动速度:0.2~1.0r/min电机4台每台100kW 2、喷枪(五孔) 喷头 吼口直径φ:39 mm;出口直径:φ50.4mm 喷口夹角:13°;扩张段长度:85mm 枪身 全长:19.988 m;外直径:245×10mm中管:203×6mm;内管:159×6mm 氧软管:17.5 m;水软管:18 m 升降速度: 高速: 40m/min; 慢速:8 m/min 事故提升:6 m/min 3、罩裙: 提升高度:500 m/min;提升速度:48 mm/s 4、刮渣器 行程:230mm;刮渣力:30kN 5、喷枪横移车 液压缸传动,横移速度:3 m/min 行程:2 m 6、铁包: 钢结构总重:25 t;.耐材总重:29.4t包壳上口φ:3440mm;下口φ:3074mm 全高:3660mm;有效容积:17m3边衬厚度:30mm 底衬厚度:45mm 7、钢水车: 外行尺寸,(长×宽×高):9400×4200×2350mm 自重:32.9t;轨边中心距:3600mm 运行速度:40m/min 8、渣罐车: 外行尺寸:长×宽×高:6340×4256×1260mm 自重:21.09t;轨边中心距:3600 mm 运行速度:37m/min;总载重量:200 t 9、钢包: 钢结构总重:27t;耐材总重:30.2 t 包壳上口φ:3590 mm;下口φ:3190mm 全高:4095mm;有效容积:15.4m3边衬厚度:30mm;厚度:45mm 10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中频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冶炼工艺,其操作规程对于保证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频炉炼钢的操作规程,包括炉前准备、炉内操作、炉后处理等五个部份。 一、炉前准备: 1.1 原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铁水、废钢、合金等原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1.2 炉料配比:根据钢种和工艺要求,合理配比各种原料,确保炉料成份合理、准确。 1.3 炉前清理:清理炉膛、炉体和炉底,确保炉内无杂质和残留物,保证操作安全和炉体寿命。 二、炉内操作: 2.1 加料操作:按炉料配比要求,将原料逐步加入炉膛,注意加料的顺序和速度,避免原料堆积和喷溅。 2.2 炉温控制:根据炼钢工艺要求,控制炉温的升降速度,确保炉温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2.3 搅拌操作:通过搅拌装置对炉内的炉料进行搅拌,促进炉料的均匀加热和化学反应,提高冶炼效率。 三、炉后处理:

3.1 铁水处理:对炉内的铁水进行脱硫、脱磷、脱氧等处理,提高钢液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3.2 合金加入: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点加入合金,调整钢液的成份和性能。 3.3 测温和取样:定期对炉内的温度进行测量,确保炉温符合要求,并进行取样分析,监控钢液的成份和质量。 四、安全措施: 4.1 炉前安全: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确保炉前操作的安全性。 4.2 炉内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炉内温度过高、压力过大等危(wei)险情况的发生。 4.3 炉后安全:及时清理和维护炉体,防止炉体老化和漏水等安全隐患。 五、质量控制: 5.1 检验方法: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钢液的成份、性能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5.2 检验频率:根据生产需要和质量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频率,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 5.3 质量记录:对每一炉钢液的生产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炉料配比、操作参数、检验结果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结论: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对于保证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通过炉前准备、炉内操作、炉后处理等五个部份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频炉炼钢

铝合金时效炉安全操作规程

铝合金时效炉安全操作规程 铝合金时效炉是用于对铝合金进行热处理的设备,包括铝合金热处理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工艺阶段。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炉子的正常运行,以下是铝合金时效炉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期准备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了解铝合金炉的结构和原理,熟悉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工作区域周围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包括禁止吸烟、禁止进入非操作人员等标识。 3. 检查炉子的设备及其连接情况,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 4. 检查炉子的防火墙和喷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 5. 检查炉子周围是否有易燃物品,如有必要,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 6. 准备好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耐高温手套、耐高温工装、防护眼镜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操作流程 1. 打开炉门前,先观察炉内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有必要,进行炉内清理。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才能接触炉子。

3. 打开炉门时,要先逐渐打开,避免突然释放高温气体造成伤害。 4. 将待处理的铝合金件放入炉子中,避免过密放置,以免影响加热效果。 5. 关上炉门时,要确保炉门关好,以保证加热效果和避免炉子内空气流通。 6. 开始加热过程后,严禁离开工作区域,随时观察炉子的温度变化和其他异常情况。 7. 在加热过程中,严禁在炉子周围堆放易燃物品,保持炉子周围的清洁和整洁。 8. 加热过程中,如发现炉子内温度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热,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 9. 加热完成后,必须等待炉温降到安全范围内再打开炉门,避免高温气体对人员造成伤害。 10. 打开炉门后,及时将铝合金件取出,避免过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中造成品质的下降。 11. 加热完成后,及时关闭炉子和电源,断开电源线路。 三、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在操作炉子时,必须专心致志,严禁分心和喧哗。 2. 炉子加热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全程监督,禁止无人看管。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一、引言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中频炉炼钢操作的安全、高效、稳定,确保钢 铁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本规程适用于中频炉炼钢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二、工艺流程 1. 准备工作 1.1 检查中频炉设备是否完好,包括电源、水冷系统、感应线圈等。 1.2 清理炉体内部,确保无杂物和灰尘。 1.3 检查炉体温度计、压力计等仪表的准确性。 1.4 检查炉体内部的炉衬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 原料准备 2.1 按照生产计划准备所需的原料,包括废钢、生铁、合金等。 2.2 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2.3 将原料按照配比要求进行称量和混合。 3. 炉料装入 3.1 打开炉门,将预先称好的炉料均匀地装入炉体内。 3.2 关闭炉门,确保密封性良好。 4. 炉体加热 4.1 打开中频炉电源,调节电流和频率,使炉体逐渐升温。

4.2 监控炉体温度变化,确保升温速度适宜。 4.3 当炉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炉料充分熔化。 5. 合金加入 5.1 根据炼钢工艺要求,确定合金的种类和加入时间。 5.2 打开炉门,将预先称好的合金均匀地加入炉体内。 5.3 关闭炉门,继续加热炉体,使合金充分溶解。 6. 炉体出钢 6.1 当炉体温度达到炼钢要求时,打开炉门,将炉体中的钢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钢包中。 6.2 监控出钢过程中的温度和流动状态,确保钢液质量。 7. 炉体清理 7.1 在出钢后,关闭中频炉电源,等待炉体冷却至安全温度。 7.2 打开炉门,清理炉体内的残渣和炉衬。 7.3 检查炉体设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8. 记录与报告 8.1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记录关键参数的变化,如温度、电流、压力等。 8.2 操作结束后,填写操作记录表,包括炉料使用情况、合金加入量、出钢量等。 8.3 如有异常情况或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安全注意事项

熔炼炉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熔炼炉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熔炼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用于高温熔化金属材料和合金。它 的操作和保养对于保证生产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 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熔炼炉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1. 熔炼炉的准备 1.1. 进行熔炼前,务必查看炉体外观和内部结构,确保熔炼炉没 有裂纹、变形或者破损等现象。 1.2. 在使用熔炼炉时,需要将工作区域周围的杂物或易燃物清理 干净,以保证熔炼炉周围不会有任何火灾风险。 1.3. 熔炼炉操作应该由技术熟练的员工负责,且必须配备消防设 备和维护设备。 1.4. 熔炼炉工作期间,要注意空气质量,防止室内二氧化碳过多,导致人员缺氧。 2. 熔炼炉操作 2.1. 熔炼炉运行前需检查炉体结构和炉体内部是否干净。 2.2. 开启熔炼炉时,要先检查炉门、泄压阀门及其他安全阀门是 否正常,如发现异常需及时修理和更换。

2.3. 打开燃气或电源开关后,要等待熔炼炉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后,再开始进行熔炼,避免熔炼炉过热和过载。 2.4. 熔炼过程中,要时刻检查炉体温度和炉内状况,避免温度过高和化学反应失控。在需要停炉时,要先关闭燃气或电源开关,等待熔炼炉冷却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 熔炼炉关机及维护 3.1. 熔炼操作结束后,需用空气或其它安全介质将熔化金属处理干净,并关闭管道和气源。 3.2. 关机后需对炉体进行清洁,包括工作区域周围环境,炉门、泄压阀门及其他安全阀门进行清理和维修。 3.3. 熔炼炉的使用周期和操作时间需经过严格计算,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影响设备寿命。 熔炼炉保养规程 1. 理解熔炼炉特性 1.1. 熔炼炉的维护需先了解该设备的性质和用途,避免误操作和损坏设备。 1.2. 要了解熔炼炉的特点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设备。 2. 常规保养 2.1. 要定期对熔炼炉进行清洁和保养,避免尘土、污垢、腐蚀等物质附着在熔炼炉上,影响熔炼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

炉台岗位操作规程

炉台岗位操作规程 炉台岗位是炼钢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它直接关系到钢水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确保炉台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一份炉台岗位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一份炉台岗位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一、炉台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1. 必须具备健康、年满18周岁以上的身体状况,并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合格; 2. 熟悉炼钢生产工艺,了解炉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具备一定的机械设备操作经验,熟练掌握炉台设备的操作技能; 4.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二、炉台操作的安全要求 1. 在开展炉台操作前,必须确保设备的安全状态,如设备固定牢固、电气设备完好、无明火等; 2. 严禁炉台操作人员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岗位,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 3. 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4.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机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5. 必须保持炉台设备周围的工作环境整洁、无杂物。 三、炉台操作的程序要求 1. 在炼钢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按照调度指示和操作票的要求进行操作; 2. 在开槽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严禁横插、跳插; 3. 在炉台设备运行时,必须保持机械运转平稳,避免突然拉动、急停等操作; 4. 在炼钢过程中,必须随时监视炉台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 在操作结束时,必须对炉台设备进行安全停机,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炉台操作的技术要求 1.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设定,如温度、时间、速度等; 2. 必须准确判断炉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采取正确的操作措施; 3. 在添加合金等物料时,必须检查物料质量,避免添加有问题的物料; 4. 必须熟悉炉子内部结构和炉体温度分布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搅拌;

锰硅合金矿热炉(电弧炉)烘炉及冶炼操作工艺

锰硅合金矿热炉(电弧炉) 烘炉及冶炼操作工艺 2019年3月4日 烘炉 硅锰炉内衬砌筑好之后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烘炉,烘炉也是影响整个炉子使用寿命和质量的重要步骤。 (1)准备好木材,大块焦炭。将炉内清扫干净,三相电级下铺一层黏土砖,放长电极,将电极下到炉底松开铜瓦,把持器抬到上线位置再抱紧,焙烧长度大于2500mm,在电极焙烧部位扎上5〜6个小孔,间距200mm。下放电极后向壳内添加电极糊,保证电极糊柱高3500mm。 (2)砌筑花墙,烘烤电极。围绕三相电极用黏土砖砌一圈花墙,花墙内矿热炉与电极矿热炉面距350mm,花墙高度以花墙上沿与铜瓦下缘距350mm为好,花墙底部装引火木柴并加少量废油,其上部加大块焦炭,引火,视电极直径大小烘烤35〜48h,电极焙烧好,要迅速拆除花墙,尽量掏净花墙黏土砖。 (3)烘电极不松开铜瓦,但要关小铜瓦水。烘烤完毕将电极倒放,铜瓦要夹烘好的电极200mm以上。

(4)送电前必须向操作工提交送电制度矿热炉。 (5) 送电时可以用较正常使用电压高1〜2级送电引弧,引弧后1h,改为正常电压级烘炉,开始加料的工作电压不超过满载负荷的一半,电烘炉前期(额定矿热炉三分之一断)应有间歇时间,间歇时间不超过20min,后期连续送电,从电烘炉一加料一第一炉一第二炉,出第二炉前各料管封上,各工作区间电耗和加料批数。 (6)月计划检修后的开炉操作:矿热炉经过小修后,必须立即送电生产,使炉况恢复正常,送电前,与大中修后开炉时要求相同,检查机电设备。送电时必须按正常规则操作,送电后缓给负荷,一般为停电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给满负荷,送电前与煤气净化组联系完毕才能送电。 锰硅合金冶炼具体操作 1、熔炼操作 正常的锰硅合金合金炉况,必须有足够大的坩埚,炉料透气性良好,炉口冒火均匀,炉气净化时不冒火,创造足够的世祸空间的条件是:入炉原料杂质少,粒度和水分符合要求,配料准确,原料成分及粒度稳定。炉渣碱度适合,二元碱度Ca0/Si02=0.6〜0.85,炉渣中Si02=35%4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